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是我所在小组的组长,年纪四十岁左右,因为组里人员较少,可可和组员之间没有明显的职位高低差别,就像个有号召力的普通同事一样。可可不是她的本名,我为了以示尊重,一直喊她可可姐。
临近下班,可可端着一杯茶走到我面前,停了下来。“你这身衣服真可爱!”可可说道。
我低下头看看自己的韩版裙装,有些不好意思。这个时候可可继续说:“明天去见客户,你要穿得成熟一点哦!”说完她就走开了。
我听出可可话中的意思,脸一片绯红。
刚进公司的时候,我也正儿八经地穿衬衣西装,打扮如知性小白领。但是我所在的部门并不经常面对客户,所以我看办公室其他女同事穿着大多以休闲舒适为主,于是也渐渐被同化。我还在MSN上跟好姐妹们说,庆幸自己不用穿职业装和高跟鞋。
这次被领导暗示穿得不正规,我也觉得很懊恼。下班之后,我带着惆怅的心情漫无目的地瞎逛,一边走一边想着可可对我说的那番话,我意识到自己应该有所改变。我走到街角的一家咖啡馆,推门进去,看见窗边坐着一位很有气质的老妇人。她满头银发,别着一个暗红色的水晶发卡,脚上穿着红色的高跟鞋,手里拿着一只珍珠手包,身上穿着一袭黑色及膝洋装,洋装款式简洁而没有多余的装饰。她正在看一本法语原版的《巴黎圣母院》。我不禁感慨,多么有内涵的老妇人啊,精致的外表下一定有强大的内在支撑!老妇人在翻书的间隔,抬头和我四目相对,对我微笑点头。我走到老妇人的桌前,“您好,我可以坐下吗?”我问道。
“可以,请坐!”老妇人说道。
我坐下之后,老妇人礼貌地打量了我一下,眼睛落在我的蓝色帆布鞋上,“小姑娘似乎有话要问我?”老妇人有些疑惑。
我有些不好意思地点点头,又摇摇头。我说:“没有,只是觉得您很优雅,无缘无故地想亲近您,希望没有打扰到您!”
老妇人微笑着摇摇头说:“当然没有!你还是个学生吧?”
我有些愕然,老妇人把我当作还未毕业的学生了?于是我说:“没有,我已经开始上班了!”
老妇人笑着说:“看来我猜得没错,小姑娘,给自己换双鞋吧,让它带给你真正的毕业。”
我心里有些不自在,可是嘴上还是不服输地说:“可是我的工作并不需要我穿着职业装,更不需要穿高跟鞋呀?”
老妇人面带微笑地说:“小姑娘,你觉得一个女人穿衣打扮是为了什么呢?”
“女为悦己者容!可是我还没有悦己者啊。我希望我的那个悦己者能喜欢我的妆扮!”我说。
“你穿得挺漂亮的,可爱、年轻、有活力!我相信一定有很多人会觉得你这样的妆扮漂亮、大方。可是很多时候,我们穿衣打扮还是应该符合我们所在的环境和身份的!外表是陌生人判断一个人的首要标准,我们不提倡以貌取人,可当我们对别人一无所知的时候,我们也确实只能靠外表评估对方,你说对吧?”老妇人说。
我低下了头,小声地说:“这个道理我也知道啊,我也喜欢你身上的黑色裙子和红色高跟鞋,可是它们价值不菲,我刚刚毕业……”
P8-10
职场,是你人生的“另存为”
“另存为”,是一个我们常用的windows系统的专用词。在电脑时代,它才出现。在我们原有的词库中,并不存在,但不知不觉却影响着我们的思维。一个文本,原本按设想存档好后,发现需要调整、修改和优化,就只有“另存为”另一个文本,甚至重建文件名,方可以独立完整保留下来。
职场,就如一个“另存为”的人生文本。每个进入职场的新人,都怀揣着对职场这片领地的憧憬、热爱投身于此,努力地构想好职场文档,在头脑里保存下来,希望发生的一切如愿以偿,达至目标。可是变化是永叵的主题。每一个职场变化都牵动着整个文本需要修改。在做职场规划的时候,我常常通过“时间线”这个练习来引导职场人士,去思考和探索职场发展中的动态变化,反观每个变化背后有否优化和提高自己的职业台阶。
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完全按照设定好的文本一成不变地去实施、执行呢?
若更深入理解“另存为”,既可以是检测新版本的优化,也可以是旧版本停止运行。两者的区别在于,职场人士的经验、背景、资历、专业是否能够作支撑,每个决策背后所引发的连锁反应,都可能是一次“另存为”。虽不至于“一招不慎,满盘皆输”,但蝴蝶效应的威力不可小觑。
心理学中有著名的蝴蝶效应。在巴西亚马逊热带森林里的一只蝴蝶,偶然扇动了它的翅膀,一阵微小的气流,摇动了身下的小草,惊动了水中潜伏的鳄鱼。经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引发了一场巨大的龙卷风。
为了珍惜每次“另存为”的机会,我曾想,如果职场新人们能遇见一位专家,在关键时刻,答疑解惑,亲身授意,应对职场江湖上的诡谲莫测,那该多好!
美国职场电影《在云端》,就是诉说着这样一个精彩的故事。瑞恩,一位深谙职场规则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他每天与许多在职场中遭遇变故的人面谈。“现在,让我们来谈谈你的未来”这是他最经典的开场白。诚然,面谈者往往沉溺于被解雇的阴影里,他们没有注意到一个可能出现的未来正摆在他们的眼前。而需要一位第三方的专家,去挖掘、启发他们在接受现实的时刻,去看待自己即将展开的“rebirth”(重生)。
我年轻的时候,遇到过这样的前辈——她或他,在我的职场成长中给过很多善意的提醒,帮助我发掘自己的优势,让我走上了一条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道路。
写《渐行渐美》一书的初衷,就是想把自己的职业发展历程和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加以结合,让更多的职场人士能够一边经历,一边优化,让职业的发展进入更高的平台。
而作为女性,在职场的能力和意识的提升,更是这段“另存为”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农耕时代,传统女性的社会定位基本就是家庭妇女。男性在外谋生,女性在家照顾家人。女性的所有聪明才智都发挥在了“小家”里。因此,代代传习下来的观念就是:女人就是为家庭而生。易卜生《玩偶之家》“娜拉的出走”,这是女性冲出家庭的第一声呼喊:路在何方,能走多远?当时效仿娜拉的女性们,内心就是在这样的纠结和质疑中,挪步向前迈进。一走几十年。到了21世纪,女性在职场中的数量和分量越来越重,特别是在某些领域。美国加州管理咨询家珍特·欧文与同事做了一项调研,其结果为:在调查的31个项目中,在28个项目中女性超过男性。与陈规旧制相反,女性在职能领域的各个方面均优于男性,如完成高质量的工作,识别潮流趋势,集纳新的思维并付之实践等。
在职场中,女陛新的角色更加丰富和延伸了女性自我意识的强化。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和客观世界关系的认识,例如,自己的价值如何,自己如何为家庭以外的社会活动创造出价值,等等。通过对自我意识的认识和推进,女性应作用职场所提供的资源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女性的职场角色,在自我意识的完善下,影响着职场女性的道德判断能力、价值观趋向、个性形成、行为标准等方面,对女性在组织中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前提。
从成功案例上分析一下:作为职场上为数不多的女性高管,桑德伯格从谷歌的广告销售总监华丽转身“嫁入”Facebook,担任首席运营官。对于“为什么绝大多数女性不能成为公司高管”,她认为真正的障碍来自“看不见的,存在于女性自己头脑中的障碍”。女性似乎很早就认定在事业成功和做贤妻良母之间只能选择一样,而现实并非二选一。“尽力胜过求全”的她坚持每天5点半准时下班,与家人一起吃饭后再接着工作,明确家里和工作中最要紧的事,工作效率更高,她是杰出COO的同时也是个好妈妈。还有她认为另外一个原因是,女性在若干次小退缩后彻底丧失与男性竞争的能力,不想办法拓展自我,在不知不觉间就会停止寻找新的机会,从而落后于男性,导致成就感低,价值感下降,或不被重视,可能进一步降低事业心,因为不再相信她可以到达顶层。
所谓“存在于女性头脑中的障碍”,其实就是性别角色上的认知定势。女性从一降生就会被影响终身的负面信息灌输,如女性不该敢于直言,不该有进取心,不能比男性权力大等,于是在本该往前靠时却往后退,尽管两性在智商测试时表现得同样出色。
通过职场之路,不断蜕变,蚕蛹化蝶,女性将会遇见一个未知的自己——那个更优秀的你。最终,让这段“另存为”的人生更为华丽。
时光,不像冬天的冻雨,无法凝固,剩下一些内在的东西,在眼不能及的地方悄悄地发酵,继续它的酝酿。
《渐行渐美(听怡彤老师聊职场)》通过主人公“怡彤”初入职场,历经坎坷与磨砺,最终成长为职业经理人的经历,与读者分享了其职场个人定位与规划、工作方法与技巧、修炼与晋升、面对工作与生活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等,在字里行间感受正能量的传播。作者施怡彤用朴素亲切的语言一一讲解,辅以积极心理学知识,帮助读者学习与提升。这是写给所有年轻人的高效修炼书。
《渐行渐美(听怡彤老师聊职场)》是作者施怡彤把自己的职业发展历程和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加以结合,让更多的职场人士能够一边经历,一边优化,让职业的发展进入更高的平台。
本书以朴素亲切的语言,用青春、温暖和积极的态度,分享作者的职场经验与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