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绿山墙的安妮(青少版)/世界文学经典文库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加)露西·蒙哥马利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绿山墙的安妮(青少版)》(作者露西·蒙哥马利)是一部最甜蜜的描写儿童生活的小说,也是一本可以让家长、老师和孩子都能从中获得感悟的心灵读物。

问世至今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持续发行5000多万册,是一本世界公认的文学经典。

  世界上最甜蜜的少女成长故事。

内容推荐

《绿山墙的安妮(青少版)》内容介绍:主人公安妮出生三个多月就成了孤儿,在阴差阳错来到埃文利的绿山墙之前曾帮人看过孩子,做过家务,还在孤儿院生活过。她渴望亲情,渴望理解,渴望有个温暖的家。她爱风景秀丽的绿山墙和收养她的卡斯伯特兄妹,幸运地在绿山墙开始了崭新的生活。她诚实热情,富于幻想,但也有任性、虚荣等坏毛病。在马修和玛丽拉的关心爱护下,她从一个红头发、满脸雀斑的“丑小鸭”成长为才貌出众、善解人意的大姑娘。马修去世后,她为了照顾丧失了劳动力的玛丽拉,毅然放弃用心血和汗水赢得的艾弗里大学奖学金,回到了偏僻的绿山墙,开始了人生新的奋斗。

《绿山墙的安妮(青少版)》的作者是露西·蒙哥马利。

目录

第一章 好奇的林德夫人

第二章 惊讶的马修

第三章 玛丽拉大吃一惊

第四章 绿山墙的早晨

第五章 安妮的身世

第六章 玛丽拉最后的决定

第七章 安妮的祷告

第八章 新生活的开始

第九章 惊恐的林德夫人

第十章 安妮的道歉

第十一章 安妮对主日学的印象

第十二章 约定

第十三章 安妮的期待

第十四章 勉强的坦白

第十五章 学校风波

第十六章 黛安娜醉酒事件

第十七章 新的生活

第十八章 临危不乱的安妮

第十九章 音乐会后惹风波

第二十章 可怕的想象力

第二十一章 奇怪的调料

第二十二章 应邀去喝茶

第二十三章 争强好胜的代价

第二十四章 别开生面的音乐会

第二十五章 安妮的圣诞礼物

第二十六章 成立故事社

第二十七章 虚荣心作怪

第二十八章 倒霉的百合少女

第二十九章 难忘的经历

第三十章 女王学院辅导班成立

第三十一章 小溪汇人河流

第三十二章 金榜题名

第三十三章 大饭店音乐会

第三十四章 女王学院的女生们

第三十五章 女王学院的冬季

第三十六章 荣誉与梦想

第三十七章 死神降临

第三十八章 道路曲折

试读章节

艾凡里大道与小山谷的交界处,住着好奇的蕾洁-林德夫人一家子,一条小河流经她家门口。听小镇上的人们说,小河上游水流很急,沿路留下了许多的深渊和瀑布。但是,无论河水怎么放肆,当它来到林德家门口时,就变得规矩起来。因为林德夫人总爱坐在窗前,目光敏锐地审视从门前经过的一切,如果被她发觉有什么不寻常的地方,她非要弄个一清二楚。就连小河也知道她的脾气。

住在艾凡里的人们总是很热心,有时候为邻居家的事情,不惜放下自家的活儿。

林德夫人非常贤惠,她在帮助邻居的同时,把自己家里也打理得井井有条。她不仅是妇女慈善缝纫小组的带领人,还是教会互助会的成员。就是在这样忙碌的生活中,她也能挤出时间,在她家厨房窗前坐上几个小时,缝制棉被。有一次,她一下子做了十六床棉被。艾凡里的主妇们一谈起林德夫人,无不夸赞。

艾凡里坐落在爱德华王子岛上,小镇两面环水,呈小三角形状。进入艾凡里只有一条山路,而林德夫人就住在这条山路旁。因此,不管是谁进出艾凡里,都逃不过林德夫人那锐利的双眼。

六月的一个下午,林德夫人坐在窗前,温暖明媚的阳光照进窗子。房子下边的果园里,有一个个头不高,看上去比较温和的男人在播撒着芜菁种子。他是林德夫人的丈夫汤姆·林德。

前天晚上,林德夫人在威廉·布莱尔的店里,听马修-卡伯特对彼得·莫里森说,他打算今天去撒芜菁种子。当然,这肯定是莫里森先问他的,因为照马修的性格,他一辈子也不会主动跟别人谈论什么。现在,马修·卡伯特应该在绿山墙的另一边播种了。

此时,马修赶着马车出现在这条山路上,他戴着白色的领结,穿着讲究的衣服,哼着小曲,看上去心情不错。这显然是要出远门办事。这一切被林德夫人看见了。

“马修·卡伯特要去哪里?去干什么呢?”林德夫人在心里嘀咕。

如果换成别人,脑子里打个转便能知道答案。可现在是马修,这让林德夫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因为这世上没有人比马修更不爱交际的了。林德夫人怎么琢磨也猜不出来,一下午的好心情全给破坏了。

“喝完下午茶,我一定要去绿山墙找玛丽拉问个究竟。”这位精明的主妇决定。

“难道是出门买芜菁种子?但他没必要赶着马车去啊;是出门看医生吗?可他慢悠悠地呀;不会是去看望亲戚朋友吧?不可能的,他们家可没这个习惯。肯定是出了什么事情,是我不知道的。我一定要弄明白,否则我的心不会安宁的。”

林德夫人喝完下午茶就出发了。她的家离卡伯特家的大房子不远,只是山间小路走起来让人有些难受。当年,老卡伯特建造家园的时候,尽量避开了喧闹的地方。老卡伯特和他儿子一样,都非常内向、寡言。所以,他将绿山墙农舍建在这片土地最偏僻的地方。

林德夫人认为,住在这种地方,根本不算是生活。在艾凡里,人们喜欢将房子建在大路两旁,挨家挨户地住着。但是直到今天,卡伯特家仍然住在绿山墙农舍,从大路上一眼望去,根本看不见房子。

“住在这种地方真是难受!”林德夫人边走边念叨着。小路两旁开满了野生的蔷薇花,漂亮极了。

“马修和玛丽拉兄妹俩的性格,就跟这偏僻的房子一样古怪。这儿除了树还是树,难道人和树做伴就可以了吗?换作是我,非得疯了不可,可他们却过得悠然自得。他们是习惯了吧,就像爱尔兰人,连上吊也不在乎。”

不知不觉,林德夫人已经走到绿山墙的后院。葱绿的院子被打扫得千干净净,两旁栽满了柳树和白杨,地面上连一块碎石也找不到。

“玛丽拉总是很勤快,即使把饭菜摆在地上吃,也不会吃到一粒沙子。”她想。

林德夫人敲了敲厨房的门,随后被请了进去。

绿山墙的厨房更是一尘不染,就像崭新的客厅。厨房开了两扇窗子,六月的阳光正透过西面的窗子洒进来,东面的窗子上布满了葡萄藤,向外望去,只见果树园里的樱花正在绽放,桦树在风中不停地摇摆。

玛丽拉坐在爬满葡萄藤的窗前,就着依稀的阳光编织毛衣,旁边的桌子上摆了一些糕点。

林德夫人一进屋子,门还没关上,就留心起桌上的糕点。有蜜饯、浆果和小蛋糕。肯定是有人要过来,但是,这都是些普通的点心,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要来呢?马修今天还赶着马车。穿得一本正经的。一向安静得出奇的绿山墙,今天是怎么啦?这一切把林德夫人弄晕了。

“你好,蕾洁。”玛丽拉高兴地招呼着,“请坐,今天天气真不错,你和汤姆还好吗?”

玛丽拉和林德夫人的性格正好相反,也许就是因为这样,两人的关系反而一直很好。

玛丽拉看上去高高瘦瘦的,她将头发盘成一个小髻,用两个发卡别在脑后,显得保守古板。多亏她嘴角的那丝微笑为她流露了几分热情。

“谢谢,我们很好。你是不是生病了?我看见马修赶着马车出去了。”

玛丽拉的嘴角微微上翘,因为她知道,马修今天的举动肯定会引起这位邻居的好奇。

“昨天我有些头痛,现在已经好了。”玛丽拉说,“我们从浦斯敦的孤儿院领养了一个小男孩,孩子傍晚到莱特河车站,马修去接那孩子了。”

听完玛丽拉的回答,林德夫人整整呆了五秒,一言不发。就算马修去莱特河车站接一只从澳大利亚来的袋鼠,也不会让林德夫人像现在这样惊讶。玛丽拉向来不开玩笑,但是,林德夫人又不得不怀疑。

“这是真的吗?”她迫切地想知道。

“当然是真的。”玛丽拉的语气平静,就像根本没什么事一样。

林德夫人满脑子的惊叹号。一个男孩!还是玛丽拉和马修要领养一个男孩!而且是从孤儿院领养!她从来没有如此吃惊过!

“你们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林德夫人有些不快地说,因为马修和玛丽拉根本没问过她的意见。

“去年圣诞节,亚历山大·斯宾塞夫人来看望我们时,曾说她打算从浦斯敦的孤儿院领养一个小女孩,因为她在那儿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对孤儿院的事情非常了解。后来我和马修商量了一下,也决定领养一个男孩子。

“马修的年纪大了,身体不如以前,心脏也不好,干起活来总是力不从心。现在根本找不到好的雇工,有的也只是些小毛孩,可他们哪愿意总待在一个地方,等稍微熟练以后又跑到美国去了。

“刚开始,马修总想领养一个英国孩子,但我不喜欢,因为这会让我想起那些伦敦的流浪儿。我们加拿大的小孩就不同了,总让人安心些。最后我们委托斯宾塞夫人去领养孩子时,顺便也给我们物色一个。

“上个礼拜,我们听说她要去浦斯敦,就托人捎信给她,让她替我们找个十岁左右、聪明活泼的男孩儿。反正只要能马上帮着我们做些事情就可以。我们要让他接受好的教育,好好培养他。”

林德夫人在任何时候,总爱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哎呀,你们简直在冒险,你们对那孩子一无所知,竟然把他带回家。上个礼拜我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一对夫妇从孤儿院领养了一个男孩,半夜的时候,小孩故意放火烧房子,差点把那对夫妇烧死。我还听别人说,只要是领养的小孩,都有喝生鸡蛋的坏习惯,这是改不了的。虽然你们并没有问我的意见,但我还是不会赞同的。”

“蕾洁,你说的有些道理,但是,你不需要为我们担心。之前我也犹豫过,可后来想了想,即使是自己亲生的孩子,我们也不能保证他不出问题啊,况且这次是马修下定决心要领养的。”

“好吧,但愿如此,”林德夫人怀疑地说,“反正我都跟你说了,到时候真出了什么问题,可别怪我没提醒你。前段时间我还听说,在新布朗斯维克,一个从孤儿院领养的孩子往井里下毒,结果全家都死掉了,那还是个女孩子。谁知道马修带回来的孩子会不会在井里下毒,会不会一把火将绿山墙烧掉。”

“不,我们是不会领养女孩的。”在玛丽拉看来,做这种事情的总是女孩子,“不知道斯宾塞夫人为什么想领养女孩,她这个人,说不好哪天会把孤儿院的孩子全领回家。”

林德夫人本来打算看到小孩后再走,但那还需要两个小时。她想了想,决定先去罗伯特·贝尔家,一起讨论一下这件事情。林德夫人热衷于和别人谈论这些事情。没过多久她就起身走了。

玛丽拉这才松了一口气。但是,林德夫人的那席话让她有种莫名的恐惧。P1-5

序言

安妮是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蒙哥马利笔下的经典人物,曾被马克·吐温高度评价为“是继不朽的艾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形象”。

安妮是个父母双亡的孤女,长了一头少见的红发,脸上还有不少雀斑。十一岁被人领养前辗转于几个家庭做劳工,生活极其艰苦,但她并没有怨天尤人,自怜自抑,反而在困苦的成长中逐渐学会了看顾他人,照顾自己,而且保持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喜爱幻想,热爱大自然。

马修与玛丽拉是一对平凡的兄妹,两人在绿山墙农舍过着平淡从容的生活。为了给患有心脏病的马修找个劳作的帮手,兄妹俩打算领养一个男孩,以便将来帮助年老的他们打理农舍,不想阴差阳错,孤儿院送来的竟是满头红发、喋喋不休的安妮,正想着如何退回去时,活泼嘴巧的安妮打动了沉默寡言的马修的心,顺利地留在了这个并不很富裕的家庭。

自此,安妮在绿山墙农舍开始了新的生活。虽然一开始,玛丽拉并不十分相信她是一个讨人喜爱的小女孩,但安妮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和希望。她保持着自己的天性,自尊自强,纯真善良,待人真诚,感情丰富,通过努力不仅赢得了领养人的喜爱,也得到了老师、同学和周围人的欣赏和爱护。安妮十分喜爱农舍周围的自然景色,不论是花草树木,还是小桥流水,在她的眼中都是那样美好动人。更有趣的是,她的想象力极其丰富,常常将眼前的事物想象得富有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享受,但有时一些不着边际的想象也给她和身边人带来了一些麻烦,她总能自我认错,要求改正。在朋友、家人和老师的关爱中,小孤女安妮渐渐长成了绿山墙里漂亮、自信、德才兼备的小主人。作家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情感变化,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入入胜。  小说中除了五光十色,美丽多姿的景物描写,还写了感人至深的美好心灵。马修与玛丽拉兄妹一个敦厚老实,一个严厉苛刻,但他们都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他们把对安妮的爱埋藏在内心深处,默默抚养着这个孤儿,使她能快乐地长大成人。安妮以优异的成绩从专科学校毕业后获得了进入大学深造的奖学金,这是她梦寐以求的,而当马修突然去世、玛丽拉几近失明时,安妮毅然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留下来当了一名乡村小学教师,以便陪伴和照顾孤独的玛丽拉。安妮的同学吉尔伯特曾嘲笑安妮的红发,但是当他一改往日的调皮,长大成熟时,为了让安妮能够就近照料玛丽拉,吉尔伯特把已经联系好的本地学校的教师职位让给安妮,自己去离家远得多的学校当教师,并为此支付很多额外的费用。这些人物的美好心灵,在作品中得到了极富感染力的表现,使人掩卷难怀。

《绿山墙的安妮》是一本让家长、老师和孩子都能从中获得感悟的心灵读物。这部儿童文学作品自1908年问世以来,已被译成数十种文字,在全球销售达几千万册,并被加、美、英、法、德等国相继搬上银幕或拍成电视剧,风靡西方国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0: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