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商业文化八讲/中华文化公开课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作者 张文宝
出版社 当代世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张文宝,安徽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职业经理人。曾于2002-2014年期间担任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职务。任期间提出“以服务促销售”、“一区一策”等营销理念,实施整车销售、售后服务、信息反馈、配件保障“四位一体”等营销策略,成功带领团队以中国公路客车最为著名的经典车型——安凯S215HD豪华客车,在东北、华北、西南等地区实现大份额挤占竞争对手产品市场,使安凯客车品牌在行业中连续多年名列前茅。
目录
第一讲 农植耕种文化
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商周时的农作物种植
春秋战国水利工程
秦朝水利工程灵渠
两汉农作物的种植
两汉灌溉渠和坎儿井
汉晋以来的茶叶经济
隋朝大运河
唐代农业发展
宋代农业经济的繁荣
元朝棉花的种植推广
元朝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元朝大运河及运河经济
明朝作物新品种的引进
清朝经济作物的发展
第二讲 农业科技文化
原始社会的石器农具
商周时期的骨制农具
春秋战国的铁犁牛耕
从垄作法到代田法
两汉农具改进与牛耕推广
古代的水碓和水磨
魏晋马均发明的翻车
隋唐曲辕犁和筒车
第三讲 百工技艺文化
原始彩陶和黑陶
商周玉器和古代玉雕业
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
商代雕花漆器与战国夹漆器
刺绣的起源与发展
西汉高超的织造工艺
冶铁技术革——新灌钢法
古代煮盐业的发展
唐代造纸业和宣纸
唐宋以来的印刷术
宋代高超的造船技术
黄道婆与元代棉纺织术
瓷都景德镇的瓷器
明清纺织业的发展
第四讲 经济思想文化
孔子的经济思想
贾谊的农本思想
桑弘羊的工商富国思想
傅玄的重农业修人事思想
刘晏的经济管理思想
李觏的重农思想
叶适的富民强国论
丘浚的经济伦理思想
洪亮吉的人口论
郑观应的商战论
严复的经济自由论
张之洞的以工立国思想
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
孙中山的经济建设思想
第五讲 财政税制文化
原始社会土地氏族公社所有制
奴隶社会井田制与贡赋制度
初税亩:古代赋税制度改革
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汉朝的编户制度
曹魏的屯田制
均田制与封建土地国有制
隋唐的租庸调制
唐中后期的两税法
北宋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政策
明清一条鞭法与摊丁入亩
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
中国封建经济的重农抑商政策
三民主义中的土地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
第六讲 货币金融文化
原始社会的物物交换
贝币与商代铜贝
春秋战国市场的形成
战国四大货币体系
秦代方孔圆钱的流通
汉武帝五铢钱制
后代货币的范式——唐初开元通宝
最早的银行汇票——飞钱
中国最早的纸币——交子
南宋会子危机与通货膨胀
明朝后期的流通货币——白银
清朝的铜币与银票
清朝的票号、钱庄与当铺
从大清银行到中国银行
第七讲 农学典籍文化
中国最早的物候历书《夏小正》
中国最早的农书《胜之书》
中国最早的农家历《四民月令》
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
中国茶叶百科全书《茶经》
中国第一部制糖专著《糖霜谱》
中国第一部土地利用农书《陈农书》
世界上最早的柑橘专著《橘录》
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农桑辑要》
元代综合性农书《王祯农书》
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农政全书》
中国古代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
第八讲 商业贸易文化
春秋战国城市的发展
汉代的丝绸之路
汉代长安及五都的繁华
唐代的坊市商业活动
唐代长安与洛阳交相辉映
唐代的商业都市扬州益州
宋代的边境贸易
两宋对外贸易和市舶司
宋代的日市、夜市与晓市
《清明上河图》中东京的繁荣
宋元的商业剧场瓦市勾栏
元朝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元代最大的城市——大都
元代富丽名贵之城——杭州
马可 波罗眼中的元代经济万象
郑和下西洋
明代的机户与机工
明清闭关锁国政策
清代广州“十三行”
明清商业城市北京和南京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中国小农经济的崩溃
精彩页
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文明的形成正是在农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完成的。中国农业的发展经历了“刀耕火种”时期、“耜耕农业”阶段、原始农业后期发达阶段等,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产量的增加,以及剩余产品的出现,这一切为原始手工业的出现和文明社会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农业起源于没有文字记载的远古时代,经历了“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在古史传说中,有许多关于农业起源的动人故事,“神农尝百草”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传说。
上古时候,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粮食可以吃,哪些草药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人们靠打猎和采集过日子,随着人口的逐渐增加,食物相对越来越匮乏,迫切需要开辟新的食物来源。神农氏为此遍尝百草,历尽艰辛,终于选择出可供人们食用的谷物。接着又观察天时地利,创制斧斤未耜,教导人们种植谷物。于是农业出现了。
中国农业是在人们长期采集和保管野生植物的实践基础上,通过持续的观察和试种而逐渐发明的。神农“尝百草”“播五谷”“种粟”,“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这个过程非常艰辛。远古时代在大多数地区,原始农业以种植为主,黄河流域为主的北方多种植粟和黍,以长江流域为代表,南方则多种植水稻。原始农业作为农业的第一个历史形态,开始了人类积极改造自然界的历史。
中国农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一万年以前。最初的农业生产完全模仿野生谷物的生长过程,将采集的野生谷物撒在地上,让它自然生长,到成熟时再摘取,这种最原始的农业耕作方式,也被称为“火耕”或“刀耕火种”。
大约8000年前,原始农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突出的标志是出现了农业工具,反映了耕作方式的明显进步。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发现了出土的石斧、石铲、石耜、骨耜、石镰、石磨盘、石磨棒等一整套农业工具以及炭化的粟、黍、稻等属于人工栽培的粮食作物,原始农业已经脱离了火耕阶段而进入了“耜耕农业”阶段。
大约从距今6000多年开始,原始农业进入了发展时期。随着生产经验的积累,农田的开辟和产量的提高,有了更多的粮食来养活更多的人口,人们可以较长久地在一个地方定居,形成村落且规模逐渐扩大,而人口的增加又迫使人们去耕种更多土地,生产更多粮食和饲养更多家畜。因此,原始农业得到较快的发展。
大约从5000多年前到4000多年前这段时间,是中国原始农业的发达时期。在此阶段,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都有改进,耕地面积也有增加。当时精磨钻孔技术已普遍应用于生产工具的制造,粟、黍、稻、麦、豆、麻已成为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种植已扩大到黄河流域,粮食的产量有较大的增长。中国不但是最早产粟的国家,而且水稻的栽培也有悠久的历史。农业发展的同时,畜牧业也有了显著的进步。饲养的家畜不只有狗和猪两种,而后代称为“六畜”的马、牛、羊、猪、狗、鸡等均已驯化饲养。采集和渔猎虽然仍不失为人们重要的谋生手段之一,但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已显著下降。原始农业的发展不但可以养活较多的人口,开始有了剩余产品,为社会积累了财富,而且为制陶等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创造了条件,也为进入文明社会奠定了物质基础。
P2-3
导语
几千年来,商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发展不但为社会经济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也丰富、推动了中华文化进步。从遥远的部落交换到手工业经济发达,从城市商业兴旺到近代资本主义萌芽,中华商业文化伴随着物质文明进步,呈现出诚信、进取、求变、奉献的文化特征。
序言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业大国,在连绵不息的历史
长河中,历代先贤,炎黄子孙,植五谷、饲六畜,农桑并
举,男耕女织,积累了丰富的农业实践经验和科学技术知
识,形成了精耕细作、富国足民的农耕思想,构筑了5000
年辉煌灿烂的中华农耕文明。
早在7000多年以前,华夏先人就开始了种植稻谷等农
作物的实践。夏商周时期,畜牧业和家畜的繁育技术已经
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已发明
了养蚕缫丝技术。汉代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一条通畅的丝绸
之路,将中国华丽的丝绸产品源源运往西方各国。这条丝
绸之路延续了2000多年,一直是沟通欧亚大陆的重要贸易
通道。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农作物品种高度重视,并注意
到农作物品种的地区差异性和地域适应性。秦汉时期,人
们已经通过改进耕作栽培技术,选择优良品种,提高作物
本身的丰产性和适应性,《汜胜之书》中有了中国采取“
穗选法”育种的最早记录。北魏贾思勰写作《齐民要术》
的时代,中国的作物育种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相继
育成一大批性状各异、能满足不同栽培要求的新品种。谷
类作物粒选、穗选的繁殖方法,奠基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至明清时期已相当完善和普及了。同时,中国古代农业品
种选育技术水平之高还表现在对域外品种的引进与驯化,
汉代从西亚地区的品种引进,唐代从西亚乃至欧洲地区的
品种引进,明清时代经过多条途径引进美洲的品种,其中
的果蔬类品种、玉米、红薯、烟草等,对中国的作物结构
产生的影响最大。
中国古代审时相物的物候历法也是比较先进的。由于
农事季节的需要,对物候的观察更加深入,物候知识更加
丰富,从而成为人类最早掌握和支配农事生产的重要手段
。物候知识的积累,逐渐形成了以物候为标志的记时体系
——物候历。我们今天经常可以见到的基于物候变化的农
谚,就是这种物候指时经验的发展与运用。
中国古代众多水利工程的建设实践,发明创造了一整
套行之有效的水利工程技术,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
贡献。勘测技术的发明与完善,为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特
别是长距离渠道调水工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随着各
种灌溉工程的兴建,水利工程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出现
了井渠、飞渠、涵洞、闸门以及多种多样的坝堰等。农田
灌溉所需的取水、输水、蓄水和防水等设施,都达到了较
高的水平。
中国传统农具在农业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有过许许多多的重大发明创造。耒耜、铁犁、牛耕、耧车
、翻车、水碓等农具的出现,是中国农业史上的革命性进
步,这些传统农具不仅在中国文明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
其中有一些还流传到了周边国家甚至远传西欧,对世界农
业文明进步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历代统治者都把农业当作根本性的大事来抓,奉行重
农政策,采取一系列督促、鼓励、组织农业生产的措施,
国家经济政策制订也向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方向倾斜。夏商
周的土地井田制、春秋战国的初税亩、曹魏的屯田制、北
魏的均田制、唐代的租庸调制和两税法、宋代的青苗法和
方田均税法、明代的一条鞭法、清代的摊丁入亩,都是顺
应社会潮流的变革举措,农业演变与制度变革推动了社会
进步和经济发展。
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品贸易的繁荣和强大生命
力,使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古至今,发展经济、繁荣
社会是历史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在不同历史时期,经济
发展的动因虽不尽相同,但我们探析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
共性因素,对今天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仍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内容推荐
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品贸易的繁荣和强大生命力,使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古至今,发展经济、繁荣社会是历史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在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虽不尽相同,但我们探析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共性因素,对今天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从农业科技文化、百工技艺、财政税制、货币金融、农学典籍、商业贸易等方面,对我国传统商业文化进行了解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