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说话三十六计/新历史智慧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作者 吴蔚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是最讲究说话的国度。《左传》教我们外交辞令,《国策》集纵横家言,《世说》教我们清谈,一部《红楼梦》让多少人如痴如醉。本书精选历史上的精彩说话案例200则,通过介绍历史上的著名人物通过口才艺术在事业和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具体应用,总结出“说话的艺术”——说话36计,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内容推荐

中国是最讲究说话的国度。《左传》教我们外交辞令,《国策》集纵横家言,《世说》教我们清谈,一部《红楼梦》让多少人如痴如醉。本书精选历史上的精彩说话案例200则,借鉴三十六计的体裁,共六篇,每篇六计,六六三十六计。细嚼每个故事,你将成为当代的张仪与苏秦。

目录

第一篇 了解对象

第1计 借鉴经验/3

第2计 看人说话/9

第3计 察言观色/17

第4计 善套近乎/25

第5计 见机说话/33

第6计 营造气氛/40

第二篇 控制谈话

第7计 进入角色/51

第8计 选择方式/62

第9计 控制节奏/71

第10计 讲究次序/80

第11计 适度恭维/84

第12计 善于发问/91

第三篇 引人入胜

第13计 眉来眼去/101

第14计 从容不迫/110

第15计 引人共鸣/121

第16计 形象生动/125

第17计 诙谐幽默/133

第18计 以情动人/139

第四篇 迫人信服

第19计 气势夺人/151

第20计 旁敲侧击/160

第21计 迂回包抄/168

第22计 冷嘲热讽/176

第23计 以矛攻盾/182

第24计 逼人就范/192

第五篇 讲究策略

第25计 巧言善辩/205

第26计 以退为进/218

第27计 激将有术/225

第28计 暗渡陈仓/235

第29计 还人以牙/243

第30计 委婉拒绝/248

第六篇 进退自如

第31计 一唱一和/257

第32计 借题发挥/265

第33计 能屈能伸/274

第34计 把握分寸/283

第35计 有进有退/289

第36计 留人回味/297

结束语/302

试读章节

只身赴会 以理服众

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到达西安。当时东北军内“杀蒋”的呼声很高,尤其是中下级军官更甚。共产党提出不杀蒋,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很多人不理解,有的还扬言要闹事。

一天上午,周恩来刚回到寓所,一位傈悍的青年军官闯进来。操着浓重的东北口音,生硬地说:“周代表,我受王曲军官训练团全体军人委托,敬请你去王曲赴会。”

周恩来微笑地接过请帖看了看,欣然说:“非常感谢你们的邀请,届时我一定前往。”

见周恩来接受了邀请,大家十分着急。因为王曲军官训练团尽是些血气方刚的青年,鲁莽得很,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到那里去太危险。有人主张带一队战士保护他,周恩来笑笑说,“不,我一个人去。”

当周恩来单身一人走下汽车时,王曲军官学校门口到礼堂间的大道旁,挤满了全副武装的军官,一个个横眉立目,怒气冲冲,摆出一副吵架寻事的架势。这气氛较之2000年前的鸿门宴,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周恩来从容自若地穿过两旁站满愤怒的军官的通道,面带微笑,丝毫不介意。他登上礼堂讲台,礼貌地问候罢,随和地说:“我今天来贵校,是要听听诸位意见的,希望大家不要拘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况我们是爱国军人!”

台下有人大声问:“蒋介石丧权辱国,罪大恶极,为什么不杀?”

周恩来没有立即回答,他只是接过话茬,说:“这个问题提得好!”

话匣打开了,青年军官们把心中要说的话全倒出来了:“不杀他,捉他干什么?”“不杀蒋介石,后患无穷!”“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直到大家把话几乎说尽时,周恩来才大声地说:“要杀,这有什么困难?一句话就行了!”出乎意料的回答,一下子把全场的人都怔住了。

周恩来没有继续讲杀与不杀的问题,话锋一转,讲开了西安事变以后国内外的政治军事形势:“诸位,在这种形势下,是杀好呢,还是不杀好呢?”他讲完形势后,很自然地回到了原来的题目,说:“杀了一个蒋介石。就会出来一个何介石,李介石。这个何介石呀,他一上台,就会公开与日本人勾结在一起,来攻打西安,内战就会继续,中国就会灭亡。如果不杀呢,现在蒋介石在我们手里,我们就可以逼他抗日。前一阵何应钦不是派飞机轰炸西安么?我们逼蒋介石写了个条子,这几天不是安宁了吗?看来蒋介石多少还有点用处,所以还是不杀得好!”

周恩来把道理讲得明明白白,广大青年军官心里的疑团,一个个都解开了。但有的人还是不通。那位送信的慓悍青年军官质问道:“你们共产党一向是主张反蒋抗日的,为什么现在变了?”

“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和蒋介石打了10年仗,势不两立,为什么不趁机报仇,处置了他,是吗?”周恩来温和地反问道。

“对,就是这意思。”

“好,我来回答你的问题。”周恩来用深沉的语调说:“我们红军有位将军,叫徐海东。他全家36口人呐,除了他,35口全叫蒋介石杀害了。很惨啊!他的这个仇是够深的了吧?可是,这次他还是主张不杀蒋介石。为什么呢?因为他是共产党员,对共产党员来讲,民族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

这时全场的军人都感动了,随之爆发了一阵热烈的掌声!那位青年军官分开人群,奔上前来,给周恩来行了一个军礼,说道:“周代表,你们共产党不念旧仇,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兄弟我打心眼里佩服!”

军官们的心里彻底明亮了,由衷地高呼起“赞成中共的主张!”“拥护张、杨的决定!”等口号来。

P77-78

序言

我们都听说过“合纵”与“连横”这两个词,很有纵横捭阖的气势。其实这两个词都跟说话有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

战国时期,七国并立,秦国最强。有一些说客帮助六国出主意,主张六国结成联盟,联合起来抵抗秦国,这种政策叫做“合纵”。还有一些说客帮助秦国到各国去游说,要他们靠拢秦国,去攻击别的国家,这种政策叫做“连横”。其实,这些说客并没有固定的政治主张,不过凭他们能说会道的嘴皮子混饭吃,不管哪国诸侯,不管哪种主张,只要谁能让他做大官就行。

在这些说客中,最出名的要数张仪和苏秦。这两人是师兄弟,张仪后来当了秦国的相国,主张“连横”;苏秦则当上了六国的相国,主张“合纵”。

张仪最早是魏国人,在魏国时穷困潦倒,于是跑到楚国去游说,可是楚王没接见他。楚国的令尹昭阳偶然见到了张仪,于是将他留在家里作门客。昭阳为楚国立下不少战功,楚王将楚国的镇国之宝和氏璧赏赐给了昭阳。有一天,大家都到昭阳家里去见识和氏璧的神奇,看它如何在黑暗中发光。

就在这次宴会上,和氏璧竟然离奇失踪。众人都怀疑是家穷的张仪偷了和氏璧,昭阳于是把张仪抓起来打个半死。张仪并没有偷和氏璧,死也不肯承认。

张仪垂头丧气回到家里,他妻子抚摸着张仪满身的伤痕,心疼地说:“你要是不读书,不出去谋官做,哪会受这样的委屈!”

张仪张开嘴,问妻子说:“我的舌头还在吗?”

妻子说:“舌头当然还长着。”

张仪笑着说:“只要舌头在,就不愁没有出路。”

后来,张仪到了秦国,凭他的口才,果然得到秦惠文王的信任,当上了秦国的相国,为秦国最后统一天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应该可以看到说话——即口才是何等的重要。

说话,说实在的,谁不会说?差别只在说得好、说不好、说得有没有艺术而已。

20世纪60年代,美国有一著名民权运动者,在街头巷尾演说“种族平权运动”。他声音冷静,但充满张力,一波波言语似交响乐曲,词句与感情以一种锐势层层叠上,推进人心。当他终于以最深厚的嘶喊之音叫出:“我有一个梦!我有一个梦!”时,下面的群众似被电击般狂热地响应,全都似颠若狂了。这个演讲者就是著名的马丁·路德·金。他以这篇著名演讲、以他极富感染力的口才,点亮了一盏灯,烧起了一把火,席卷了群众,发起了运动,改写了美国历史的一页。

由此看来,说话对一个人来说是何等重要。人际关系顺畅与否,先看一句话说得是否合宜。因此,“如何说话”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中国人很早就讲究说话,《左传》、《国策》、《世说》是教我们说话的三部经典;一是外交辞令,一是纵横家言,一是清谈。你看他们的话多么婉转如意,句句字字打进人心坎里。还有一部《红楼梦》,里面的对话也极轻松、漂亮。

本书精选了历史上的案例,通过介绍历史上的著名人物通过口才艺术在事业和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具体应用,总结出“说话的艺术”——说话36计,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在这一人际关系如此重要的现代社会里,要想让自己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地生存于世,那就让我们先从学会说话开始吧!

作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