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华艺术瑰宝的南音,千百年来得以流传至今,是因为有许多 艺术家为之呕心沥血,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南音艺术繁荣和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南音工作者倾注心血,辛勤耕耘,使南音艺术的发掘整理、表演水平和理论研究获得新的可喜成果。钟哲平编著的《粤韵清音——广府说唱文学》图文并茂,不失为广大读者了解这一优秀遗产的首选读本。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粤韵清音--广府说唱文学/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钟哲平 |
出版社 | 广东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作为中华艺术瑰宝的南音,千百年来得以流传至今,是因为有许多 艺术家为之呕心沥血,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南音艺术繁荣和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南音工作者倾注心血,辛勤耕耘,使南音艺术的发掘整理、表演水平和理论研究获得新的可喜成果。钟哲平编著的《粤韵清音——广府说唱文学》图文并茂,不失为广大读者了解这一优秀遗产的首选读本。 内容推荐 钟哲平编著的《粤韵清音——广府说唱文学》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以及特殊技艺的介绍,对于广府说唱文学的内涵、技艺、形态、历史演变、艺术价值等给予全面介绍,全方位、多视角地介绍广府说唱文学形态。深刻而直观地记录时代的变迁,记录民间丰富的生活,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富有艺术表现力,给读者以文化审美的感受。 读者从《粤韵清音——广府说唱文学》中能够了解到南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概貌、地方风格、制作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奇思妙想的灵感和巧夺天工的技艺带给我们的是一个精美绝伦的艺术世界,看到它们,我们仿佛听到南粤人民的低吟浅唱,仿佛看见那令人心驰神往的精神故乡。 目录 百变灵蛇数龙舟 老街里的童声说唱/2 古老的“新颖”/4 但求两餐温饱,何计四处漂流/7 龙舟登上大雅之堂/14 龙舟歌中的实用主义/15 社区龙舟的零星光芒/18 东方史诗话木鱼 寮步古道的歌声/22 禁之不绝的人情味/26 钟情好似海天长/30 出版繁荣,珍本流失/35 摸鱼歌未阕,凉月出林间/37 粤调巅峰赏南音 粤调说唱文学的巅峰/40 一曲未终已销魂/43 《客途秋恨》,月圆偏照别离身/46 《叹五更》,一诉三叹最痴情/49 《今梦曲》,南音中的“广陵散”/53 讽世解心听粤讴 直抒胸臆的歌谣/57 冯询与招子庸/59 粤讴又名解心曲/62 社会功能的转变/66 还魂——古老说唱的当下生态 直达心底的弹唱/70 成榄冰糖出大师/72 有“虾饺烧卖”的珍贵录音/75 能唱几局?前程难卜/77 未央歌与未了缘/79 岭南风俗的画卷 人情温厚最讲意头/84 问观音借条裤来着/87 打过地气除病消灾/89 碌柚灯笼映月成趣/90 食在广州唱不离口/93 儿女情长不负青春/97 漂洋过海血泪悲歌/103 旧城的倒影 看下庙前甚喧哗/106 马路通到入城来/114 海幢钟接海珠钟/115 水中有一海珠床/118 市井的留声机/119 唔饮河水饮井水/121 失匙夹万败水亚官/123 单料铜煲一滚就熟/126 超凡不脱俗——记《粤讴》作者招子庸 聪俊灵秀性乖僻/131 不忌江湖薄幸名/133 一江珠水涤风流/135 无情其实最深情/137 粤讴寄乡愁——记《新粤讴解心》作者廖恩焘 天各一方曲难和/140 半舫词话寄乡愁/143 设身处地写人情/145 粤调说唱文学作者及唱家小传 招子庸/153 廖恩焘/154 叶延瑞/155 何惠群/156 钟德/157 白驹荣/157 陈鉴/158 杜焕/159 润心/160 银娇/160 附录:广府说唱文学名作节选 木鱼/161 南音/171 粤讴/178 试读章节 钟情好似海天长 说到木鱼书的名著,自然要从现存最古老的《花笺记》说起。 目前能考证到的最早的木鱼书是明代残本《花笺记》,出版时间约为1600年,该书现藏于英国牛津大学Bodleian图书馆。比较完整的《花笺记》版本是东莞钟映雪静净斋刻本,出版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现藏于法国巴黎图书馆。据近年学者考证,日本、丹麦、挪威、俄罗斯、越南等国的国家图书馆,都藏有不同时期的木鱼书《花笺记》刻本。 《花笺记》是一本优秀的长篇叙事韵文,标志着木鱼歌创作走向结构成熟、文学性较强的发展阶段。 《花笺记》原文起首,有一篇《<花笺>大意》: “起凭危栏纳晚凉,秋风吹送白莲香。只见一钩新月光如水,人话天孙今夜会牛郎。细想天上佳期还有会,人生何苦挨凄凉,得快乐时须快乐,何妨窃玉共偷香?但能两下全终始,私情密约也何妨……曾闻一段奇风月,钟情好似海天长。埋没风流谁晓得?故此替他传与后人看。” 《花笺记》说的是:苏州吴江才子梁生与佳人杨瑶仙一见钟情,两人在花笺上写下山盟海誓。梁生赴考中了探花,其父作主,要他迎娶尚书之女刘玉卿。梁生想起不能与瑶仙相守,不禁万念俱灰,请缨赴沙场。不久梁生战死的噩耗传来,瑶仙和玉卿都悲痛欲绝,甚至拒绝富家子弟的追求,欲投江为梁生守节。几番悲欢离合后,梁生平安回来,与瑶仙、玉卿二美团圆。 《花笺记》情节紧凑,高潮迭起,历来传唱不衰。大约在拿破仑三世时期,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收藏了一本木鱼书《花笺记》。1927年,郑振铎在巴黎国家图书馆看到此书,深人研究,随后写了一篇《巴黎国家图书馆所藏中国小说与戏曲》的长篇学术研究报告。文章对《花笺记》的评价很高,认为书中的描写轻妙人情、深刻痛切、恳切动人、活泼细腻,“颇脱出一般言情小说的窠臼”。其后,他在1938年的著作《中国俗文学史》中,亦正式介绍了广东木鱼书,并引录了《花笺记》和《二荷花史》的词句。 与此同时,曾在德国留学的学者陈铨,在1932年写了著名的《歌德与中国小说》一文,引用了歌德的日记,并认为歌德的诗歌创作受到了《花笺记》的影响。歌德1827年2月3日的日记写道:“(二月三日)《花笺记》。晚上自修,续读《花笺记》。”据考证,歌德所读的《花笺记》,是1824年由英国汉学家唐默翻译成英文的,可见《花笺记》很早就已流传到西方。 木鱼书故事多以苦情离合为主,人物命运曲折,情怀感伤。令人听来哀怨悱恻,痴迷其中,难以自拔。比较著名的长篇故事还有《二荷花史》、《金锁鸳鸯珊瑚扇》、《雁翎媒》、《金丝蝴蝶》等。 《二荷花史》说的是:书生白莲夜读《小青传》,梦见小青赠以双荷花。他在清明游春时,果然遇见丽荷、映荷二绝色女子。在寻访二荷的过程中,又结识了二荷的琴师紫玉,一位身世飘零的女子。白莲在丫环凌烟的帮助下,以诗文与二荷传情达意,私订终身。后来白莲平辽有功被封侯,却藐视功名,解甲归田,与二荷、紫玉、凌烟成亲,归隐乡间。 《金锁鸳鸯珊瑚扇》是继《花笺记》和《二荷花史》之后的又一名篇。情节复杂,人物心理刻画细腻。故事是说:书生何瑶香与邻家小姐赵碧仙私订终身,碧仙赠何生金锁鸳鸯珊瑚扇为信物。此珊瑚扇是御赐传家宝,被朝廷大官之子陈秋客盗走,造谣说赵小姐已与他私订终身,有扇为证,并以此向碧仙逼婚。赵父恨女败坏门风,命碧仙自尽。碧仙逃走他乡,秋客紧追。并买通一狱中大盗诬陷何生为“窝主”,令何生人狱。碧仙在逃亡时遇盗,投水自尽,幸被王巡按的官船救起,被王收为义女。王巡按在办案时发现了何生的冤情,为其昭雪。何生出狱后参加会试中状元,王巡按招何生为婿。何生见到王家小姐,原来正是碧仙!两人悲喜交加,有情人终成眷属。 《雁翎媒》说的是:柳烟娥想与男子一样读书,便改名柳英如,女扮男装人学堂。同窗姚奇英、李珩玉都喜爱英如,英如以雁翎为媒择夫婿。英如本来更心仪姚奇英,但雁翎箭偏被李珩玉拾得。英如谎称自己有双胞姐姐烟娥,让烟娥与李生定亲。姚、李二人先后高中状元、解元。柳父被奸人所害,幸得姚生解救。柳父看中姚生,谎称英如有妹,要许配给姚生。此时女扮男装的英如又被翰林之女花名芳看中。英如与名芳成亲之日,不得不把实情相告,于是“移花换柳”,花名芳配李生,柳烟娥配姚生,两厢美满。这一作品情节巧合离奇,高调赞扬有才华的女子,并歌颂女性敢于反抗命运的勇气,在当时的文艺思想中独树一帜。 《金丝蝴蝶》的故事是说:李书云与王降仙指腹为婚,有一对雌雄金丝蝴蝶为聘。后李家遭天灾败落,王父嫌贫爱富要悔婚。而降仙母女有情有义,暗中相助书云。王父贿官诬陷云下狱,要把降仙另许肖雄。降仙以死抗婚,幸得婢女相劝,苦苦等待书云回来。书云结识侠士唐龙光,寻计救出降仙。王父嫁女之日,龙光请来六百多壮士拦街抢亲,书云与降仙排除万难,终成眷属。 除了这些讲故事的作品,木鱼书还有另一大类别的内容,就是劝世善书,其代表作是《八百钟》。“八百钟”原指佛教的鸣钟形式,后引申为警世与破除人间诸般烦恼。《八百钟》中收录的多为短篇故事,如《忠孝五伦》、《孝感动天》、《引古劝今》、《谏男赌》、《谏女赌》、《谏戒烟》、《劝妇良言》等。其书有道光癸卯(1843)“七十老人梦余序”,表达了这部木鱼书的创作目的,是因神仙要打救世人,而降乩催印此书——“去秋大士降乩云。善善善。心心心。此书传与世间闻。胜日诵经文。今春又蒙仙神佛降乩云。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言辞浅近休更改。妇女听之正合宜。速须镌刻勿迟疑。”这种假托仙人作书的手法,大大增加了书籍的“权威性”。在当时颇为流行。 P30-34 序言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林雄 文化遗产由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精神、民族情感和审美理想的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保持中华文明的延续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华文明成为世界几大文明中唯一绵延至今从未间断的文明,中华民族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功不可没。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深层文化基因,凝结着民族的智慧,连结着民族的情感。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促进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共同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我国正处于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在价值观念上还是在艺术形式上都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是全体社会成员加强沟通和增进情感的桥梁,是广大群众共同的精神纽带。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就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粤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种类之繁多、形式之多样,在中国和世界都是少有的,目前有74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182个项目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独特的方式抚慰着人们的心灵,一首粤剧曲调,能勾起无数广东人对家乡的思念和牵挂;一段生龙活虎的“醒狮舞”,可令世界各地的广东人对故乡魂牵梦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共同书写出南粤文明的壮丽史诗。 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是,随着全球化、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省文化生态环境急剧改变,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冲击,渐渐失去生存的土壤,一些依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后继无人濒临灭绝,加上一些地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视不够,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如果再不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们的民族就可能面临文化的失忆,造成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损失。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要认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抓紧对具有重大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并处于濒危状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保护。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社会生活,在保护中利用,深入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发展文化产业结合起来,同发展文化旅游业结合起来。要鼓励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要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 为了进一步挖掘、抢救、保护和宣传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唤起全体社会成员对民族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增强广大群众的保护意识,使那些处于困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并发扬光大,我们组织专家学者在对我省珍贵的、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梳理、考证和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读者从中能够了解到南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概貌、地方风格、制作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奇思妙想的灵感和巧夺天工的技艺带给我们的是一个精美绝伦的艺术世界,看到它们,我们仿佛听到南粤人民的低吟浅唱,仿佛看见那令人心驰神往的精神故乡。 该系列图书有三个特点:一是突出知识性。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以及特殊技艺的介绍,对于每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技艺、形态、历史演变、艺术价值等给予全面介绍。二是呈现立体性。全方位、多视角地介绍每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三是体现通俗性。深刻而直观地记录时代的变迁,记录民间丰富的生活,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富有艺术表现力,给读者以文化审美的感受。整套丛书堪称我省优秀的文化品牌,具有较高的阅读和收藏价值。该系列图书的编写出版,对保护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岭南文化,提升广东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对付出辛勤劳动的专家学者和编辑人员表示感谢!同时,希望读者和我们一起为保护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共同努力! 2008年9月 (作者为中共广东省委常委)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