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某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他以后的人生道路,也会受此影响。俄罗斯教育专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的无法偿清的债务了。”所以,我们不但要注重培养好习惯,更要努力克服自身的不良习惯,别让一些不好的习惯害了自己的一生。
赵永军编著的《别让坏习惯害你一生》从多个角度切入,对那些阻碍我们前进的不良习惯做了较为全面的整理。书中既有生动形象的案例重现,也有鞭辟入里的精妙剖析,还提供了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相信一定会让你获益良多,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未来。
赵永军编著的《别让坏习惯害你一生》分上下两篇,上篇从阻碍人们自身发展的坏习惯入手,列举了中外的典型坏习惯案例,帮助读者重视;下篇从成功者的好习惯列举案例,引导读者培养好习惯。愿本书能成为你成功路上的良好指南,助你改变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达到重塑性格、取得成功的目的,实现自己辉煌的人生。
开篇叙话
俗话说:“鼓空声高,人狂话大。”在生活中经常看到有些人仗着自己的才能、学识、金钱等目空一切,他们口头上无所不能,评人论事谁也看不起,总是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只有自己最行;在他们眼里,自己好比一朵花,别人都是豆腐渣。
这类人之所以会如此地狂妄自大,其实就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感受,得到来自于周遭环境及人群的肯定甚至是服从。有了本事就自视过高,并进而发狂,表面看来,似乎狂得有点“道理”,其实,这是不知天高地厚的浅薄气在作怪。
狂妄是一种轻薄、一种浮浅、一种无知。“狂”的本意指狗发疯,如狂犬。处世如果与“狂”相结合,便会失去人的常态。
君不见,人们称狂妄轻薄的少年为“狂童”;称狂妄无知的人为“狂夫”;称举止轻狂的人为“狂徒”;称自高自大的人为“狂人”;称放荡无羁的人为“狂客”;称狂妄放肆的话为“狂语”;称不拘小节的人为“狂生”……一个“狂”字,不仅会刺伤到别人,更会刺伤自己。
情景再现
故事一:
最近一段时间,观看了一些电视栏目中求职、求婚的节目。说实话,其中确实有些优秀的精英人才,但不乏夸夸其谈、自我吹嘘、陶醉于哗众取宠的宣扬之人。
有一个刚刚毕业离校的大学本科学生到京城求职,在面试中自我介绍是“营销天才”。当有人要他举出一具体事例予以证明时,他竟然答非所问,有意回避……
一个没有实例的营销员,怎么能一下子成为一个营销天才?仅靠几句“营销理论”,仅靠几句“说南道北”,就能成为营销天才吗?显然不行,结果终以“失败”下场。
另有一名二十来岁的姑娘在某电视相亲节目中,将男人分为A、B、C三级“货物”,并表明自己要主动追求一个A货,惹得满堂哄笑。当主持人问她:“你认为自己是哪一级货?”她竟然面不改色地说:“是A级+货”。结果引得现场一阵哄笑。
其实,貌不出众、才不过人的她,也不过就是一个狂妄的自我欣赏者罢了。
故事二:
李东自小就非常聪明,被周围的人称为“神童”。大学毕业后他来到一家国有企业做技术员。凭着自己的才智和勤奋,他很快成为企业工程估价部主任,专门估算各项工程所需的价款。他的工作能力毋庸置疑,可他自身存在的问题也非常突出:过于自负,甚至有些狂妄。
有一次,他的一项结算被一个核算员发现估算错了3万元,幸亏发现的及时,要不然公司白白损失一笔资金。事后,经理把他找来,指出他算错的地方,请他拿回去更正,并希望他态度谦虚一点,工作再细心一些。
没想到盲目自大的李东既不肯认错,也不愿接受批评,反而大发牢骚,说那个核算员没有权力复核自己的估算,更没有权力越级报告。
经理问他:“那么你的错误是确实存在的,是不是?”
李东说:“是的。可是……”
经理见他又要狡辩,本想发作一番,但因念他平时工作成绩不错,就原谅了他,只是叫他以后要注意。
不久,李东又有一个估算项目被经理查出了错误。经理把他找来,准备和他好好谈谈这件事,可刚一开口,李东就想当然地认为是经理故意和他过不去,态度傲慢地说:“不用多说了。我知道你还把上次那件事记在心上,这次特地请了专家查我的错误,借机报复。但这次我依然认为肯定没错。”
经理没想到李东不但不认错,居然还怀疑自己,便对李东说:“现在我只好请你另谋高就了,我们不能让一个狂妄自大、不肯接受别人批评和建议的人来损害我们企业的利益。”
义理解析
故事一中这些人的狂妄表现既让人感到好笑,也让人为他们的浅薄感到悲哀。现实生活中,无知者狂妄,必然令人鄙夷,即使是有一些本事的人,狂妄起来也毫无益处。就像故事二中的李东,盲目自大,看不到自身的问题,听不进别人的建议,结局只会是自毁前途,走向失败,这是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客观规律。纵观历史,只有虚心谨慎、求真务实的人,才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常言道:“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自己有没有本事,本事有多大,别人都看的见,心里都有数,不用自吹,更不能狂妄。没有多少人愿意信赖一个言过其实的人,更没有一个人愿意接近一个出言不逊的人。无论是庄子还是老子,都劝人要以谦逊为上,不可以自作聪明的显示、夸耀自己的才能和实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真正达到自己的目的。
出谋划策
如果你在为人处事中也有狂妄自大的习惯,就需要早早地审视自己,试着发现自己的问题,试着改变一下自己。
1. 即使再有本事,也要谦和
对于职场新人来说,自己的学历再高、成绩再好、证书再多、学习能力再强,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新的公司,因为是新人,所以相比那些在公司中战斗多年的老员工来说,你是远远不如他们的,因此,基本的谦和是十分必要的。
即便“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也要保持谦和,谦和是一种礼数,是对他人的尊重,缺了这份礼数,反而让你失了身份,丢了应有的气质。
2.多看看他人的优点
不要总是从别人身上挑毛病,比如他不讲卫生,他的文笔没我好,他小家子气,他长得难看,他穿衣太土等等,甚至还因为“不喜欢、看不惯”而去讨厌一个人,如此用俯视的眼光看身边的人,自然会越发地自大起来,不愿合群。
相反的,多看看他人有什么优点,有什么地方是值得你学习甚至是崇拜的,对对方心理感受良好了,便更乐意放下姿态与对方交往了。
P4-7
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的力量无比巨大,它经年累月对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产生很大的影响,进而会长时间的影响其自身的性格,甚至是一生的命运。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总以某种固定方式行事,人便能养成习惯。”一个人在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就是对一个人种种习惯的反映。看似不起眼的小习惯和习以为常的老习惯,有时是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关键:它可能是助你成功的助推器,也可能是阻碍你前进的绊脚石。简而言之:习惯不是成就你,就是毁灭你。
亚历山大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图书馆之一,据说在2200年前,它遭遇了一场大火,整个图书馆被烧得片瓦无存,只有一本书得以在火海中幸存。然而这本书并不是什么珍贵典籍,所以被一个识得一点字的穷人仅用几个铜板就买下了。
这只是一本普普通通的书,里面的内容也不是很有趣,可它的两页纸中间,却夹着一件让所有人都会感兴趣的东西:一张狭长的牛皮纸,上面写着“点金石”的秘密!
据牛皮纸上所写,点金石形似一块普通的小卵石,但却能把任何金属变成纯金。而这块点金石与成千上万块外形相似的普通卵石混杂在一起。辨识它们的秘密是:点金石摸上去是暖的,而普通的卵石摸上去是凉的。
于是,这个人卖掉了他的全部家当,买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在海边搭了一个帐篷,开始在众多的卵石中寻找点金石。
他想,这里这么多卵石,如果捡起一块,发觉它是凉的而把它丢弃到原来的地方的话,它可能还会数百次地被捡起来。于是,为了避免重复,当他觉得手中的卵石是凉的而不是暖的,就把它抛入大海。他这样做了一整天,并没有发现点金石。不过,他没有气馁,仍然坚持日复一日地重复这个动作:捡起一块卵石,凉的,扔进大海;又捡起一块卵石,凉的,又扔进大海。
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周又一周,一月又一月地过去了。终于,有一天黄昏,他又捡起一块卵石,是暖的。但在他意识到这点之前,他已经把这块点金石抛进了大海里。长久以来,他形成了一个惯性散漫的习惯,捡起一块卵石就往海里扔。因此,当他真正找到这块点金石时,也习惯性地把它扔掉了,以至于后悔莫及。
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是一种重复性的、通常为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因某种行为的不断重复而获得的习性,成为思维和性格的某种倾向。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我们是否在意,习惯总是无处不在的。它常常潜移默化地对我们的行为起着决定性作用,不管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能够从中发现习惯的影子。甚至可以说,几乎在每一天,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几乎都是习惯使然。
而这些各种各样的习惯,就像我们人生道路上的车轮印,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决定着我们生活的方向。一旦你选定了它们,它们便会对你施加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善于选择那些能够促使自我健康发展的习惯。
正如,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就,往往取决于习惯的好坏。成功的人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有着多么高的天赋和多么超常的才能,而是因为他们拥有良好的习惯,并善于利用良好的习惯来主宰自己的人生,改变自己的命运,从而走向成功之路。而有的人之所以终生碌碌无为,与成功无缘,就是因为他们养成了不利于自身发展的坏习惯。
总之,成也习惯,败也习惯。好习惯能成就一个人,坏习惯则会毁掉一个人。好习惯是成功的基石,坏习惯则是一生的累赘。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从阻碍人们自身发展的坏习惯入手,阐述了多个对个人成功最具影响的坏习惯,配以古今中外的典型案例加以佐证,并进行义理解析,帮助读者正视自身存在的坏习惯并加以改正;下篇列举成功者特有的好习惯,引导读者在轻松地阅读中,慢慢地改变自己的坏习惯,有意识地培养好习惯,从而改变自己的人生。
愿本书能成为你成功路上的良好指南,助你改变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达到重塑性格、取得成功的目的,实现自己辉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