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碎影寻梦回眸间--中国古代美女文化典故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叶舟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叶舟编著的《碎影寻梦回眸间》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美女历史文化典故之书。由五个单篇组成,都是记述传说人物和传说故事。这些人物故事大多不见于史籍,或者史籍中记载甚少,却因文学作品以及民间传说流传于世,似是而非,留给我们的是一些模糊的破碎的幻影。

内容推荐

叶舟编著的《碎影寻梦回眸间》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美女历史文化典故之书。全书对中国历史上和传说中的美女文化进行挖掘,以中国历史上和传说中的美人故事为切入点,讲述了娥皇女英、嫦娥、西施、王昭君、刘解忧等人生传奇故事,对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了考证,并凸显了她们在当时历史上所起到的作用。

目录

梦的飞絮

九嶷烟云

 湘妃——泪洒竹枝黯玉魂

斑竹一枝千滴泪

圣明之君——尧

圣德之君——舜

不仅仅是传说

青天下的阴霾

烛光宵明疑云重

碧海青天

 嫦娥——美丽传说的背后

嫦娥奔月故事的几种传说

故事的由来和嫦娥身世之谜

后羿是怎样一个人

嫦娥“奔月”的真相

吴宫烟冷

 西施——吴越战争的血祭

历史上有没有西施这个人?

西施的身世来历

西施是如何入吴的?

西施是导致吴国灭亡的祸水吗?

吴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西与夫差有没有真感情?

西施的结局是怎样的?

朔漠青冢

 昭君——大汉王朝的馈礼

王昭君的身世

昭君出塞的背景

昭君出塞后的汉匈形势变化

王昭君的生前身后

冰宫霜娥

 解忧——血火缠绵天山魂

天山脚下的神秘国度

刘解忧,注定不平凡的女人

公主和亲

另一片疆场的角逐

决战匈奴

知己与后盾

风口浪尖

往事如梦

后记

试读章节

尧是帝喾的儿子,历史上有名的圣贤之君、五帝之一。尧在位七十年,广施德政,后禅让于舜。舜与民同甘共苦,天下太平祥和,后来客死他乡,由禹继位。上古有关禅让的传说一直是千古流传的政治佳话。

三皇五帝的年代,是我们的祖先从原始人类到国家正式诞生前夕部落联盟这一漫长而又被浓缩的历史时期。距今久远,少有当时的文字实物资料流传,主要靠传说流传至今,所以也可称为传说时代。因此这段历史对于后来的人们来说存在很多含糊不清之处。由于这一历史时期现存的资料大多和神话传说纠缠在一起,许多事情很难判断真伪。综合史料,大致为:

三皇时代处于约六千年前到四千年前,是中华文明的萌芽发展期。历史资料表明,漫长的三皇时代是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的转变期,早期的女娲也常被列为三皇之一。到五帝时代,已经是父系社会,不过女子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嫘祖等女子人物在文明发展中也有很大的贡献。五帝时代文明是三皇时代文明的延续。以文字为例,传说伏羲创造八卦、文字,而在黄帝时代仓颉造字,文字愈加成熟。女娲、伏羲时代的龙崇拜,在炎黄时代进一步发展。传说炎帝(指末代炎帝)、黄帝皆神农后裔,炎帝即神农部落首领,也是各部落联盟的首领、天子共主,当时神农部落已世衰,后来黄帝取代炎帝成为天子,为五帝之首,五帝以后即为夏、商、周时代。

五帝时代在约四千多年前,当时,黄河流域有一个姬姓部落,首领是黄帝,主要从事农业劳动,他与蛮夷蚩尤部族在涿鹿发生大战,赢得了广大中原地区的统治权。还有一个以炎帝为首的姜姓部落,在长江流域活动,经常与黄帝部落发生摩擦,两大部落终于爆发了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随之结为联盟。最后,黄帝又征服了周边各个部落,黄帝时代华夏文明取得很大发展,华夏族由此产生,现在的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也是来自于此。

之后经过约五百年传承,到夏禹的儿子启创立夏朝,国家正式诞生。人们把这段时间里五位杰出的部落首领统称“五帝”,他们分别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其中,尧、舜时期是部落联盟时代文明的顶峰。

五帝之一的帝喾高辛氏,名俊,是一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山海经》等古籍中天帝帝俊的原型就是帝喾。继黄帝之后又一个杰出领袖颛顼平定共工叛乱,使部落联盟更加巩固,农耕文明进一步发展。帝颛顼死后,他的侄子帝喾即位,时年三十岁。他在位七十年,天下大治,人民安居乐业。他享寿一百零五岁,死后儿子挚继承了帝位。挚在位九年,为政不善,禅让于弟弟尧。

尧为帝喾次妃陈锋氏女庆都所生,伊祁姓,名放勋,号陶唐,谥日尧,因曾为陶唐氏首领,故史称唐尧。

尧有圣德,有如天之涵养,如神之微妙,如日之光照临天下。这位德化广大的尧深受人们的爱戴。传说尧曾设官掌管天地时令,观测天象,制定历法,敬授民时,咨询四岳,用鲧治水,征伐苗民,推行公平的刑法。尧实行上述措施,使得万邦和睦共处,友好交往,共同组成了中原部落大联盟,出现了国家雏形。

在尧的时代,首次制定了历法,这样,劳动人民就能够依时按节从事生产活动,不致耽误农时。汉民族是农业垦殖历史悠久的民族,对农时十分重视,故《尚书·尧典》对此有详细记载。《尧典》上说,尧命令羲氏、和氏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情况制定历法,然后颁布天下,使农业生产有所依循,叫“敬授民时”,他派羲仲住在东方海滨叫呖谷的地方,观察日出的情况,以昼夜平分的那天作为春分,并参考鸟星的位置来校正;派羲叔住在叫明都的地方,观察太阳由北向南移动的情况,以白昼时间最长的那天为夏至,并参考火星的位置来校正;派和仲住在西方叫昧谷的地方,观察日落的情况,以昼夜平分的那天作为秋分,并参考虚星的位置来校正;派和叔住在北方叫幽都的地方,观察太阳由南向北移动的情况,以白昼最短的那天作为冬至,并参考昴星的位置来校正。二分、二至确定以后,尧决定以三百六十五日为一年,每三年置一闰月,用闰月调整历法和四季的关系,使每年的农时正确,不出差误。由此可知,古人将帝尧的时代视为农耕文化出现飞跃进步的时代。

尧的时代,又是传说中的洪水时期。“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水势浩大,奔腾呼啸,淹没山丘,冲向高冈,危害天下,民不安居。尧对此非常关切,征询四岳(四方诸侯之长)的意见,问谁可以治理水患,四岳推荐了鲧。于是尧任命鲧去治理水患。鲧治水九年,死后他的儿子大禹继续治水,终于根治水患。P9-11

序言

即使你是时代的伟人,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也只是匆匆过客,一滴瞬间蒸发的水珠。

流星划过苍穹归于寂灭,但在闪亮的瞬间昭示壮美;飞鸟没有留下轨迹,终究曾有优美的翔舞;草木哪怕仅有一秋的短暂寿命也呈献过它的绚丽。巨人影响世界,平凡的人充实世界。

人非草木,但如果他不能彰显生命的意义,人,还不如草木。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以平庸充平凡,以无聊充淡泊的人们可曾记得自己的历史?可曾懂得人类之区别于一般动物的生命价值?可曾知道你的生命对于人类社会有何意义?

当然,人不能描绘自己的历史,历史是用心灵和行动演绎的。也许,人们根本无法看到全部。在人生与社会的大舞台上,我们看惯了无数转眼即逝的迷蒙侧影,亦真亦幻,似是而非。

斗转星移,多少幻影在传说与真实之间游移,多少美妙而又朦胧的身影在岁月里锈蚀成斑驳支离的碎影。

她们从历史舞台上匆匆走过,如流星般一闪即逝,人们还来不及窥得真实面目就已经谢幕了,只留下模糊破碎的影子,以及延伸出的遐想与梦幻,但星空和历史保留了她们的位置。千年之后,当我们蓦然回首,回眸曾经闪亮的一刹那,梦幻中的碎影依然能引爆心灵强烈的震颤。

破碎的影像背后掩藏着怎样的真实呢?——这正是一个寻梦者孜孜求索的。

叶舟

2012年7月6日于梦园

后记

很长一段时间里,写写停停,断断续续,不管是低头凝思,还是放眼远望,即使因为紧迫的事务不得不暂时搁置创作,思绪总是穿梭在历史与现实、梦幻与真实之间;看那一页页、一段段黑白文字承载的实说、解说、假说、谎说、戏说、胡说、如是说,就如看着一条条丑陋的毛毛虫,幻想着它们化蛹为蝶呈献短暂的美丽……

在缺少文字记载的时代,或者在文化专制的时代,所谓的历史谈不上真实。而起源于生活和想象的神话传说也许更具美的欣赏价值,让人心醉,就像翩翩蝴蝶,就算它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很丑陋,就算它根本就是危害植物的害虫,就算它漂亮的鳞翅上沾着毒粉。

因为它除了美以外,还承载着梦。人类从童年到成年始终不愿醒的梦。

《碎影寻梦回眸间》由五个单篇组成,都是记述传说人物和传说故事。这些人物故事大多不见于史籍,或者史籍中记载甚少,却因文学作品以及民间传说流传于世,似是而非,留给我们的是一些模糊的破碎的幻影。

然而,无论是神话或传说,都有其最初的原型来历。在关于湘妃的故事分析中我就神的来历提出一种观点:除了天上的原神,大多数神是由人被神化而转变为神的。天上的原神往往代表的是自然力量,如混沌,代表的是宇宙原始状态;如云中君,代表风云雷电;大司命、少司命,代表决定人生死的力量……还有太阳神、月神等等。由人而神的则数量远超原神,《封神榜》就展现了大批战将、文臣如何变成神的过程。其实从原始部落起历代的造神运动从未间断过,比较典型的如老子,由一个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被神化成三清尊神、太上老君;唐代的道士吕岩成为八仙之一,钟馗成为专事捉鬼的判官……连文学家韩愈的侄儿韩湘也成为八仙之一。最有意思的是东汉末年的关羽,就因为有那么点武功,讲那么点忠义,渐渐走上神坛。其实他武艺赶不上吕布,韬略更远输于陆逊,更难比曹操、孔明、周瑜,却狂妄自大,葬送了吴蜀联盟,最终败走麦城,连自己的大好头颅也断送了。这么一个败军之将,却被奉为武圣人,后来成为“关帝”还是大清国统治者权衡再三抬举上去的。据说当时要树立武将楷模,基本条件是要在民间有较大的影响,还要忠义、武艺、战绩都可圈可点。符合这几条的名将倒是有几个,如秦琼、尉迟敬德等,似乎身份地位低了些。最后范围缩小到两个候选人:岳飞和关羽。要说威名最盛、武功韬略兼具、战功显赫又在民间广泛传诵的,首推岳飞。可正是这位神勇无敌的岳大帅,把大清的老祖宗打得落花流水,屁滚尿流,要是尊他为武圣人,祖宗的颜面往何处搁?只好攘到一边去,把自己脑袋都保不住的关公抬了上来。

神话和传说往往掩藏着某种真相,只是在流传过程中那些本来面目要么被粉饰,要么被扭曲,已经很难辨认;也有的是因为史料的或缺,留下太多空白,被后人按照自己的想象填补起来,重新塑造,人为地加入玄幻色彩。数千年以后再要复原这段历史,自然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

传说与非传说,就是探寻在传说和真实之间的关联。

中国的传说故事和传说人物何其多,甚至在一个普通村姑身上可以演义出一段传说故事来,如说某地一个姑娘,无意中吃了一枚果子,竟怀孕了,因羞愤和家人逼迫,投井自尽,井里却升起一条龙……此类传说不过是远古传说女子踩了神鸟足印而受孕的翻版,为未婚而孕的女子寻找一种说辞而已。母系氏族社会遗留的痕迹,也没什么政治背景和重大影响。至于牛郎织女、董永七仙女等故事,也都是社会底层娶不起老婆的人幻想得到一个从天而降的又美丽又勤劳的女子,满足一下心理饥渴。但另一些传说则与重大历史事件紧密相连,背后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近年说史的讲坛、书籍涌现不少,也颇能给人启迪。但解析神话传说的很少,也许是因为太虚幻,不入儒家史家视听;也许因为少有历史资料,难有说服力;也许因为来源太过芜杂,很难正本清源……太多太多的原因,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问津者寥寥,至多也只是以较质朴较原始的形式简单传播,不去挖掘背后深藏的历史和人伦。

三年多前偶尔读了几本品读历史的书,尤其一本《吴越文化史话》引起我的兴趣。这本书里对西施作了一些辨析,虽然只是一笔带过,但其议论的角度给我很大启发。当时我正研究吴越文化,先后发表了一些论文,同时还在写作另一部文史论稿,中间挤出时间对西施的资料搜集研究。

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但其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所以就产生了辨证四大美女,写一点东西的想法。杂志社的朋友说,这类题材写出来肯定叫卖,催促我快写;可搜集资料过程中我改变了计划。原因很简单,四大美人有两个我不能写:一个是貂蝉,她完全是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除了已经呈现的形象以外,没有更多可以发掘的内涵;一个是杨贵妃,写过的人太多,其中孙丹林《女人·贵妃·冤魂》剖析相当深入,我高度认同,大有李白登黄鹤楼时“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灏有诗在上头”之慨,再写也就没意义了。其实要写王昭君也是非常难下笔的,之前重量级史学家、作家的大作比比皆是,如果不是无意中有重要发现,改变一贯的角度,也只会舍弃这个题材。因而我重新定位,选择介于传说和历史之间的人物为切入点,故曰“传说与非传说”。这些人物在浩瀚史籍里要么只有只言片语的记载,要么完全不见其人,却隐现影影绰绰的幻象,与一定时期的历史事件有所关联,通过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保留了下来。西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正史中没有记载,《吴越春秋》又成书较晚,先秦文字中偶或出现,含义各不相同。参照各种零碎的资料进行比对,探寻事实真相。

嫦娥是比西施更远离人间烟火的神仙,传说来源纷乱,因故事本身就荒诞不经,人妖神魔相混,很容易被当成民间艺人创作的故事而与历史剥离。但是两个不同的后羿留下许多疑点,有真实的后羿存在也意味着嫦娥的原型存在,于是就触及那段被后代史家避讳的历史。哪个后羿是真实的?后羿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崛起进而控制夏朝政权?后羿成为君主为什么王后却不是嫦娥?一连串问号揭开了“奔月”美妙故事掩藏的惊天阴谋。

昭君出塞早已被广为传诵,当代大多从民族团结这一“主旋律”的高度来赞颂,而古代文人则多以感怀个人身世来表达幽怨。其实今天的称颂有一个误会的前提:把古代匈奴与现在的蒙古族等同看待,虽然是不同民族,却同为中华大家庭的一员,自然和亲是有利于民族和解的。实际上蒙古族是历史上鲜卑族后裔,曾参与了消灭匈奴的战争,并成为取代匈奴统治蒙古高原的重要民族;横行近千年的强悍的匈奴族最后却被开除球籍,消亡在世界民族之林。昭君出塞和亲也不是维护国与国和平的英明决策,而是昏庸的汉元帝受蒙骗,违背汉武帝、汉宣帝对匈奴问题既定方针而采取的短视行为,为不久重来的战乱种下了祸根。翻开史籍不难看清实质,但由于功利主义的误导和人性的复杂,产生出许多不实之词,正史中又记述甚简,民间传说成为传播的主要载体,真相也就离我们渐行渐远。

解忧公主是实实在在的历史人物,传说的影响并不大。她是真正成功的和亲公主,却湮没在历史长河里,知名度远不如昭君,把她当成传说和历史之间的人物并不妥当,这里主要是为了和昭君出塞相对照,她波澜起伏、可歌可泣的传奇一生,实在不该被人遗忘。她的事迹只在青史中留下淡淡一笔,也算是历史的碎影。

以上四篇写完后,因编写一部志书和一套教材,就搁置了年余。在手头紧迫的工作告一段落后,随兴听听音乐,又受到《湘妃竹》的启发,对湘妃的故事考究了一番。大概也与嫦娥的故事相类,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不过有件连姓名都不为人知的牺牲品,被演义成为美丽的传说故事。

后面就不想再写下去了,雷同的故事容易乏味,还有许多等着自己去做的事。本书完稿之时,另一部史学研究《历史的悲情》也基本完稿。

辨析历史和传说,少不得引用大量资料,包括前人的研究观点和时下一些人的看法,以及流传较广的故事版本,故行文中转述通常流行的说法和观点时,直接搬用了一些网络上的资料,或其他书籍的表述,算是利用现代媒体的便利,但愿不要被误解成抄袭,因为讲明是引用(相信这些文字也还有更原始的版本,作者也是在引用并加工),每篇或多或少有些,只是很多时候找不到原作者姓名,不能一一列出,这里表示歉意了;但这些材料只是铺垫,观点、分析、议论、感叹皆是言必已出,独辟蹊径。只是随兴而发,限于学识水平,看法难免偏颇,谬误肯定不少,自以为是的推论更留下许多疏漏,这里只是亮出个靶子来,请同道斧正。同时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相信一定会有更多探索神话传说与历史之间关系奥秘的朋友为读者呈献玉盘珍馐。

叶舟

2014年7月30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