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廷敬是一位历史上有过重要贡献的人物,其贡献是多方面的,总体来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贡献。山西大学任茂棠教授主持编撰的《陈廷敬传》是对这位清代康熙朝名臣一生事迹的描写。涉及陈氏的从政生涯、经学思想、社会政治理念、与康熙帝的关系和陈氏家族二百年的发展史。《陈廷敬传》史料翔实、论证有力,为山西省今年来清史研究的鼎力之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陈廷敬传(评说康熙重臣名臣廉臣)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
出版社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陈廷敬是一位历史上有过重要贡献的人物,其贡献是多方面的,总体来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贡献。山西大学任茂棠教授主持编撰的《陈廷敬传》是对这位清代康熙朝名臣一生事迹的描写。涉及陈氏的从政生涯、经学思想、社会政治理念、与康熙帝的关系和陈氏家族二百年的发展史。《陈廷敬传》史料翔实、论证有力,为山西省今年来清史研究的鼎力之作。 内容推荐 《陈廷敬传》是由山西大学任茂棠教授主持编撰,对清代康熙朝名臣陈廷敬一生事迹的描写。涉及陈氏的从政生涯、经学思想、社会政治理念、与康熙帝的关系和陈氏家族二百年的发展史。全书史料翔实、论证有力,为山西省今年来清史研究的鼎力之作。 目录 从政兼治学的一生 家庭教育 考中进士 翰林院掌院学士 从政兼治学之路 初任左都御史和各部尚书 张沂案的影响 再任左都御史和各部尚书 文渊阁大学士 学术上的重大成就 与康熙帝的密切关系 康熙帝的师友 对康熙帝的影响 受康熙帝的高度赞扬 诗词创作 “和声以鸣盛”的台阁体诗 反映重大政治事件、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 抒发宦情、友情、亲情、乡情的作品 咏史诗、写景诗、咏物诗 诗学渊源 杜律诗话 今存词作 死后寂寞之因 政治思想 民为邦本 礼法并用 吏治之道 经学思想 经学史论 宋代经学要义论 经学与道统论 陈氏家族 滥觞与崛起 曲折发展 空前兴盛 渐次式微 陈廷敬年谱简编 附录 陈氏历代进士名录 陈氏历代举人名录 陈氏历代著述目录 编后话 试读章节 关于陈廷敬对康熙帝的影响,有的清史学者认为:“陈廷敬与康熙帝之间这种密切的政治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影响着清朝政治的发展。”②笔者非常同意这一见解,现结合有关史料进一步论述。 前面已经提及,康熙帝即位之初,清朝最高统治集团内部守旧势力有所抬头,加之鳌拜集团的擅权,原来顺治帝确定的以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的国策有所动摇。因此,当时许多汉族大臣,尤其是那些在经学研究上有所造诣的人,极力想改变这种局面。他们有的给朝廷上书,请求“皇上隆重师儒,兴起学校。畿辅则责成学院,各省则责成学道,使之统率士子,讲明正学,非六经语孟之书不读,非濂洛关闽之学不讲”③。他们把儒学作为“正教”,要求由皇帝下旨,“非六经语孟之书不读”。不仅如此,他们还十分懂得,提倡儒学,把儒学作为治国之本,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想方设法使当今皇帝本人学习儒学,信奉儒学。所以,有的大臣从康熙即位那年开始,就不断地给皇帝上书,要求及早恢复经筵日讲制度,以便使少年的康熙帝尽快系统地学习儒学。据《圣祖实录》载,从康熙帝即位到康熙八年,上书要求皇帝开设经筵日讲或制订自学计划的人,先后就有工科给事中王日高、福建道御史王鼐、吏科给事中蔺挺达、内弘文院侍读熊赐履、福建道御史李棠、贵州道御史田六善、兵科给事中刘如汉等人。 在他们的奏疏中,有的说:“君德关于治道,圣学尤为急务”①;有的说:“皇上躬亲大政,天心之眷顾方殷,祖宗之付托至重”,自应“讲求经史,研穷义理,……如五经、四书,皆修身治国平天下之道。惟通经而后明理”②;有的说:“伏愿皇上朝夕讲贯,证诸六经之文,通诸历代之史,以为敕政出治之本”③。在他们看来,只有使这位年轻皇帝系统学习儒家经典,掌握了内圣外王之道,才能巩固清朝以儒学为治国之本的国策,才能巩固清朝的统治。同时这些大臣们也自然会考虑到,康熙帝尚在少年时期,其可塑性很强。如果能够使他对学习产生兴趣,他们的目的会达到的。果然,也就是前面已叙述过的,少年的康熙帝,年龄虽小,却志气不小,有着很高的政治抱负,在他亲政不久,便开设经筵日讲,物色了一批学有专长的学者为经筵日讲官,开始了他勤奋学习儒家著述的过程,而这些经筵讲官和日讲官们,也就开始了用儒家学说塑造这位皇帝的过程。 康熙帝的日讲,开始于康熙十年(1671)确定的日讲制度,次年正式开讲,康熙二十五年四月(1686)停止日讲,总共讲了十四年。也就是说康熙帝从十九岁开始听讲,发愤学习,一直到三十三岁,整个青壮年期间都在努力学习中。日讲中,日讲官们分别讲解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尚书》、《易经》、《诗经》和《通鉴纲目》。在此期间康熙不仅系统地学习了儒家经典,还在师友们的影响和帮助下,自学了儒家和程朱理学的许多著述。在日讲的过程中,康熙帝多次对讲官们进行赞扬和奖赏,并表示自己深受教育。例如,康熙十六年三月初九日,讲官喇沙里、陈廷敬、张英进讲《通鉴纲目》,讲毕,康熙谕曰:“览尔等所进讲章甚为精详,实于学问政事大有裨益。”①该年九月初六日,喇沙里、陈廷敬等进讲《孟子》“仁言不如仁声之人人深也”之后,康熙帝在懋勤殿谕曰:“尔等每日进讲,启导朕心,甚有裨益,嗣后天气渐寒,特赐尔等及同进讲官叶方蔼貂皮各五十张,表里缎各二匹,以示朕重道崇儒至意。”②正如陈廷敬在进呈《刊完日讲四书解义疏》中所写:“(康熙帝)凡在六经诸史,靡不极意研精;至于四子之书,实备百王之道。比年以来,次第进讲,历寒暑而罔间,积日月以成编。固已体验于宸衷,抑且发挥于政治。”③儒家学说已被康熙帝吸收,并且已经用于政治实践,说明进讲早就有了实效。经过多年以来日讲官们的努力,康熙帝终于被塑造成一位“治道在崇儒”①的皇帝。康熙崇儒,特别尊崇程朱理学,他不仅命人编纂多部理学著述,还将朱熹正式升配孔庙,尊崇为十一哲。与当时的封建政治和封建经济统治相适应,推崇程朱理学便成为清王朝的国策。P80-83 序言 三晋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人才辈出,其中不乏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学识渊博的思想家、文学艺术家、教育家和史学家。他们是三晋文化的精华,在历史上从各个方面对中华民族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清代初期的山西晋城人陈廷敬(1638—1712)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 我们陈廷敬研究组,曾收集、查阅近二百种文献、史料,对陈廷敬进行了八年的研究,最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他是清代康熙朝的重臣、名臣、廉臣,是一位政治家、思想家兼著名诗人。 之所以称陈廷敬为政治家,是因他在清顺治朝考取进士、选庶吉士后,在清廷任职五十四年,任过的主要官职有翰林院侍讲学士、日讲起居注官、詹事府詹事、经筵讲官、翰林院掌院学士、内阁学士、都察院左都御史,后升任工部、刑部、户部、吏部尚书,尤其从康熙四十二年起便升任文渊阁大学士,长期入值南书房。这说明,陈廷敬任过清朝有关教育、工程、刑法、财政和人事部门的主管官,并长期给康熙帝讲课,最后成了皇帝治理朝政的左右手之一。当然,官职多、官职高并不是陈廷敬成为政治家的主要因素,关键的问题还在于陈廷敬做官具有下列特点。 首先,他有自己的为政思想和理论,主张治国必须采取礼治加法治,从“民为邦本”的理念出发,主张“利民、便民”,所以他无论发布任何政令,采取任何措施,都从“惠民”角度出发,为百姓的利益着想。第二,他政绩昭彰,在绝大部分工作岗位上都有显著表现,对康熙朝朝政的治理有过很大的贡献。第三,也是应该要特别强调的,他是一位廉洁奉公的清官,一贯清廉自律,发誓自己“不取一钱”,坚守“清、廉、慎”的箴言,从不拉帮结伙,更不参与一些官吏们的是非纠葛。他自己是官,也做过管官的官。他在革新弊政、整顿官风方面,无论是在各部任尚书还是在都察院任左都御史,都有过查积弊、惩贪官的政绩。在他看来整顿吏治,必须对官吏严加管教,主张“欲教以廉,当先使其俭”。总之,陈廷敬是政绩突出、廉洁奉公的官员,是一位对“康熙盛世”的形成有过突出贡献的杰出政治家。 陈廷敬的政治思想源于他的学术思想。他自幼读书,酷爱明代学者薛碹的著述,父亲陈昌期是一位经学爱好者,在薛碹的影响和父亲的熏陶下,他自幼就立下了要研究经学的鸿志,并且成了清初一位对经学研究造诣深广,建立了自己的学术体系的学者,其学术思想在清代经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说陈廷敬是一位思想家,是恰如其分的。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因为陈廷敬长期给皇帝讲课,又入值南书房多年,是康熙帝的“师友”(当时社会上多以“帝师”称之),关系密切,他的学术思想对康熙帝影响颇深。他是影响康熙帝采取以儒学治国的重要人物之一。 陈廷敬生来天资过人,除在政治上、学术上均有突出贡献外,他还是一位发表过三千首诗,与当时诗学名家王士祯、汪琬“并驾齐驱”的著名诗人。此外,陈廷敬“文采优长”,参与编撰过多类书籍,诸如《明史》、《大清一统志》等,其中应该特别提出的是,他是中国字书宝库中的珍品——《康熙字典》和《佩文韵府》的总编之一。 总之,陈廷敬是一位历史上有过重要贡献的人物,其贡献是多方面的,总体来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贡献。谈到这一点,还应该提及陈廷敬的家族。从明末到清代乾隆初期,百多年间,陈氏家族,辈辈有读书人,一直是书香门第,出过九位进士,十位举人,秀才则更多。陈氏留下的著述,据目前可查到的,达六十多本(种)。因此,陈氏家族是典型的文化世家,其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之大,不言而喻。 由于陈廷敬任过多种官职,学问渊博,思想精深,本书所述所论,虽经多次修改,或仍有欠妥与疏漏之处,敬请读者不吝赐教。 后记 本书的各位作者,都是山西历史学会下属的“陈廷敬学术研究专业委员会”的主要成员。自2003年以来,本学会从学术的角度对陈廷敬的各个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目前己出版《陈廷敬诗学研究》、《陈廷敬史实年志》、《陈廷敬大传》(均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三部专著,另一部关于陈廷敬学术的研究专著,已经脱稿,即将出版。 本书第一、二章的作者兼本书主编任茂棠,是长期研究中国近代史和清朝政治史的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第四、五章的作者兼本书副主编魏宗禹,是长期研究中国哲学史的山西大学哲学学院的教授;第三章的作者李正民,是多年对中国文学、文学史进行研究的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第六章作者马甫平,是多年研究地方史志的晋城史志院研究员。这几位作者在本专业的研究上都颇有建树,成果丰富,是中国史学界掌握陈廷敬史料最多的学者。 各章的分工是根据本人的研究方向选定的,这有助于保证本书学术研究的深度和科学性。 本书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多蒙皇城相府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在出版过程中得到了山西人民出版社的诸多帮助,我们在此特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者 2015年2月1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