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丛书提出的阅读培养目标“中国根基、现代意识、世界眼光”,是很有意义的说法。我看到丛书在小学阶段就增加了大量优秀古诗文的阅读,这也符合新教材改革方向。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当然是要继承的,但我们今天要继承和吸收的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而不是那些不合时宜的部分。我们要做的是一个有中国根基的现代人,而不是回去做一个古代人。所谓现代意识,就是指现代人所具有的意识,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到今天的产物,是现代人对现代社会生活现象方方面面进行理性反思的反映,所以现代意识应该是我们今天学习传统文化的出发点和归旨。同时,中国还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还应该成为一个具有广阔的世界胸怀和眼光的人,因此也要多读一些优秀的翻译作品,理解人类的共同立场。从《北大阅读课·领读者手册(六年级·上册)学生用书配套读物》的选文来看,在这三点上,已经有了不错的结合。
这套书可以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补充。学生的大量阅读,主要靠的还是日积月累,形成阅读习惯。如果时间允许,学生自己不妨每天先自读一篇,一个星期就可以读完一个完整单元。当然也不必都读完,而是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读,不要求全部都读懂,不要去抠每个字词的理解,遇到完全不感兴趣的文章,可以不读,可以等待教师的讲解,或找教师进行互动。先对一个单元的文本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就可以了。
曹文轩,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代表作有《草房子》《青铜葵花》等。是中国首位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
石恢,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首届阅读推广人,一起悦读俱乐部创始人,北大培文课程研究院顾问。曾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批评,主编有《每周阅读计划》《新课标高中语文读本》等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