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
![]()
内容推荐 《产业工会工作概论》(2023版)是全国工会干部培训基础教材之一,主要讲述产业工会工作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系统地介绍了产业工会的历史发展、产业工会的地位和职责、产业工会的组织体系和相应的职责任务、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会工作创新发展、加强产业工会自身建设以及各全国产业工会产生、发展和当前状况等内容,是新时代工会干部学习产业工会工作理论知识的权威性、专业性读物。 本书由全国工会干部培训基础教材编写委员会组织编写。具体编写由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 中国海员建设工会牵头,参与单位有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 中国民航工会、 中国金融工会、 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 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 中国国防邮电工会、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 中国农林水利气象工会。 目录 第一章 产业工会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产业、 产业职工和产业工会 一、产业 二、产业职工 三、产业工会 第二节 中国产业工会的发展历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产业工会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产业工会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产业工会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的产业工会 第二章 产业工会的地位和职责 第一节 产业工会的地位 一、产业工会是一级重要工会组织 二、产业工会是产业职工利益的代表者 第二节 产业工会的职责 一、加强产业职工思想政治引领 二、参与制定国家产业政策法规 三、促进产业改革发展 四、协调产业劳动关系 五、贯彻落实全国总工会方针政策和工作任务 六、大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第三章 产业工会的组织体系和相应的职责任务 第一节 产业工会的组织原则、 结构和类型 一、产业工会的组织原则 二、产业工会的组织结构 三、产业工会的组织类型 第二节 产业工会的设置和职责任务 一、全国产业工会的组织设置和职责任务 二、省级产业工会的组织设置和职责任务 三、城市产业工会的组织设置和职责任务 四、县 (区) 以下产业工会的组织设置和职责任务 第三节 行业工会联合会 一、行业工会联合会的产生及意义 二、建立行业工会联合会的原则和要求 三、行业工会联合会的组织形式 四、行业工会联合会的职责任务 五、积极构建行业工会联合会与行业协会 (雇主组织) 的平等协商机制 第四章 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会工作创新发展 第一节 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 重要意义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切实履行产业工会政治责任的 必然要求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促进产业经济 持续健康发展的应有之义 三、适应全面深化改革要求、 深入推进工会改革的 客观需要 四、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切实维护 产业职工利益、构建产业和谐劳动关系的 现实要求 五、积极应对新发展阶段产业工会面临的新形势 新任务的重要举措 第二节 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 主要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 二、主要原则 三、目标任务 第三节 健全产业工会工作组织体系 一、科学合理设置产业工会 二、理顺产业工会组织领导关系 三、推动新业态企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 第四节 完善产业工会制度 一、完善产业联席 (联系) 会议制度 二、完善协调劳动关系机制 三、完善工作议事制度 四、完善联系基层和产业职工制度 五、完善工作汇报制度 第五节 创新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 一、改进服务方式 二、加强工作指导 三、构建网上工作平台 四、善于借势借力 第六节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与维护服务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典型经验 一、中国中车: 筑匠心、 提匠能、 强匠造, 打造为 “中国梦” 提速的世界一流高铁团队 二、中国民航工会: 以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为抓手 突出行业特色, 助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三、中信重工: 赓续红色基因, 弘扬工匠精神 以产业工人力量擦亮 “中国制造” 品牌 四、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立破并举, 推动产改工作 走深走实 五、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职工创新工作室 联盟助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六、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 实施 “十大突破” 提升 “三大地位”, 努力打造全国能源化学 地质系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徐矿样本” 七、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深入实施 “三个 全面” 工程, 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八、中国国防邮电工会: 大力推动非公快递企业 “会、站、 家” 一体化建设 九、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 推进新就业形态 劳动者群体建会入会与维权服务工作 十、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 突出重点抓落实 着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第五章 加强产业工会自身建设 第一节 加强产业工会政治建设 一、坚持党的领导, 确保产业工会工作的正确 政治方向 二、强化 “四个意识”, 自觉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 工作大局及工会工作全局 三、强化责任担当, 增强做好新时代产业工会工作的 使命感和紧迫感 四、提升服务水平, 更好地为产业职工群众和 基层服务 五、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不断开创党的 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新局面 第二节 加强产业工会组织建设 一、加强产业工会组织机构建设 二、加强产业工会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第三节 加强产业工会作风建设 一、大兴勤奋学习之风 二、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三、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四、大兴密切联系职工群众之风 五、大兴廉洁自律之风 第四节 加强产业工 导语 最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保持和增强工会工作和工会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充分反映和体现工会改革创新最新成果。 权威。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印发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进一步做好全国工会干部培训教育有关工作,中华全国总工会专门成立全国工会干部培训基础教材编写委员会组织编写。编委会由全总领导、各主要部门负责人和各产业工会负责人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组成。 实用。完备的工会理论体系,全面的工会知识概述,适应当前工会工作要求,贴近工会干部需要,是新时代工会干部学习工会工作理论知识的权威性、专业性读物。 精彩页 第一章 产业工会的历史发展 中国产业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产业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 ,是中国工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概念上、理论上弄清什么是产业工会、产业工会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产业工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是我们研究中国产业工会必须首先回答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产业、产业职工和产业工会 产业、行业、产业职工、产业工人、知识分子、产业工会、行业工会是本节介绍的几个最重要的基本概念。 一、产业 在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中 ,产业主要是指经济社会的物质生产部门。一般而言 ,每个部门都专门生产和制造某种独立的产品 ,每个部门也就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部门。在广义上 ,产业泛指一切生产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提供劳务活动的集合体 ,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科技、文化、教育、卫生、服务、信息、旅游等产业部门和服务部门、社会公共事业等。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不同的组织和国家 ,对产业有着不同的分类标准。 20世纪 20年代 ,国际劳工局把一个国家所有的产业划分为初级生产部门、次级生产部门和服务部门。后来 ,许 多国家都沿用了国际劳工局对产业划分的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西方国家大多采取了三级产业分类法。在我国 ,基本上也把产业分为三大类 :第一产业是农业 ,是指人类通过劳动直接从自然界取得产品的产业部门 ,我国规定专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工业 ,是指对第一产业和本产业提供的产品 (原料 )进行加工的产业部门 ,我国规定专指采矿业 ,制造业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 ,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 :批发和零售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金融业 ,房地产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教育 ,卫生和社会工作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国际组织 ,以及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采矿业中的开采辅助活动 ,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所以 ,从上述分类可以看出 ,产业实际上就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种类别的部门 ,是人们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和领域的集合体。因此 ,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产业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社会经济活动的集合 ;产业的含义具有多层性。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产业的内涵不断充实,外延也会不断扩展。 行业 ,一般是指其按生产同类产品或具有相同工艺过程或提供同类劳动服务划分的经济活动类别 ,如饮食行业、服装行业、机械行业等。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行业的概念已演进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和一个产业内 ,按照共同的、相对固定的生产方式、职业观念、技能特长、生产经营范围等要素而进行的生产、工作分类和分工。一个或多个行业组成了产业 ,一个产业可以分为若干个行业。 二、产业职工 产业职工 ,是在各个产业部门及其行业中从事劳动并由此获得工资报酬的劳动者的统称。 产业职工必须具备两个要素 :一是必须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某个产业或行业工作 ;二是必须以自己的劳动 (体力劳动或者脑力劳动 )获得工资报酬。因此 ,并不是所有产业及其行业的劳动者都是产业职工 ,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要素的劳动者才能称为产业职工。产业职工构成工人阶级的主体 ,是工人阶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产业职工是由产业工人和知识分子两大部分构成的。 (一)产业工人 传统意义上 ,产业工人是指在现代工厂、矿山、交通运输等企业中从事集体生产劳动 ,以工资收入为生活来源的工人 (或称生产工人)。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 ,产业工人的概念在其内涵和外延上不断发展变化。我国产业工人主要是指在第一产业的农场、林场 ,第二产业的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以及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中从事集体生产劳动 ,以工资收入为生活来源的工人。产业工人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 ,他们最富于组织性、纪律性和革命性 ,最能代表工人阶级的特性。产业工人是产业职工的主体 ,是工人阶级的主力和骨干。 我国产业工人队伍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同步 ,规模不断壮大,分布日益广泛。据近年抽样调查数据和劳动力抽样调查中就业身份分类 ,以第二、三产业中 6大行业门类就业人数中雇员部分作为产业工人的统计对象 ,加上农场、林场中从事集体劳动的工人 ,我国产业工人有 2亿人左右。我国产业工人在产业分布、行业分布、地域分布、企业规模分布上 ,呈现不同特点。其中 ,超过八成的产业工人集中在第二产业 ,近八成产业工人集中在制造业和建筑业 ,近六成产业工人集中在东部地区 ,近六成产业工人集中在国有大中型企业。近年来 ,我国农民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