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颜氏家训精华提要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张艳国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一本非常重要的关于家训家风的著作。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给予高度评价。本书以《颜氏家训》善本、校勘、句读为基础,钩玄提要,在每章“提要”、每节标题拟定、每节注释和原文大意中予以概述、点评并指出其思想来源和亮点,对于文中涉及的名物、典章、制度、风俗、重大历史事件、音韵、训诂、异体字等都简明扼要予以介绍和解释,特别是在“大意”中,立足于准确掌握原意、忠实原意,着力复原对话语境,再现原作的丰沛情感,体现原作内涵的完整性,重点把握《颜氏家训》思想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继性和在当时的创新性、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准确把握《颜氏家训》思想的完整性、从语言文字的规范性、通俗性和学术性、严肃性相结合的角度,突出把握本书的可读性、大众性和深化研究的前沿性和可拓展性,既方便大众性读者阅读,也为学术性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和依据。在重视家训文化传承创新和家风家规建设的新时代,本书为读懂《颜氏家训》、掌握并继承《颜氏家训》的思想精华,提供了一个新版本为基础、以立足于学术研究前沿为依据、适用于大众阅读的范本。 作者简介 张艳国,1964年2月生于湖北省沔阳县(今仙桃市)。中共党员,历史学博士,博士后,研究员、教授(二级),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联合导师。曾长期在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工作;2008年12月起担任江西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现为教育部中国近现代史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江西师范大学中国社会转型研究中心主任、江西省中国近代史创新团队负责人。现兼任教育部历史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江西省社科规划委员会历史学学科评议组组长。获得国务院津贴专家、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西省政府津贴专家、江西省“赣鄱英才555人才工程”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首批入选者、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等荣誉称号。 目录 序言 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阅读《颜氏家训》 前言颜之推其人其书及其思想 颜氏家训卷第一序致、教子、兄弟、后娶、治家 序致第一 教子第二 兄弟第三 后娶第四 治家第五 颜氏家训卷第二风操慕贤 风操第六 慕贤第七 颜氏家训卷第三勉学 勉学第八 颜氏家训卷第四文章、名实、涉务 文章第九 名实第十 涉务第十 颜氏家训卷第五省事、止足、诫兵、养生、归心 省事第十二 止足第十三 诫兵第十四 养生第十五 归心第十六 颜氏家训卷第六书证 书证第十七 颜氏家训卷第七音辞、杂艺、终制 音辞第十八 杂艺第十九 终制第二十 后记 附录:《<颜氏家训>精华提要》人名、地名、文献名索引 序言 张艳国教授博学精思, 研究儒家经典久负盛名。曾 出版((家训选读》《家训辑 览》,主编大型丛书《中华 智慧集萃》等,均获得好评 。2014年后他承担了多项 有关儒学方面的国家课题, 如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 目“《儒藏》整理与研究”、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 大攻关项目“《儒藏》精华 编”,完成其中的子项目“礼 部之属”,出版了《(儒藏> 精华编》第197册;近期还 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 点项目“新时代文化创新的 内在逻辑和实践路径研究” 。这部即将付梓的《<颜氏 家训>精华提要》,便是本 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这 是一部内容丰硕、雅俗共赏 的力作。拜读之后,异常欣 喜! 《(颜氏家训>精华提要 》的写作体例,别开生面, 富有创意。全书分提要、纲 目、注释、大意等四个板块 。“提要”写在每篇之前,就 全篇的思想内容、关键知识 点,钩玄摘要,近乎读书札 记或小论文,使人便于掌握 全貌。“纲目”是依据每节的 中心思想,拟定的小标题, 突出该节的核心思想和重点 话题。共计二十篇设有250 个小标题,使读者易于得其 要领。“注释”是在每节原文 之后,所做的解释,对字词 疑难问题,进行扼要的解读 和标识,从中一窥颜之推在 那时对中国文化的传承。“ 大意”乃设在每节注释之后 ,类似传统的古文翻译,但 非单纯的就古文,说今意, 而是在意境上高于通常的古 文翻译。作者采用这种体例 和构架,旨在使读者加深对 内容的理解,对原著有导读 作用,也便于表达他自己的 研究成果。这与以往学术界 对历代名著采取题解、原文 、注释、译文的体例有实质 区别,是对以往体例的创新 和发展。 《(颜氏家训>精华提要 》,贵在为广大读者服务的 工作目标与导向明确,富有 鲜明的优势和特色。 其一,运用通俗语言分 节列目阐述《颜氏家训》的 思想理念。古文深奥,难于 读懂。为了方便读者,作者 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采用 通俗文字列举纲目的方法, 阐述原著的精髓和主要内容 。例如:在“教子”篇提要中 ,依据颜之推思想强调:对 子女的教育要从早抓起,优 生优育,最好从胎教开始; 教育子女的最好办法是严要 求,子不教,父之过,父母 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师;要在 家庭教育中坚持正确的人生 观和价值观,以是非正义感 激励子女,从小立志报国, 在人生行程中走正道,使子 女知礼仪,守规矩,高度重 视子女的家庭教育。在“治 家”篇的提要中,强调家庭 治理得好坏,关键在家长。 家长要在做好表率的同时, 对家庭成员,尤其是要对子 女提出严格要求。譬如:夫 妻、兄弟、子女要坚守伦理 ;治家如治国,要有规范规 矩,有章法可循;要乐善好 施,勤劳俭朴;治家之要, 是抓住生计本业,不失农桑 ;要遵守礼制,正确处理婚 姻关系等,努力使家庭协调 和谐。在“勉学”篇提要中强 调,学习是人生的要事,人 们成就事业,离不开学习; 学习目的是掌握知识和本领 ,提升人的品行,修身立德 ;学习方法要遵守规律,循 序渐进,学与思结合,博与 约结合;学习内容要博采众 长,明辨真伪;学习态度要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如此等等。特别要指出的是 ,为了方便读者,除在“提 要”中对各篇主要思想进行 通俗阐述之外,作者还费心 良苦,用了很大力气,在每 篇之下,分节列目,如“涉 务”篇的纲目是:一、人性 有长短厚薄,关键在于胜任 自己的本职工作。二、学贵 实用,经世应务而已。三、 人可以虚弱到“指马为虎”, 但世风一定要刚健向上。四 、贵谷务本,食为民天;不 知农事之艰,何以知家事国 家之难?五、恶德之人,能 避他多远就避多远。“养生” 篇的纲目为:一、得道成仙 ,可遇而不可求;科学养生 ,就可延年益寿。二、养生 必须内外兼修。三、生不可 不惜,不可苟惜。篇下设目 ,类皆如此。运用通俗易懂 的语言、平白畅晓的表达方 式,勾勒、提炼颜之推思想 ,这就更为有助于读者明白 《颜氏家训》的内容和要点 ,领略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 ,当然,这也有助于对优秀 传统文化的传承。 其二,开拓创新将《颜 氏家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在唯物史观的指引下,秉 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 ,去粗取精,挖掘、补充其 新的思想成分。例如:“慕 贤”篇讲的贤人、能人、人 才是泰伯、周公等历史人物 。作者依颜之推思想,在提 要中强调:治国之要,惟在 得人。人要有才,更要有德 ;在才能与道德之间,德更 为重要。德才兼备,以德为 先。历史经验证明,得贤者 昌,失贤者亡。任贤则国治 ,用不肖则国乱。所以要树 立知贤、尊贤、敬贤、追贤 的思想,充分发挥人才、贤 能者的作用。同时,也要“ 见贤思齐”,不断向历史上 和身边的贤能看齐,以便增 长自己的才能,提高自己的 道德素养,为家庭、为国家 贡献力量。“文章”篇是讲文 章的体裁、功用、写作方法 、欣赏旨趣和学术批评等。 作者在提要中依据颜之推思 想,在阐述了文章的本质之 后强调:“文章千古事”,不 可不慎。要以文载道,书写 道德文章。这就 导语 《颜氏家训》是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是作者关于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在传统中国的家庭教育史上影响巨大,享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的美誉。 本书为读懂《颜氏家训》、掌握并继承《颜氏家训》的思想精华,提供了一个新版本为基础、以立足于学术研究前沿为依据、适用于大众阅读的范本。 后记 苦难出思想。司马迁曾 经评述前贤在文化传承与创 新上作出杰出贡献的历史人 物,是因为他们“心有郁结” ,“其道不通”,“大抵圣贤 发愤之所为作”。思想家只 有经历常人所不曾遭遇的苦 难、坎坷、失败,他们才有 “独沧然而涕下”的忧国情怀 和深寇思考,达到时代的思 想高度。所以,近代学者罗 家伦在《知识的责任》中也 说:“凡是思想家,都是从 艰难困苦中奋斗出来的。” 这见诸历史,却也是实情。 作为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化人 物的颜之推,也是如此。他 的传世之作《颜氏家训》不 仅在后世受到重视和推祟, 而且在他的刊印稿甫一出世 ,就受到社会好评。因为颜 之推饱受颠沛流离、社会动 乱之苦,他对社会、民生、 时代有深切感悟,围绕治家 视点阐述了大量启发性思想 ,是苦难中的思想精华。他 的学术成果和思想内涵受到 后世重视,这是必然的。 本书的研究和写作既有 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它和 人世间万事万物的形成一样 ,总是由偶然性和必然性构 成的。 先说我与颜之推及其《 颜氏家训》相遇的偶然性。 我最初接触颜之推及其《颜 氏家训》,在我的记忆中应 该是很早的。那是在我考入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一年级 的1981年秋冬,给我们讲 授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的主 讲教师是刘精诚老师。那时 ,系里使用的教材是翦伯赞 先生主编的《中国史纲要》 ,而郭沫若先生主编的《中 国通史》、范文澜先生主编 的《中国通史简编》则成为 我们的教学参考用书,即课 后深化学习内容用书。但大 学老师讲通史,并不拘泥于 教材,往往在备课中形成了 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将自己 的研究、思考汇人课堂讲授 。在讲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的思想文化”这个知识点时 ,刘老师专门提到“颜之推 是南北朝时期大放异彩的了 不起人物,《颜氏家训》是 那时一本令人啧啧称奇的奇 书。范文澜先生有十分精到 的论述,感兴趣的同学可以 留意范老在《中国通史简编 》中的论述”。课后,我翻 开范老主编的“通史”教材, 仔细阅读了范老的论述。关 于颜之推,范老论述道:颜 之推“是当时南北两朝最通 博最有思想的学者,经历南 北两朝,深知南北政治、俗 尚的弊病,洞悉南学北学的 短长。当时所有大小知识, 他几乎都钻研过,并且提出 自己的见解”;关于《颜氏 家训》,范老论述说:“在 南方浮华北方粗野的气氛中 ,《颜氏家训》保持平实的 作风,自成一家之言,所以 被看作处事的良轨,广泛地 流传在士人群中。”这在当 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 说到必然性,我的体会 是长期积累,兴趣不易,持 之以恒,水到渠成。大学毕 业参加工作后,再次接触到 颜之推及其《家训》,就具 有研究的属性了。1991年 ,湖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 究所周积明教授约我和他一 起主编一本《影响中国文化 的一百人》,我们在讨论入 选一百人的名单时,就注意 到并初步列入颜之推;在向 有关专家征询意见时,多数 专家力主列入颜之推,认为 他对中国文化发展具有重大 影响,当时在我的思想上产 生了不小的震撼。本书由武 汉出版社出版(1992年)后, 除了获得武汉市委宣传部评 选的“武汉市精神文明建设‘ 五个一工程’奖”之外,还获 得了其他几种奖励,读者评 价是很好的。此后,又陆续 有机会接触到颜之推及其《 家训》的研究、写作事项。 譬如,1997年秋,湖北大 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郭莹 教授筹划主编一套《中华文 化典籍精华选读系列·青少 年读本》,获得湖北教育出 版社重点立项。立项之后, 郭教授立马就开始联系作者 ,主要是立足于湖北省内高 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其中 的《家训选读》著作选题, 郭莹教授与周积明教授商量 后,属意于我。郭教授两次 登门邀约,认为我是合适的 作者人选,相信我一定能够 做得好。开始我是犹豫的。 在周积明、郭莹两位学长、 好友的劝说、动员下,我最 后“入伙”了。《家训选读》 历时两年,在2000年初由 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书中 从《颜氏家训》“慕贤”篇中 抽选一章,独立成篇。本书 出版后,冯天瑜教授受出版 社委托,主持组织一套面向 社会大众读者的“中华智慧 集萃丛书”,周积明教授又 想到了我,推荐并约请我参 与其中,将中国传统家训按 照其内容构成,提炼出一本 可读、易懂、好看的辑览性 著作。由于《家训选读》受 到欢迎,出版后就马上销售 一空,出版社反馈的这个意 见,使我受到鼓舞。我同意 后,立即邀约了黄长义、雷 家宏、万全文等几个好朋友 找资料,请他们参与协助我 编著《家训辑览》,本书在 2004年初夏出版。当年年 底,本书和其他九本书一道 ,被评为“最受江城市民欢 迎的十大图书”。2005年初 ,我师从冯老师做完博士后 研究工作,顺利出站了。当 年深秋的一天,冯老师找我 商量,说武汉大学出版社陈 辉社长找到他,希望修订出 版原在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的“中华智慧集萃丛书”,我 们俩做总主编。冯老师希望 我多拿出一份时间和精力来 ,协助他与作者、与出版社 通力合作,以崭新的面貌新 出版这套丛书 精彩页 颜氏家训卷第一 序致、教子、兄弟、后娶、治家 序致第一 提要 古人成书,大抵有序文相匹配,讲述作者概况、写作背景、成书经过、主题主旨、主要内容、意义旨趣,以及得到相关方面的友情支持,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鸣谢”。魏晋以前,序文多置于文末,起到正文阅读的辅证互释作用,如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六朝时期开始出现变化,有将序文列于文首的例子,本书即是。 本文是古代作者自序的范例,一是开宗明义、言简意赅地阐述了写作宗旨,就是以家训的形式传播尧舜之道,达到调理家庭和谐、教育后世子孙、引导修身齐家的作用;二是突出强调了颜氏家风,素来家教严正,门风紧束,受到人们尊敬;三是概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认为主要是把圣人修身立志教诲与自己的人生实践结合起来,能够做到“今悔昨失”,最终取得今天的成绩;四是明确了本书的规模和价值,全书共计二十篇,所说的内容足以规范家庭,意义重大。 这篇自序,短小精悍,全文400余字不拖泥带水,直奔主题,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真意切,文化信息量很大,堪称古代序文上品。本文给人们突出的印象,一是情真,洋溢着对家人深深的爱,对父母、兄长,对家庭的感恩,爱之深,才有情之切。二是意深,家训二十篇,不仅是送给作者子孙看的,而且还登高望远,也是留给后人看的,文中流露出深沉的历史感,既管当前,又关注长远,从而使本书起到“世范”作用。三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频频用典,恰到好处,既增强了说理性,又提高了可读性,使本文立足于宏大深邃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之上,使情与理的交融激荡增添了文章的透射力和感染力。 一、期望本书成为你们的家风宝典 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魏晋已来,所著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教,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吾今一本无“今”字。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⑩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阋,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吾望此书为汝曹⑩之所信,犹贤于傅婢寡妻耳。 注释 圣贤之书:主要指儒家经典,如《论语》所阐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圣外王”人格图式和人生模式,在颜之推所处的时代,已经成为读书人的共识和社会风尚,并为官方所提倡。 诚孝:《论语》讲人伦之道,既分述忠和孝,又将它们连用成词。古代有对尊亲避讳制度,隋文帝父亲名杨忠(507—568),故隋人避“忠”为近义词“诚”。由书中避隋文帝家讳可见,本书成于隋文帝时代。如《论语·学而篇》将孝悌之道视为仁道之本,主张与人相交,忠人之事;在《八佾篇》中强调“臣事君以忠”。孝道,是幼长相处之道;忠道,既是人们相交之道,更是传统社会臣君相处格律。 检迹:据《乐府诗集》卷六七收录张华《游猎篇》“伯阳为我诫,检迹投清轨”诗句,可知“检迹”为时用语,约束自己行为的意思。伯阳,相传为上古时代舜帝所交的七大贤人之一。 立身扬名:立身,出自《论语·为政篇》:“三十而立。”指品德修养成熟,足以支撑事业发展。扬名,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显亲扬名”,指声名远播。P1-2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