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王朝建立与巩固统治时期/话说中华文明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李默
出版社 广东旅游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李自成攻人北京·朱由检自缢煤山

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李自成正式宣布建立大顺政权后,即于当月派兵东征。先遣队在刘宗敏、李过率领下,迅速攻克山西几十个州县。李自成闻前线告捷,于二月亲率大顺军主力从禹门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八日攻克太原,俘获晋王朱求桂。接着连破上党(今山西长治)、彰德(今河南安阳)、固关、真定(今河北正定)。然后兵分两路,直扑北京。大顺军所到之处,明军或降或逃,三月中旬,两路大军会师北京城下。

三月十七日,李自成亲自指挥大军环攻九门。十八日,大顺军将士架飞梯奋力攻城,越墙而人,攻占外城。与此同时,明太监曹化淳献彰义门投降。崇祯帝朱由检听到城破,立即命其3个儿子更衣出逃,逼周皇后自缢,剑砍长女乐安公主手臂,又杀妃嫔数人,然后换上便服,携太监王承恩等数十人,出东华门,企图出逃,没成功,又返回宫内。十九日清晨,李自城军攻破内城。崇祯亲自响钟召集百官,竟无一人响应。崇祯见大势已去,便与太监王承恩人内苑,对缢于煤山寿皇亭树下。明朝至此宣告灭亡。当日中午,大顺军千骑自正阳门入城,京师居民设大顺永昌香案夹道欢迎。李自成身着毡笠缥衣,乘乌驳马自承天门(今天安门)入宫,登临皇极殿(今太和殿)。李自成攻占京师后,即会都于此,出榜安民。

吴三桂开关迎清军·李自成兵败

李自成占领北京后,虽然明朝灭亡了,但是距离北京不远的山海关,还驻扎着明宁远总兵、平西伯吴三桂率领的精锐兵力,直接威胁着北京的安全。因此,李自成准备在招抚吴三桂后登基为帝,然后派大军南下完成一统大业。吴三桂接到李自成的劝降信后,权衡再三,决定亲率精锐赴北京投降,但当他听到其父母被大顺军拘禁、爱妾被刘宗敏霸占的消息后,便以此为由与农民军公开作对,并遣使向清摄政王多尔衮“乞师”,随后又表示降清,迎清军到山海关附近。见此情况,李自成决定东征,以铲除吴三桂的势力。顺治元年(1644)四月十三日,他率20万大军由北京出发,于二十一日抵达山海关。当日即对吴三桂发动猛攻,尽管吴三桂督兵顽抗,但局势仍然岌岌可危,二十二日凌晨,吴三桂以炮轰击农民军的包围圈,从隧道突围直驰清营,拜见多尔衮,剃发称臣,请求出师,随即开关迎入清军。当日,吴三桂倾精锐与农民军接战,农民军英勇搏杀,至午后,已将吴军紧紧包围。吴三桂东驰西突,苦战良久,几不能支。正当双方精疲力竭之时,作壁上观的清军突然从侧翼冲出,农民军措手不及,仓促应战,损失惨重。终于寡不敌众,败退永平(今河北卢龙)。

二十六日,李自成退回京师。二十九日,在武英殿仓促举行称帝典礼,接受群臣朝贺。三十日凌晨,李白成率领大军离京,奔归陕西。两天后即五月初二日,摄政王多尔衮在数万名亲兵的簇拥下进入北京,并在武英殿称制,开始了清廷对北京的统治。

清兵入关

崇德八年(1643)八月皇太极因病去世,幼子福临即位,年号顺治,清廷一度发生了激烈的权力之争。结果是多尔衮逐渐掌握了朝廷重权。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多尔衮决定领兵人关,开辟新的战场。

顺治元年(1644)四月七日,清廷祭祖誓师伐明。八日,顺治亲自召见多尔衮,特授给奉命大将军印,掌管军中一切赏罚大事。九日,多尔衮率群臣至堂子奏乐行礼,又陈列八纛向天行礼。然后统领满州、蒙、汉军兵总计约14万人,鸣炮起行,讨伐明朝。十一日大军到达辽河,十四日到达翁后(今广宁附近)。十五日卯时,镇守山海关的明军统帅平西伯吴三桂突然派人前来洽降,这为清兵入关提供了意料不到的方便。二十二日,在吴三桂与李白成激战之时,清兵突然冲出,击败李自成军。随后吴清联军越关西人中原,紧紧追击农民军。五月二日,进入北京。

清军入关,是明清之际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清军从誓师伐明到占领北京,尚不到一月之久。

抗清运动在全国兴起

清军入关后,阶级矛盾已退居次要地位,民族矛盾成了主要矛盾,激起了汉族各阶层人士一场持续的、广泛的、有组织的民族抵抗运动。

顺治元年(1644)五月,清兵占领北京不久,当地“两京孔道”的三合县人民,就首先高举义旗,奋起反清。接着,京畿州县人民纷纷响应,天津一带,则先后爆发了张承轩、杨四海等农民起义。顺治四年,天津的两任巡抚都因不能镇压农民起义,稳定统治秩序,而被撤职治罪。宛平、东安(今安次县)、武清、都县以及内黄、东明等县,一时都聚众抗清,声势浩大,使清统治者疲于奔命。

山东各地农民的抗清斗争,也异常激烈。顺治元年九月,在青州胶州登莱,李自成裨将赵应元所领导的农民军占领了青州,杀死山东巡抚王鳌永。顺治三年,谢迁率众起义,一举攻克高苑县城。第二年,又攻克长山、新城、淄川等县。此外,嘉祥县满家洞农民军及曹州的榆园农民军,都影响甚大。

南明政权建立后,以史可法为代表的抗清将领与清军展开了激烈战斗。史可法扼守扬州,清兵围攻七日,“鞠躬尽瘁、克尽臣节”的史可法战败被俘,不屈遇害。又有陈明遇、闫应元在江阴,黄淳耀、侯峒曾在喜定,均组织民众进行抵抗,给清军以有力的打击。

清军攻克江南以后,随即进军杭州、嘉兴、湖州等地,引起了当地军民的英勇反抗。顺治二年闰六月,浙江一部分抗清力量公推张国维、张名振、张煌言等人去台州迎立鲁王朱以海在绍兴监国。同时,在福建的郑芝龙、黄道周等人也拥立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鲁、唐两政权均组织力量对清军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抵抗。其中大学士黄道周亲自带兵北上,在与清军激战中被俘遇害,一时为人称颂。在浙江东南部,有余姚人王翊及慈溪人王江领导的抗清队伍,与清军作战多年,成为一支坚强的抗清力量。

大顺和大西两支农民军,在清军的围追堵截下,也一直坚持抗清斗争。大顺军在潼关、西安对清军进行了顽强抵抗。李自成死后,余部与明军联合,在岳州、藤溪、湘阴等地大败清军。其中大顺军将领郝摇旗与明将何腾蛟所率军队一起,多次战胜清军,一度使抗清形势极为有利。张献忠在川北抵抗清军牺牲后,其余部继续坚持抗清斗争,其中以李定国所率一部在抗清斗争中旗帜最为鲜明,所起的作用也最大。顺治九年五月.李定国率兵赴湖广,连下全州、桂林,清将孔有德兵败自焚。随后李定国乘胜追击,直取长沙,又杀清敬谨亲王尼堪,取得了抗清斗争的惊人战绩。

在东南沿海,郑成功领导的抗清队伍,也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以金门、厦门为根据地联合张煌言部,北伐南京,由于两支劲旅配合进攻,南京城清军几不可守。后因郑成功中清军诡计,遭至败绩,退回金门、厦门。

波澜壮阔的抗清运动前后持续达十数年之久,其范围之广阔、规模之宏大,以及各阶层人士的全部投入,使这场民族抵抗运动在历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P3-8

目录

李白成攻入北京·朱由检自缢煤山

吴三桂开关迎清军·李白成兵败

清兵入关

抗清运动在全国兴起

弘光小朝廷建立

清建都北京

改造故宫

复杂矛盾的黄道周思想学说

俄国入侵黑龙江

清设堂子祭和坤宁宫祀神

张献忠败亡

郑成功起兵

出现钱荒

汤若望进呈《新法历书》

周懒予棋艺无敌天下

《时宪历》颁行

清军屠扬州、嘉定

李自成死难

班禅之名开始

温补之风起

西方数学涌进中国

藏式佛寺兴起

锣鼓流行于江南 

多尔衮病死

八旗常备兵建立

实学兴起

刘宗周开蕺山派

查楼开放

绿营建立  

布达拉宫重建

清政府扩大旗地

顺治亲政·进行一系列改革

施琅降清

清政府尊孔崇理学

清定科举条例

清建善扑营

重修北海·中南海

李定国“两蹶名王”

黄宗羲论君主

谈迁重修《国榷》

清初三陵建成

李士材学派创立

永历建都昆明 

三殿三阁制定形

龙门派中兴全真道

正一道衰落

清设宗人府、内十三衙门

结党行私案发

清更定逃人法

清册封达赖

李玉领导苏州派

俄国使臣来华

荷兰使臣来华

宁完我参劾陈名夏

十八先生之狱

侯方域逝世

顺天、江南乡试案发

清兵击毙俄军官

清军进攻云贵

郑成功北伐

绿营兵制改定

朱之瑜东渡日本

八旗兴盛滑冰

顺治逝世

鳌拜专制

郑成功收复台湾

会试分卷

庄廷钺私著明史案发

吴三桂杀永历帝

通海案发

李定国去世

 “佟半朝”权倾朝野

康熙治国

八卦教创立

金人瑞评点群书

李来亨败死

孙奇逢开创新学术

汤若望获释

康熙亲政·鳌拜被捕

范文程病逝

满汉官员品级划一

南怀仁修正历法

三大家独步江左

清初反封建专制思潮兴起

清朝建成中国最早的中央档案馆——内阁大库

民间竹刻兴盛

广陵曲派形成

学僧方以智去世

伊斯兰四大门宦形成

清朝起居注保存大量珍贵史料

《罪惟录》成

太极拳形成

《清实录》逐渐形成

吴三桂起兵·三藩反清

三藩请求撤除

手摇计算机出现

所谓朱三太子举事

武英殿刻书正式开始

伤寒学派形成

南怀仁建新仪器

序言

《话说中华文明》是一部全景式图文并茂记录中国文明历史的大书。出版者穷数年之力,会集各方力量——专家、学者、编辑、学术顾问们,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档案、资料、著作中,探珍问宝,追寻中华文明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此书的出版,凝聚了编撰者的心血,学术顾问们的智慧。尤其是李学勤先生,亲自动笔写下了序言,更增加了本书沉甸甸的份量。

中华文明的历史充满了辉煌与苦难,成就和挫折。它的历史无处不在,决定着我们中国人今天的思想和感情。当今的中国和中国人是中华文明的历史造就的,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的延伸,也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的历史之河奔流到现在。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之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构成。中华文明丰富、深刻、辉煌、博大,在人类文明中的骨干作用和领导作用人所共知。在人类文明的发源时期,中华文明就是四大古国之一,是地球上文化的策源地之一。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中华文明成为文明在东方的支柱,公元前后200年间,人类的汉帝国与罗马帝国这两只铁手攫住了地球。在欧洲进入中世纪的时候,中华文明更成为人类文明最主要的领导,它的文明统治东亚,传遍世界。进入近代,中华文明处于自身的重压和西方的欺凌下,但中国人民的斗争史和奋起精神是人类文明历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页。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为人类贡献出了从思想家孔子到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从唐诗宋词到长城运河的伟大创造,贡献出了从诸子百家到宋明理学,从商周铜器到明清文学的深刻内涵,也贡献出了从五霸七强到三国纷争、从文景之治到十大武功的辉煌历史。中华文明的历史绚烂多彩,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永放光芒。

中华文明也是人类历史上最独特的文明,没有哪一个文明像中华文明这样持久,这样统一一致。世界上其它文明不但互相交错,其创造者也都与高加索体质的人种有关,它们是姐妹文明。在人类历史中,只有中华文明才是独特的,它的创造者是中国土地上的中国人民,与其它任何地方的人民都没有关系,它的文化是统一一致的文化,可以不依赖于其它任何文明而生存,但中华文明也绝不是封闭的,它接受他人的文化,也承担自己对于人类的责任。

人类进入新世纪,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令世人瞩目。人们对于世界未来的政治和经济结构的估计无不以东亚和太平洋为中心,而尤以中国为重点。

经济起飞只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方面,中国的精神文明的建设尤为刻不容缓。如果中国要自觉地发展中华文明,要有意识地使中国的发展具有世界意义,就必须发展强有力的精神文化,这样才能使中华文明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才能形成中国和中华文明钓全面现代化。

而中国的精神文化的发展植根于中华文明的伟大传统之中。进入近代之后,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对于中国文化的价值产生大量的情绪化和激烈冲突的论调。“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具有冲破封建束缚的时代意义,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不容否认的正面意义,与文化虚无主义是完全不同的。文化虚无主义者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旗帜下主张全盘西化;而复古主义则沉迷于中国文化的古董,走进反进步、反科学的泥潭。

历史的发展则超越了所有这些论点,产生这些论调的一百多年来的中国近代史已经结束。历史要求中国发展,要求中国走在全世界发展的前列。西化论和复古论都已过时,历史已经要求世界超越西方,中国可以承担起世界的命运,而中国的现实和世界的历史都说明,中国的使命在于它的发展前进,而非倒退。

中华文明走出迷惘的时代,我们这一代处在一个伟大而具有挑战的历史阶段。

总结历史、展望未来,这就是《话说中华文明》的意义和使命。我们创作《话说中华文明》,力求总结和回顾中华文明的全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在内容结构上,既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具有相当的广博性,既有严谨、准确的学术价值,又有活泼、流畅的可读性。我们在两千页的范围内容纳了中华文明的各个方面,使它综合了大规模学术著作的系统性、严密性,和普及读物的全面性、简易性,它既可作为大型工具书检索中华文明的各个成分,又可作为通俗的读物进行浏览。

我们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就开始思考中华文明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并逐渐形成了编著《话说中华文明》的设想。在开展这项庞大的文化工程之始,我们就聘请了国内权威学者李学勤、罗哲文、俞伟超、曾宪通、彭卿云诸先生担任学术顾问,他们对计划作了充分讨论,并审阅了大量初稿。我们聘请了广州、香港地区的社会科学学者、大学教师、研究生以及我社编辑人员几十人担任稿件的撰写工作。

通过创作这部书,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了它的内在缺陷。中华文明具有辉煌的时期,也有苦难的年代,有它灿烂的成就,也有其不足的方面。中华文明在自身中能够吸取充分的经验和教训,就能够使自身健康壮大,成长发展。

通过创作这部书,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了出版事业的使命和重任。我们希望这部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起到它所应当起的作用。为中华文明的反省、前进和奋起作一点贡献。

内容推荐

李默主编的《王朝建立与巩固统治时期(话说中华文明)》是一部全景式图文并茂记录中国文明历史的大书。出版者穷数年之力,会集各方力量——专家、学者、编辑、学术顾问们,在浩如烟海的历史 档案、资料、著作中,探珍问宝,追寻中华文明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

总结历史、展望未来,这就是本套书的意义和使命。《王朝建立与巩固统治时期(话说中华文明)》作者总结和回顾中华文明的全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在内容结构上,既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具有相当的广博性,既有严谨、准确的学术价值,又有活泼、流畅的可读性。在两千页的范围内容纳了中华文明的各个方面,综合了大规模学术著作的系统性、严密性,和普及读物的全面性、简易性,它既可 作为大型工具书检索中华文明的各个成分,又可作为通俗的读物进行浏览。

编辑推荐

李默主编的《王朝建立与巩固统治时期》是《话说中华文明》系列之一,该系列全景式图文并茂的记录了中国文明历史,与考古密切相联,追寻中华文明在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它可称为真正的“纸一博物馆”,文字、图片彼此相当,将中华文明人类历史上缔造的最光辉绚丽的文明呈现在读者面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5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