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电影艺术大师蔡楚生/广东历史文化名人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陈培湛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蔡楚生,广东潮阳人,中国电影艺术大师。1927年冬到上海学艺,师从名师郑正秋。其作品《都会的早晨》、《新女性》、《迷途的羔羊》,关注下层民众疾苦,展现出过人才华;《渔光曲》更是享誉中外,获莫斯科国际电影展览会荣誉奖。抗战时期,南下香港,辗转桂渝,激励民众抗日。抗战胜利后,在上海编导艺术精品《一江春水向东流》。新中国成立后,蔡楚生为电影界领导者之一。他竭忠尽智,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立下殊勋。“文化大革命”期间,蔡楚生惨遭磨难,含冤去世。本书描述了蔡楚生的创作历程,对其艺术成就进行了全面沦析。

内容推荐

蔡楚生,广东潮阳人,中国电影艺术大师。1927年冬到上海学艺,师从名师郑正秋。其作品《都会的早晨》、《新女性》、《迷途的羔羊》,关注下层民众疾苦,展现出过人才华;《渔光曲》更是享誉中外,获莫斯科国际电影展览会荣誉奖。抗战时期,南下香港,辗转桂渝,激励民众抗日。抗战胜利后,在上海编导艺术精品《一江春水向东流》。新中国成立后,蔡楚生为电影界领导者之一。他竭忠尽智,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立下殊勋。其编导的《南海潮》(合作)深受观众喜爱。“文化大革命”期间,蔡楚生惨遭磨难,含冤去世。本书描述了蔡楚生的创作历程,对其艺术成就进行了全面沦析。

目录

第一章 早年经历

 一、生于普通人家

 二、萌发电影之梦

第二章 初期探索

 一、打杂工与扮黑兵

 二、师从名师郑正秋

 三、首次独立导演影片

 四、与民众共赴国难

 五、在挫折中求索

第三章 走向成熟

 一、关注劳工的《都会的早晨》

 二、享誉中外的《渔光曲》

 三、爱恨交集的《新女性》

 四、关爱儿童的《迷途的羔羊》

 五、“一个意念三种因素”的制作“方式”

第四章 抗战之路

 一、南下香港

 二、动员民众

 三、辗转桂渝

第五章 创作高峰

 一、编导艺术精品《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促进粤语片创作发展

第六章 新的征程

 一、竭忠尽智的领导者

 二、未领“百花奖”的最佳影片

《南海潮》

 三、“文化大革命”中遭受磨难

尾声:人民的缅怀

大事年表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1927年冬,蔡楚生来到大都会上海。他虽然生在上海,少年时代也曾来过这个都会,但那时有亲人关照,这次却是独自闯荡、谋求职业。他在上海经过了多时的流浪和四面碰壁,每天在知识和生活的两重恐慌中熬煎,精神和身体都显得相当狼狈。幸好,他在汕头认识的导演陈天,介绍他到华剧影片公司看看。于是蔡楚生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

在《联华画报》1935年第6卷第4期起连载的一组文章《一天风云楼梦呓集》中,蔡楚生讲到了他初期的电影生活,如实地记录了他进入电影界的艰辛。蔡楚生第一天到华剧办事处,就发生了个小小的悲剧。陈天虽然在华剧公司当导演,但并不被老板信任。他叫蔡楚生到公司去看看,并未获得老板的同意。当蔡楚生一本正经以为到公司办事时,立即引起老板虎视眈眈的目光。那天,刚巧陈天所导演的戏要到外面拍外景,蔡楚生以为做事的机会到了,兴奋地帮助陈天拿导演筒和剧本,想跟外景队出发。老板却命令说:“他是什么人!怎么可以让他拿着我们的导演筒和剧本!——去给他拿下来!”蔡楚生感到这是一种侮辱,脸涨得通红。后来,还是陈天在老板面前说蔡楚生非常聪明和有才干,老板破例雇他做一个相当于打杂地位的职员,薪水是每月十二大洋。蔡楚生最初的工作是宣传,条件是:就算无中生有,也得凑些出来。他对此虽然反感,但也只得从命。接着,公司又要蔡楚生写字幕;他生怕会影响到职事,也硬着头皮答应下来。蔡楚生到书店买法帖,到纸店买纸张,不断地练习;到第三天,他写的字幕竞得到人们的称赞。蔡楚生收入不多,为了节省开支,他连三等电车也不坐,跨开大步来回走路,将省下来的钱买书和到电影院“实习”。所谓“实习”。就是到电影院看电影。他每次看电影时,总是带拍纸簿和铅笔,将导演手法、布景、光线、角度、演技、服装、剪接等记录下来,尔后再进行研讨。历经数月后,蔡楚生获得了丰富的进益,老板也认为他是“可造之材”,要他签订服役三年的合约,月薪提为二十大洋。蔡楚生却不能接受这卖身契式的合约。他说:“我既不是卖春妇,为何要人家不必要的瞎捧?”后来,蔡楚生提出将合约时间改为一年,月薪增加五元,遭到老板拒绝。蔡楚生毅然向老板辞职!老板铁青着脸大骂,蔡楚生真想打老板一顿,但为了顾全陈天的面子,他忍受着退了出来,头也不回地走了。

蔡楚生还在《黑兵》一文中记录了在武侠和鬼怪片的全盛时期,自己在华剧影片公司扮黑兵的经历。

时间是1928年初春,在一个春寒料峭的晚上。蔡楚生想到街上去泡一壶热水来暖一下。刚到门口,公司剧务部信差递给他一份通知,要他在某某戏中扮演一个“黑兵”角色。蔡楚生无奈只好从命。他走进服装间,看见青龙老爷穿的大马褂和像原始人穿的裙子,不禁惊讶起来:“见鬼呵!这是什么鸟‘人’穿的服装!”蔡楚生拿到服装后,又挤进化装室。副导演说:“这是黑兵,你们要画上黑脸。”和蔡楚生同住的K君,“艺术思想”比较来得“高超”,就叫蔡楚生到漆匠问里去要了一桶黑煤,这才将两人的尊容弄成漆黑。但副导演却发觉他们的化装术尚未达到“炉火纯青”之候,脸是黑的,手却是白的。于是,蔡楚生又将手弄成漆黑。他穿好服装后到镜子面前一照,立刻疑心这是哪位法长请来的神将。蔡楚生说,他们这班宝贝“集合起来,一共是二十几个怪物,真是洋洋乎大观”。副导演对这班“怪物”训话,要他们听口令做举枪、转身、枪放下三个动作。经过几次训练和副导演的纠正。蔡楚生说:“我们这班怪物,居然也颇有‘表演天才’,并没有使导演先生失望。”到正式开拍时,这班怪物都非常“胜任愉快”,他们的脸上露出得意的神色。

参观的人相当的多,他们像进了动物园似的探头探脑,有几位小姐提心吊胆地从“怪物”面前经过,生怕被生吞了似的,她们精神恍惚,鼻子上还掩了一块香帕。蔡楚生由此想到:“我怀疑电影的艺术本质,在本国也许会给我们这班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怪物吃掉了,而化成毒汁去毒害大众,甚至毒杀自己!想到这里,生之正义突然从心里燃烧起来!我愤恨,愤恨自己的堕落!我憎恶,憎恶目前客观环境给我的一切桎梏!”正当蔡楚生在作自我反省时,他的朋友H君带着新夫人来参观拍戏。他本能地迎上去,而朋友却投射出惊疑的目光,这才使他意识到自己已经变成“怪物”。为了打破这种僵而窘的局面,他带他们到各处去参观,但他们依旧浮现出不信任态度。而且显得焦灼和不耐烦。H君临走时说:“中国电影是没有希望的!”蔡楚生像一头受伤的怪兽,眼泪几乎要从漆黑一团的面孔中掉下来!

从蔡楚生对其早期电影生活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是蔡楚生早期对电影职业的追求历尽艰辛。他打杂工,遭冷遇,扮黑兵,跑龙套,吃尽苦头,为的是吃电影饭。二是蔡楚生始终保持正直的人格。当老板要他签订卖身契时,他显出一身正气。当老板热衷于拍摄鬼怪戏时,他感到愤恨,进而要举起反抗的烽火!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全国。电影界出现了大拍神仙、鬼怪片倾向。蔡楚生从自己的经历中觉察到这种不良倾向,因而奋起反抗,三是蔡楚生仍然坚持刻苦学习精神。他省吃俭用,到电影院“实习”,学习电影的拍摄知识和技巧,为他日后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P13-16

序言

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广东文化大省的发展目标,体现了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广东未来发展的战略思维和远见卓识。人类文明的发展,有赖于先进文化的引领和支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省是否强大,不仅取决于经济实力,而且取决于文化实力。文化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为民族复兴、祖国统一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发展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本途径。经济发展之后,如果没有文化发展做后盾,不仅不会持久,而且难免滑向邪路,甚至导致社会的畸变。因而,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发展成为经济大省,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号召,是非常正确、非常及时的。

建设文化大省任务艰巨,因为这项社会系统工程具有丰富的外延与内涵。建设文化大省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作为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厚根基。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她之所以能在世界上屹立五千年,历经各种磨难,饱尝难以想象的艰辛,战胜惊涛骇浪,创造了光辉灿烂、绚丽多彩的中华文明,就是因为我们有着优秀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生不息兴旺发达的巨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内涵。因此,在建设文化大省中,我们要有博大的胸怀、开放的视野、远大的目光,充分发掘、继承和弘扬我们伟大的民族所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

广东地处南疆,北负五岭,南临大海,史称岭南。岭南并非“南蛮”,她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岭南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它与中华大地上的其他地域文化,如齐鲁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等,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绚丽画卷。在中华文化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上,都有岭南人树起的丰碑,如惠能开创的中国禅宗、陈献章开启的明代心学、康有为和梁启超引领的近代维新思潮、孙中山开拓的走向民主共和的历史道路,等等。岭南文化在其历史发展长河中,逐渐形成的兼收并蓄、勇于开拓、大胆革新、求真务实的鲜明特色,哺育着一代又一代奋发选取的岭南人。

在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岭南文化中,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炎黄文化研究会决定选取广东历史文化名人作为研究介绍的对象,共同组织策划编写《广东历史文化名人丛书》。这里所说的“历史文化名人”,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一定的领域或学科,曾经取得卓越的业绩,或其思想具有重大影响,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具有相当高知名度的杰出人物。历史发展客观必然性的存在,并不否定个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文化归根结底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因为物质生产是文化乃至整个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同时,在岭南文化的形成和演进过程中,知识分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众多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和政治家的创造性活动,促进了岭南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我们研究宣传这些杰出的代表性人物,是为先进文化展示一种典范,使我们的人民尤其是青少年认识先辈如何开拓历史,如何创造光辉灿烂的中华优秀文化,从而更加激发爱国爱乡的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努力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们初步选定数十位历史人物作为“丛书”的传主,分期分批组织撰写和出版。我们编写这套丛书,坚持实事求是、批判继承的原则,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坚持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原则。既讲求科学性和学术性,做到言必有据,并反映最新研究成果;又努力面向社会,面向大众,面向市场,用通俗生动的文字和精关的图片资料反映传主的生平与思想。如上原则是“丛书”的共性,而“丛书”中的每本著作所特有的立意、结构、行文,则体现了作者们的独创性劳动,这是每本书的个性。希望通过这套“丛书”的出版,展示广东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提升广东的文化品位,培养广东人的文化素质,为建设文化大省尽绵薄之力。

(林雄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欧初系广东炎黄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前广州市委书记、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客座研究员、广州大学客座教授)

后记

本书的写作,力求遵循《广东历史文化名人丛书》编写的指导思想:“普及宣传,雅俗共赏”。但全书颇多不足之处,期望有关专家和广大读者教正。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曾参阅了《蔡楚生文集》和有关学者的论著(见本书主要参考书目);本书图片绝大多数选自《百年蔡楚生》。特向本书主要参考书目的作者、编者、出版者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的写作。得到《广东历史文化名人丛书》编委会蒋斌副部长、张荣芳教授、黄明同研究员、张磊研究员、金炳亮总编等编委的大力支持:广东省社科院黄增章研究员认真审读了本书的初稿,提出了具体、中肯的修改意见;蒙秋雅、出版社编辑同志,为本书的编辑、出版作出了默默的奉献:特向支持本书写作的专家和编务工作者致以诚挚的谢忱!

陈培湛

2008年3月28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6:5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