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热锅上的家庭(原生家庭问题背后的心理真相40周年纪念版)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美)奥古斯都·纳皮尔//卡尔·惠特克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以往,我们把心理问题归咎于个人、创伤和原生家庭,试图站在个人的角度突破创伤性经历和童年问题。
可这本书告诉我们,家庭就像一个小宇宙,自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当心理问题、家庭问题出现时,人不必也不应孤军奋战,要和每一位家人一起解决问题。
作者用生动细腻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布莱斯一家是如何在治疗师的引导下找对方向,化解家庭危机的。借由书中家庭所面临的危机,作者带我们揭开了家庭治疗的面纱,也向我们解释了家庭中存在已久的制衡力量、三角关系以及原生家庭的影响等诸多问题。
本书自1978年成书以来,在全美掀起了广泛讨论的热潮,是家庭心理治疗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作品。
目录
推荐序一 在一个崭新的世界里 李松蔚
推荐序二 家庭治疗之前世今生 清流
推荐序三 经得起考验的家庭 柯永河
译序 解开心锁,奔赴明天 李瑞玲
自序 奥古斯都·纳皮尔
人物介绍
第1章 结构之战——家庭对治疗师的试探
1.1 情况紧急的家庭
1.2 他为什么缺席?
1.3 企图自杀的女儿
1.4 结构之战
第2章 治疗开始——谁是罪魁祸首
2.1 从父亲开始—去除父亲的疏离感
2.2 谁是这场家庭舞蹈的主角
2.3 小女儿泄露全家的苦痛
2.4 日渐疏离的夫妻关系
2.5 剑拔弩张的母女关系
2.6 母亲、女儿与父亲间的三角难题
2.7 直探争吵根源
2.8 不要把争吵带回家
第3章 源起——在家人之间流动的电流
3.1 姑且一试,接受家庭治疗
3.2 心理分析简介
3.3 角度偏差—心理分析的谬误
第4章 系统的概念——全家人都有份
4.1 相互牵引的家庭系统
4.2 不快乐的人来自充满压力的家庭
4.3 家庭治疗简史
第5章 主动开始——家庭是否有奋斗和尝试的意愿
5.1 谁来打破沉默的僵局
5.2 无法交心的父女对谈
5.3 令人痛苦的冷静理性
5.4 放弃不管用的旧教条
5.5 三角关系拯救婚姻
第6章 基本的冲突——分离和亲密,能分也能合
6.1 家庭是隐密的小型系统
6.2 一般家庭的共同模式
6.3 辅助治疗系统的示范
第7章 外祖母的阴影——母亲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
7.1 沮丧挫败的母亲
7.2 外祖母的怒气与挑剔
7.3 受伤自贬,无力管教
第8章 面对婚姻——情感转移是夫妻关系的隐形杀手
8.1 性在家庭中的影响力
8.2 发怒的丈夫变成母亲
8.3 停止彼此心理治疗的游戏
8.4 拒绝对方“帮帮我”的需求
第9章 局部的解决——保护父母的婚姻,母女再起冲突
9.1 根深蒂固的旧三角关系
9.2 神秘莫测的争吵
9.3 克劳迪娅,别走
9.4 女儿,再扮一次替罪羊
第10章 暂停治疗——停止替罪羊的游戏
10.1 重新发展新的语言多权力系统
10.2 治疗告一段落
10.3 尊重和支持家庭的独立自主
第11章 潜藏的危机——外遇是夫妇共谋的婚姻出路
11.1 累积压抑的婚姻假象
11.2 夫妇共同密谋外遇
11.3 原生家庭对婚姻的影响
11.4 共生束缚逐步显现
11.5 外遇背后所隐藏的含义
第12章 重返治疗——又一个孩子成了父母的替罪羊
12.1 子女该听谁的话
12.2 又一个替罪羊
12.3 夫妻害怕坦诚相待
第13章 愤怒——丹的自我膨胀,老医生陷入搏斗
13.1 丹居高不下的心态
13.2 父亲拒绝当长辈
13.3 卡尔的愤怒
13.4 父子关系再定位
第14章 治疗的时机——家庭肯冒险,治疗师纵身投入
14.1 家庭瞻顾犹豫
14.2 治疗师投入出击
14.3 举足轻重的辅助治疗
第15章 冲突的过程——害怕付出与害怕独立的婚姻
15.1 妻子的绝望与愤怒
15.2 陷入僵局的争吵
15.3 放弃指责怪罪
15.4 找回失落的自我
第16章 卡罗琳——爬出谷底发现自我的妻子
16.1 大卫流露温情
16.2 放弃共生,迈向独立
16.3 冲出谷底,找回自我
16.4 新工作的困惑
16.5 重新塑造婚姻观
第17章 痛苦的抉择——离婚,剪不断理还乱
17.1 期待落空,关系终止
17.2 离婚是预谋的结局
17.3 冲破僵化,长大分离
17.4 原生家庭加入面谈
第18章 大卫——拼命讨好的儿子,隐形的替罪羊
18.1 互相威胁的默契
18.2 分离的经验
18.3 转机乍现,却到尽头
18.4 原生家庭的遥控
18.5 邀请祖父母来参加面谈
第19章 大卫的家庭——亚瑟和伊丽莎白的夕阳婚姻
19.1 原生家庭的人际关系
19.2 活在父母的阴影下
19.3 祖父母的原生家庭
19.4 夕阳无限好,不轻言放弃
第20章 结束治疗——妻子接纳沮丧,丈夫享受感性,孩子各奔前程
20.1 交叉使用不同的治疗方式
20.2 让沮丧出来
20.3 离开家庭,互相独立
第21章 讨论——谁来治疗,谁做治疗
结语
参考书目
序言
在一个崭新的世界里
家庭治疗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在那个群星璀璨的岁
月,“卡尔·惠特克”无疑是最为光彩夺目的名字之一。
作为来自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精神医学教授,他和世界各
地最具好奇心、最有探索精神、最大胆的心理学同行一
起,以非凡的勇气与智慧,为临床心理学打开了一扇崭新
的大门—家庭治疗。
那时候,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学术热情正如井喷般涌
现。个体心理治疗方兴未艾,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你方唱
罢我登场,在探索个体内心世界的道路上高歌猛进。而家
庭治疗则另辟蹊径,从根本上开拓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
界:解决问题不需要对个人的深入分析,只需要改变他和
身边人的互动,随之启动了闻所未闻的尝试—全家人同时
坐到一个房间里,共同接受心理治疗。
家庭改变了,病人的症状往往会不药而愈。
今天或许已经习以为常,但以当时的眼光看,这绝对
是一套“疯狂”的理念。卡尔·惠特克,留给后人最著名
的标签也是“疯狂”的心理治疗师。从亚特兰大到威斯康
星,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惠特克持续地实践、总
结、推广家庭治疗,在惠及无数家庭的同时也桃李遍天
下,用毕生心血奠定了一个学派的基石。
围绕他的传奇有很多,比如那些神出鬼没的干预,不
按常理出牌的招法,时而温和时而狂野的脾气。他说,家
庭治疗“就像爱丽丝的奇幻之旅一样,是在梦的国度欣赏
他人并表现出来”。惠特克是一个梦幻般的大师。而你拿
在手里的这本出版于40年前的《热锅上的家庭》,是他最
负盛名的精神遗产。
这本书的写作者奥古斯都·纳皮尔,是惠特克的学生
之一。惠特克认为,要教一个人做治疗,无法通过讲授,
只能让学生和他一同坐在治疗室里,亲身接触家庭。惠特
克的培训是通过身教而非言传来进行的,学生都是他的助
理治疗师。或许是出于对老师的认同,纳皮尔在这本介绍
家庭治疗的书里,也仅仅只是描述他和惠特克的临床实
践,以一个案例贯穿始终,大量的对白、动作、细节描
摹,节奏张弛有致,创造出身临其境般的体验。理论只是
少量地夹杂其间。
惠特克写过一篇有趣的文章,题目叫《理论对临床工
作的妨碍》。认为过多的理论阐释反而是心理治疗的绊脚
石。他的干预也是由故事、隐喻、幽默,加上天外飞仙般
的奇思妙想构成的。这些都可以通过纳皮尔的记叙而窥见
一斑(不过他自己也承认,他不能传达老师的全部“疯
狂”)。然而,适当了解一点理论,对于欣赏惠特克的工
作也不无裨益。我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家庭治疗是和一家人一起做的。家庭治疗师从不认为
哪一个人有“问题”。事实上,围绕问题是什么,是谁的
问题,这些讨论导向的正是家庭治疗的核心。正如我们在
家庭中经常看到的:爸爸觉得孩子的成绩是问题,孩子觉
得妈妈过于挑剔是问题,而妈妈则抱怨爸爸回家太少,对
孩子的成长参与不够,祖父母也许指责两口子的婚姻关系
不好,影响了孩子……谁说得对呢?都没错。家庭治疗师
必须放下对错的概念,他们需要认同每一个人的观点,同
时在如此复杂的关系和观念冲突中展开工作,小心翼翼,
避免偏向或疏远任何一方。
有人问,那岂不是也要认同“病人”啰?
确实如此。家庭治疗还会刻意地模糊对“病”的界
定。“病”是某种立场下被定义的产物。当我们把某种情
绪或行为命名为病态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强化了某一种立
场或是偏见。家庭治疗师不但不治病,有时还会说:“你
病得很好啊,多保持一阵!”这是在更高的维度上反其道
而行之,把生病看成一种独特的心理品质、一个沟通的渠
道,或具有重大意义的家庭选择。如果父母吵架的同时,
孩子头疼,父母暂时搁置矛盾一起照看孩子,孩子的
“病”同时就可被视为父母婚姻关系的调节器。家庭治疗
师就可能(当然,以某种有技巧的方式)鼓励孩子:“先
不要忙着治好你的头疼,万一爸爸妈妈以后再吵架呢?”
敏锐的读者大概已经察觉到了:这是一个全新的世
界!其路数与任何传统的心理学流派都迥然有别。对于每
个人的痛苦、困难、障碍,传统心理治疗往往是从当事人
的眼睛观察:“你这是怎么了?”这叫内部视角。而家庭
治疗师关注的则是完全不同的角度:“你这样,别人会怎
么做?”这叫外部视角。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一个人看到另一个人正在哭泣,
问:“你在哭什么?”这是一个传统的心理治疗师。他关
心哭泣者本人:“你”为什么哭?因为不开心,不开心的
时候“你”怎么办?……接下来是对问题更深入的分析和
解决。而假如这个人问的是:“你哭的时候,你妈妈会做
什么?爸爸会做什么?你更希望他们谁看到你哭?”这个
人多半就是家庭治疗师。他关心的不是哭泣者内心世界发
生了什么,而是把哭泣看成一个信号,观察它在外界引起
的连锁反应。
你看,这种视角下的世界是不是既新奇又古怪?
在家庭治疗师的眼中,家庭成员无时无刻不在沟通,
“病”也是一种奇特的沟通方式。家庭治疗师很少说一个
人有病,只是说
导语
李松蔚重磅推荐,40周年经典再临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清华大学心理发展指导中心讲师、知乎大V李松蔚老师重磅推荐,樊登读书会收听收看量破1300万,40年长销不衰,原生家庭经典著作蕞新纪念版。
汇聚绝大部分家庭问题,完整案例铺排让读者“亲历”变化。
封锁内心、不擅表达情感、一心扑在事业上的丈夫,经历丧偶式育儿、怀疑人生价值的家庭主妇妻子,夹在父母中间左右为难、时不时上演离家出走戏码的替罪羊女儿,因父亲缺位而迷惑自大的儿子,一心想让家人别再吵架的小女儿……这一连串看似无解又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竟在两位治疗师的调停运作下逐渐脱解,而经由对来龙去脉的细致记叙,读者当然能够亲眼见证其间的种种曲折和转机,不错过值得玩味的细节。
小说式行文,情节跌宕起伏、紧凑吸睛、反转连连
从离家出走闹自杀的女儿,到貌合神离的夫妻,再到父母双方的原生家庭……你以为问题基本解决了,却发现那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喘息;你以为这个家难逃分崩离析的命运,黎明前的曙光却不期而至。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家庭互动、婚姻对
家庭影响以及家庭治疗对人际关系有何助益的新视
角。
——美国权威心理学杂志《今日心理学》
如果你备受婚姻、孩子和自身问题的困扰,如果
你在接受心理治疗或觉得孤立无援、烦恼无处诉说,
那这本书将为你提供一个全新的、很有价值的参考。
——《纽约时报》
这本书展示了整个心理成长的过程,开拓了一条
改变日常生活方式的新道路。
——《洛杉矶时报》
引人入胜,极具可读性。
——《美国精神病学杂志》
精彩页
第1章 结构之战
——家庭对治疗师的试探
家庭治疗在第一回合的面谈中免不了要面临一场“结构之战”—寻求治疗的家庭会有意无意制造某些状况来考验治疗师对治疗结构所定的原则,借以探测双方的信心。
两位治疗专家惠特克医生和纳皮尔医生在第一次面谈布莱斯一家人时,就面临了这样的考验:他们“无意”地把丹留在了家里,治疗师则坚持要等丹出席才肯开始治疗。而父母则认为克劳迪娅才是问题所在,丹不来有何关系?他们担心克劳迪娅随时会离家出走,说不定等不及下一次面谈就会自杀。
临走前,惠特克医生走到六岁的劳拉身边,请求她帮忙。六岁的孩子鼓起勇气说出了一句话:
“我不喜欢他们吵架。”卡尔用温暖的口气请求和她握手,劳拉伸出小手,一老一小双手握在一起的时候仿佛给这个热锅上的家庭平添了几许力量与温馨。
“想不想和我一起去见一个新家庭?”卡尔在电话里问我,他是我现在的同事、以前的老师,不过他今天的声音听起来不像平常那样轻松自信。“金牌律师的父亲,脾气不好的母亲,还有一个青春期的叛逆女儿。”他的邀请里带着善意的挑战。
“好啊!”我当下就答应了。“什么时候?”通常我同意当别人的辅助治疗师之前,一定会先仔细考虑,但如果是卡尔的话,就不必多此一举了。
我们约定了一个这周两人都方便的时间,卡尔说:“我会先和他们确认看看有没有空。”
正要挂电话时,我问他:“开始之前,有什么需要我了解的吗?”
卡尔显然在赶时间:“除了情况很紧急外没别的。这个家庭是一个儿童精神科医师委托的,他说女孩的情况变得越来越糟。他一直在为这个女孩做单独治疗。这家人并不觉得家庭治疗有什么用,但他们说他们都会到的。”
“他们家有多少人?”我问。
“五个,还有个小点儿的弟弟和妹妹。”
“我会好好准备的,星期四见了。”
1.1 情况紧急的家庭
虽然从我的办公室到卡尔任教的精神医学系并不远,可我还是迟到了。在这么凉爽惬意的六月天里,我不由地把车开得不紧不慢。大步跨进卡尔办公室时,我意识到无意中正好让卡尔能有时间跟这家人解释需要一位辅助治疗师的原因,以及介绍我的胜任资格。他大概已经提到我是执业心理治疗专家、临床心理学博士,是个值得信赖的同事;也一定谈到了家庭所拥有的力量,以及治疗师如果协同合作的话会更有效果等。由于这个家庭主要是委托给他的,所以由他在社交方面下点功夫是有帮助的。因此,我对迟到没有很在意。
卡尔将我介绍给这家人:“这是大卫、卡罗琳,他们的女儿克劳迪娅、劳拉。我们正在等他们的儿子丹。”尴尬的时刻来了:我不确定要不要和他们握手。在家庭治疗开始前,社交上的客套虽然不能避免,但同时也应该保持必要的专业上的距离感。双方都犹豫了一会儿,然后大卫不安地笑着伸出手来,才化解了这个两难的局面。“很高兴见到你!”他言不由衷地说。他的长相很温和—高大、方肩、戴着眼镜,用敏锐、颇具洞察力的眼光直视着我,但同时又像要退缩,仿佛怕自己受到伤害。他看起来果断、机警、友善,但神情又有些惧怕。那犹豫的姿态,宽松的斜纹软呢套装、眼镜,镜片后锐利、善于分析的眼神,明显透露出他从事的是脑力工作。
他太太并没有伸手。她是个苗条的漂亮女人,但看来很沮丧。和她丈夫一样有头深色卷发,身穿裁剪合宜的麻质套装,窄领的边缘露出鲜红的围巾,上衣扣着银胸针,我从她的微笑里嗅得出生气和沮丧。
十六岁的女儿拘谨地对我点头笑笑,但又坐在那里纹丝不动。她比她妈妈漂亮,同样纤细的身材和卷发。她很不安,也很愤怒。向我点过头后便羞愧地垂下眼睛,似乎认定自己是使全家来此治疗的罪魁祸首。
另外那个六岁左右的小女儿坐在卡尔的迷你摇椅上,椅子虽然小了点,可她还是前后摇得很起劲。“嗨!”她高兴地向我打招呼,看来是个快乐活泼的孩子。她母亲朝她比比手势,示意她别摇得那么用力,她听话地慢了下来。
卡尔办公室较长的两头面对面摆了两张大的皮沙发,沙发之间一边是三张皮椅子,另一边是卡尔面对角落的书桌,桌旁是旋转椅和辅助治疗师的椅子。大家的座位形成一个很整齐的矩形:父亲和大女儿坐在相邻的两张皮椅上,母亲单独坐在一张大沙发上,小女儿则坐在很靠近母亲的小摇椅上。我注意到两个女儿各跟着父母中的一方坐,而父母则分开坐。
我坐在我的椅子上,充满感情地环顾着这个熟悉的办公室。这里干净而舒适,书架整齐地排列着,每个可利用空间都摆放着他事业的纪念品:雕塑、画、照片、剪报、漫画、海报、五花八门的艺术品……它们都放在一个个复杂图案的东方特色的垫子上。
卡尔坐在他的椅子上抽着烟斗,轻松地等待着。六十多岁的卡尔,是威斯康星大学的精神病学教授,也是家庭治疗师。他是个中等身高的健硕男人,一个漫不经心与细致、温和与警觉的混合体。他有着年轻时在农场练就的结实手臂和友好的性情,即使在这休息的间隙,他的目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20:3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