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专为少年儿童编选的泰戈尔诗歌选本。特定的对象,决定选本的特定内容。早在六十年前,郑振铎先生就把《新月集》译介到中国来了。他指出它是“一部叙述儿童心理、儿童生活的最好的诗歌”。使这部诗集清新隽永的,乃是不失赤子之心的泰戈尔所掌握的、儿童天真而绚烂的想像和幻想。
泰戈尔多才多艺,又博又专,一生用孟加拉文创作了五十多部诗集、十二部中长篇小说、一百多个短篇小说、二十多个剧本、一千五百多幅画、大量的歌曲,以及不少文学、哲学、政治方面的论著。他用比喻熏陶读者,用形象启蒙读者,激发读者进行再创造,驰骋他们的想像,从而得到“无法计量的美学享受”。
早在六十年前,我的老师郑振铎先生就把《新月集》译介到中国来了。他指出它是“一部叙述儿童心理、儿童生活的最好的诗歌”。使这部诗集清新隽永的,乃是不失赤子之心的泰戈尔所掌握的、儿童天真而绚烂的想像和幻想。现在:我们知道,在泰戈尔的心目中,儿童并不仅仅意味着儿童而已。他说:“上帝等待着人在智慧里重新获得他的童年。”“上帝借助于每一个儿童,在成人的大门口重复他的呼唤。”泰戈尔歌咏儿童,有时也还是歌咏神(梵,无限)及其他。《在海边》、《源泉》、《恍然大悟》三诗之所以也收入颂神的诗集《吉檀迦利》,便是这个缘故。这里选了这三首诗,以全面地表现泰戈尔心目中的儿童。其余十九首选的是叙述儿童生活和心理的诗歌,足见不失赤子之心的泰戈尔的想像和幻想之天真而又绚烂。
三
当我在夜间独自去赴幽会的时候,鸟也不唱了,风也不动了,房子默默地站在街道的两旁。
一步响似一步的是我自己的脚镯,它使我感觉害羞。
当我坐在露台上谛听他的足音的时候,林间的叶子寂静无声,河里的流水也凝然不动,正如那睡熟了的哨兵膝上的利剑。
狂野地跳动的是我自己的心—我不知道怎样使它平静。
当我的爱人来了,来坐在我的身旁,当我的身体颤抖,我的眼帘下垂的时候,夜黑起来了,风把灯吹灭了,而云给繁星笼上了面纱。
闪烁发光的是我自己胸前的珠宝。我不知道怎样把它遮掩。
四
你就这样来吧,别把时间消磨在你的梳妆上了。
如果你的辫子松了,如果你的头路分得不直,如果你胸衣上的缎带没有结好,你都不用介意。
你就这样来吧,别把时间消磨在你的梳妆上了。
来吧,以轻捷的脚步越过草地而来吧。
如果你脚上的丹粉因露水而脱色了,如果你脚上的铃铛圈儿松弛了。如果你项链上的珍珠脱落了,你都不用介意。
来吧,以轻捷的脚步越过草地而来吧。
你可看见云霭遮蔽着天空?
成群的白鹤从远处河岸向上飞冲,灌木丛生的荒原上奔腾着一阵阵狂风。
焦急的牛群向村子里的牛栏直奔。
你可看见云霾遮蔽着天空?
你徒然点亮你梳妆的灯——灯在风中摇曳熄灭了。
谁能知道你的眼皮上没有抹上灯煤呢?因为你的眼睛是比雨云还要乌黑啊!
你徒然点亮你梳妆的灯——灯熄灭了。
你就这样来吧,别把时间消磨在你的梳妆上了。
如果花环没有编好,谁在意呢;如果腕上的链子没有扣好,那就随它去吧。
天空布满云疆——时间已经不早了。
你就这样来吧,别把时间消磨在你的梳妆上了。
五
我飞跑如一头麝香鹿:因为自己的香气而发狂,飞跑在森林的阴影里。
夜足五月中旬的夜,风是南来的风。
我迷失了我的路,我彷徨歧途,我求索我得不到的,我得到了我不求索的。
我自己的欲望的形象,从我的心里走出来,手舞足蹈。
闪烁的幻象倏忽地飞翔。
我要把它牢牢抓住,它躲开了我,它把我引人了歧途。
我求索我得不到的,我得到了我不求索的。
六
两手相挽,凝眸相视:这样开始了我们的心的记录。
这是三月的月明之夜;空气里是指甲花的甜香;我的横笛遗忘在大地上,而你的花环也没有编成。
你我之间的这种爱情,单纯如歌曲。
你的番红花色的面纱,使我醉眼陶然。
你为我编的素馨花冠,像赞美似的使我心迷神驰。
这是一种欲予故夺、欲露故藏的游戏;一些微笑,一螳微微的羞怯,还有一些甜蜜的无用的挣扎。
你我之间的这种爱情,单纯如歌曲。
没有超越现实的神秘;没有对不可能的事物的强求;没有藏在魅力背后的阴影;也没有在黑暗深处的摸索。
你我之间的这种爱情,单纯如歌曲。
我们并不背离一切言语而走入永远缄默的歧途;我们并不向空虚伸手要求超乎希望的事物。
我们所给予的和我们所得到的,都已经足够。
我们不曾过度地耽于欢乐而从中榨出痛苦的醇酒。
你我之间的这种爱情,单纯如歌曲。
P50-56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是印度著名的诗人、小说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他一八六一年五月七日出生于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市,那是英印帝国政治和经济的中心。他的祖父生活豪华,又乐善好施,成了商业时代的“王子”。他的父亲对吠陀和奥义书很有研究,生活简朴,人称“大仙”。
“大仙”生了十四个子女,罗宾是他最小的儿子。儿子从小喜欢写诗,“大仙”喜欢在喜马拉雅山区旅行。罗宾十一岁时,“大仙”把他带往山区。白天,高山丛林,目不暇给,儿子“总担心,别把那么的美景遗漏了”;晚上,儿子给父亲唱他所喜欢的颂神曲,父亲给儿子讲天文学。罗宾十四岁时发表叙事诗《野花》,长达一千六百行,便是以喜马拉雅山为背景的。一八七八年,泰戈尔赴英国读法律,兴致索然;后改入伦敦大学学英国文学,兼攻西方音乐。一八八○年奉父命中途辍学回家。他对国内外的学校教育都不喜欢,觉得收获不大。他的家庭植根于印度哲学思潮,浸润于印度文学艺术传统,又颇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罗宾主要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的熏陶下自学成才的。
一八九一年,泰戈尔奉父命下乡管理祖传田产,常泛舟河上,与佃户有些接触,从而触发了改造农村、“更合理地分配财富”的幻想。乃在一九。一年于圣谛尼克坦创办了一所学校,一九二一年发展成为“国际大学”。
二十世纪初参加反英的人民运动,以诗歌抨击殖民主义者。他反对暴力,也反对妥协,逐渐与群众运动格格不入,便退隐了。一九一三年,以他自己译成英文的诗歌《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又陆续将其孟加拉的诗歌,选译成英文。陆续出版《园丁集》、《新月集》、《采果集》、《飞鸟集》、《情人的礼物》、《渡》、《遐想集》、《流萤集》。别人为了纪念他而编的《集外集》,绝大多数也是他生前译成英文的。总之,这十种书,都是泰戈尔亲自从孟加拉文译成英文的,可说是泰戈尔有意要贡献给全世界读者的“自选集”。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及诗人自己选译成英文的诗集陆续出版,使“东方和西方的想像互相理解”,泰戈尔因而名震全球。这时官方也来轧一脚,一九一五年,英国授予他“爵士”的称号。然而,由于事实的教训,印度本土和国际政治斗争的日益激化,泰戈尔的思想亦逐渐变化发展。一九一九年英国殖民当局血腥镇压印度阿姆利则人民,泰戈尔愤而放弃英国封他的“爵士”称号。从此,泰戈尔面对现实,关心印度的命运和世界大事,日益坚强地走上了反帝、反殖、反法西斯斗争的道路,直至一九四一年八月七日溘然长逝为止。
泰戈尔多才多艺,又博又专,一生用孟加拉文创作了五十多部诗集、十二部中长篇小说、一百多个短篇小说、二十多个剧本、一千五百多幅画、大量的歌曲,以及不少文学、哲学、政治方面的论著。总体看来,他首先是个抒情诗人。
一般把泰戈尔的思想发展分为三个阶段:退隐以前,退隐时期,放弃“爵士”之后。相应地,也把他的诗歌创作分为前、中、后期。泰戈尔前期的诗歌,成熟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最后几年,可以说是绚烂极了。他写了大量歌颂自然、人生和爱情的抒情诗,也发表了以《故事诗》为代表的反对封建主义、歌颂爱国主义的叙事诗。中期,颂神、颂儿童的诗篇和哲理的诗篇比重增加了,有的比较朦胧晦涩,除了弥漫着宗教观念外,忧国忧民,始终贯穿着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吉檀迦利》是中期的代表作。前辈季羡林先生认为,由于思想上的矛盾,泰戈尔“是有双重性格的:一方面是光风霁月、宁静淡泊,慈祥肃穆,但是另一方面却是怒目金刚、剑拔弩张,怒发冲冠”。早期和中期,“光风霁月”的比重较大;后期他站到反帝、反殖、反法西斯的前列,那些重要的政治抒情诗,真是“怒目金刚、剑拔弩张”了。 以上仅就泰戈尔其人的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变化、发展,说了个大概,许多哲学和创作问题都没有展开。少年儿童中有兴趣的,不妨再找些诗和书来读,来研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是一本专为少年儿童编选的泰戈尔诗歌的选本。特定的对象,决定选本的特定内容。
早在六十年前,我的老师郑振铎先生就把《新月集》译介到中国来了。他指出它是“一部叙述儿童心理、儿童生活的最好的诗歌”。使这部诗集清新隽永的,乃是不失赤子之心的泰戈尔所掌握的、儿童天真而绚烂的想像和幻想。现在:我们知道,在泰戈尔的心目中,儿童并不仅仅意味着儿童而已。他说:“上帝等待着人在智慧里重新获得他的童年。”“上帝借助于每一个儿童,在成人的大门口重复他的呼唤。”泰戈尔歌咏儿童,有时也还是歌咏神(梵,无限)及其他。《在海边》、《源泉》、《恍然大悟》三诗之所以也收入颂神的诗集《吉檀迦利》,便是这个缘故。这里选了这三首诗,以全面地表现泰戈尔心目中的儿童。其余十九首选的是叙述儿童生活和心理的诗歌,足见不失赤子之心的泰戈尔的想像和幻想之天真而又绚烂。
少年是情窦初开的岁月,纯情的少年男女喜欢纯情的诗歌。“你的番红花色的面纱,使我醉眼陶然。/你为我编的素馨花冠,像赞美似的使我心迷神驰。/这是一种欲予故夺、欲露故藏的游戏;一些微笑,一些微微羞怯,还有一些甜蜜的无用的挣扎。/你我之间的这种爱情,单纯如歌曲。”我从《园丁集》选了十一首。“她村子里的邻居都说她黑——然而她在我心上是朵百合花,是的,虽然并不白皙,真是朵百合花。”情人眼里出西施:这样的诗歌,在《情人的礼物》里随处可见,我选了十首。
现在来说一说形式上近于中国的绝句或日本的俳句、内容上多系触物起兴,对大自然、人生和爱情作哲学思考的小诗。郑振铎老师译的《飞鸟集》一九二二年就出版了,这是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部泰戈尔的诗集,一时影响极大。清丽隽永的随感式的小诗,随即在中国流行起来。冰心的《繁星》和《春水》赢得了无数青少年的心。我从《飞鸟集》选了三十二首。《流萤集》来源于泰戈尔的中国和日本之行。“人们常常要求我亲笔把我的思想写在扇子和绢素上”。不知谁有幸得到过这样的扇子和绢素。我从《流萤集》选了五十六首。此外,我又从《吉檀迦利》和《采果集》中分别选了三首和十首。
泰戈尔的政治抒情诗,在友人编的《集外集》里收得最多。它们其实是随着诗人是否参加人民运动和斗争而起伏盛衰的。不过泰戈尔在那个时期内也还写出了不少优秀的“光风霁月”的诗篇。我从《集外集》中选了十二首。 末了,说一下眼前流行的“赏析”。首先,这是给少年儿童看的选本,基本上没有选什么朦胧诗。朦胧诗和泰戈尔的哲学思想有关,几句话也说不清楚,我写过一篇“望霞听雨札记”,也没有说透。第二,泰戈尔也不大赞成“嚼饭哺人”式的解释或赏析,倒愿意读者直接领会和品味作品。他说:“在文学艺术里,比喻是我们的情绪熏陶的象征,它激起我们的想像,可并不拘留我们的想像。”泰戈尔自己的诗篇也都是并不把诗意说尽的。他用比喻熏陶读者,用形象启蒙读者,激发读者进行再创造,驰骋他们的想像,从而得到“无法计量的美学享受”。让我们尊重诗人自己的意见,试试进行再创造吧。
吴 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