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三年,也就是 1877年,李锡彬考中了进士,担任内阁中书。李进士穷得不可想象,全家四口每天只吃两餐,煤炭柴薪都买不起,是真正的“不能举火”。他每天早上以银一钱购买开水,供全家洗漱用,每日饭费则控制在京钱一千,也就是六分银子,只能买四斤馒头,就着葱酱咸菜度日。
从这样一个小小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什么呢?
比如作为一个六品京官,穷困潦倒到这个地步,那么一旦有机会,收受贿赂,贪污腐化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再比如,从这里我们可以研究光绪年间的物价。每日洗漱用开水要一钱银子,一个月就要三两,而四斤馒头只要六分,如此看来,水比粮食贵多了。
在我们印象中,历史总是宏大叙事,无论是天灾人祸还是战乱鼎革,展现的多是大时代、大人物、大事件。
但真实丰满的历史,是由许许多多不同剖面组成的,更多的往往不是从在上者的嘴里说出来,更不会被《左传》《史记》记录只言片语。
一切历史都是生活史。如果《新周刊》记录的是一个时代的体温,那么生活则是所有时代的体温。
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也许就能影响历史进程。
前段时间,我看到一个小故事——1940年 11月 11日,英国人艾弗森夫妇乘坐“奥托墨东”号前往新加坡。半路上,他们的船遭遇了德国的袭击舰,在一场没怎么流血的冲突后,英国船投降了。德军士兵俘虏了船上的乘客和船员,并将他们转移到袭击舰上。
就在转移途中,艾弗森太太哭着对德国军官说,她有一套非常昂贵的瓷器茶具,这是她所有的家当,能否让她带走。罗格船长同意了她的请求,派出上尉莫尔在行将沉没的船上找到了这套瓷器,同时他也找到了几大袋英国发往各殖民地的机密文件。德国人将这些机密文件交给了盟友日本。日本人研究这些情报时,发现英国在东南亚殖民地的防务极其松懈,几乎是不设防。日本由此信心大增,决定南下与英美开战。一年之后,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假如艾弗森太太不是因为穷困,不舍得那套瓷器,德军就不会发现机密文件,日本也无法获得可靠的情报为自己的战略作事实支撑,那么正在为南进和北进犹豫不决的日本人能否下决心进攻东南亚呢?
历史不能假设,但历史就是如此巧合。一套珍贵的瓷器和一个人穷志短的女士,为重大的历史进程加上了一根沉重的稻草。
生活仿佛有一双看不见的翅膀,不断扇动,影响着历史的演变。因为交换不到足够的盐、铁、茶叶,努尔哈赤举兵叛明,鼎革天下 ;古代没有保鲜技术,肉食容易变质,需要重口味的香料烹调,而香料来自遥远的东方,这促使了哥伦布投奔怒海寻找神秘的印度,从而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不要以为生活中只有小事,其实吃喝拉撒、衣食住行就是经世济民的大事,盐和铁可以让天下倾覆,小小的香料也可以推动人类进步。
从《气候改变人类历史》《肉食变迁简史》到《清朝京官的收与支》,在《新周刊》的视野里,生活史遗珠遍地。我们用锐利的眼睛审视着历史的故纸堆,从中发现有趣的“新知”,为读者寻找看不到的角落。
历史不仅有温度而且有态度。
我们关心历史中的普通人。清朝的邱双租种了一块甘蔗地,一年租金为白银 2.4两。收获的甘蔗后来卖了番银 17元,大约合白银 14两。这么一算,邱双的地租不过是收成的 17%。平均下来,邱双每月的净收入能有一两白银,已经够他们一家生活。
又如万历年间艺人的收入,戏班演一场能收“一两零八分”,后“渐加至三四两、五六两”。而那个时代,猪肉每斤 0.02两银子,牛羊肉每斤 0.015两,一只活鸡 0.04两,5斤重大鲤鱼 0.1两,烧酒每瓶 0.05两。根据换算,一场堂会的价格只要 6000多元人民币。(《一两银子的购买力》)
所有历史又都是当代史。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从《中国古代的纸币》看到了关于信用的重要,从《官商沉浮录》观察到权力寻租的丑态,从《宋朝的“官二代”》又看到有识之士的信念与担当。
从 2013年 4月,我来到《新周刊》参与创办《历史》栏目,短短几年间,我们为读者展现了几千年来,华夏中国和她的百姓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如今我们精选了其中部分文章集结成册,以飨读者,以为纪念。
并借此地,感谢决定开设《历史》栏目的前执行总编封新城,感谢帮助栏目成长的前辈何树青、周可,还要感谢所有为这个栏目供过稿的同事——谭山山、金雯、于青、郭小为、钟瑜婷等。感谢为《历史》栏目提供过各种帮助的教授和学者——樊树志、李炜光、李冬君、雷颐、马勇、毛佩琦、张玉法、张鸣、谭伯牛等。感谢段宇宏、李夏恩、司马戡、田路、吴钩、杨津涛、阎滨、陈祥等特约作者。
致谢名单难免挂一漏万,如有遗漏,敬请原谅为盼。
《新周刊》副主编 唐元鹏
2019年 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