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以来,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各国股市都面临内忧外患,在未来的资本市场,中国概念股必然面临重重凶险。谢残阳编著的这本《谁在做空中国》力图梳理出做空中国概念股这一生财之道的来龙去脉,为投资者提供一份最详实的做空“实操报告”,再现做空机构的剽悍逻辑与隐秘操作手法,同时也深入解剖那些被“浑水老外”逐个击破败走麦城的公司真相。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全书惊心动魄的资本市场做空探险之旅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谁在做空中国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谢残阳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2012年以来,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各国股市都面临内忧外患,在未来的资本市场,中国概念股必然面临重重凶险。谢残阳编著的这本《谁在做空中国》力图梳理出做空中国概念股这一生财之道的来龙去脉,为投资者提供一份最详实的做空“实操报告”,再现做空机构的剽悍逻辑与隐秘操作手法,同时也深入解剖那些被“浑水老外”逐个击破败走麦城的公司真相。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全书惊心动魄的资本市场做空探险之旅吧! 内容推荐 《谁在做空中国》一书向读者全面地展示中国概念股从出现到被国外炒家选为做空对象的全过程,详细解释国际金融界的大鳄们如何从“做空中国”之中牟利,分析犀利、观察精准,是对于投资以及认清国际经济形势有兴趣,深入了解做空及其相关背景知识的入门必读。 《谁在做空中国》由谢残阳编著。 目录 前言 做空逐利的事实比小说更曲折/1 第一章 金融市场上的印钞机/1 第一节 空手套白狼的经济模式/3 第二节 不合理的借出逻辑/9 第三节 谎言的背后还是谎言/14 第四节 未来收益的预期/19 第五节 多重盈利的好买卖/24 第六节 知识经济的剥削工具/30 第二章 做空中国概念股/35 第一节 缘起浑水公司/37 第二节 胜者王侯败者寇/42 第三节 危机的扩大/47 第四节 灾难并不限于股价/51 第五节 损失的不仅仅是财富/56 第三章 20年辉煌的终结/61 第一节 扎堆美国上市/63 第二节 逐年增加的IPO力量/69 第三节 非典型上市增加/74 第四节 美国股市上的硬通货/79 第五节 百倍市盈率的奇迹/84 第六节 不再需要中国股票的辉煌/89 第四章 失信的中国企业/95 第一节 动机不纯的上市公司/97 第二节 中国特色的圈钱行动/102 第三节 最可怕的是体系造假/107 第四节 企业两本账/112 第五节 “原罪”的中国企业/117 第六节 最狠的还是中国人/122 第五章 缺乏诚信的不仅仅是中国人/127 第一节 做空不仅仅针对中国/129 第二节 越来越长的“疑似”失信名单/134 第三节 可疑的美国专家/139 第四节 佛罗里达之狼/143 第五节 中国公司也可能是受害者/148 第六章 不能永远当沉默的羔羊/153 第一节 硬碰硬的对决/155 第二节 打不赢的官司/160 第三节 国家信用的力量/165 第四节 A股回归路/171 第五节 天然的中转站/176 第七章 更大的阴谋/181 第一节 唱空中国经济/183 第二节 没有硝烟的股市战场/188 第三节 做空中国楼市/193 第四节 人民币战争/198 第五节 谁在做空中国/203 后记/209 参考书目/213 试读章节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让很多人损失惨重甚至倾家荡产,而有一个人却在这场大萧条中赚了个盆满钵满,这个人名叫保尔森。 当年,在市场一片萧条的情形下,保尔森公司仍实现了37%的收益。没有人能够说清次贷危机究竟为保尔森集团带来了多少收益,只是从2008年末所披露的资料中便可以推断此数字不会少于120亿美元,单是保尔森个人获得的收益便超过30亿美元,这也让其成为了世界上赚钱最多的基金经理。 是什么让保尔森在这场哀鸿遍野的大萧条中独善其身,成为大赢家的呢?他的独门秘籍就是“做空”。 “做空”,是一个经济学概念,也可以说是一种资本游戏的名称:当你预计某一股票未来会下跌,就在当期价位高时卖出你手中的股票(实际交易是买人看跌的期权合约),当股价跌到一定程度时再次买进,如此获得的差价便成为你的利润。 我们设想股市中有一只股票A,并且这只股票的当前价格非常高,假定为100元,这时出现一个投资者甲,他认为这只股票未来的价格会跌到10元。 如果甲手中持有股票A,为了规避风险,甲一定会将股票全部卖出。但如果甲手中没有股票A,却还想从这种市场变化中获利,他该怎么办? 一个选择是跟持有股票A的当事人乙借出股票,在高位卖出,然后在股票A的价格回落时重新买进归还给乙。 假如甲借出股票A时,其价格是100元,这时他将股票A卖出。随后,当股票A的市场价格下跌到10元的时候,甲再将这些股票买回,归还给乙。这时,每一股甲就获利100-10=90(元)。 现实世界中,做空的行为多出现在期货市场中,高位清仓低位补仓是期货交易的基本盈利模式。对于股票交易来说,大部分的做空程序都是投资者在交易前向机构借出股票卖出,在实际交割之前(股票交易并不是实时的,而是有一段延返时间)补足卖出的股票,然后将股票还给原来的持股机构。最成功的做空案例就是保尔森对ABX(Fannie Mae,又称房利美)指数的做空操作。 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是由于房价下跌造成的。为了提高国民的居住质量,美国政府成立了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在这个机构中,居民可以用手中的房屋作为抵押购买新的房屋。 在美国的资本自由化浪潮中,房利美将自己持有的贷款、抵押物等作为资产进行债券化,由于当时的国际评级机构将相关的投资项目的评级定为“AAA”级,因此,很多如养老金(美国的养老金采取商业化运作方式,类似国内的基金,只是其投资对象多是风险较小的项目)及银行等寻求低风险投资项目的团体纷纷购买这种债券。 房利美债券的交易方式采用柜面交易的方式。这种交易的最大特点是交易双方不通过市场进行交易,而是通过电话或者邮件确定买卖价格。随着交易量的增加,逐渐出现了专业的房利美债券交易工具,也开始有专门机构对房利美债券的价格指数进行计算和整理,这种指数叫作ABX指数,而对应的交易工具也被称为ABX。 当房贷市场稳定,风险较小时,ABX指数相应上升,ABX价格也随之上升,反之则下降。2006年初,ABX指数高达100,当时市场普遍认为ABX依然有上升的空间。 然而这个融资过程却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当作为交易基础的第一套房屋价格下降时,原来用于抵押的房屋价格就可能缩水,贷款者也就没有足够的资金支付第二套房屋的贷款,这就造成了大量房屋贷款无法偿还,进而造成投资“房利美”债券的主体利益受损。 实际上,早在2004年,雷曼公司在其内部高层会议上便讨论了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将产生此类问题的可能性。在随后的2005年夏天,其研究部门便发布了关于次贷风险的报告。 不幸的是,当时的美国投资者普遍认为,即使一个地区的房地产价格出现波动,也不会影响整个美国的房地产市场,房地产价格在总体上是稳定的。 可是,保尔森却坚持自己的观点:房价不可能只涨不跌,不会有永远的牛市。 2005年,保尔森开始在楼市一片繁荣的时候建立了自己的房屋信贷风险基金。从2006年初开始,保尔森开始率领团队追踪房屋抵押贷款的情况,并为自己的基金集资。到2006年夏天,保尔森募集到了1.5亿美元的资金,并成立了第一支风险机遇基金,而这只基金的主要做空对象就是ABX。 通过2006年初的调查,保尔森认为当时美国市场的房地产泡沫至少在40%,然而市场还是对ABX抱有充分信心,ABX的价格在高位持续运行。保尔森当时预计在未来的三年里,房地产泡沫必然破灭,这时候做空ABX,会产生非常大的利润空间。 从2006年夏天开始,保尔森开始大量借入并卖出ABX。当时的ABX指数还很高,很多人都嘲笑保尔森的行为,认为未来回购ABX的时候,保尔森会损失惨重。2006年6月到2007年初这段时间,美国的房价继续保持稳定上升,保尔森基金的账面亏损也随着房价的上升而不断增加。 可是,从2007年2月开始,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开始逐步破灭,ABX指数直线下降,从2006年的100骤然下降到60,到了当年9月,ABX指数更是跌到20,这时保尔森的基金便开始升值。 由于ABX的下降,保尔森基金在2007年增值60%,到2008年以赎回ABX完成整个做空行为的时候,保尔森的基金已经增值了590%。 在整个金融市场大萧条的情况下,保尔森却成为目前为止世界上单笔运作最成功的经理人,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做空这种金融手段具有何等的魔力。 实际上,从资本大鳄索罗斯,到世界上众多快速成长的对冲基金,很多人都通过做空的方式赚得了第一桶金或实现了资本的快速增值。虽然2011年以前,中国市场上一直不允许做空行为,但是世界做空力量却并没有停止做空中国的尝试。从以海外市场为上市地的中国概念股到中国整体经济都正在成为国际做空力量的目标。 P3-6 序言 做空逐利的事实比小说更曲折 2012年的夏天,远隔太平洋的香橼轻轻一纸报告,淡淡吆喝一句“资不抵债”,就让地产界“广东五虎”之一的恒大地产股价暴跌一半。 恒大是中国最大的地产商之一。早在1996年,恒大就已经进入国内的房地产开发行业,经历了整个中国地产界的多轮蓝海时期,财富暴涨,不仅稳稳坐定中国地产大哥的位置,还全面杀入冶金、交通等行业,甚至投资数亿元经营足球队。2012年,恒大更是在国内房地产普遍疲软的市场背景下大手笔高价买下“广州地王”。 “老板个人爱好过分花钱”,“过度支出”,“表外交易”,“恒大地产的处境十分糟糕”……在恒大财务报表显示业绩不错的2012年,一个不知名的美国个人主页发布了一份长达50页的报告,列举他们眼中的恒大的各种问题。 一夜之间,国内的龙头变成了毛虫,国际资本大肆做空,恒大股价一片新绿…… 一、暗流时代 20年前,美国股民看到中国概念股,想到的可能是高增长;而20年后,当美国股民再看到中国概念股,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做空。真是沧海桑田! 1992年,华晨汽车在美国上市,成为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随后,青岛啤酒、海尔集团等一大批中国企业登陆美国。随着美国经济的下滑,美国股市上刮起了一股中国旋风。 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成为了一件“双方受益”的事情。一方面,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可以在国内获得完全不一样的市场地位,而对美国人来说,也多了一条在经济危机时的避险投资渠道。 一大批一条龙服务的企业开始出现。甚至一些美国会计师直接开起公司,全程协助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快捷、便利、顺畅”是这些公司的特点。 可是这一切都只是看上去很美而已,没有人意识到背后的风险。 “佛罗里达之狼”、“纸上并购”、“两本账的公司”,似乎没有什么是不能在美国上市的,似乎没有什么是在美国上市之后赚不到钱的。 直到“做空来临”。 做空从来不仅仅是针对中国的公司。华尔街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做空沽货渔利有一套成熟的游戏规则。大体来说,活跃的对冲基金、市场分析师和律师会轮番上阵,互相呼应,以共同的利益网络,共同做空某类或者某几种股票——例如中国概念股。惯用的手法是选择有利时机,抛出严厉质疑这些上市公司的分析报告,披露可能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使得投资者对该类公司信心动摇,慌不择路出货,然后大鳄们看着股价大跳水,适时平掉空仓获利。 2007年,分众传媒在美国上市,经过3年多的时间,股价稳定在30美元左右。2011年国庆前夕,随着某网站的做空行动的影响日益严重,分众传媒的股价跌至不足17美元。幸好,随后中国广电总局公布电视剧中间不允许插播广告的政策,使得分众传媒的经营被普遍看好,分众传媒的股价也恢复到25美元的水平。 分众传媒价格的变化,在很多人眼中是中国股票实力的体现,也是世界各国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向好预期,但是在某网站看来,分众传媒却是一个难得的赚钱机会,经过了连番不断地做空,中国公司能够做空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了,像分众传媒这样的做空对象极为难得。 于是,2011年11月21日,某网站发布了一份数千字的报告,报告中强调分众传媒的广告终端数量存在造假,还列举了分众传媒存在内部交易、操纵盈利的情况。在这份报告的最后,该网站给出了“强力卖出”的建议。11月22日,该网站遭到黑客攻击,但这并没有阻止其?正义举报”行动,他们的网站上写着:“虽然我们的网站不幸遭到了攻击,但是我们依然建议强力卖出分众传媒。” 11月25日,分众传媒公开发布消息,逐条反驳浑水的质疑,其中某网站最为言之凿凿的LED问题被证实是因为该网站有意忽略了分众传媒的6万块电子海报造成的。面对分众传媒的反驳,浑水选择了沉默。 不论分众传媒究竟是一家什么公司,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浑水的报告搅动了股价,对做空行动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在股市上,只要最大限度地影响大众投资群体对市场趋势的判断和跟从,就能最大限度地影响市场波动的趋势。 阻击分众传媒仅仅是个开始。在2010年初至2012年以来的700多天中,这样的故事上演了一遍又一遍,“嘉汉林业”、“泰富”、“东方纸业”…… 直到2011年底,人们才发现,这些所谓的美国专家也并没有那么权威,“4C Controls”、“高贵的Elgindy”,美国人自己的资本历史中,也有着多少类似的故事。 2011年底,中国与美国建立了一种全新的联合监管模式,由中国证监会与美国“证监会”联合对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进行监管。 一场风波貌似有所平息,可是那些从做空中赚到了第一桶金的人似乎还不满足,他们还期待着第二、第三桶金的到来。 二、风云再起 “浑水”是一家公司的名称,可是说它是一个年轻人也毫不为过,因为这家公司只有一名员工——美国人Carson Block,2010年因做空中国概念股而一举成名,在美国,他已经被视为中国概念股的打假专家。 “香橼”是浑水的老乡,也来自美国,相比浑水,香橼的资历要老上许多,早在几年前,香橼就已经开始尝试用自己独到的眼光来破解中国谜题。 “宅男办大事”是香橼公司创办人安德鲁·莱福特的人生选择,一台电脑、一间还兼住房的办公室,这就是香橼得以发力的“强大组织”。在莱福特还是青年的时候,他就一直有一个搞不懂的问题:为什么中国股票在美国市场上的表现就这么好? 于是,这个典型的“宅男”开始在网上搜索各种中国股票的信息。渐渐地,新东方股票进入了他的视野。 一家教育机构,怎么可能在一个城市拥有上万名学员?香橼为这个问题纠结了许久,最终在2007年,香橼正式开放了自己的主页,发表了一系列针对新东方的研究报告。其中一个重要的结论是:所有的美国人都知道,不可能有一家教育机构可以同时在一个国家里拥有数十万的学员,即使全美最棒的大学都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不过这篇报告并没有引起香橼预想的震动,一方面,中国经济势头正猛;另一方面,投资新东方的股东都能理解,十几亿中国人对于学习英语的迫切愿望。 做空新东方的目标没能实现,可是这并不影响香橼的热情。“没有证据,大胆假设,小心论证。”香橼相信,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分析技术”,一定能够扳倒中国概念股。 2010年,浑水的横空出世给香橼带来了机会。香橼适时加入浑水一浪高过一浪的做空中,与浑水联手让数十家中国概念股从美国市场上消失。 2012年,浑水开始做空香橼的老对手——新东方。经过两年的磨砺,浑水的做空明显要比香橼更加老到。他首先公布了与几个“类似的上市公司”的沟通结果,发现这些公司的利润率只有2%一30%,远不及新东方公布的60%。 随后,浑水发布了一份97页的长篇报告,从通俗易懂的纳税数据到复杂的公司管理,方方面面,将新东方的年报彻底推翻。 报告一出,直接引来美国SEC对新东方的调查。7月17日,新东方公布财报并承认正在接受SEC调查。当天,新东方股价大跌34.32%,成交量达3000万股,超过前三个月平均交易量的10倍。7月18日,新东方股价大跌35%,当日成交量近7000万股,高居纳斯达克之首,资产蒸发过半。 不过随后,俞敏洪出面发表声明,全面回应浑水报告。 “新东方从未提及‘全部品牌直营’的信息,泡泡少儿教育和满天星‘相关子品牌采取了加盟形式’。” “中国民营教育机构处在企业和学校两个身份中间的模糊地带,但这不是企业自己能解决的。每个城市的税收情况都不一样。取决于和当地税收主管部门的沟通,有的给予了优惠,有的没有……” 在报告最后,俞敏洪说:浑水写的只是小说。 当天,新东方止跌。7月19日,新东方股价上升至11.2美元,大涨17.89%,当日成交量高达4819万股。 三、立体攻击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索罗斯袭击的对象一定是财政、货币体制出现严重漏洞的国家,而做空机构袭击的上市公司,往往是在历史、业绩以及现状之中存在软肋,才授人以柄,飞来横祸。 以浑水为例,他们对于问题上市公司的调研工作非常细致,调研周期往往持续很长时间,比如对分众传媒的调研时间长达半年。调研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话访谈、当面交流和实地观察,如同资本市场的私家侦探,各种渗透手法超出内地经营者的常识与预想之外。因此,他们往往能够掘地三尺,找出上市公司这样那样的问题,然后发出雷霆一击。 除了上市公司本身,浑水也积极地开展对关联方的调查。关联方一般是掏空上市公司的重要推手。关联方包括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兄弟公司等,还包括那些表面看似没有关联关系,但实际上听命于实际控制人的公司。由这些关联方着手,更容易突破上市公司的障眼法,做空机构就像古龙小说里面常说的顶尖高手那样——由不可思议的角度出招。 以在北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公司的“虚增收入”和“合同不实”等可引发暗示的财务、运营等信息为基础,通过公布市场分析报告,在大众心目中塑造了中国概念股“造假”和“欺诈”的形象——香橼和浑水,美国资本市场的两头公牛,他们用闯进瓷器店的气势硬碰了数十家中国公司的肉体与灵魂。如同一本本跌宕起伏的小说,在多达数十页的报告中暗藏着多少刀光剑影。其他的做空机构的逻辑和招法也大同小异,虽然偶有失准、火力落空的时候,但大多数时候都威力巨大,被阻击的公司每每损失惨重、元气大伤。 相对于美股来说,在香港市场上市的中国公司数量更多、行业更全,给对冲基金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对于美国的本土投资者来说,有人费力地在遥远的香港股市找到几家坏公司,加以鞭挞,顺便做空渔利,这是多么让人欢欣鼓舞的事情!所以,继美股之后,在港股的中国公司也须得打起十二分精神了。 不过也许就像恒大的许家印说的那样:(香橼)50页的报告,我们花了一个多小时才看了个大概,又有多少普通投资人能看懂里面到底写的是什么呢? 小说好看,能消磨时光,也许一天、也许两天,你才能看完这个故事,当你咀嚼回味时,可能灵光乍现,又觉得似乎有点玄幻,可是这些又有什么关系?要知道,做空的周期只需要半个小时,只要一个大大的“强力卖出”的题目,排山倒海的现金就已经流进了做空者的腰包。对于他们来说,在中国概念股上赚钱,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2012年以来,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各国股市都面临内忧外患,在未来的资本市场,中国概念股必然面临重重凶险。本书力图梳理出做空中国概念股这一生财之道的来龙去脉,为投资者提供一份最详实的做空“实操报告”,再现做空机构的剽悍逻辑与隐秘操作手法,同时也深入解剖那些被“浑水老外”逐个击破败走麦城的公司真相。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全书惊心动魄的资本市场做空探险之旅吧! 后记 2011年,是中国经济发展一个关键之年。这不仅是因为中国概念股被做空这样一个突发事件。此事件虽然有所夸大,但是做空集团报告中提到的中国概念股的问题确实真实存在,而只要这些问题存在,做空中国概念股就是迟早的事情。做空中国概念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做空中国概念股背后所折射的中国经济的现实问题。 中国经济从1978年开始转型,到2011年,已经经过了30多年的时间,中国的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壮大,中国政府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国退民进”等一系列措施推动着私人资本的发展。 中国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的发展给中国经济注入了更多的活力,自身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国政府也越来越正视民营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将民营经济由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形式提高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但是观念上的改变并没有带来民营企业实际地位的变化,融资困境、税收负担、人才瓶颈越来越多地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沿海地区的中小企业倒闭浪潮、一些发展程度相对较高的民营企业在美国股市遭遇清洗,这些都让人们对中国民营企业的经营现状感到担忧。难道中国民营企业在这次浪潮中会大量死亡吗?难道中国又会回到国有企业全面接管经济的局面吗? 除了民营企业的困境,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也让人担忧。 从2000年之后,中国经济增长总量中,房地产行业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单纯从房屋的存量套数来看,中国的房地产规模已经是美国的11倍,但是中国的人口只是美国的5倍。美国经过“居者有其屋”政策的努力,无家可归的人已经很少,而且现在已有的空房子也足够装下这些人了,而中国的房屋数量依然在增长。 在房屋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房地产价格、土地价格都在不断上涨。前者让开发商越来越富裕,而后者则让地方政府受益良多。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土地出让就成为了中国各地方政府受益的主要来源,从2003年开始,中国地方财政一半的来源都依赖土地出让,而土地价格已经占到了房地产价格的70%以上。 中国的GDP也越来越依赖中国房地产的增长。从2009年开始,房地产对中国GDP的贡献就已经开始超过20%,而这个数字是中国10%左右GDP增长速度的两倍。 与中国对房地产的依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房地产项目的投资可持续性在不断下降。2010年,中国新增住宅有超过80%的房屋都没有销售出去。中国也开始正视房地产的畸形增长问题,开始实行限购措施,这确实让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回调,但是与此同时,中国地方政府还没有找到替代土地出让的财政来源,中国由此造成的GDP增长减缓压力也没有找到释放的地方,房地产的没落也导致下游基础产业的没落,这些都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减缓的潜在诱因。 与此同时,2008年中国政府下发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也开始到期。在这4万亿元中,约有40%是投向基础设施领域的,而这40%的偿还主体就是中国的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拿什么还这些贷款成了一个现实的问题,这让断了一条腿的地方财政的压力更加明显。 政府的宏观经济面不好,居民的压力同样很大。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家庭消费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可以达到50%左右,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出现明显的下滑,到2010年,家庭消费的比例降到了不足35%。 从2005年开始,中国的各种投资就开始成为拉动中国GDP增长的主要力量,但是这些投资很多至今都没有产生实际的收益,很多投资都成了浪费。据测算,中国每年政府投资中的51%都被浪费掉了,这些投资曾经是中国GDP的一部分,但是现在却成了沉重的包袱。 作为中国经济晴雨表的中国股市也一直没有让人安心过,如果中国股市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经济的运行情况,那么股市的暴涨暴跌也就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变化;如果股市没有真实地反映经济发展的状况,那么股市的价值又究竟体现在哪里呢?仅仅是作为一种投机工具存在吗?还有一个疑问是,资本是永远不灭的,中国股市暴跌中蒸发的那些市值究竟到哪里去了?是返回基本经济领域,还是落入了个人的腰包? 泡沫经济的本质是本来价值有限的东西却在无限地吸收资本,即使这些资本已经造成其价格远远高于实际的价值,人们仍在不断地进行投资。最终当泡沫破灭的时候,这些投资将会瞬间消失,而不会消失的资本,最终会落人捅破泡沫的人手中。 中国经济的有些方面已经变得有些不太理智,在经历了连续34个月的CPI上涨之后,很难让人相信中国不存在通货膨胀的危险,与此同时,人民币还在外界压力下缓慢升值,这一切都让中国面临的潜在威胁在逐渐增加。 做空者都不是笨蛋,他们只有在看到盈利的机会时才会出手,而中国吸引他们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经济的这些问题。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国挺过去了,但是如果这次做空中国的大潮开始,中国还能挺过去吗? 书评(媒体评论) 浑水、香橼就是个前面吹喇叭的,背后真正做空者。很可能和你的投资者是同一拨人!在中国活跃的美式基金,一手做多投资中国创业者赚一道钱,另一手在布局做空中国概念股再赚一道钱。 ——《创业家》创办人,原《中国企业家》总编辑 牛文文 做空是资本市场的游戏——推动整个做空浪潮的,实际上是国际一批大的对冲基金,而香橼、浑水只是它们面前的喇叭筒。很多被做空的公司,它们都是曾经的股东,知道公司有瑕疵,做空了赚一把。这就是个GAME。如何防止被做空?不要质押自己的股票。做空后怎么办?退市。 ——华兴资本创办人,投资银行专家 包凡 做空中国,是我们做过的最好的卖空之一。 ——因做空安然而成名的华尔街头号“空头大师” 詹姆斯·查诺斯 那些认为贿赂和商业条件交换就是在中国做生意的方式的观点,我不能接受。同时,我不希望人们认为我是在打压全体中国概念股票,这只是新兴经济体需要经历的成长的烦恼。 ——香橼研究创始人 安德鲁·莱福特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