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爱吵架的人或瓦西里耶夫岛之夜(精)/金色俄罗斯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苏)卡维林 |
出版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维尼阿明·卡维林在长篇小说《爱吵架的人,或瓦西里耶夫岛上的晚会》中,以文学家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为原型,塑造了维克多·涅克雷洛夫这个角色。小说以列宁格勒老一代学院派教授洛日金返回列宁格勒,莫斯科年轻一代形式学派代表涅克雷洛夫前往列宁格勒参加文艺晚会并受到冷遇为主线,描写了新老两代语文学者的明争暗斗,勾勒出20世纪20年代俄罗斯语文学者或作家们的众生相。 作者简介 赵晓彬,女,1963年6月出生,哈尔滨师范大学二级教授,从事俄语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博士生导师,省级教学名师;担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理事,双核心期刊《俄罗斯文艺》杂志编委,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正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获第14、15、16、17、19届黑龙江省社科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5项。出版专著、编著、译著5部,其中《雅可布逊的诗学研究》(2014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当代外国文学》《国外文学》《外国文学》《俄罗斯文艺》等核心及其他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 目录 金色的“林中空地”(总序) “谢拉皮翁兄弟”中译本总序 译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序言 金色的“林中空地”(总序) 汪剑钊 2014年2月23日,第二 十二届冬奥会在俄罗斯的 索契落下帷幕,但其中一 些场景却不断在我的脑海 回旋。我不是一个体育迷 ,也无意对其中的各项赛 事评头论足。不过,这次 冬奥会的开幕式与闭幕式 上出色的文艺表演给我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迄今仍 然为之感叹不已。它们印 证了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 由衷的热爱和自觉的传承 。前后两场典仪上所蕴含 的丰厚的人文精髓是不能 不让所有观者为之瞩目的 。它们再次证明,俄罗斯 人之所以能在世界上赢得 足够的尊重,并不是凭借 自己的快马与军刀,也不 是凭借强大的海军或空军 ,更不是凭借所谓的先进 核武器和航母,而是凭借 他们在文化和科技上的卓 越贡献。正是这些劳动成 果擦亮了世界人民的眼睛 ,引燃了人们眸子里的惊 奇。我们知道,武力带给 人们的只有恐惧,而文化 却值得给予永远的珍爱与 敬重。 众所周知,《战争与和 平》是俄罗斯文学的巨擘 托尔斯泰所著的一部史诗 性小说。小说的开篇便是 沙皇的宫廷女官安娜·帕夫 洛夫娜家的舞会,这是介 绍叙事艺术时经常被提到 的一个经典性例子。借助 这段描写,托尔斯泰以他 的天才之笔将小说中的重 要人物一一拈出,为以后 的宏大叙事嵌入了一根强 劲的楔子。2014年2月7日 晚,该届冬奥会开幕式的 表演以芭蕾舞的形式再现 了这一场景,令我们重温 了“战争”前夜的“和平”魅力 (我觉得,就一定程度上 说,体育竞技堪称一种和 平方式的模拟性战争)。 有意思的是,在各国健儿 经过十数天的激烈争夺以 后,2月23日,闭幕式让体 育与文化有了再一次的亲 密拥抱。总导演康斯坦丁· 恩斯特希望“挑选一些对于 世界有影响力的俄罗斯文 化,那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的一部分”。于是,他请出 了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引以 为傲的一部分重量级人物 :伴随拉赫玛尼诺夫第二 钢琴协奏曲的演奏,普希 金、果戈理、屠格涅夫、 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 基、契诃夫、马雅可夫斯 基、阿赫玛托娃、茨维塔 耶娃、布尔加科夫、索尔 仁尼琴、布罗茨基等经典 作家和诗人在冰层上一一 复活,与现代人进行了一 场超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他们留下的文化遗产像雪 片似的飘入了每个人的内 心,滋润着后来者的灵魂 。 美裔英国诗人T.S.艾略 特在《诗的作用和批评的 作用》一文中说:“一个不 再关心其文学传承的民族 就会变得野蛮;一个民族 如果停止了生产文学,它 的思想和感受力就会止步 不前。一个民族的诗歌代 表了它的意识的最高点, 代表了它最强大的力量, 也代表了它最为纤细敏锐 的感受力。”在世界各民族 中,俄罗斯堪称最为关心 自己“文学传承”的一个民族 ,而它辽阔的地理特征则 为自己的文学生态提供了 一大片培植经典的金色的“ 林中空地”。迄今,在这片 土地上生根发芽并长成参 天大树的作家与作品已不 计其数。除上述提及的文 学巨匠以外,19世纪的茹 科夫斯基、巴拉廷斯基、 莱蒙托夫、丘特切夫、别 林斯基、赫尔岑、费特等 ,20世纪的高尔基、勃洛 克、安德列耶夫、什克洛 夫斯基、普宁、索洛古勃 、吉皮乌斯、苔菲、阿尔 志跋绥夫、列米佐夫、什 梅廖夫、波普拉夫斯基、 哈尔姆斯等,均以自己的 创造性劳动进入了经典的 行列,向世界展示了俄罗 斯奇异的美与力量。 中国与俄罗斯是两个巨 人式的邻国,相似的文化 传统、相似的历史沿革、 相似的地理特征、相似的 社会结构和民族特性,为 它们的交往搭建了一个开 阔的平台。早在1932年, 鲁迅先生就为这种友谊写 下一篇“贺词”——《祝中俄 文字之交》,指出中国新 文学所受的“启发”,将其看 作自己的“导师”和“朋友”。 20世纪50年代,由于意识 形态的接近,中国与苏联 在文化交流上曾出现过一 个“蜜月期”,在那个特定的 时代,俄罗斯文学几乎就 是外国文学的一个代名词 。俄罗斯文学史上的一些 名著,如《叶甫盖尼·奥涅 金》《死魂灵》《贵族之 家》《猎人笔记》《战争 与和平》《复活》《罪与 罚》《第六病室》《丽人 吟》《日瓦戈医生》《安 魂曲》《没有主人公的叙 事诗》《静静的顿河》《 带星星的火车票》《林中 水滴》《金蔷薇》和《钢 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都 曾经是坊间耳熟能详的书 名,有不少读者甚至能大 段大段背诵其中精彩的章 节。在一定程度上,我们 可以说,翻译成中文的俄 罗斯文学作品已构成了中 国新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成为现代汉语中的 经典文本,就像已广为流 传的歌曲《莫斯科郊外的 晚上》《三套车》《喀秋 莎》《山楂树》等一样, 后者似乎已理所当然地成 为中国的民歌。迄今,它 们仍在闪烁金子般的光芒 。 不过,作为一座富矿, 俄罗斯文学在中文中所显 露的仅是冰山一角,大量 的宝藏仍在我们有限的视 域之外。其中,赫尔岑的 人性,丘特切夫的智慧, 费特的唯美,洛赫维茨卡 娅的激情,索洛古勃与阿 尔志跋绥夫在绝望中的希 望,苔菲与阿维尔琴科的 幽默,什克洛夫斯基的精 致,波普拉夫斯基的超现 实,哈尔 导语 《爱吵架的人,或瓦西里耶夫岛之夜》被看作是一部“语文体小说”(小说中不仅涉及语文学,还涉及二人之间有关语言科学的观点与争论)。故事情节通过维尼阿明?卡维林与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之间的争斗而展开,在由众多文学家及语言学家名字构成的文学背景之下,我们可以听到文中人物很多精妙的言论,其中有着丰富的格言、三段论及箴言。如小说第一章中有这样一句非常著名的格言:“有家室的人活得像一条狗,死时却像个人样;单身汉活得像个人样,死时却像条狗”,以及成为小说中一个篇章题目的句子:“她曾经讨人喜欢,他曾经爱过她。但他不曾讨人喜欢,她也不曾爱过他”。本书在俄罗斯被誉为“史诗般的作品”,在作者生前及逝世后均有大量发行,数量达到20万以上。这是一部关于艺术家的小说,属于非传统小说之列,抑或确切地说,这是一部"带钥匙的小说"。 精彩页 第一章 副教授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亚诺夫斯基在这里讲过课 妻子躺在他身旁,硕大而威严,这样的体格就是为了躺在他身旁。 这正是那个他曾笑脸相迎的女人。是的,就是微笑着,也应该微笑。他惊恐地用手掌触碰了一下她裸露的后背。这就是自己的命,让人盲从又沮丧,就连被子也有着同样的命,滑落下来。 他面带忧郁地转向墙壁,想着让自己快速入睡的老办法,眼皮紧闭,眼珠往上翻滚,尽量让一切在脑子里成一团糨糊,模仿着入睡前的后一刻。可是,这次却没能睡着。远处的有轨电车在转弯处发出轰隆轰隆的声响,天花板上倒映出的窗格,很像洛日金教授拥有过的一个个夜晚中的任何一个。它们与今晚几无差异,只是时间有所不同。但月亮、有轨电车的轰隆声和疲倦一如往昔。 那些在公共图书馆办公室和大学教室度过的日子不值得逐一回顾。简直够了,可今天这样的日子没有过吗?也许就是在昨天,或一年、两年、十年前,他沿着干枯的木制楼梯下到手稿部,一个肩膀凸起的老人向他打着招呼:“Soyez le bienvenu,monsieur!” 此处为拉丁语,意思是:欢迎光临,先生!(原注)此起彼伏的手稿在他的眼前翻来覆去。十年,不对,十五年前,他在黄褐色脆弱的纸张上寻找因无声的百年岁月而腐烂的水印,挑拣和校对着这些因为某个时刻被破坏、在篝火中被点燃过、在墓穴里腐烂过的文本。他整整一生都在研究十五、十六世纪的具有异教和宗派色彩的古代文献。 而让他难堪的是,热情的驼背老人总是不管不顾地自言自语——他在一四年七月 1914年7月,次世界大战爆发。(译者注,以下脚注如非说明,均为译者注)如此打过招呼,一七年二月和十月 1917年的2月和10月分别爆发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工农兵代表苏维埃政权。也是如此。 但是,除此之外,这里还有什么奇特之处呢?他只是客气而已,这个老头,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曾是文献室的看管人,直到他这一辈,一直持续到十月革命或者凡尔赛合约?而他被提起,仅仅是因为今天和洛日金教授度过的昨天、前天,以及任何一天都很相似。 只有一天与其他的日子不同,这一天就是,当他次像在剧院里那样沿着楼梯轻巧地下来又坐到桌前,凭着年轻却已近视的眼睛,站在木质格子窗的方形阴影下擦拭着夹鼻眼镜…… 他从被子里把手伸出来,摸了一下脸颊,又摸了一下鼻梁上由夹鼻眼镜印下的痕迹。 “教授——”他自嘲道,“别找了,我的老朋友,特别的意义在于……在于什么呢?”他玩了一会儿被子上的褶皱,又将手抬起放到眼前。这个温室般的、迷失了方向的手,已失去分内的作用。 而他久已收集的一切,年复一年,科学在他周围,每天、每刻,就像干巴巴的纸张被火烧得沙沙作响…… “哎,我该拿它怎么办呢?”——他差一点就脱口问出,又立刻岔开话题,因为他本人几天前想出的一个让他自己都觉得委屈的侮辱性比喻。 凭良心讲,他本人甚至也不知道该拿自己的科学工作怎么办,他坚守着它,就像士兵三十年如一日地遵照保罗大帝之命守卫道路那样……还不止,比那更槽糕的是,他守着它就像狗守着干草垛一样…… 有轨电车在转弯处呜咽着,窗格在他面前一动也不动——所有一切一如往昔,毫无变化,且还将继续。 丝毫没有担心的理由。学术——这就是学术,他了解科学,他知道怎么和它打交道,他到头来不过是太老了,不能再换个职业了。空空如也,一无所有,也许一切问题就出在今晚的葬礼上,他久久地注视了那位逝者瘦骨嶙峋的脸部——当时大家都在为死于疯人院的老朋友叶尔绍夫教授举行安魂弥撒。 檀香的气味使他回想起神甫说过的蠢话——他厌恶地张开嘴,吸一口气又抓着床背将身子往枕头上方靠了靠。应当说,叶尔绍夫是因为孤独发疯的。或许,他不结婚是为了成为伟大的学者。显然,他要是结婚就好了。 “有家室的人活得像一条狗,死时却像个人样;单身汉活得像个人样,死时却像条狗——”洛日金陷入沉思并回想着。这就是他,洛日金——一个有家室的人,他希望死得体面、有尊严,好是在自家卧室里,而不是在疯人院。 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