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心理学通览》丛书以20世纪心理学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一派、一家、一人、一说为选题原则,涉及的流派有元素主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策动主义、格式塔原理、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历史学派、认知理论、人本主义等。从每一流派中有所侧重地选出一位创始人或代表人物的学说,从中可以看到这些学说对20世纪心理学发展的影响,以及它们自身的地位和成就。在“通览”中,每本译作都附有译序,对倡导某一学说的代表人物及其学说在20世纪心理学中的地位、影响和价值作一基本的阐释,以利读者深入读解和研究。
本书为其中一册,影响对世纪的心理测量工作。其中包括计算机化适应性测验、元分析、结构方程建模、使用置信区间取代传统的统计显著性、交叉文化测验,以及编制能力测验和人格测验等。
心理科学的真正发展是在20世纪,20世纪的心理学出现了不少流派,成立了许多学术组织,出版了数量客观的研究文献,影响十分广泛。回顾一下心理科学在这百年间所取得的成果,不仅有助于人们认识心理科学自身的地位和作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比较的范本,而且可以为21世纪心理科学的基本走向提供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促使心理科学更加健康地发展。《20世纪心理学通览》丛书的意义正在于此。
为什么要控制心理测验的使用
“我可以要一份斯坦福一比纳测验空白卷吗?我的侄子想10进某学校,下个星期参加斯坦福一比纳测验,我很想让他练习一下,他就能通过了。”
“为了改进学校的阅读课程,我们需要一个排除文化影响的智力测验来测量每个儿童的潜力。”
“昨晚我回答一本杂志上所发表的智力测验问题,IQ得了80分,我认为心理测验是无聊的。”
“我的室友正在学习心理学。她让我做了一个人格测验,结果是我有神经症。自此,我心烦意乱,不能上学。”
“去年你出于研究目的让我们员工做了一个新编人格测验,我们想把分数归人他们的个人档案。”
这些说法都是假设的,但每种说法根据一件真实事情,心理学家很容易再列举下去。这类说法说明,心理测验的潜在的误用或误解,会使测验没有价值,或使个体受到伤害。像任何科学仪器或精密工具一样,心理测验必须加以适当使用才会奏效。在马马虎虎或本意虽好但缺乏有关知识的使用者手中,心理测验会造成严重危害。控制心理测验使用的主要理由有两条:(1)保证由合格的主试来实施测验,并且适当使用测验分数;(2)防止大家都熟悉测验内容,这样测验就没有效度。
合格的主试测验的选择、实施和评分,以及分数的解释是测验情境中三个主要的方面,而其中每一方面都显然需要合格的主试。测验不可能像割草机那样,根据邮购目录加以选择。测验也不可能根据名称、作者或其他容易鉴别的标记加以评价。诚然,考虑运输测验材料的费用、体积和便利性,以及测验所需要的时间、评分的容易和快速之类因素,都不需要心理学训练。关于这些实际问题的资料,通常能够根据测验目录获得,并且在制订测验计划时应该加以考虑。然而,要使测验发挥功用,根据效度、信度、难度水平和常模之类特征来评价测验的技术优劣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如此,测验使用者才能确定测验对于特定目的的适合性,及其对于所计划实施测验的被试类型的适合性。
本章前面测验标准化的讨论,已经提到经过训练的主试的重要性。如果要使不同主试所获得的测验分数可作比较,或者要根据所发表的常模来评价被试的分数,那么就需要准确遵循指导语和彻底熟悉标准指导语,还必须严格控制测验条件。同样,不正确或不准确的评分会使测验分数没有价值。缺乏适当的检验方法,可能发生的评分误差就比一般所了解的大得多。
测验分数的适当解释,需要彻底理解测验、测验参加者和测验条件。只有参照建立特定测验的效度所使用的具体方法,才能客观地确定测验正在测量什么东西。关于信度、常模样本的性质等其他资料,同样也是重要的。关于被试的一些背景资料,在解释测验分数时也是必不可少的。不同的被试,由于截然不同的原由,也有可能获得相同的分数。根据这类分数所得出的结论,因此就大不相同。最后,还必须考虑可能已经影响某测验分数的一些特殊因素,例如,不同寻常的测验条件、测验参加者暂时的情绪状态或身体状态、测验参加者先前的测验经验等。
P13-14
对心理测验的兴趣,在80年代达到高潮,见年代继续发展。这种发展表现为新测验的编制,其中一些代表新的方法,也表现为对早期测验的修订和对现有测验的继续研究。选择所提到或讨论的工具时,一个主要目的是使读者接触现在这个领域中所使用的多种多样的测量工具,以及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测验和技术;试图整个地涵盖这一领域,哪怕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也显然超出本书的范围。
现在日益关注被测个体。鼓励测验使用者在被试的经历中寻找其行为表现的原因:被试的经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他的反应,而且提高分数在预测后来在学习、工作和其他日常生活中行为时的价值。测验使用者在选择适当的测验和向被试呈现测验的适当方法时,在解释测验分数时,在交流和使用测验结果时,都增强了责任心。出于这种考虑,编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为有效使用测验打下基础。
有效使用测验需要基本熟悉测验的编制。之所以需要这种信息,是为了评价不同的测验,为各种目的和各种被试选择适当的测验,以及正确解释测验分数。虽然本书不是专门为测验编制者而编写的,但仍然包括关于如何编制测验以满足测验使用者需要的足够信息。
本书的这个版本也简单地解释一些广泛使用和迅速发展的概念和方法,它们可能影响对世纪的心理测量工作。其中包括计算机化适应性测验、元分析、结构方程建模、使用置信区间取代传统的统计显著性、交叉文化测验,以及编制能力测验和人格测验时,愈来愈多地使用因素分析等。因素分析方法的一种实际应用是,所提供的常模适用于在一般性或具体性的不同水平上解释测验分数,所以测验使用者能够应用最适合于某被试或某情境的水平。
目前测验中有两种明显的、重要的长期倾向。我们不是为它们单独列章,而是在整本书中选择有关的章节对它们进行讨论。第一种倾向是除了在测验评分和分数处理中完全使用计算机之外,在测验设计、测验编制和测验实施中,计算机化的影响也日益增加。技术发展的速度令人吃惊,看来超过心理学许多领域的发展。不过,技术也大大有助于研究和理论的发展。例如,全世界研究人员能够容易地获得、处理和交流信息,这促进了心理学文献在各领域之间迅速地相互整合和交叉繁衍。将认知特质和人格特质重新解释为个体的两个相互作用的、不可分离的方面——个体转过来又与她或他的身体自我、生活事件和环境融为一体——是这种相互整合倾向的最显著也最有前途的例子之一。
对心理测验产生重要影响的第二种倾向是政治和法律因素介人这个领域。虽然它对心理测验具有一种制造分裂的潜在危害,但也具有某些积极的影响。例如在测验使用的预料的和未预料的效果方面,它促进了创造力,提高了警惕性。全书引用一些对测验工作已经产生影响的公法(P.L.),注明其名称和颁布年份;在美国《国会议事录》(CongTesstonal Rcrd)和大多数图书馆的参考资料部门的其他定期刊物中,我们能够找到这些公法的内容。
虽然本书的前6个版本只有一位作者,但这个版本却是合著。两位作者共同设计各章的重新编排及其所包含的主题。各章的具体修订和重写的分工如下:安娜斯塔西(Anastasi)负责第一章至第七章和第十章至第十二章;厄比纳(Urbina)负责第八章、第九章和第十三章至第十八章;厄比纳还承担主要的行政和通信工作。然而,两位作者都阅读了对方所撰各章的草稿,并且提出了改进意见,而这些意见一般都被采纳了。还应该指出,依字母顺序为准,这就达到了平衡代词和其他词中阴性和阳性优先次序的目的。因此,“她的”在“他的”之前,“他”在“她”之前,“女性”在“男性”之前,“男子”在“女子”之前,等等。
显而易见,如果不参阅美国各地和其他国家的过去和现在的许多心理学家的研究和论著,本书就不可能写成。因此,书中在引用他们的论著时,对图和表的来源表示感谢时,以及在书末的参考书目中,都出现了他们的名字。在这个令人难忘的团体中,一些个体因为他们友好的合作和重要的贡献而尤为突出。其中我们要特别感谢美国;心理学会科学理事会的黛安娜·布朗。心理学公司的奥里利欧·普里菲特勒和乔安妮·伦基、咨询心理学家出版社的洛林·利顿季、全国计算机系统的卡罗尔·沃森、西格玛评定系统的道格拉斯·杰克逊、里佛赛德出版公司的伊丽沙白·麦格拉思和约翰·奥斯瓦尔德,以及大学人学考试委员会的韦恩·卡马勒。我们也要感谢福德哈姆大学和北佛罗里达大学图书馆的全体工作人员的帮助,他们解决了本书的准备工作中所碰到的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
A.安娜斯塔西
S.厄比纳考研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