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海底两万里(译文名著精选)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法)儒勒·凡尔纳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著名的科学幻想小说。作者儒勒·凡尔纳(Jules Veme,1828~1905)是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被誉为现代科幻小说的奠基人。 作品构思巧妙,笔触细腻,作者以娴熟的笔法描写了神奇而严谨的科幻故事,以丰富的词汇和深奥冷僻的术语,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充满诗意和美感的奇妙世界,洋溢着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为读者开辟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让读者跟随“鹦鹉螺”号遨游大海,领悟自然奥妙,感悟人生哲理。

内容推荐

儒勒·凡尔纳(1828-1905),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科幻小说之父”。《海底两万里》是他的重要小说之一。

在这部《海底两万里》中,凡尔纳用神来之笔,循循善诱,引导读者随同阿罗纳克斯教授参观鹦鹉螺号船长尼摩的图书室、博物馆,漫步海底平原,饱览无奇不有的海洋生物,尝试海底森林打猎,穿越阿拉伯水下通道,参加海底珊瑚公墓葬礼,访问沉沦海底的大西洋古城,目睹打捞西班牙沉船的财宝,让读者耗时十个月,行程两万里,去认识这个神秘莫测的海底未知世界。

目录

第一部

第一章 神出鬼没的海礁

第二章 赞成和反对

第三章 悉听尊便

第四章 尼德·兰

第五章 轻举妄动

第六章 全速前进

第七章 不明来历的鲸

第八章 动中之动

第九章 尼德·兰的愤怒

第十章 水中人

第十一章 鹦鹉螺号

第十二章 一切都用电

第十三章 若干数据

第十四章 黑潮

第十五章 一封邀请信

第十六章 漫步海底平原

第十七章 海底森林

第十八章 太平洋下四千里

第十九章 瓦尼科罗岛

第二十章 托雷斯海峡

第二十一章 陆上才几天

第二十二章 尼摩船长的雷电

第二十三章 强迫睡眠

第二十四章 珊瑚王国

第二部

第一章 印度洋

第二章 尼摩船长的新建议

第三章 价值千万的宝珠

第四章 红海

第五章 阿拉伯地下水道

第六章 希腊群岛

第七章 地中海四十八小时

第八章 维哥湾

第九章 沉沦的陆地

第十章 海底煤矿

第十一章 马尾藻海

第十二章 抹香鲸与露脊鲸

第十三章 大浮冰

第十四章 南极

第十五章 大事故还是小事故?

第十六章 空缺稀薄

第十七章 从合恩角到亚马孙河

第十八章 章鱼

第十九章 湾流

第二十章 北纬四十七度二十四分,西经十七度二十八分

第二十一章 一场大屠杀

第二十二章 尼摩船长的最后几句话

第二十三章 尾声

试读章节

同年7月23日,在太平洋海面上,西印度一太平洋航运公司的克里斯托巴尔一科隆号也碰到同样的事。可见,这个奇特的鲸类动物能以惊人的速度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时隔希金森总督号发现}圣物之后不过三天,克里斯托巴尔一科隆号在相距七百海里的地方竟然也看见了它。而十五天之后,在离上述地点两千海里之遥的地方,国营航运公司的海尔维地亚号和皇家邮船公司的香农号,在美国和欧洲之间的大西洋海面上迎面对开时,也分别看到了这个大怪物,方位在北纬四十二度十五分、西经六十度三十五分。根据两船同时观察得到的数据,估计这只哺乳动物的长度至少有三百五十英尺,因为香农号和海尔维地亚号两船首尾相连也不过百米(约合三百二十八英尺),远不及怪物长。更何况,最大的鲸,如时常光顾阿留申群岛的库兰马克岛和乌姆居里克岛附近海面的那些鲸,最长也不过五十六米——也许压根就没达到这个长度。

此类消息连篇累牍,横渡大西洋的佩雷尔号客轮所做的种种新观察,英曼航线上的埃特那号跟这个怪物的一次不期而遇,法国军舰诺曼底号军官们所写的航海记录,克莱德爵士号军舰海军参谋菲茨一詹姆斯所做的精密测算,都曾引起轰动。在轻松幽默的国度里,大家都拿这事当笑谈,但在严肃务实的国家里,像英国、美国和德国,人们却很看重这回事。

在各大城市里,这个怪物变成了风靡一时的宠物:咖啡馆有人歌唱它,报刊上有人嘲笑它,舞台上有人表演它。街头小报乘机炒作,鸭子居然能下五颜六色的彩蛋。由于没有复印设备,一些报刊一再发表各种巨型怪兽的报道,有的说是白鲸,有的说是北极海中可怕的“莫比·狄克”,还有的说是大海怪“克拉肯”,据说海怪的触须可以缠住—艘五百吨位的航船,并将它拖人大洋深处。有些人甚至不惜引经据典,搬出亚里士多德和普林尼的见解,说他们承认这类怪物的存在,有的甚至借用彭托皮丹主教的挪威纪事,保罗·埃纪德的论述,以及哈林顿的报告,后者言之凿凿,不容置疑;说他于1857年乘坐卡斯蒂兰号时,看见过一条大海蛇,这种蛇以前只在立宪号航行的海面上出现过。

于是,在知识界和科学报刊上,坚信派和怀疑派之间爆发了一场无休止的争论。“怪物问题”烧得人们头脑发热。信奉科学的记者与宣扬神怪的记者针锋相对,在这场刻骨铭心的论战中笔走龙蛇,墨洒海天;更有甚者,有些人还大打出手,为此还流了两三滴鲜血,因为他们的笔锋所指突然从海蛇转向咄咄逼人的反对派。

论战持续了半年之久尚难分胜负,各种可能性都存在。流行小报振振有词地反驳巴西地理研究所、柏林皇家科学院、不列颠科学协会、华盛顿斯密森学院发表的权威文论,也攻击《印度群岛报》、穆瓦尼奥神父的《宇宙》杂志、皮特曼的《消息报》讨论的文章以及法国和外国各大报刊的科学专栏文章。它那些信奉神怪的作家们才思敏捷,以其人之道反制其人,利用海怪怀疑论者常引用的林内的一句话来回敬对方:“大自然不制造愚蠢”,恳请时人切勿得罪大自然,要相信“克拉肯”、大海蛇、“莫比.狄克”的存在,要相信头脑发热的海员们的胡言乱语。最后,一家善于一针见血的讽刺报,由编辑部最德高望重的编辑大笔一挥,草草发表了一篇文章,像希波吕托斯那样,向怪物发动猛攻,并给予致命的一击,在世人的哈哈大笑中一了百了。神怪战胜了科学。

在1867年的头几个月里,怪物问题似乎已被埋葬,也似乎不应该节外生枝。但就在此时,人们又得知一些新的事实。这已不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而是一个务必绕开的实实在在的重大危险。问题完全改变了本来面目。怪物居然变成了小岛、岩石、暗礁,而且这座暗礁神出鬼没,行踪莫测,不可捉摸。

1867年3月5日夜间,蒙特利尔航海公司的摩拉维亚号航行到北纬二十七度三十分、西经七十二度十五分的海面时,船右舷尾部撞上一座礁石,可是,任何海图都未曾标明这一带有礁石。由于风力的助威和四百马力的推动,船速高达十三节②。毫无疑问,若不是轮船质量卓越,摩拉维亚号被礁石开膛破肚后,连同从加拿大运来的二百三十七名乘客,势必同归于尽,葬身海底。

事故发生在清晨五时左右,那时天刚破晓。值班主事立即奔向船的尾部。他们一丝不苟地观察了出事海面。但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只看见一个大漩涡,离船尾三链处碎成浪花,似乎有大片洋面受到强烈的冲击。摩拉维亚号准确无误地记录下出事地点,然后继续航行,粗看没有发生任何海损。它到底是撞上水下暗礁还是巨轮遗骸?人们不得而知。但船到码头后进行检查时,才发现轮船部分龙骨已破裂。P4-6

序言

2005年是中国的法国文化年,又是法国的儒勒·凡尔纳年。在纪念“科幻小说之父”逝世一百周年之际,作为老法语工作者,我有幸应上海译文出版社之约,重译儒勒·凡尔纳的名著《海底两万里》。我用法语和汉语并用的特殊思维方式,按照科幻先行者的思路,设身处地、亲临其境地扮演起生物学家阿罗纳克斯教授的角色,同两位说法语的外国朋友(一位是比利时人,一位是加拿大人)一起,莫名其妙地被时光逆流抛进神出鬼没的鹦鹉螺号潜水船,作为“自由的囚徒”,与“水中怪人”尼摩船长打了近十个月的交道,进行了迢迢两万法里的潜海航行,历尽千难万险,饱览了千奇百怪的海底风光,完成了一次虚拟的海洋探险考察,实现了一次从已知求未知的科学幻想远征,并以现代人的眼光重新审视凡尔纳的远见卓识,既紧张又愉快地度过了中国的法国文化年和法国的儒勒·凡尔纳年。本来,译者与作者不好相提并论,但通过本书的翻译,我似乎同百年后的凡尔纳有几分书缘,竞能结成中西文化合作的“生死之交”,并在电脑桌上实现了隔世的心灵沟通。

……

有未来学家称,21世纪必是海洋的世纪,许多学者还提出了海洋发展战略。阿罗纳克斯教授曾盛赞尼摩船长在水下掌握的科学技术比陆地(世界)超前了一个世纪。在纪念儒勒·凡尔纳逝世一百周年之际,回顾一百年来人类海洋科技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海底两万里》提出的许多预言有的已经实现了,有的正在实现,有的还待继续探索。比如,海洋生物保护问题,海洋资源开发问题,海底旅游观光问题,海底城市建设问题,人类向海底移民问题……在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不都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课题吗?不都值得有科学头脑的文学家们发挥奇思妙想、大书特书吗?

杨松河

2005年于南京茶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5:5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