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一麟、文征明编著的《宽心舍得淡定》讲述了宽心是一双深邃的慧眼:把渺小的自己放在博大的世界中,还有什么放不下、看不开;宽心是一种精神状态:心旷为福门,心狭为祸根。我们的心,要和海一样,大江小溪都要容纳;要和山一样,飞禽走兽都不排拒;要和路一样,脚印车轨都能承担。时时把心放宽,才不枉这短暂的人生。
关于舍得,佛家认为:舍就是得,得就是舍;而在现代人眼里,“舍”就是放下,“得”就是成果。懂得舍与得的智慧和尺度,就懂得了人生的真谛。拥有了正确的舍得心态,就能得之淡然、失之泰然,走进从容淡定的人生殿堂。
淡定,不是不屑一切,只是少了份热烈,多了份稳重;不是不思进取,而是看淡世俗名利。拥有了淡定,才会有时间和心情去享受人生的乐趣;才会在世事的牵累中偷出空闲,滋养自己;才会远离虚伪和诱惑,明白什么是属于自己的。守住属于自己的一份平淡生活,幸福就已经在我们的掌心。
《菜根谭》有言:“仁人心地宽舒,便福厚而
庆长,事事成个宽舒气象。鄙夫念头迫促,便禄薄
而泽短,事事得个迫促规模。”心量小的人,容不
得,忍不得,受不得,装不下大格局。而有成就的
人,往往是心量宽广的人,看那些“心包太虚,量
周沙界”的古圣大德,都为人类留下了丰富而宝贵
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宽心是一双深邃慧眼:世
界在近处,自己在远处,把渺小的自己放在博大的
世界中,还有什么放不下,还有什么看不开;宽心
是一种精神状态:心旷为福门,心狭为祸根。心窄
了,阳光大道也变成了逼仄的陋巷,有福也被挤了
出去。其实,每一个人的心量都是一个可以开合的
容器,当我们只顾自己的私欲,它就会愈缩愈小;
当我们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它又会渐渐舒展
开来。若事事斤斤计较,便把自心局限在一个很小
的框框里。这种处世心态,既轻薄了自身的能力,
又贬低了自己的品格。心量是大还是小,在于自己
愿不愿意敞开。一念之差,心的格局便不一样,它
可以大如宇宙,也可以小如微尘。我们的心,要和
海一样,任何大江小溪都要容纳;要和云一样,任
何天涯海角都愿遨游;要和山一样,任何飞禽走兽
都不排拒;要和路一样,任何脚印车轨都能承担。
这样,我们才不会因一些小事而心绪不宁、烦躁苦
闷!长镜头看烦恼,特写看幸福,时时把心放宽,
才不枉费这短暂的人生。一个人有了海阔天空的心
境和虚怀若谷的胸怀,就能自信达观地笑对人生的
种种困难和逆境,并从中解脱出来,视世间的千般
烦恼、万种忧愁如过眼烟云,不为功名利禄所缚,
不为得失荣辱所累。把心放宽,把手放开,宽心后
而舍得,这是人生的一大智慧。
古人说:“相由心生,烦恼皆自添,若为舍不
得,又怎寻快乐?”舍得是成就卓越的必有心态,
有取有弃,低调淡泊,体现出了坦荡洒脱的人生追
求。著名作家贾平凹说:“会活的人,或者说取得
成功的人,其实懂得了两个字:舍得。不舍不得,
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树舍灿烂夏花,得丰硕秋
果;鸣蝉舍弃外壳,得自由高歌;壁虎临危弃尾,
得生命保全;雄蜘蛛舍命求爱,得繁衍生息;溪流
舍弃自我,得以汇人江海;凤凰舍其生命,得以涅
槃重生。人舍墨守成规,得别具一格;舍人云亦云
,得独辟蹊径。可见,只有拥有舍得的心态、懂得
了舍得的人生大智慧,才能够将自己的人生经营得
有声有色,拥有成功而幸福的生活,从而活得精彩
、活得快乐。人生就是一个舍与得的过程,人们常
常面临着舍与得的考验,“得”是本事,“舍”是
学问,正如一位高僧所说的:“舍得,舍得,有舍
才有得。”关于舍得,佛家认为:舍就是得,得就
是舍,如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样;道家认
为:舍就是无为,得就是有为,即所谓“无为而无
不为”;儒家认为:舍恶以得仁,舍欲而得圣;而
在现代人眼里,“舍”就是放下,“得”就是成果
。其实,懂得舍与得的智慧和尺度,就懂得了人生
的真谛。我们需要通过“取舍”来丰富人生,在“
舍得”中体现智慧,在“舍得”后感悟人生。拥有
了正确的舍得心态,就能懂得进退的真谛,就能得
之淡然、失之泰然,就能走进从容淡定的人生殿堂
。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
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是很多人追求的境界——
淡定。淡定,不是不屑一切,只是少了份热烈,多
了份稳重;不是看破红尘、不思进取,而是经过岁
月磨砺后看淡世俗名利。其实,淡定可以说是人生
阅历积累起来的练达,是一种道德品质、知识学养
和综合素质自然展现的状态。《孙子兵法》说:“
顺,不妄喜;逆,不惶馁;安,不奢逸;危,不惊
惧;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诸葛
亮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由
此可见人们对于淡定的推崇。但在竞争日益激烈、
诱惑日趋纷繁的社会里,保持淡定却并非易事。滚
滚红尘,金钱、地位、名誉、情感等诱惑无数。然
而欲望如同海水,总是越喝越渴。世上诱于金钱、
困于权势、惑于情色的人多如牛毛,由此而产生的
嫉妒、报复、争斗等也层出不穷,造成了不知多少
的悲剧和遗憾。在无边无际的幻想和欲望面前,保
持一颗淡定之心是多么的重要。要拥有淡定,我们
要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壁立千仞
,无欲则刚”的度量,更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
的泰然自若;要有“霹雳起于侧而不惊”的气魄,
更要有“面壁十年图破壁”的实干。学会淡定,才
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面对外来的诱惑,才能保
持清醒的头脑,不为之所动。拥有了淡定,才会有
足够的时间和心情去品评人生的况味,享受人生的
乐趣;才会在世事的牵累、终日的忙碌中偷出空闲
,滋养自己,表现出端庄的气度、深厚的内涵;才
会知道爱恨情仇、恩怨得失虽无法忘记,但可以宽
宥,从而让一切慢慢沉淀在记忆里;才会远离虚伪
和诱惑,明白什么是爱、什么不是爱,什么属于自
己、什么不属于自己。守住属于自己的一份平淡生
活,幸福就已经在我们的掌心。
拥有了宽心、舍得、淡定智慧的人是生活的强
者,因为他们可以不斤斤计较,可以不为烦琐困扰
,可以不因窘境而沮丧,可以不被压力所逼迫……
他们是超脱的,以至于成功总是青睐他们。拥有宽
心、舍得、淡定智慧的人是不动则已,一动必将石
破天惊!在生命的过程中不断去历练、去涵养、去
提高自身的定力,会让我们在物欲横流的滚滚红尘
中击破纷扰、洞察世事、回归简朴,在愈演愈烈的
物欲和令人眼花纷乱、目迷神惑的世相百态前神宁
气静;会让我们抛开一切名缰利锁的约束,在人生
的大道上迈出自信与豪放的步伐;会让我们的心灵
回归到本真状态,达到“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心
素如简”的高尚境界,从而获得心灵的充实、丰硕
、自由、纯净!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面对得失、取舍、荣辱、进退,很多人变得焦虑、浮躁、茫然,难以保持心理平衡。邢一麟、文征明编著的《宽心舍得淡定》从宽心、舍得、淡定三个角度切入,告诉人们以超然的态度处世,获得大度、荣辱不惊的人生智慧。以上方是幸福人生的智慧,人们收益一生的学问。
不能舍,只好在泥里团团转
暴雨刚过,道路上一片泥泞。一个老太太到寺庙进香,一不小心跌进了泥坑,浑身沾满了黄泥,香火钱也掉进了泥里。她不起身,只是在泥里捞个不停。一向慈悲的富人刚好坐轿从此经过,看见了这个情景,想去扶她,又怕弄脏了自己身上的衣服,于是便让下人去把老太太从泥潭里扶出来,还送了一些香火钱给她。老太太十分感激,连忙道谢。一个僧人看到老太太满身污泥,连忙避开,说道:“佛门圣地,岂能玷污?还是把这一身污泥弄干净了再来吧!”
瑞新禅师看到了这一幕,径直走到老太太身边,扶她走进大殿,笑着对那个僧人说:“旷大劫来无处所,若论生灭尽成非。肉身本是无常的飞灰,从无始来,向无始去,生灭都是空幻一场。”
僧人听他这样说,便问道:“周遍十方心,不在一切处。难道连成佛的心都不存在吗?”
瑞新禅师指指远处的富人,嘴角浮起一抹苦笑:“不能舍,不能破,还在泥里转!”
那个僧人听了禅师的话,顿时感到无比惭愧,垂下了目光。
瑞新禅师回去便训示弟子们:“金钱珠宝是驴屎马粪,亲身躬行才是真佛法。身躬都不能做到,还谈什么出家?”
心存取舍,则有邪见与妄行;凡成就大事之人,无不是心中存善念。
名利富贵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所以对其执着不忘,实在不宜。
人生的高度应是一份知足的恬然,生命的高度应是能取能舍、当取则取、当舍则舍、善取善舍的那份安然。很多时候,人们向往去取得,并且认为多多益善,然而,“取”的前提必定是先“舍”,只有“舍”,才能“得”。
蚌舍弃安逸,才拥有了孕育珍珠的权利;种子放弃花朵,才拥有了孕育春天的资格。
千古豪杰舍家为国,才名垂于史册;无数仁人志士舍生取义,才有了巍巍中华。取与舍在自然的荡涤中,展现并昭示了生命的高度,数千年的白驹过隙,无数次的金乌西坠,消磨掉了历史的棱角,打磨出中华文明不朽的生命之碑。
生命的高度是平凡人所远离,却又为世人崇敬的高度。哪怕至恶之人,也不免因“我辈不义之人而入有意之国”而遁去,尽管生命之碑前仅站着手无寸铁的荀巨伯……而今,就连博物学家在广游天下景观之时,都不禁称誉自然与人类取舍的异曲同工。
取,便是一捧清澈的水,只那一捧,便无须再希冀天上的银河;舍,就是一抖那背上的重负,只那一抖,便使你我得以仰望浩瀚的蓝天。但人生在这一取一舍之间,生命在无限地升华,并且拥有了自己的高度。
的确,取舍对于人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鲁迅弃医从文,改变了他的一生,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如果当初他不作出这样的取舍,他可能只是位医人治人的医生,而不是一代文豪。
成功的人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应该去坚持,而什么又该舍弃。
取舍之间,并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应该是:得,要先舍;而舍,则终必得。而舍不舍得,以及怎样去“舍”,又怎样去“得”,就全看自己了。
过于戒备反而失去更多
火车轮在铁轨上疾速地转动着,车厢里平静一片,有人打盹,有人看杂志,有人望着窗外沉思,车厢的一角,坐着一位年轻的妈妈和3岁的可爱儿子。坐在他们对面的是两位机灵的女孩,她们兴致勃勃地交谈着。
显然,小男孩骨碌碌的眼珠被两位活泼的姐姐吸引了。两个女孩意识到了这个男孩的说话欲,便把小男孩拉入聊天大军中,一会儿就逗得小男孩哈哈大笑,看来他们是有共同语言的。但是坐在一旁的妈妈不乐意了,眼神中透出对两个女孩的警惕,一把拉住了正在“跳探戈”的儿子,对他说:“坐好了,安静一点儿,姐姐们累了。”小男孩不情愿地挪到了座位上。车厢又陷入了平静。“终点站马上就要到了,请您拿好行李准备下车……”车厢广播开始讲话。两个小女孩看着妈妈拎着很多行李,便主动说:“我们可以帮你带行李,送你到汽车站。”小男孩也嚷着要跟着姐姐走。
可这位妈妈拒绝了她们的好意,一个人拎着沉重的行李,牵着小男孩的手费力地向出站口走去。
等他们费尽周折拦了一辆出租车时,看到刚才的那两位女孩正搀扶一位大妈上公交车。
这位妈妈望着两位女孩的背影,整个天空忽然亮了。
出于对自身的保护,每个人都会产生戒备心理,这是必要的,但是过于戒备,就很可能造成人际关系交往上的障碍,无法信任别人的人不仅让自己内心感到孤独,也会让周围的人对其产生看法,不愿意与其交往。
信任是敞开自己的心扉,向他人传达善意。的确,这样做的结果有时候未必如我们所期望的那样能够得到他人同样的信任的回应。也许你的信赖正是对手击败你时会加以利用的因素。我们不可否认,许多人因为信任吃了不少闷亏,但我们同时必须认识到,信赖是一个社会得以维系、社会机制得以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人乃群居之社会动物,身处人群,我们离不开他人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