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学术文库》将秉承光明日报“理论前沿型、学术探索型、知识密集型”的传统风格,精心组织、精心编校、精心出版,充分发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宣传优势,宣传推广这项国家重点图书出版工程,力争使之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具有权威性的学术著作品牌。是“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本册为《光明学术文库》之《道家道教史略论稿》,主要研究了历史上道家著名学者以及学术界对道家道教的不同看法和权威讨论;道教与王权的互动;老庄养生哲学思想和《西升说》重要修炼典籍;道家道教内丹学源流;道家、道教在医学、文字发展的作用等。
本著作研究了历史上道家著名学者以及学术界对道家道教的不同看法和权威讨论;道教与王权的互动;老庄养生哲学思想和《西升说》重要修炼典籍;道家道教内丹学源流;道家、道教在医学、文字发展的作用等。
一、宋代崇道仿唐之议
说宋代崇信道教,主要是指北宋崇信道教。而对北宋崇道有学者认为是仿唐朝,不过可以有两种理解,一为道教到了宋代,成为非常成熟和正规的高级宗教,宋代自然继承其文化价值和文化惯例。二为学习唐朝和继承唐朝的作法。所以仿唐的话题颇有研究价值。唐代是为一贵族统治的王朝,而宋代则为庶民起家统治的王朝,二个朝代差别甚大。《宋史·赵普传》反映了出身贫贱的宋太祖与赵普的交往经历,当宋太组拥有天下后,赵普多次嘲讽宋太祖身居草莽时的陋习。原文日:“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不足者言之。”这个故事准确地反映了宋王室的出身。因宋室产生于庶民,所以他有必要向贵族政权的唐王朝学习。如果这个分析正确,正好说明宋代仿唐代信奉道教似有依据。本文这里说宋代仿唐朝崇信道教,主要是指北宋,特此说明。唐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艺术无一不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最繁荣、最可让中国人骄傲的朝代,这些成就自然会成为后来朝代学习之楷模。不过道教自身的力量和发展也是不可低估的,正由于道教文化的优秀性,才会有唐王朝的兴盛,这是反推过来看道教文化所得到的认识。如此,宋王朝仿唐当然可称之为明智之举。人类发展史的许多个案告诉我们,一个朝代,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个民族,选择什么样的理论和文化作为其思想文化基础,是不可以作试验的,一但选错,就是民族灾难和文化灾难。从史料的记载来看,经过三百余年统治的宋朝,在仿唐上基本成功。《宋史·艺文志》中记载:“宋有天下,先后三百余年。考其治化之污隆,风气之离合,虽不足以拟论三代,然其时君汲汲于道艺,辅治之臣莫不以轻术为先务,学士缙绅先生,谈道德性命之学,不绝于口,岂不彬彬乎于周之文哉!”这段总结,可以看到宋仿唐的效果,所谓“缙绅先生,谈道德性命之学,不绝于口。”这是历史上难得一见的文明之世。当然,这段话将宋比较夏商周,尤其是比周朝之文,有过溢之处。但依然可以让人看到宋朝的文治成就,无怪乎后来之世总是唐宋并称,其道理在此。这样,关于宋仿唐著者认为至少有几点重要内容是可以总结的。
一是唐代的自身的发展,已经是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发展都想学习的楷模,自然成为其他后来朝代追仿的榜样。这种榜样,不单是在宗教信仰方面,乃是各个方面都值得效仿。这里的问题不是谁仿谁的问题,而是能否仿得了的问题;二是道教发展到了宋代,已经是一支重要的宗教力量和文化思想力量,重视它和利用好它就可以轻车熟路地为国家政治经济服务;三是宋代开创者都是一些早就喜欢黄老学术的政治家,很自然就会选择道教为他们开创的国家服务;四是宋代仿唐不是简单地拉一个高级宗教为自己服务,而是将道教学术和道教法术用于神化政权,内中之哲学思想值得讨论和研究。
前三点比较容易理解,第四点需要设身处地思考才可以理解。因为,古人并不愚蠢,一个时期所推行的一种策略,必定有当时的理由和考虑。再因为,北宋神化政权,是要国家和民众相信国家的神圣政权和道教神权。否则,无法神化。构成神权的内容,应该包括道教经典,道教法术,道教文化艺术等等具体的内容。从文化的角度可以一竿子泛泛理解,不加深究。但是仔细分析,就有难于说服人的内容。如所谓道教法术,这些内容几乎无法在学理上加以印证,从唯物论的角度看就是可批判之迷信。从宗教学的角度看似乎可以笼统地看作有宗教学研究意义上的内容。设身处地思考的意思就是,我们现在认为是迷信的内容,在当时完全就是正常的,是不值得大惊小怪的。法术的活动一直同所谓的鬼神活动有关。中国从出土的文物来看,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到所谓夏商周老三代,就发现有鬼神的思想,换句话说早就有了鬼神信仰,按现代说是迷信思想也可以。但是认真想一下,刻意说“迷信”二字似有不妥,这种思想有数千年之久,在历史上已经成为正常的文化现象。迷信二字在今天看来,是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的一个具有很强意识形态意味的名词,有一定的时间局限性。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种文化,如果没有自己的神话和鬼神传说,必然缺少神圣性和尊贵性。因为,绝大多数鬼神信仰都是祖宗信仰和祖宗崇拜。这些崇拜直接同民族自尊联系在一起。
宋代仿唐朝崇信道教,说起来北宋历代帝王都崇道,有167年的时间。但从有典型意义这个角度总结,主要体现在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宋徽宗和宋高宗、宋理宗时期。前四位为北宋皇帝,后两位宋高宗和宋理宗为南宋皇帝。宋王朝,即北宋南宋统治时期约为三百余年(960一1279年)。宋太祖赵匡胤在位15年(960—976年);宋太宗赵匡义在位20年(977一-997年);宋真宗赵恒在位24年(998一1022年);宋徽宗赵佶在位24年(1101—1125年);宋高宗赵构在位35年(1127—1162);宋理宗赵昀在位39年(1225—1264年)。六位宋室皇帝在位加起来的时间共计157年。宋王朝共319年的天下,其中157年的时间是有典型意义的崇信道教时间,即百分之四十九以上的时间对道教文化非常重视。当然,就是这样的时间中,情况亦不尽一样,有的帝王在崇道上是早期平静,后期高热。有的是中期高热,两头相对平静。这种状况本文一笔代过,以为忽略不计。宋理宗是儒道并重,所以对宋理宗时代客观一点的说法是双崇,既崇儒又崇道。而其他宋室皇帝,或因祖制照习惯而为,亦可以忽略不论,至于说南宋因徽钦二帝被金人俘获,曾有一段插花式的时间冷遇道教也当忽略不计。高宗继承崇道传统虽无重大举措,但是在南渡以后的艰难时节中,依然崇道,实属难得。至理宗传播《太上感应篇》又将崇信道教的思潮掀起高潮,兹后一直至宋室王朝结束均在崇信道教的文化氛围之中。
宋代仿唐朝崇信道教,亦可以看作文化惯性,有唐一朝,道释儒三教并用,只是道在先而已。至宋代这样的文化风气相信依然浓厚,宋仿唐完全可以看成是按文化惯性全盘照搬,顺自然而为,并不一定有多少非常人为的东西在其中。著者这里要用宋仿唐这样的说法,其实有突出宋朝帝王正确选择和应用道教的意思在内。上述五位宋室皇帝,在所谓宋仿唐崇道问题上各有其特色,并不是一刀切的状况。为此,下文简单讨论以上五位宋室皇帝不同的崇道问题。 P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