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艺术(上下全译插图典藏本)》中,作者房龙以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思想、睿智的文风,对不同时代的建筑、雕塑、绘画、戏剧、文学、舞蹈、服饰等侃侃而谈,详略得当地介绍了人类的艺术发展史,使得不同时代的艺术在房龙的笔下轮番登场,共同演绎了一场精彩绝伦的人间史话。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人类的艺术(上下全译插图典藏本)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作者 | (美)房龙 |
出版社 | 中国画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人类的艺术(上下全译插图典藏本)》中,作者房龙以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思想、睿智的文风,对不同时代的建筑、雕塑、绘画、戏剧、文学、舞蹈、服饰等侃侃而谈,详略得当地介绍了人类的艺术发展史,使得不同时代的艺术在房龙的笔下轮番登场,共同演绎了一场精彩绝伦的人间史话。 内容推荐 《人类的艺术(上下全译插图典藏本)》中,房龙将艺术放到人类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活动中加以探讨,以深厚的底蕴、独特的思想、窖智而通俗的文风介绍了人类的诸多艺术形式。从四千年前的古埃及到十九世纪的现代派,从建筑、雕塑、绘画到戏剧、文学、舞蹈、服饰……几乎涵盖了所有艺术领域。这部书让读者在了解人类艺术发展进程的同时,也得以洞见艺术发展所依存的人类社会。 目录 上册 PART 1 绪论 PART 2 远古人类的艺术 PART 3 埃及艺术 PART 4 巴比伦、迦勒底和神秘的苏美尔人之国 PART 5 海因里希·谢里曼 PART 6 希腊艺术 PART 7 伯里克利时期 PART 8 陶器和首饰 PART 9 伊特鲁里亚人和罗马人 PART 10 早期的基督教以及拜占庭艺术 PART 11 俄罗斯艺术 PART 12 伊斯兰教 PART 13 波斯 PART 14 中世纪初期 PART 15 普罗旺斯 PART 16 哥特式时期 PART 17 哥特式时期的终止 PART 18 文艺复兴精神 PART 19 佛罗伦萨 PART 20 乔瓦尼·安琪里柯修士 PART 21 大师辈出的佛罗伦萨 PART 22 小天使 PART 23 油画的问世 PART 24 意大利的绘画工厂开业啦 PART 25 亚美利加州 PART 26 在教人如何欣赏画作的地方听到了新音乐 PART 27 欧洲的中心,迎来了新的繁荣 PART 28 上帝是我们坚固的堡垒 下册 PART 29 巴洛克艺术风格 PART 30 荷兰画派 PART 31 伟大世纪 PART 32 死后葬于圣地的莫里哀 PART 33 演员重上舞台 PART 34 歌剧 PART 35 克雷莫纳 PART 36 一种新娱乐形式开始流行 PART 37 洛可可艺术风格 PART 38 续说洛可可风格艺术 PART 39 印度 中国 日本 PART 40 哥雅 PART 41 乐谱接替了画册的位置 PART 42 巴赫 韩德尔 海顿 莫扎特 贝多芬 PART 43 革命和帝国 PART 44 从1815年至1937年的大混乱时期 PART 45 在画室里造反 PART 46 保护所 PART 47 19世纪的音乐 PART 48 DAS LIED PART 49 帕格尼尼与李斯特 PART 50 柏辽兹 PART 51 达盖尔 PART 52 约翰·施特劳斯 PART 53 肖邦 PART 54 理查德·瓦格纳 PART 55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 PART 56 克劳德·德彪西 PART 57 结束语 试读章节 或许有人认为我的这种比喻不太合适,因为汽车是没有灵魂的,而奴隶是有灵魂的,可能比我们的灵魂还要高尚,值得我们拯救。毕竟如今我们的思想比过去进步多了,不可能退回到古代的奴隶社会。 可是当年的希腊人可不这样想。假如他认为这样的做法有问题,他或许会提出反对意见:“就算你说得对,可不这样做,我们怎样生活呀?”就像如果有人向我们说起煤炭、建筑或者深海捕鱼等危险的行业时,我们也会提出同样的问题一样。我们需要煤,我们要修建房子,我们要吃鱼。我们想用一些合理方法获得心灵上的安慰。于是我们安慰自己,这些从业者是发自内心喜爱这项工作的,他们待在矿井里或坐在渔船上,比在办公室里上班更满足。但是我们没有办法知道他们心里的想法,只好全然不去想内心深处冒出的疑问。 我们在研究希腊艺术的时候一定要牢记,他们靠剥削他人生活,因此有大把的空闲时间和大量的精力,来将艺术发展到如今我们无法体会的精美程度。 上面所讲的是希腊艺术的背景,那么这些希腊人在自己的地盘上,取得了哪些辉煌的成绩呢?这些少数希腊上层阶级,他们所处的,正是如今这个残缺的世界所能想象的最完美的时代。 艺术也好,文学也罢,都需要花时间。能在火灾中拉琴的人恐怕就只有尼禄了,就一般情况我们敢肯定地说,伟大的艺术是不会产生在动乱时期的。因为这些挖战壕、砍树,忙于狙击掳掠、挥舞旗帜的手太累了,已经无法再弹奏贝多芬的奏鸣曲。而为一家人的生计而发愁的人的想法,和正在构思设计新式教堂的建筑师的想法,怎么会一样呢? 有时间构思才能发展艺术。驾船行驶在狂风巨浪中,是不会有时间去想艺术的,只有在风平浪静的时候,你才能静下心来,看到自己从来没有想到的美好的东西。这样,你就成了一名伟大的诗人、画家或者是音乐家。每个国家艺术发展最好的时期,总是产生在动乱之后。 我们对于希腊人定居之后的早期艺术不是很了解,因为那时候希腊人全是用木头来作为建筑和雕刻材料,希腊和埃及的气候不一样,曾经的木制品早就腐烂了。我们从希腊人修建神庙的方式推测出希腊人原来是用木头建造庙宇的,从希腊人的雕像上也可以看出原来的雕刻材料是木头。对于这一点我不想过多介绍(因为用语言来介绍形象和声音实在不是件明智之事),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去图书馆里去看看那时的雕像图片。看了图片后,你可能会联想到什么东西。是的,雕像会令你联想到木制图腾。这些雕像大多是用树干雕刻而成的,因此看上去难免呆板拘束了些。 要研究一个东西的来源,最好先从它的名字入手。据语言学家介绍,古希腊文字中的“刻像”是从动词“擦”演变来的。只这一个字就解释了所有问题。 虽然现在还没有发现木雕像,但是在提落岛和萨摩斯岛发现的公元前7世纪的早期大理石雕像,和木柱非常相似。石雕的人像仿佛围着一块从人身体上垂下来的布。然而,希腊晚期的石雕人像看上去却十分灵动飘逸。这样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石雕艺术家也必须遵循木雕艺术的传统。 P78-79 序言 论艺术家的实质,论判断艺术与非艺术概念的困难,以及艺术中一切没有答案的问题 艺术具有普遍性,在这一点上,人们达成一致的意见,并对此深信不疑。可是,一种很大的误导在于,当谈起“艺术具有普遍性”时,人们会形成一种错误的理解——艺术(例如音乐、绘画、雕塑、舞蹈)是一种普遍的语言,被世界各地人理解。 然而,事实却大相径庭。譬如,我在写字台前听巴赫的G小调赋格,觉得它宛如天籁。而楼下可怜的妻子,却觉得它听上去令人烦躁。过一会儿,她将上楼誊清我的书稿,她生怕自己的耳朵还要受到煎熬。 这就好比,我惊异于弗朗士·哈尔斯或伦勃朗的一幅肖像画(无法想象普通的人类,仅凭借一些绘画工具,便可以表现出这么丰富的内容),但是,在另一个人眼中,这幅画不过是一片颜色的堆积。 我年轻时,叔叔买了一幅文森特·梵高所绘的速写画,竟在邻居之间引起了较大的轰动(很不幸,梵高被当时社会认定为坏人)。而我记得就在去年冬天,美国政府向民众展出了几幅梵高的作品,却受到了民众的热烈追捧。他们蜂拥而至,以至于纽约市政府不得不使用武力维持秩序。 同样是关于艺术的误解,历经了几百年的岁月西方才真正懂得: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实在耐人寻味。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莱比锡主人很难欣赏他的音乐;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不能理解莫扎特音乐中频繁的音符;理查德·瓦格纳的名曲也曾经被嫌弃,阿拉伯人和中国人陶醉于自己祖国的音乐,在我听来却好似隔壁家花园中的猫在用力抓挠。 所以,艺术的普遍性仅仅表示艺术不分国界,不拘于时间。艺术随着人类而诞生,就像感知音、色的耳朵和眼睛随着人类诞生一样。 在澳大利亚荒无人烟之处,居住着一些原始人,他们不懂得盖房子、缝制衣服,他们的智力跟身边的动物相近。还有一些土著部落,他们虽然不知道什么是宗教,但他们也拥有自己的艺术。就在我所知道的范围内,还没有哪一个民族完全没有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 这便是我所说的艺术“具有普遍性”。既然如此,本书的第一章从哪里说起,是从中国还是欧洲;从哪个种族开始说起,是从毛利人还是因纽特人,都毫无关系。话说到这儿,我想给大家讲个出自中国典籍的故事,或者说,是出自一本我借阅的中国古籍译稿。首先要对读者们表达深切歉意,因为对这门使用人数上亿的语言,我一窍不通,而我年事已高,无法再学习中文了。以下便是故事的大概内容: 劳公希望自己在去往一去不复返的来世前,能与门徒们见最后一面,向他们表达祝福。 门徒们纷纷来到年迈的画家工作的地方。劳公虽然身体已十分虚弱,连画笔都拿不起来了,但依然像往常一样,坚持坐在画案前。门徒们恳请他卧床休息,可他摇摇头说:“我同这些颜料情同手足,它们已经跟随我很多年了。我希望自己离开人世时,还能有它们长伴左右。” 门徒们不禁失声痛哭,跪下来等待老师继续叮嘱。劳公诧异地看着他们说:“我的徒弟们,你们怎么了?我是邀请你们参加宴席的呀,邀请你们来加入我人生的最后历程,每个人都要走完自己的人生历程!本来应该大笑的,你们可倒好,竟哭起来了。” …… 音乐家就是会说“我觉得我听到了”的某个男人或女人。 诗人就会说:“我觉得我用最好的方法把自己的梦想用普通的韵律表达了出来。” 作家这样说:“让我把我想象中的事和将要发生的事讲给你听吧。” 别的艺术家也就按照这种方式推理下去。 每个艺术家其实就是具有某种形式的记录工具。他的记录是不是对其他的人有意义,他一点也不在乎。就像对我们的任何议论都不感兴趣的夜莺和乌鸦,却去努力得到别的夜莺和乌鸦的好感。如果夜莺的周围全是乌鸦或者是乌鸦被夜莺包围了,那样就糟糕了,我们没有任何办法让它们成为知音。 读完这本书,大家可能会有疑问,我在书中一再强调某些问题,而对其他一些看起来很重要的问题,却一点也不提。我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可是因为篇幅关系,我在取材上不得不偏向自己的判断。开始,我想把所有的艺术,比如文学、建筑、绘画、戏剧以及芭蕾舞、烹饪、时装、陶瓷、珐琅等都收录进来。我写的初稿约有100万字,可是没有哪家出版社愿意出那么厚的书。于是作罢。我只好进行大量的删减,几年的辛苦总算让这本书由1800页减少至800页了。我不得不放弃了很多我想包含进来的内容,因为我面对的是一些平常不太熟悉艺术问题,对艺术又不关心的读者。从公元前50万年至今,在绘画、建筑、音乐、雕刻和工艺美术等诸多领域中,要介绍的东西太多了,我能做的只能是把一些永恒的东西介绍给读者,让他们对艺术产生兴趣。 试着想象一下,假如我呈现给读者的是一本有30磅重的长篇巨著,他们就必须用卡车才能将其搬回家。就像他给小孩子买的是让人喜欢的小动物,为自己买来的却是一头温顺的大恐龙。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问题我大篇幅地讲解,而有的问题只是进行了简要介绍。我觉得这并不会影响到我的写作目的——阐明艺术的普遍性。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艺术的普遍性。 后记 再见,祝你鹏程万里! 大地还是混沌空虚,深渊上还是一团黑暗,天主的神在水面上运行。天主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 有一类人会在一种文明将要毁灭的时候,就预言世界末日即将到来,我不是那样的人。可我是真的相信,所有事物的成长,都会产生一定的进化。只是我的进化论与常人有一点不同,那就是我不认为进化会像旋转阶梯那样往上升,世上没有如此简单的事。进化应该如同海洋里的波涛般,渐渐向上涌,体积和动量也随之增大,到顶端的时候,又变成了云雾,水花四散,最后波涛再向低处退回,又重复之前的那个程序。波涛往上涌,用尽力气升到最高处,在还没有变成四散的水花和水雾之前,奋力地向更远的地方冲去。这就好比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并非始终一动不动地站在原点,而是时时刻刻都在全力往前冲。 我们这些已到了知天命之年的人,曾见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波涛进射出的光彩是多么绚丽夺目。那个时期,世界上的每个行业都很兴盛。此刻我们身处的时代,是正在退潮的时候,在新的浪潮重新涌起之前,是必须要有这么一次退潮的。 艺术是反映世界变化的气压计,它比股票和议会辩论还要灵敏。艺术在战争到来之前,就记录下过去所有由来已久的各种制度,以及它们土崩瓦解的过程。我所说的各种艺术主义盛行的伟大时代,有很多现在已经是虚有其名的主义,尽管在它刚刚出现的时候,我们感到很是兴奋。到19世纪的80年代,一个世纪前日本的浮世绘彩印版画突然受到整个欧洲人的痴迷。人们认为,这种艺术作品堪称自古以来最伟大的作品。到90年代,塞尚、修拉的印象主义和高庚的综合主义等出现了,你也可以把综合主义叫做其他的名称,怎样都可以。20世纪开始,立体主义出现了,它源自新印象主义。之后,至上主义与构成主义又出现了,它们又源自于立体主义。这些众多主义的发明地,大部分是巴黎的低等小咖啡馆。 就像俄尔普斯主义、新造型主义、纯粹主义等都是来自于立体主义。未来主义那种奇怪的东西,又源自于新印象主义。 我们大部分人都不太清楚这些形式的走向,它们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巴黎。当时有一群困在巴黎蒙巴纳斯阁楼上的外国人,他们与现实脱节,因而在一个个的“主义”中辗转,直到最后,出现了艺术史上最奇特的表现形式,那就是非实体主义艺术。这种形式与过去的所有艺术形式都截然相反,他们创作的作品所使用的材料,是旧废弃的火柴盒、鸡毛和理发店地上的垃圾等。 或许对于最后那种艺术的发展,我的说法是不太公平的。赞成这种完全抽象的艺术的人,我希望不久能听到你们反对我的声音,说我是怀有偏见的冥顽不灵的保守派。最好是在博物馆里,拿我的惠斯勒和索罗利亚牢牢抓着不放。公正地说,这是对我不正确的指责。我十分崇敬印象派的作品,我敢肯定他们是很真诚的一群人,他们竭尽全力地对抗几百年来的历史传统。他们坚信,如今的人们必须用适合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真正有兴趣的问题。 马蒂斯、塞尚、洛维斯·克林特、考考斯卡、约翰·马林、莫里斯·斯特恩还有来自墨西哥的奥罗兹柯和里维拉,我现在想起的这几个名人,毫无疑问是世界的先觉者。如果你认为,尽管你不清楚他们作品的含义,可依然能做得出这些作品来,那我要劝告你,你最好先去了解他们,你要知道,他们的确在传达某种东西。另外,你说的话也未免太自以为是,实际上你完全错了。 他们有着十分精湛的技艺,能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他们是一流的艺术巨匠,不用把精力浪费在技法上。就如同杰出的小提琴家和钢琴家,不管他们演奏哪首乐曲,对于每一处细微之处的技法,都能完全驾驭。 近十五年以来,艺术发展成了不讲究实际不反映真实的东西,关于这些,我虽然疑虑重重,也还是会这么说,虽然我也很难把这些事情说清楚。到现在我还是觉得,与博物馆里那些从垃圾堆里捡来细心保存的东西相比,我在朋友的拍纸簿上看到的那些,并非描绘自然景象的抽象画更有意思。我时常从别人给我的一些信件中看到这些东西,这些信件出自一些十分有名的精神病院里的精神病患者手中。只有时间才能最准确地判断这一切事物,大体上来讲,我十分看好这些。 这种走极端的怪事,在历史上的过渡时期时常发生。所有问题都会在时间里流逝,在这种冷酷无情的方法中得到解决。半个世纪之后,人们就会很清楚,我们那些脑袋发晕的同时期的人,他们做出那些神秘的作品,到底是不是在浪费时间,抑或像我这样的人和当初反对巴赫的人,都做错了。巴赫遭到他们的拒绝,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巴赫表现音乐的手法实在太过于婉转细腻了。我对现在的艺术要说的,正是这些话。此刻我已经彻底没了方向,我们的浪涛是向上还是向下,我完全不知道。但我知道,无论是向上还是向下,我们都在向前,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这种信心,加上我们有能力来保持船平稳行驶,因此,我们就能向最后的理想之国,即把生活愉悦的美表现出来的国度,勇敢地驶去!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