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在城中村,数千年的农耕生活一朝逝去。没有乡愁,没有挽歌,没有祭礼,甚至没有告别。有的只是在它们的废墟上新建的文明的奠基、落成仪式和伴随的欢呼。人们似乎忘却或忽略了,在故去的老人和新生的婴儿之间存在的继替关系,以及后者的血脉和身躯里依旧流淌和生存着的祖辈的血液和基因。 村落——工业挖掘机下幸存的古朴瓦瓮。这些隐匿于摩天高楼背后的村落中,演绎着怎样的人间万象?一个由血缘、地缘、民间信仰、乡规民约等深层社会网络联结的村落乡土社会,它的终结过程,伴随着怎样的利益摩擦和文化碰撞?它的裂变和新生,又是否能避得开巨变的失落与超越的艰难? 人们可以在几个月之内平地起高楼,但却很难在废墟上构建历史。也许,把传统的哲理融入现代经济理性的理性,才是真正的理性。 本书的写作以2003年在广州城中村的调查为基础,梳理城中村变迁与改造的逻辑,并在此基础上建构城中村改造的制度建设路径,力图使城中村去“污名”化并成功转型为现代城市社区,参与塑造城市的未来。 作者简介 李培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社会学研究》编委会主任,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委员会社会学组召集人、国家“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有《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学分析》(1995)、《村落的终结》(2004)、《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2005)、《和谐社会十讲》(2006)、《李培林自选集》(2010)、《社会转型与中国经验》(2013)、《社会改革与社会治理》(2014)等。 目录 新版前言 村落的终结:十年巨变(再版前言) 村落进入和研究方法 土地崇拜和工商精神 无农的村落 村落边界和生活半径 村落单位制到村落公司制的转变 企业化的村落和内部市场 屋租市场和农民的理性 社会嵌入和产权残缺 非正式制度与村落社会网络 乡土人情和民间信用 村落权力的复制循环和更新继替 存在的和生成的社会分层结构 村落地下经济 村落终结的冲突与整合:迁坟与迁居 附录 羊城村的故事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本书采用社会学与人类学结合的“深描”方法,试图探索一个村落漫长城市化过程的“理想类型”,一方面可以“从点看线”,即从村落终结这个点观察村落的非农化、工业化、城市化的整条变迁脉络,另一方面可以“以小见大”,从村落变迁这个小窗口,洞察社会巨变的大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