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湃是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海陆丰苏维埃和东江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本书把彭湃放在中国近代史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大背景下,通过介绍彭湃的主要事迹和对中国革命的主要贡献,突出了海陆丰农民运动及苏维埃政权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和地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农民运动大王彭湃/广东历史文化名人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潘利红//张冰 |
出版社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彭湃是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海陆丰苏维埃和东江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本书把彭湃放在中国近代史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大背景下,通过介绍彭湃的主要事迹和对中国革命的主要贡献,突出了海陆丰农民运动及苏维埃政权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和地位。 内容推荐 彭湃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本书依据丰富的历史资料,从世界近代史及中国革命史的大背景出发,简要、如实地描述了彭湃舍弃优裕生活,不顾性命安危,教育并组织农民奋起抗争的一生。 目录 第一章 求学生涯 一、家乡与家世 二、聪慧好学的叛逆少年 三、赴日留学的爱国青年 四、从民族主义者到社会主义者 第二章 探索社会革命之路 一、“从教育入手” 二、到农民中去 三、创建六人农会 第三章 领导海陆丰农民运动 一、海丰总农会 二、“农民万岁” 三、“七五”农潮 四、与陈炯明的对峙 第四章 推动广东农民运动发展 一、创立农民运动讲习所 二、指导广宁减租斗争 三、发动群众,支援东征 四、“农民部长” 五、《海丰农民运动报告》 第五章 反击国民党右派进攻 一、调查“花县惨案” 二、声援五华农友 三、领导潮梅农民运动 四、出席中共五大 第六章 创建海陆丰苏维埃 一、参与南昌起义 二、创建中国第一个苏维埃 三、“东江暴动” 四、转战大南山 第七章 最后的岁月 一、战斗在上海 二、狱中斗争 三、永远的丰碑 大事年表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它的影响伴随着新式政权的建立及先进革命理论迅速远播世界各地。日本是近代“西学东渐”(欧美近代学说向亚洲传播)的主要中转站——中国有关社会主义思想的早期读物大多经此传人。因此,就吸收新学说而言,当时的日本实是一个便利之地。 彭湃就读的早稻田大学,是日本早期传播社会主义学说的主要阵地。1917年底,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与早稻田大学学生建立第一个工人学生协会,以研究社会主义问题。1918年9月,又成立第二个工人学生协会。1918年12月,为研究民主运动,一批师生成立“黎明协会”。同时成立的还有帝国大学的“新人会”、早稻田大学的“人民联盟”等。这些团体,都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思潮的产物,旨在通过研究社会主义学说。推动社会的民主化改造。 1919年4月1日,日本政府为适应国内外政策的需要,颁布了进一步放松思想舆论管制的新大学法令。这对于原本就十分活跃的日本学界来说,更如同注射了一针“兴奋剂”。自此,各式研究、宣传社会主义学说的组织、报纸杂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彭湃初到日本时,对社会主义学说虽有耳闻,却未曾深究。出于对民族衰落、国家危亡的强烈忧愤,他当时的思想主要是一种狭隘国家主义与粗浅民主主义的混合体。他甚至一度接触基督教,试图从《圣经》宣扬的“平等”、“博爱”中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但敏感而审慎的彭湃不久便从这些空洞、虚妄的理论中解脱出来。李春涛曾描述过彭湃这样一段经历: 一日,正是因军事协约问题要往神田中国青年会开会那一日,湃夹了几件重要文件,也要赴会。刚在早稻田电车终点候车,忽来了一个日本“刑事”,要夺取湃所带文件,湃与之争。正在相持。忽地从人丛中走出来一个雄赳赳的日本中学生,竞帮同“刑事”,反剪了湃两手,拥湃到警察岗亭。路上,湃问那学生:“你何以亦不讲法律?须知你不是警察!”不意那学生却反问湃道:“你是不是支那人!”彭湃当时忽有所悟。暗想:“无错!爱国的极致,自然要排斥他国!我断不能向日本人说公理!因为彼我都是为了爱国。” 显然,这次经历引发的,是彭湃对当时盛行的狭隘民族主义与盲目爱国主义的怀疑。他认识到:“爱国的极致”就是“排外”,而这并不一定会带来政治的革新、民族的强盛,以及国民的安康。他甚至意识到,“爱国”是无法“说理”的:不同国家民众的交恶背后,除了民族仇怨、利益冲突等因素外,也许还有被人为夸大了的“民族主义”冲动——他们只因生不同地,便被宿命地划定了“立场”。应该说,这种认识是深刻的,体现了彭湃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自我反思。正是这种反思,使他逐渐摆脱了以往那种盲目的“排日”情绪和朦胧的“宗教”情感,开始从一名狭隘的民族主义者,转变为具有世界情怀的社会主义者。 1919年9月,暑期结束,彭湃返回日本。18日,早稻田大学成立“建设者同盟”,彭湃申请加入。“同盟”是由早稻田大学一批激进青年自行组织的研究社团,旨在通过研究社会主义等诸家学说,寻求一条可以避免资本主义发展弊端的“合理社会”。他们研讨的问题非常广泛,有工联主义、无政府主义、妇女问题、行会社会主义及苏维埃问题等等。 “建设者同盟”非常重视农民问题,经常组织成员到农村进行调研和生产实践活动。1920年。彭湃与“建设者同盟”会员一起参加了支持农民减租,保障耕种权利的法庭斗争。翌年,又参加了一次对某县佃农纠纷的实际调查。这些经历,加深了彭湃对农民问题的认识,也启发了他对中国未来革命运动的思考。一次与留日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负责人施复亮的交谈中,彭湃指出:“中国是农民占多数,中国的革命要依靠农民。” “建设者同盟”留给彭湃的印象很深。他回国后,得知该组织成员和田岩病逝,曾写信给李春涛,称和田岩是“日本建设者同盟的中坚,我们阶级斗争的战友,尤其是农民运动的健将:闻他们到农村去,十几日没有睡眠,回去发生胃肠病,一命呜呼唉,我的泪要滴下来了”。 参加“建设者同盟”活动的同时,彭湃还加入了“劳动者同情会”。1920年10月,彭湃与李春涛等于东京神田区“松叶馆”寓所,发起组织“赤心社”。“赤心”,即寓意着“一心学习俄国”。他们组织学习《共产党宣言》及河上肇有关社会主义的研究著作,讨论俄国十月革命经验,以及国际、国内的发展形势。彭湃阅读了河上肇的《社会问题的管见》、《唯物论研究》、《近代思想史研究》等著作之后,感到思想上豁然开朗,自称如同“处在暗房打开了天窗,见到了阳光”。 1920年11月,日本堺利彦、大杉荣和朝鲜的权无为等在东京创立“戈思母”(cosmo、世界、宇宙之义)俱乐部,成员来自日本、中国、朝鲜、东南亚及欧美等国,是一个接近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组织。彭湃一开始便是这一组织的成员,并是该团体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他参加过“戈思母”举办的各种国际形势及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讨论会,参加过日本劳工举行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庆祝活动,也参加过朝鲜留日学生的民族爱国运动。其问,他结识了许多进步学者,如日本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及研究者河上肇、社会问题专家大山郁夫、北泽新次郎等。为深入了解社会主义学说,他经常去京都帝国大学听河上肇讲课,并多次登门求教。 这段时间里,彭湃的思想也经历了从无政府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由于当时新学说庞杂博陈,难以厘清什么才是科学的社会主义学说,彭湃一度对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共产主义“深信”不疑。他结识的友人中,日本的大杉荣、朝鲜的卜烈等都是著名的无政府主义者。后来,随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彭湃的思想才逐渐清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也日益确立起来。据五弟彭泽回忆,彭湃当时曾讲过这样的话: 人类之痛苦,是由于经济制度所造成。所谓富者良田万顷,贫者无立锥之地。这种阶级之悬殊,使少数人享福而绝大多数人不得温饱。因此要解放全人类,就必须起来推翻不合理的经济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可见。彭湃在毕业归国前,在思想上已基本上是马克思主义者了。P20-24 序言 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广东文化大省的发展目标,体现了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广东未来发展的战略思维和远见卓识。人类文明的发展,有赖于先进文化的引领和支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省是否强大,不仅取决于经济实力,而且取决于文化实力。文化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为民族复兴、祖国统一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发展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本途径。经济发展之后,如果没有文化发展做后盾,不仅不会持久,而且难免滑向邪路,甚至导致社会的畸变。因而,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发展成为经济大省,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号召,是非常正确、非常及时的。 建设文化大省任务艰巨,因为这项社会系统工程具有丰富的外延与内涵。建设文化大省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作为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厚根基。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她之所以能在世界上屹立五千年,历经各种磨难,饱尝难以想象的艰辛,战胜惊涛骇浪,创造了光辉灿烂、绚丽多彩的中华文明,就是因为我们有着优秀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生不息兴旺发达的巨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内涵。因此,在建设文化大省中,我们要有博大的胸怀、开放的视野、远大的目光,充分发掘、继承和弘扬我们伟大的民族所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 广东地处南疆,北负五岭,南临大海,史称岭南。岭南并非“南蛮”,她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岭南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它与中华大地上的其他地域文化,如齐鲁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等,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绚丽画卷。在中华文化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上,都有岭南人树起的丰碑,如惠能开创的中国禅宗、陈献章开启的明代心学、康有为和梁启超引领的近代维新思潮、孙中山开拓的走向民主共和的历史道路,等等。岭南文化在其历史发展长河中,逐渐形成的兼收并蓄、勇于开拓、大胆革新、求真务实的鲜明特色,哺育着一代又一代奋发选取的岭南人。 在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岭南文化中,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炎黄文化研究会决定选取广东历史文化名人作为研究介绍的对象,共同组织策划编写《广东历史文化名人丛书》。这里所说的“历史文化名人”,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一定的领域或学科,曾经取得卓越的业绩,或其思想具有重大影响,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具有相当高知名度的杰出人物。历史发展客观必然性的存在,并不否定个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文化归根结底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因为物质生产是文化乃至整个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同时,在岭南文化的形成和演进过程中,知识分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众多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和政治家的创造性活动,促进了岭南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我们研究宣传这些杰出的代表性人物,是为先进文化展示一种典范,使我们的人民尤其是青少年认识先辈如何开拓历史,如何创造光辉灿烂的中华优秀文化,从而更加激发爱国爱乡的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努力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们初步选定数十位历史人物作为“丛书”的传主,分期分批组织撰写和出版。我们编写这套丛书,坚持实事求是、批判继承的原则,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坚持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原则。既讲求科学性和学术性,做到言必有据,并反映最新研究成果;又努力面向社会,面向大众,面向市场,用通俗生动的文字和精关的图片资料反映传主的生平与思想。如上原则是“丛书”的共性,而“丛书”中的每本著作所特有的立意、结构、行文,则体现了作者们的独创性劳动,这是每本书的个性。希望通过这套“丛书”的出版,展示广东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提升广东的文化品位,培养广东人的文化素质,为建设文化大省尽绵薄之力。 (林雄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欧初系广东炎黄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前广州市委书记、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客座研究员、广州大学客座教授) 后记 彭湃是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海陆丰苏维埃和东江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本书把彭湃放在中国近代史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大背景下,通过介绍彭湃的主要事迹和对中国革命的主要贡献,突出了海陆丰农民运动及苏维埃政权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和地位。 本书借鉴了学术界关于彭湃研究的已有成果。华南师范大学陈金龙教授认真审阅了初稿。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官丽珍研究员为本书提供了资料并提出修改意见。华南农业大学赵艳芝讲师参与了本书第五、六、七章的写作。一并致谢。 作者 2008年6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