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十六年所向披靡,四百天一溃千里。翻开本书,看懂李自成为什么败,败得还那么快! 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灭亡,此时他已奋战十六年;同年四月,李自成败于山海关,清军入关;次年五月,李自成牺牲于湖广九宫山,距离明朝灭亡仅四百天。 舆论失势:大顺军在追赃过程中刑拷相加,缙绅颜面扫地。而清军为了在汉地站稳脚跟大肆笼络汉族官绅地主,这些人曾饱受农民军打击,无不喜迎清军。 战略失误:在大顺军心中明清之战是前朝之事,自己未同清方交恶,完全可以相安无事,以为吴三桂投降后东北问题就已解决,清军则被无视。 用人失策:大顺军缺少一批能放眼天下、统筹全局的战略人才。清廷却在入关前网罗了范文程、洪承畴这样一批“引路人”。 作者简介 顾诚(1934—2003),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公认的明清史大家。他一生品性秉直,潜心治史,视学术为生命,被誉为“学术苦行僧”。 “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是顾诚治史的真实写照。1978年,顾诚发表《李岩质疑》一文,该文钩沉史料、严密考证,引起了学术界的瞩目,也成为顾诚的成名作。1984年,《明末农民战争史》出版,为农民战争史的研究别开实证蹊径;1997年,被顾先生视为姊妹篇的《南明史》问世,该书在海内外均有广泛的影响力,并荣获了中国国家图书奖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两部著作、四十余篇论文,对治学严谨的顾诚来说并不算高产,但其治史方法与治史精神,早已为明清史研究留下一座丰碑。 目录 第一章 明末农民战争的背景 第二章 明末农民战争的爆发 第三章 起义初期明政府的对策和义军主力转入山西 第四章 起义中期的千里转战 第五章 明末农民战争一度转入低潮 第六章 张献忠、罗汝才重举义旗和杨嗣昌督师的惨败 第七章 李自成起义军在河南的大发展 第八章 李自成起义军南下湖广和襄阳政权的建立 第九章 张献忠起义军的进军湖广、江西 第十章 孙传庭部的覆灭和李自成西安建国 第十一章 明朝在覆灭前的挣扎 第十二章 明王朝的覆亡和山海关之战 第十三章 大顺政权的失败 第十四章 大西军在四川 第十五章 弘光政权的覆亡和南方的阶级斗争形势 附录 说明 表一 大顺政权地方官员表 表二 大西政权地方官员表 表三 山海关战役后三个月内官绅叛乱情况表 序言 我的治学经历 顾诚 1957年9月,我考入北京 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比较 努力,从图书馆借阅的书籍 既杂且多,就是不爱记笔记 ,考试时两门主课往往得3 分,还挨过批评。自己心里 不服,下个学期硬背一通, 考了两个5分。我并不觉得 高兴,只是证明要拿个5分 不难,真正多读点书才有点 实际知识。1958年起掀起 了“大跃进”运动,劳动多, 政治活动多,上课徒具形式 。1959年暑假,我们班为 了勤工俭学,承担了故宫博 物院明清档案部(现中国第 一历史档案馆)整理清代乾 隆朝一部分档案的任务,地 点就在我校工会俱乐部,档 案用汽车拉来,由档案部的 黄先生指导我们进行分类, 然后按时间顺序包裹。我们 整理的是乾隆后期的档案, 其中有大量乾嘉白莲教起义 的材料和四川、贵州、湖南 三省交界地区的苗民起义的 材料。大约一个多月基本完 成了这项工作,同学们又去 “密云钢铁公社”劳动,我刚 到工地才住一天就接到通知 让我回校进行科研,在国庆 以前完成,向党献礼。我赶 回学校,心想要在一个月之 内完成一个项目,比较可行 的是向明清档案部借阅全部 苗民起义的档案,再参考《 苗防备览》和相关的地方志 ,夜以继日地全力以赴,力 争按期完成;当时还有患肺 结核已愈正疗养的两位同学 王君、张光华帮着誊清。那 时年轻力壮,干劲十足,脑 筋也好使,一个月时间就完 成了一本七万字的《乾嘉年 间苗民起义史稿》,如期在 “十一”前夕把誊清稿交到系 里献礼。国庆成果展览之后 ,这部稿子就无影无踪了。 当时“政治觉悟”高,没有什 么“私心杂念”,连改写得很 乱的草稿在任务完成后也当 成废纸扔了。这就是我第一 次“著书立说”的经过。多年 以后每想起来总觉得是件憾 事,史稿内引用了大量当时 无人阅过的第一手材料—— 原始档案,参考的书虽然不 多,毕竟经过自己的一番排 比研究,文字表达也颇费功 夫,即便不能出版使更多的 人看到,自己留着做个纪念 和参考也是好的。 1960年中央组织编写全 国高校统编教材,从各高等 学校抽调教师和高年级学生 参加编写。世界现代史教材 由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 范大学)、河北北京师范学 院(现河北师范大学)、中 国人民大学历史系的人员组 成。编写组的大组长由北京 大学周一良教授担任,其他 领导成员有人大的杨田、北 京师大的王绍岳、北京师院 的康泠等人。我当时还是三 年级的学生,也被抽调到这 个组参与编写。说来可笑, 世界现代史是四年级上的课 ,我还没学过竟然来编写全 国高校的通用教材。这个编 写组在人大铁狮子胡同的校 舍待了一个多月,后来又搬 到北京大学的十三公寓(那 时刚建成)住了将近半年, 北大校长陆平同志和哲学系 主任冯定同志都给我们讲过 形式和编写的指导性意见。 刚过冬天,编写组又迁到二 里沟市委党校的四号楼继续 工作,直到完稿结束工作, 那时已经接近1961年暑假 。参加世界现代史编写工作 对我后来大半生所走的道路 可能起了关键性作用,前面 讲过,我在年级(三个班, 同学有一百多人)里并不是 成绩一贯名列前茅,在编写 组的后期我的学识和写作才 能才表现出来。我成了一个 小组的组长,组员四人差不 多都是教研室主任,如北大 王立等人,资历比我这个学 生要强得多,但他们推我当 组长,写的稿子交给我修改 后再上交大组,有时改动得 还相当大。我记得工作后期 编写组从吉林师范大学借调 了陈本善同志来,他是该校 世界现代史教研室主任,看 不起我这个学生组长,他把 他写的稿子交给我,直截了 当地说:“我的稿子,你一 个字也不能改!”读过他的 稿子,我觉得不能用,又不 能违背这位老师的嘱咐,只 好自己动手另写一章,连同 他写的那一章草稿上交大组 审阅,结果大组决定采用我 写的稿子。由于在编写组的 表现,就有人认为我是个可 培养的人才。人大的杨田同 志私下找我谈话,要我毕业 后到人大历史系去工作。周 末回校就对总支书记冯效南 同志谈了,她立即告诉我系 里已经决定留我在系里工作 ,叮嘱我要严加保密,并且 以服从组织分配为借口婉言 谢绝人大的好意。到毕业前 夕我回到系里,虽然还是挂 着学生的白校徽,可是却在 总支办公室参与同年级同学 的毕业分配,这点是同学们 都不知道的。 …… 其实,洪武二十四年距 洪武二十六年三月不过一年 多,何况明帝国的版图早已 奠定,全国耕地面积增加一 倍以上是绝对不可能的。按 我的观点,明初的耕地数应 以《诸司职掌》的记载为准 ,因为它包括了行政系统和 军事系统管辖的全部耕地在 内(《诸司职掌》是由朱元 璋亲自下令编制,编成后又 经他审定,然后才颁发给内 外各衙门的,绝不可能出现 重大错误;但是,朱元璋出 于对军事保密的考虑,把军 事系统的都司、卫、所管辖 的耕地数全部隐藏在行政系 统的布政使司里面,这可以 从两点来证明:一、河南、 湖广二布政司的数字出奇地 庞大;二、贵州、云南以及 辽东、陕西以西的广大地区 竟然连一亩 导语 十六年所向披靡,四百天一溃千里。翻开本书,看懂李自成为什么败,败得还那么快! 明史泰斗顾诚先生14年心血结晶!参考千余本方志,正本清源读懂明史! 荣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明清史研究程碑式重要作品。 成书四十年,至今仍是明末历史研究不可逾越的巅峰 《南明史》前传,真正读懂明末三方势力斗争的来龙去脉。 舆论失势、战略失误、用人失策!看懂李自成为何而败! 如小说般精彩昂扬,身临其境感受明末乱局,读之令人欲罢不能! 精彩页 第一章 明末农民战争的背景 第一节 明后期政治的腐败 在明王朝统治时期(1368—1644),我国封建社会进入了自身发展的晚期。这个时期的特点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统治集团的全面腐朽。从明英宗时起,政治就日益腐败,宦官专政、奸佞当权的事就已出现。明武宗朱厚照是个有名的浪荡君主,干出了许多荒唐可笑的事情。还在明中期时就爆发了叶宗留、邓茂七领导的闽浙农民起义;刘通、李原领导的荆襄流民起义;刘宠、刘宸、杨虎等人领导的河北农民起义,都是具有相当规模的农民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武装斗争。明世宗朱厚熄继位以后,号称“嘉靖中兴”。实际上他为人极其偏执,又迷信道教,追求长生,所以奸臣严嵩父子趁机窃柄弄权,把国事弄得一塌糊涂。穆宗在位时间比较短,政治没有多大起色。 万历初年,社会危机已经相当严重。朱翊钧即位时年纪还小,朝廷事务实际上由大学士张居正主持。张居正看到统治危机的严重,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希望通过统治集团内部的整顿,缓和社会矛盾,增强政权机构的效能,重新稳定朱明王朝的统治。他的整顿吏治,加强边防,实行丈量土地,全面推行“一条鞭法”,在当时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国力有所增强。但万历十年,张居正病死,朱翊钧一亲政,立即改弦易辙,使这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半途而废。从此明王朝的政治又沿着腐败的道路继续滑下去。 万历时期政治的败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事不理,二是贪财好货。朱翊钧成年累月深居宫中,“万事不理”,不以国事为念。他自称“静摄”,实际上是在宫中鬼混。当时的臣下就有人在奏章里直言不讳地批评他“生长深宫,高居简出,一御文华殿则称过劳”。“皇上每晚必饮,每饮必醉,每醉必怒。酒醉之后,左右近侍一言稍违,即毙杖下。”他在位四十八年中有二十年左右不坐朝听政,臣下的奏章往往“留中”不做处理,以至朝廷官员无所事事,干脆回籍悠游林下。史载,在万历中后期,官员们由于见不着皇帝的面,送上的奏章又常被搁置,往往在递上致仕的手本后不管旨意如何便径自还家。朱翊钧却认为少一员官就少一份俸禄,还可以免听官员们“聒噪”,落得耳根清净,所以凡遇缺官也不派人递补。这种离奇的做法使国家的中枢机构处于半停顿状态,大大助长了官场中的因循拖拉风气,也为朝廷和地方官员的贪赃枉法开了方便之门。此外朱翊钧贪婪成性。为了满足自己穷奢极侈的生活耗费和积攒金银财货,他竟然“生财有道”,以开矿征税为名,派出大批太监充任矿监税使,去往全国各地搜括民财。这些矿监税使所到之处: 不论地有与无,有包矿包税之苦;不论民愿与否,有派矿派税之苦。指其屋而挟之日:“彼有矿!”则家立破矣。指其货而吓之日:“彼漏税!”则橐立倾矣。以无可稽查之数,用无所顾畏之人,行无天理无王法之事。大略以十分为率,入于内帑者一,魁于中使者二,瓜分于参随者三,指骗于土棍者四。而地方之供应,岁时之馈遗,驿递之骚扰,与夫不才官吏指以为市者,皆不与焉。 这实际上是打着皇帝的旗号在地方上公然劫夺。矿监税使和他们的爪牙无恶不作,曾激起了许多城镇人民的反抗,这就是史称的“市民运动”。当时的漕运总督李三才在奏疏中说:“陛下爱珠玉,民亦慕温饱;陛下爱子孙,民亦恋妻孥。奈何陛下欲崇聚财贿,而不使小民享升斗之需;欲绵柞万年,而不使小民适朝夕之乐。自古未有朝廷之政令、天下之情形一至于斯而可幸无乱者。”又说:“闻近日章奏,凡及矿税,悉置不省,此宗社存亡所关。一旦众畔土崩,小民皆为敌国,风驰尘骛,乱众麻起,陛下块然独处,即黄金盈箱、明珠填屋,谁为守之?”朱翊钧对此也置之不理,依然行其所素。 朱翊钧在位期间,天下已经很不安定。除了社会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外,由于朝廷和地方官员处置失宜,同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关系也恶化了。朝廷先后对宁夏、播州用兵,费了很大气力方告平定。特别是建州女真在努尔哈赤领导下迅速兴起,由明王朝镇守东北的屏障变成了对抗中央朝廷的一股重要势力。万历四十七年(1619),明廷抽调了大批精兵,并责令朝鲜和海西女真叶赫部出兵助战,兵员总额达十一万多人,在辽东经略杨镐的统率下四路出师,期以“旬日毕事”,一举荡平。由于战略错误,指挥失宜,萨尔浒一战竟以惨败而告终。从此,辽东的军事对抗便牵制了明王朝很大一部分力量,成了朝野瞩目的重大问题之一。 P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