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神探李昌钰破案实录”是对李昌钰博士参与调查的全球重案的真实记录,包括《世纪奇案》《血液吐真言》《让证据说话》《重返犯罪现场》《神秘血手印》《犯罪密码》《完美谋杀》七部作品。 这部由李昌钰、托马斯·W.奥尼尔著的《神探李昌钰破案实录(2血液吐真言)(精)》以美国的五个经典刑事案例为主要切入口,李博士运用娴熟的法庭科学技术,用事实和证据说话,还原案发现场,证实有罪者,为无辜者洗冤,还受害人以公道。一枚指纹如何指向犯罪嫌疑人?一封勒索信能否证明谁杀了未来的“美国小姐”?血迹形态能够证明一个人的死亡原因吗?不妨跟随李博士的脚步,重返犯罪现场,看李博士把法律、人权、道德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捍卫正义与公平。 作者简介 李昌钰(Henry Chang-Yu Lee),1938年出生于江苏如皋,美籍华人、刑事鉴识专家、美国纽黑文大学终身教授。1998年,担任美国康涅狄格州警政厅长,成为全美DIYI位出任州级警界ZUIGAO职位的华裔首长。2006年,他设立了“李昌钰法医学研究所”。2013年9月,出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顾问。 李博士曾于美国各州与全球其他几十个国家参与调查8000多件重大刑案,如肯尼迪总统被杀案、尼克松“水门事件”、克林顿桃色案、“911事件”、美国橄榄球明星辛普森杀妻案、法医调查南斯拉夫种族屠杀万人案等。 李昌钰博士因屡破奇案而被新闻媒体冠上“当代福尔摩斯”“物证鉴识大师”“科学神探”“现场重现之王”与“犯罪克星”等称号,是一位从台湾走向全球的传奇人物。 目录 总序 序言 第一章 康斯塔·彭妮·塞拉案:一位父亲的探寻 第二章 斯卡科尔-莫科斯利案:恶灵节之夜的谋杀案 第三章 琼贝妮特·拉姆齐案:深夜的哭喊 第四章 彭林黎云案:通奸与死亡 第五章 苏珊·巴勒特案:血液吐真言 附录 琼贝妮特·拉姆齐案的勒索信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译后记
序言 在美国,人们常说,破不了的案子,找Dr.Lee就 对了,很多小朋友的志愿都提到:“我长大后要像 Dr.Lee一样。”迄今,我已获得800多个荣誉奖项, 参与侦破8000多起国际的重大刑事案件。人们推崇我 为“当代福尔摩斯”“现场重建之王”“科学神探” 等等,媒体说我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华人,其实真正 的我和大家一样,都是平凡的人。人的一生就是一次 漫长的爬坡,我一辈子实际上只做了一件事,就是“ 使不可能成为可能”。 1964年,我和太太初到美国,全部家当只有一个 木箱和50美元。为了谋生,我做过服务生、当过记者 、做过武术教练,每天只能睡3~4个小时。直到现在 ,我每天还是工作16~20个小时,每周工作7天。辛 勤的努力,让我在两年内完成了四年大学的所有课程 ,也破纪录地在短短一年内拿到博士学位。毕业同年 (1975年)即获得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大学助理教授的 职位,短短三年又破纪录晋升为终身教授,并出任刑 事科学系主任。次年(1976年)出任康涅狄格州警政 厅刑事实验室主任兼首席鉴识专家。1998年出任康涅 狄格州警政厅厅长,成为美国有史以来警界职位最高 的华人。 过去几十年以来,我曾撰述出版40多本刑事科学 方面的专业书籍,我侦破的许多案件在世界各国被拍 成电影和电视节目,许多法庭的专家证词和陈述被列 为国际刑事科学界和警界的经典教学案例。世界各国 都希望我将处理过的重大案件撰写成书,与世人分享 。此次应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刘知函先生之邀请,策 划出版“神探李昌钰破案实录”系列丛书,将全面、 系统地介绍我在美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侦破的重大刑 事案件。从事刑事鉴识50多年后,我从8000多件重大 刑案的侦查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实务经验,希 望将这些案件和经验整理成书,陆续出版,作为自己 在刑事科学界的经验传承,供世人参考,以期能抛砖 引玉。更希望这套丛书对华人地区的刑事科学及司法 制度的观念有所帮助,如此则甚幸矣! 借此机会,我要谢谢目前在美国及世界各国警界 的朋友,尤其要感谢曾与我共同在刑案现场和实验室 工作的伙伴。鉴识工作是团队工作,没有他们,我也 不可能与读者分享这些故事。 我的求学时代,家中贫困,全赖母亲兄姊的勤俭 刻苦,呵护备至,我方能专心向学。兄弟姐妹艰苦与 共,共同成长,他们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的太 太宋妙娟女士几十年来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我,照顾 家庭,备极辛苦,使我能毫无后顾之忧地专心工作, 自应附志,以表谢意。 李昌钰 2011年9月1日 于美国康涅狄格州家中
导语 全球独家简体中文版授权。 当代福尔摩斯解密全球重案,侦探之王带你重返犯罪现场。 这部由李昌钰、托马斯·W.奥尼尔著的《神探李昌钰破案实录(2血液吐真言)(精)》讲述了李昌钰博士所经历的五个案件,即康斯塔·彭妮·塞拉案、斯卡科尔-莫科斯利案、琼贝妮·拉姆齐案、彭林黎云案以及苏珊·巴勒特案。他在本书中所讲述的案件不仅介绍了挥之不去的无知过去,而且清晰地展现了大有作为的未来图景。他用真相和现实把人带入犯罪现场,体验电视秀从未给予人们的刺激。此书在美国的路易斯安那州杰斐逊县是杀人案件侦查人员和犯罪现场勘查人员的必读书。刘为军教授将其翻译成中文不仅是对喜爱李昌钰博士的普通读者的回馈,而且对中国的侦查人员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和工作期间,陆陆续续翻译过一些 专业书籍,专门翻译相对轻松一些的案例集则是第一 次。李昌钰博士来我任教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做过多 次演讲,也旁听过一次。我听过许多大师的精彩讲座 ,但论现场氛围之热烈,李昌钰博士的演讲可谓空前 ,他的人格魅力、声望和学识由此可见一斑。因此, 能够翻译李昌钰博士的大作,无疑是我的荣幸。这也 是我在接到翻译任务后放下手头所有工作,全力以赴 ,在一个月内即将初稿译出的最初动力。 翻译李昌钰博士和托马斯·W.奥尼尔先生合著的 《血液吐真言》是一种精神享受,追寻李昌钰博2的 探案之旅,徜徉于法庭科学的奇境,可以获得侦查思 维和法庭科学知识的双重洗礼。不过,在拍案惊奇, 为案件事实的曲折、被害人的命运频频感叹之际,更 为李昌钰先生恪守作为科学家和侦探的客观立场而感 动——在详细描述五起案件的过程中,李昌钰先生从 不掩饰侦查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尽管如书中所述,案 件中涉及到的许多侦查人员或法庭科学家都是他的朋 友。 科学发展永无止境,总有后人要超越前人,李昌 钰先生在技术领域的优势终将被他人超越,但其敬业 精神和对待案件的科学态度,永远是侦查人员和法庭 科学家的宝贵财富,永不会过时。 陈琴 2011年5月1日 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书评(媒体评论) 李昌钰博士是独一无二的。他能从别人熟视无睹 的事物和信息中捕捉到证据线索。他是当代福尔摩斯 ,而神探李昌钰破案实录系列中的《血液吐真言》读 起来就像是柯南道尔的侦探小说。 ——艾伦·德肖维茨 《美国的审判》一书的作 者 李昌钰博士对疑难复杂案件的法庭科学分析再度 让读者惊叹不已。客观科学的调查工作,加上睿智而 温和的性格,李博士不愧是卓越的犯罪学家、举世闻 名的法庭科学调查员和杰出的学者。 ——西里尔·H.维克特 医学博士,法学博士, 著有《致命凶杀》、《法庭科学:九起大案的启示》 ,宾夕法尼亚州匹茨堡阿勒格尼县验尸官,美国法庭 科学学会前任主席,美国法医学院前任院长 神探李昌钰破案实录系列中的《血液吐真言》, 讲述了当代具吸引力案件的侦查过程,逐步为我们揭 开了法庭科学的神秘面纱。 ——约翰尼·L.科克伦 科克伦事务所高级合伙 人,著有《正义之旅》与《律政人生》 李昌钰博士再造奇迹,他是世界上著名的法庭科 学专家。本书是他在犯罪调查领域的又一次精彩瞬间 ,特别是为迄今未破的琼贝妮特·拉姆齐案提供了清 晰而又合理的思路 ——迈克尔·M.巴登 医学博士,法医病理学家 ,纽约市前任首席法医官 非常值得所有辩护律师一读的好书。读者从本书 的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李昌钰博士所具有的“迷惑” 陪审员的独特魅力。 ——琳达·B.肯尼 前任检察官
精彩页 第三章 琼贝妮特·拉姆齐案:深夜的哭喊 我整天满脑子想的都是她死去的那天。他们(警察)向我们提了好几个小时的问题,想要理清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我真的回想不起来当时发生了什么。他们很有同情心,想要帮助我们,也让我们协助他们。这种事在亚特兰大、纽约以及洛杉矶这种地方经常发生,但博尔德(Boulder)不同,它是一个宁静的小镇。这不应发生在博尔德……有一名杀手正在外面游荡。 ——帕齐·拉姆齐(Patsy Ramsey)1997年1月1日接受CNN记者布莱恩·卡贝尔(Brian Cabell)采访时的陈述 1996年12月26日凌晨,6岁的琼贝妮特·拉姆齐被杀,这起案件迄今仍是近代史上最为错综复杂的悬案之一。我们生活在可以即时与世界各地通讯的时代,媒体和互联网全天24小时滚动播出各种新闻报道。琼贝妮特的死讯一经传出,就吸引了全世界的媒体。科罗拉多州博尔德的大学社区位于落基山脉,风景如画、生机勃勃,为这起暴力犯罪提供了一个田园诗般的背景。年幼的被害人是一名非常漂亮的选美皇后,这更加激发了人们对这起复杂而神秘的案件的兴趣。而真正悲惨的现实是,这起无耻的犯罪真真切切地发生了。 被害人的父亲约翰·拉姆齐(John Ramsey)和母亲帕齐·拉姆齐非常富有,与政界交往密切,住的是豪华的大别墅,这又是一个促成该案被新闻媒体强光聚焦的因素。在现代的文化氛围下,不可避免的是,记者们又要群集博尔德。其中许多人受雇于一些不太靠谱的小报式媒体,他们时不时进行的狂热报道更是火上浇油。几乎是一夜之间,各处(包括互联网)涌现出大批的作家和业余侦探,他们都在发表自己的一套想法并对本案事实进行推理演绎。有些报道称琼贝妮特·拉姆齐被杀前可能遭到性侵犯,这使本案魔力大增,甚至吸引了那些没有读过这些街头小报的人。其他一些不良因素的出现也干扰了专业人员对琼贝妮特死亡真相的调查。 随着媒体群聚博尔德,侦探和证人发现自己总是身处或接近聚光灯的中心。记者们有着各种讨价还价的方法,他们可以通过这些方法,在立场不坚定者耳边私语,套取后者对案件的看法或案件事实本身,而绝大多数直接参与侦查工作的人员并不清楚这一点。有些调查人员经历过许多的高知名度案件,对此了解得较多,他们对媒体过于坦诚,以匿名的方式向媒体提供“非官方的”和“不得报出消息来源”的评论。媒体,特别是一些街头小报,还有包括出钱购买照片、信息和安装窃听器在内的恶习。有的小报记者就像可怜的幽灵,甚至与拉姆齐家所在教会教众一起参加每周祷告。媒体混乱无序的行为带来了一些恶果,很快导致警方高层怀疑他们的兄弟单位或下属泄露消息——这是一种容易削弱单位士气的常见思想定式。更为严重的是,博尔德警察局缩小了知情者的圈子,甚至都不让博尔德县检察官办事处参与其内部会议。所有这些不和谐或戏剧化的情节似乎是在做自由落体运动,没有任何办法能纠正侦查工作的偏差,谁都看不到破案的希望。 成王败寇。在琼贝妮特·拉姆齐一案中,我们完全可以把责任归咎于成百上千名参与侦查的工作人员。12月26日即星期四,天很冷。凌晨5点52分,天还未亮,帕齐·拉姆齐拨打了911报警电话。从这一刻开始,博尔德警察局对琼贝妮特失踪及死亡的调查就犯下了严重的错误。处于歇斯底里状态下的拉姆齐太太最先向警方报告称发生了一起涉嫌绑架案件。她边哭边告诉总台接线员,她家在大学山第15街755号,离科罗拉多州大学校园不到一英里,琼贝妮特被人从家中绑走。几分钟后,一名巡警到达犯罪现场并在这所都铎式四层建筑内进行了简单的搜索。之后,他阅读了那份据传有三页纸的手写勒索信。在这封卷起来的长信中,绑架者要求支付指定金额即118000美元的赎金。据传,绑架者自称是一个“外国”小集团,信尾签名是“S.B.T.C”。这名制服警察立即打电话请求支援,几分钟后,又一名巡警赶到。但第一名侦探两小时后才赶到现场。在这个关键时期,帕齐已经向她非常庞大的好友圈伸出了求助之手,而且有几个朋友赶来了。一些人在房内四处走动。犯罪现场的原始状态需要得到正确的保护,很遗憾,在这个关键的时间段里,原始现场在山区稀薄的空气中一去不复返了。 早期的严重错误不过是为本案侦查工作的前几个小时和前几天里再次犯下的错误树立了一个“榜样”。本章后文还将讨论警方持续出现的带有毁灭性的失策。我之所以感到难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许多允许或授权犯下这些错误的人都很有责任心,他们毕生致力于打击和预防犯罪,有些人还是我的朋友。但我必须大声说出事情变化的原因,因为本案仍然应当侦破。谁应对琼贝妮特·拉姆齐负责?对此从未证实,也从未有人被移送审判并因其所作所为遭到报应。这个小女孩的死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但是,未能找到应对她的死负责的犯罪人或犯罪团伙,这意味着正义的失败,而这种失败应当受到谴责——这种失败可能会永远载入美国刑事司法的编年史中。P104-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