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读书读人读物--金克木编年录(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黄德海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金克木先生以一代大家而尚无详细年表或研究性传记,实为憾事。黄德海以时日为序,理出金克木一生线索,取其本人文字,佐以考证、参校所得,而撰成此自述为主、稽核为辅的独特编年录。全书作上中下三编,分别名为学习时代、为师时代、神游时代,写实又传神,勾勒出个人精进与时代激荡交错而成之“学人”的精神肖像。笔墨间,金克木的人生经历、交友游历、冥想顿悟、独对宇宙……面面俱到,但重点关涉其自学而成的方法,读书、读人、读物的思想,使得本书另具成长小说与思想点化的神采。 作者简介 黄德海,《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中国现代文学馆特聘研究员。著有《诗经消息》《书到今生读已迟》《驯养生活》等。曾获第八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第十七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文学评论家。 目录 说明 上编 学习时代(1912—1945) 中编 为师时代(1946—1981) 下编 神游时代(1982—2000) 后记 导语 以小学学历到北大教授再到一代大家。 金克木先生近九十载人生集撰编年。 个体经受时代洪流之颠簸冲刷。 展现自强精神之顽韧丰沛。 现实材料精心剪裁为成长小说。 体会学习方式之灵活多变。 后记 2000年大学毕业前,因 为某些出乎意料的事,我对 人失去了信心,更不愿面对 即将踏入社会的前景,每日 里坐卧不安,骑着一辆锈迹 斑斑的自行车,沿着海边转 来转去。这样过了将近两个 月,精神状况每况愈下,我 几乎很难在某件事上集中注 意力。现在回想起来,对当 时的自己来说,那几乎是一 次绝难度过的精神和生活双 重危机。 我意识到,必须找到方 法来停止这情绪耽溺,否则 后果不堪设想。对一个需要 考虑月底吃饭问题的学生来 说,想走就走的旅游太费钱 了,差不多只能在读读写写 上打主意。那段时间,我抄 了《野草》全文,还从一本 历代笑话集里选抄了百多则 ,另外还有些什么不记得了 。借助抄写,精力稍稍有所 恢复,能够看一点儿书了, 但不能太劳神费力,我便从 书架上取下过去收集的一些 小册子,借以恢复阅读习惯 。那批小册子里,就有金克 木的几种。 已经忘记当时读的是金 克木的哪几本书,只记得有 些篇章富有启发,我有点明 白了,只凭情感本能很难处 理复杂的世间事务,很多时 候需要动用理智。这个印象 一直留在脑海里,促使我后 来不断收集和翻阅金克木的 其他作品。四五年下来,世 面上能买到的金克木作品, 我尽力收齐并通读过一遍, 受益之处颇多。出于这个原 因,2006年,我编选了一 本《书读完了》,希望能有 更多的人读到金克木的文章 。后来,为减少《书读完了 》的遗珠之憾,我又编过一 本《文化三书》(再版时移 名《明暗山——金克木谈古 今》),期望能够稍微全面 地呈现金克木的思考方式。 两次选编不但没有让我 满足,反而在重读过程中, 有了越来越多的疑问。比如 ,金克木的自学几乎成了传 奇,可他自学的方法是什么 ?比如,金克木曾有近三十 年中断了学术工作,晚年奇 思妙想层出不穷的原因何在 ?比如,很多人欣赏金克木 的思想文章,为何至今没有 一个哪怕简陋的年表?…… 这些比如经常在我脑子里回 荡,几乎每次都是盘旋一下 就过去了,从来没深想怎样 来解决这些问题。 去年有一件事发生在我 身上,是人必然要遇到却又 希望永远不要遇到的。与此 事周旋的过程中,我感受到 了生命的匆遽和顽韧。某天 ,脑子一动,忽然又忆起上 面的诸多比如,就想,金克 木已经顽韧地走过了他的世 间之路,我能不能尽自己的 微力试着解决其中的一个比 如呢,比如来做一个编年录 ?尽管诸务多扰,时间被切 碎成一块一块,也可以在块 状的缝隙里一条一条写下去 不是吗?就这样,第二天清 早,我打开电脑,敲下了这 本书的第一行字。 开始我就知道,这绝不 是件轻松的事,可一年一年 编下去的时候,这不轻松才 具体地显现出来。金克木文 章中提到的很多作品,还散 见在不同时代的报纸里;不 少回忆提到的事情,与其他 记载互有参差;更不用说那 些特殊时空里突然的空白, 无端的消失,有意的回避… …我不得不沿途追索,处处 志之,时时有顾此失彼之感 ,常常有就此放弃的念头。 那些隔几天查到的佚文 ,时不时出现的旁证,某处 空白的填补,都给了我继续 下去的勇气。更重要的是, 随着写作的深入,金克木独 特的学习和思考方式逐渐聚 拢为一个整体,玲珑剔透又 变化多端,我从中感到的鼓 舞远远大于沮丧。或许没有 什么比惊奇更为吸引人,或 许所有的东西都会有自己的 “格式塔”(Gestalt完形), 反正最终,书就这样完成了 。 除了诸多难以查找的资 料,因为金克木庞杂的知识 系统和丰沛的才情,我并不 是最适合做这个工作的人, 因此书中的疏漏和缺憾肯定 比比皆是。更大的问题在于 ,虽然明知道会有各种各样 的缺陷,我还时时想着别出 心裁,实验一些自己能想到 的方式,希望这本书有机会 成为并非虚构的成长小说, 可以给人带来不局限于一时 一地的益处——尤其是在时 代和命运偶然或必然的触碰 下,一个人如何不消泯掉所 有的自强可能,甚至在某些 特殊的时刻转为上出的契机 。以上不切实际的想法造成 的实际问题或许是,这次写 作恰恰成了某种不应如此写 的异样标本。 所有的遗憾都不应埋没 该有的感谢。感谢上海图书 馆的祝淳翔先生在查找资料 时给予的大力协助,感谢中 国现代文学馆提供的各种便 利,感谢《江南》杂志先行 刊出这本尝试(essai)之 作的主要部分。 最后,感谢李宏伟的激 励和耐心,感谢作家出版社 的宽容,这本书才有了经受 更多读者检验的机会。 黄德海 2021年6月21日 精彩页 上编 学习时代 (1912~1945) 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 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 ——但丁《神曲》 明末清初 农民大起义,远祖自四川流落至安徽寿州凤台县。“在明末清初的农民大起义中,他的远祖一家从四川出来,最后流落到安徽S州的F县。这名为属于州官管辖的县,其实县治只是河岸边的小镇,同所属的乡间集镇差不了多少。离县治不过五里路就是一些小山头环抱的谷中盆地。这家人就在这里定居下来。大概是依靠全家人的勤劳开荒,这片山地居然渐渐变成生长粮食和果树的小桃花源。这家人也繁殖成为一族人。”(《旧巢痕》第二回)① 道光年间 高祖迁至寿州城内。“大约在清朝道光年间,鸦片战争之前,这一族中有一小户搬了出去。这是一家五兄弟中最小的弟弟。说不清究竟当时为了什么原因,也许是家务纠纷,这个读过一点书的小兄弟遭到歧视,就带着家眷搬到了三十里外的S州城里。逢年过节他们还回来祭扫祖先坟墓,但他们在这山窝里已没有田地房屋,再不回来种地了。”(第二回) 太平天国末期 曾祖殁于苗沛霖攻打寿州之役。清朝获胜,明令褒奖。祖父恩赏为贡生。父考取秀才,补禀生。“太平天国末期,这一带的仗打得很厉害。皖北出了一个反复无常的苗沛霖。他是个举人,却投了太平军,见清军得势又投清军。当他打着太平军旗号攻打S州城的时候,城里的州官集合人守城,把一些绅士,包括教书秀才,也拉来帮助守城指挥作战,以壮声势。这位从山中来的农民族中的秀才也在其内。城一破,他死了,尸骨无存。清朝一胜利,抚恤为皇帝效忠的人,他当然在内。除列入县志,明令褒奖等等以外,还给他的独子一个恩赏的功名,一个未经考试而得的秀才头衔,贡生。这个独子却也奇怪,竟不肯借此进一步应考,也不肯利用这个去走动官府,却躲在家里不出来,只极力培养他的下一代独子。他自己四十多岁就死了。他的独子却考取了秀才,又补上了禀生,每月有官费,而且有资格给考秀才的童生作保人以取得报酬。他于是成了教私塾的教师,还常常做些诗文,有了点名气。菜园当然是雇工去种了。”①(第二回) 1894年 父金沛田受老师邀赴军中,未至而邀者已随丁汝昌、邓世昌殉国。为师理丧,结识军门,谋得“卡子”,获钱捐班。“甲午年(一八九四)中日战争爆发了。他有个不知什么关系联上的老师,姓戴,在军中做官,邀他前去。他自认是‘驿马星动’,欣然上路往天津赶去转海道。不料人还未到,那位老师已随丁汝昌、邓世昌殉国而死了。……不过他这一趟路也没有白跑。因为他远来为师理丧,帮助老师的家属和亲友做了点事,竟由此得到与已故老师有关联的人推荐给一位S‘军门’去教家馆。……他在这位军官家中当了家庭教书先生兼做点私人秘书的业余工作。……很快他就得到了这位‘军门’的赏识。有一次谈话中,这位S大人竟关切地问他的理想前途,慨然答应给他谋一个‘卡子’。……有个‘军门’的旗号做后台,他连干了两三处‘卡子’。尽管地方都小得可以,收入总是比教书大得多。……这位包税人却连年捞了一笔钱,就照当时清朝的公开卖官条例,花钱‘捐班’,买到了一个县官之职。”(《旧巢痕》第二回) 甲午战争起。 1906年 父代理江西万载县知县。“他要求不高,又不怕边远穷瘠。竟得到分发江西Y州。”①(第二回) 1907年 P2-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