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稻盛和夫(管理要学王阳明)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李明镜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我们现代人都在努力付出,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可是忙碌的生活并不代表我们会获得成功,也并不意味着会离成功越来越近,反而可能与成功背道而驰。时下“穷忙族”这个词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忙并不意味着出效率,同时可能会越忙越穷,早已远离最初的梦想与方向。

如果我们真的步入这种境遇的话,一定要停下忙碌的步伐,放下堆积如山的工作,推掉各类繁杂应酬,将时间交还给自己,倾听一下内心真实的声音,审视一下我们一路走来已经做过的事和正在努力完成的任务,思考曾做过的努力到底有没有价值。仅仅是为了忙而去忙的话,成功早已渐行渐远了。

1932年出生在日本鹿儿岛的稻盛和夫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公司),52岁创办第二电电株式会社(现名KDDI,目前在日本为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信公司),这两家公司又都在他创业40年左右的时候即进入世界500强。事业成功之余,稻盛和夫1984年创立稻盛集团,同时创设京都赏,每年表扬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卓越贡献的人士。此外,他还出任以年轻一辈经营者为招收对象的“盛和塾”校长,为培育新时代经营者不遗余力。2010年2月又临危受命出任破产重建的日航董事长。可见稻盛和夫的一生都在忙碌着。

可忙碌的稻盛和夫为什么可以创立两家世界500强的企业,并且成为日本首相的顾问呢?

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其实稻盛和夫在付出努力之初,始终秉承着明确的人生目的,有着做人的准则。他将人生的过程比作“去污粉”,从出生到离开这个世界,人都是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人性,修炼自身的灵魂。伟大的人生就此开始,而成功之门也会缓缓打开。

我们常认为追求财富就是追求成功,往往这种观点是很狭隘的。成功并非是由外而内的一种索取,反而是由内而外的彰显过程。

心学大师王阳明谈及的“知行合一”目的就是摒恶扬善,以此来实现现代人所说的成功之道。“知”与“行”的关系并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意念显发。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以及思想意念和意念显发的关系。没有正确的道德认知和人生态度,很难让我们在苦乐并存的人生中找到行动的方向和正确的道路。

我们每个人内心都要秉承善念,“人有善念,天必佑之”。善念萌发时我们要清楚感知,并且不断地在意识中扩充、发扬。而当恶念萌发的时候我们同样要知道,并遏制它的蔓延。知道并扩充我们内心的正能量,同时遏制内心的负能量,这种志向是一种天赋。王阳明觉得拥有了这样的天赋之后圣人也不过如此了。

当年王阳明镇压赣南农民起义时,曾在给他的学生杨仕德、薛尚诚的信中提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王阳明认为“山中贼”固然猖獗,但最难对付的还是活动在人们心中一己之念,它看不见、摸不着,瞬息即来,瞬息即逝,对付“心中贼”无疑要比对付“山中贼”花更大的气力。“心中贼”也正是所说的“恶念”。“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做人一定要在良知上克己去私,做“为善去恶”,的功夫。心存善念来遏制恶念,与《金刚经》所提及的“善护念”是一个道理。

成功并不是从外界而来,而是从“心”开始。正因为稻盛和夫看到了迈向成功的方向,所以他才提出提高人性、修炼灵魂。他的成功起点也是如此开启。稻盛和夫所说的“去污粉”恰恰与王阳明所提出的“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是一种意思。拥有成功事业的前提是要拥有成功的人生观。

稻盛和夫事业上的成功正是依赖于他拥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人生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是一种体验,都是值得珍藏的财富。在这种体验之中积累信仰的力量,激发内心的正能量,用王阳明所提及的心学之道铸就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努力地活着正是他最大的成功。我们的灵魂与心灵都需要涤荡以达到“去污粉”的效果。

P2-4

目录

第一章 成功的起点在于修炼灵魂

第二章 大商靠德求财富

第三章 积蓄力量等待春暖花开

第四章 幸福与否只有心知晓

第五章 心存良知才是为人之道

第六章 “利他心”是颗至美之心

第七章 唯有人心是经营之本

第八章 逆境中更要树立相信自我的信念

第九章 真挚地对待平凡即是非凡

第十章 面对黑暗善念存时即是天理

第十一章 人的进步是比降世之初心境变得美好

第十二章 思善行善命运才会好转

第十三章 用圣人之心回报社会

第十四章 持志如心痛定能渡过人生的困境

第十五章 遵循良心法则寻得天君泰然的力量

第十六章 慎独是让心灵走向成熟的捷径

第十七章 用真诚的心描绘多彩的未来

第十八章 精金喻圣人 慈悲得人心

第十九章 万物归于天理 感恩之心长存

第二十章 本然之心让辉煌成为永恒

第二十一章 善行结善果 大善似无情

第二十二章 依内心本原之力方可立命

第二十三章 致知格物增长创新的胆识

第二十四章 成功在于用良知捍卫自己的正义感

第二十五章 “精一”的功夫是神赐予的力量

第二十六章 以“君子不器”的大度容纳天下

第二十七章 身先士卒增加凝聚力

第二十八章 不经意的成功在于良心发现

第二十九章 同气相通是事业走向成功的金钥匙

第三十章 放眼大局于细节 处苦用“惟精惟一”功

第三十一章 知行合一的成功方程式

第三十二章 日益精进心存天理

序言

王阳明先生的心学在明末传人日本。当时朱舜水远渡日本,把阳明心学也传了过去。他抵达的地点是现在日本的水户市,如今水户市还有朱舜水的雕像。自那以后,阳明心学就在日本广为流传,并且后来直接成为日本在明治维新中抵制全盘西化传统思想的基础。阳明心学在日本的广为流传,正应了中国那句古话:“近处菩萨远处显。”

其实在此之前,王阳明以及他的心学在我国的影响远不及孔孟。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王阳明以及他的心学在近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有这样一个故事,蒋介石在日本期间,看到电车上很多日本人都在看王阳明的《传习录》,看一会儿,闭目沉思一会儿。这让蒋介石感到不可思议。在此之前,蒋介石对阳明心学知之甚少,很奇怪在中国本土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怎么在日本有着这么广泛的影响。蒋介石不解之余也大为震惊。他回国后开始认真阅读《传习录》,细心研习,收获颇丰,并且对阳明心学肃然起敬,也对王阳明给予极高的评价。

在日本有着“经营之圣”之称的稻盛和夫虽然出身贫寒,但是在艰难的环境中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尤其受到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对于中国尤其是明朝时期的一些思想家颇为崇拜,这包括袁了凡、王阳明等人。稻盛和夫的成功不仅仅局限在他一手打造了两个世界500强企业,更令世人惊叹的是稻盛哲学像一剂灵丹妙药,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公司加以运用,竟然都能收到出奇的效果。这好比王阳明先生说过的“同气相通”。让我们不禁会想,稻盛哲学到底暗含了哪些心灵秘术以及哲学密码呢?

作为人世的人们,不免都要为名利奔波。为了好的生活、有尊严地存在,努力奋进的人都值得尊重。我们常常思考财富,总想寻找一种法则让财富像河水一般流向自己。在商言商其实说来说去还是一种经营之道、一种方法。能称得上法则并能遵循内心的良知而在现实中得到运用,那便是稻盛和夫先生的哲学。

古语有云:“小商在智,大商在德。”稻盛和夫的成功正应了这句古话。有的人为了金钱可以放弃一切,内心遵循的仅是某种权谋之术,而真正可以做到成功的人们遵循的是内心的那份良知。正如稻盛和夫所倡导的“利他心”以及大爱和慈悲。稻盛成功的哲学正是看到了德行与财富的关系,而且追求财富的过程中善待每一个人,始终保持一颗谦卑之心德行高尚的人才会汇聚人气,赢得人心。人心齐聚才能获得财富。

人生于世,面对着生老病死种种自然的命题。而与此同时,也在为了财富、地位、声望等身外之物而烦恼。生于天地间的人,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生存,而生存之外便是思想。无论做事做人,如果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快乐的,自己的人生也是充实而美好的。

稻盛和夫之所以在近些年被众多“粉丝”热捧和追随,一方面是因为他的社会地位和财富地位,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哲学思想和为人处世之道。如果仅是在商言商,只去看他的经营之法,其实并不能深刻理解稻盛的成功秘籍,而后者,也就是他的哲学思想才是稻盛之所以被世人所崇敬的真正原因。亦如稻盛所说:“需要磨砺、提高心智的不仅仅是领导,任何人都需要将心智朝好的方向提高,不仅要做一个有能力的人,还要做一个有人格的人;不仅要做一个聪明的人,还要做一个正确的人。可以说这就是人生的目的、人生本来的意义。所谓人生,就是提高我们人性的过程。”

作为领导,人格魅力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可以汇聚人气,更能激励所有的追随者。一个斤斤计较、鼠目寸光、贪图小利的人不会成为成功者。试想一下,曾经的周扒皮绞尽脑汁只想搞一套“半夜鸡叫”的小聪明,尽可能在长工身上榨取价值。这种人是无论如何也打造不出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的。

但是作为人,何谓正确?

这是稻盛和夫做每一件事、每一个重大决策之前经常会问到自己的问题。扪心自问是一种伟大的自省精神。“吾目三省吾身”也是中国深邃的传统文化中的精要。天地之间唯有心是主宰,天地之大也唯有心可以丈量之。稻盛和夫的“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一命题,其答案正与王阳明先生所提到的“致良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王阳明先生的四句教是:“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可见世间的是非曲直需要由内心的那份良知来把握,知善知恶即是良知所在。稻盛也曾说:“我们应该保持一颗本然的心。若是让私欲出来兴风作浪,原本简单的问题也就会弄得复杂难解。”

可以说稻盛哲学是阳明心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一次现实体现。无论是心学还是稻盛哲学,对于这个日渐失去良知、失去思考、失去信仰的时代是一剂很好的良药。让我们暂且放下金钱、地位、名誉等身外之物,从心而发,由心而感,“慎独”之下寻找到本就藏于内心的那份良知,并以此作为我们的为人处世之道。

人在做,天在看。人心既是道心,亦是天心。

朋友们不妨试一试,用一份坦诚和真实来寻找心灵的密码,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那是一份来自上苍的恩赐。可言,却更需心来感。

内容推荐

管理为什么要学王阳明?

缔造了京瓷、KDDI两家世界500强的“经营之圣”稻盛和夫认为,王阳明的“致良知”体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突破业绩,他经营企业的过程也是不断践行“致良知”的过程。现如今人们可能对稻盛和夫的“成功方程式”和“阿米巴经营”耳熟能详,但是追根溯源,稻盛和夫的这种经营思想是怎么形成的?王阳明的思想是怎样穿过数百年的时光,一点一滴影响到他的?李明镜著的《稻盛和夫(管理要学王阳明)》将为你一一揭晓。

编辑推荐

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是王阳明的著名粉丝,也是阳明心学在商界最成功的践行者,他的经营理念和人生哲学在大陆读者中拥多的追随者。李明镜著的《稻盛和夫(管理要学王阳明)》从稻盛和夫的讲话和著作中,抽取出与心学有关的观点,然后结合其在企业经营中的具体案例,阐释阳明心学在具体实践中的运用奥秘。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9: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