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梦庄记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贾大山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为已故作家贾大山先生的经典作品集。本书选目全面精巧,书中完整收录了贾大山先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梦庄记事”系列,并精选了其《取经》、《花市》、《莲池老人》等颇具影响力的短篇小说佳作。此外,书中选取了著名作家雷达、封秋昌的评论文章作为本书序言,并首次收录了作家贾大山的自述《我的简历》一文,以及其子贾永辉和其弟子康志刚的回忆文章。

内容推荐

本书是著名作家贾大山的作品,主体是《梦庄记事》系列,再精选他各个时期的作品《取经》、《花市》、《西街三怪》等名篇构成。贾大山一生的创作分为三个阶段,以《取经》为代表的20世纪70年代及以前的作品为第一阶段;80年代中后期以《梦庄记事》系列为代表的作品为第二阶段;90年代的作品为第三阶段。他的创作每进入一个新阶段,都是对前一阶段的突破与超越,都有新的特征注入其中。《取经》等作品,主要写基层干部,主要是政治视角;《梦庄记事》系列则不再直接写政治,而是写生活于特定的政治环境下普通农民的人性及人情;90年代之后的作品则把人情、人性提升到了更具人生哲理的形而上高度。

目录

艺术并不与时间同步

梦庄记事

 花生——梦庄记事之一

 老路——梦庄记事之二

 干姐——梦庄记事之三

 定婚——梦庄记事之四

 离婚——梦庄记事之五

 梁小青——梦庄记事之六

 黑板报——梦庄记事之七

 俊姑娘——梦庄记事之八

 丑大嫂——梦庄记事之九

 沙地——梦庄记事之十

 杏花——梦庄记事之十一

 坏分子——梦庄记事之十二

 钟声——梦庄记事之十三

 梆声——梦庄记事之十四

 枪声——梦庄记事之十五

 亡友印象——梦庄记事之十六

 云姑——梦庄记事之十七

 孔爷——梦庄记事之十八

 飞机场上——梦庄记事之十九

 会上树的姑娘——梦庄记事之二十

 写对子——梦庄记事之二十一

 杜小香——梦庄记事之二十二

 迎春酒会——梦庄记事之二十三

小说精选

 取经——小说精选之一

 分歧——小说精选之二

 三识宋默林——小说精选之三

 中秋节——小说精选之四

 小果——小说精选之五

 赵三勤——小说精选之六

 花市——小说精选之七

 村戏——小说精选之八

 妙光塔下——小说精选之九

 智县委——小说精选之十

 林掌柜——小说精选之十一

 钱掌柜——小说精选之十二

 王掌柜——小说精选之十三

 西街三怪——小说精选之十四

 京城遇故知——小说精选之十五

 “容膝”——小说精选之十六

 书橱——小说精选之十七

 门铃——小说精选之十八

 水仙——小说精选之十九

 莲池老人——小说精选之二十

 老曹——小说精选之二十一

 担水的——小说精选之二十二

 卖小吃的——小说精选之二十三

 腊会——小说精选之二十四

 好人的故事——小说精选之二十五

 傅老师——小说精选之二十六

 老拙——小说精选之二十七

附录

 缅怀父亲 贾永辉

 怀念恩师贾大山先生 康志刚

试读章节

张仁一听这话,噎了一口气,心里凉了半截。原来他就是个超支户。他家有七口人,两个半劳力,紧干慢干年年超支。老伴说他无能,他不服气,因为地里种什么、怎么种,并不由他安排。他们队是下湿地,长不好棉花,少种一亩也不行。一到棉花播种时节,上级就派人来“支援农业”,实际上是来瞅着你。搞一点副业吧,更难,赚钱的副业路线不对,路线对的副业不赚钱,上级常说路线不对人要变“修”。想想自己多半辈子一个心思跟党走,老了老了何苦要变“修”呢?结果,一年到头操心劳力,“大河小河”水都不多,工分越来越不值钱。小乱呢,一身一口,他倒不怕,虽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和大家一样吃得不饥不饱,又不欠谁的债,还养了一只大黄猫。他向我看齐做什么?老汉摇了摇头,叹了口气,从此再也不做这种跌嘴打牙的事了。

赵金贵见老队长没了办法,自己便想了一个措施,暗中掌握:以后派活不让小乱跟社员们在一起。菜地捉虫,谷地轰雀,干多干少由他,免得一块臭肉坏满锅汤。这样实行了一阵,觉得太便宜他了,于是又想了一个补充措施:队里的猪圈满了,一定要派他出粪,那是苦累活。小乱不但满口应承,而且跳到猪圈里就不想上来了,一圈粪出了三天零一早晨。他不傻,干快干慢一天八分半,领到累活得“省”着干。金贵在社员会上批评他,他说:“一个人能力有大小,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好同志。”弄得大家啼笑皆非,金贵也是干急无奈。

当然,这些都是从前的事了。现在好了,各生产队划分了作业组,作业组实行了责任制,各项农活都有定额,干好干赖奖罚严明,村里一派大治气象。可是小乱却没什么变化。几个农田作业组不要他,畜牧组也不要他,机电组更不要他,他只好仍然打他的游击。只有猪圈满了的时候,金贵才想起他从前的表现,非派他出粪不可。

其实,小乱身强力壮,并不怕出粪。何况出粪也有定额,真正多劳多得,自己也不吃亏。但他一看金贵那冰冷脸色,一听那生硬嗓门,心里就上了火,偏不听他。金贵头回派他出粪,他说头疼;金贵二回派他出粪,他说牙疼;金贵最近派他出粪,他说腿肚子转筋。金贵一怒采取了经济手段,罚了他两天工!

这天黑夜,小乱早早吹了灯,躺在炕上睡不着觉。皎睁着眼想了半天,嘴里突然冒出一个警句:“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到村北去看树!”骨碌爬起来,穿上衣服去找金贵。

原来那天上工的时候,小乱听说大队林场要添护林员,他想离开生产队到林场去。那里树大人稀,是个幽静地方,自己看不见别人,别人也看不见自己,心里倒痛快。金贵听了暗暗欢喜,说了句“我们研究研究”,当下就向老队长报告情况。

张仁听了金贵的报告,当时没有表示态度,仔细做了一番分析。小乱要去村北,不单是因为金贵罚了他,主要是在村里没有一点生活乐趣。白天干活别人都有一个组织,唯有他独来独去,好像一只孤雁似的;晚上回到家里,冷屋凉炕,只有那猫是个活物。如今村里又跟从前不同,今天这家盖新房,明天那家娶媳妇,小乱看见是什么心情?他想,从前小乱扶不起,怨那世道;如今小乱扶不起,就怨自己了。自己是队长,是长辈,稀里糊涂打发他走,对不住孩子,也对不住孩子死去的父母。

一天中午,队委们在一起念叨工作,金贵提出了小乱要去林场的要求,让大家讨论。张仁不但不同意,还想把小乱安排到养猪积肥组里去,改变一下他的孤立地位。那养猪积肥组直属金贵领导,金贵慌忙说:“不要不要,我们组里不缺爷爷!”张仁就絮絮叨叨讲了许多道理,什么人人都有自尊心啦,什么对人不能破罐子破摔啦,什么年轻人好比小树啦,等等。讲到一个段落,金贵指着门外说:“猪圈又满了,明天咱们派他出粪吧,你看他听不听!”张仁说:“他要听呢?”金贵说:“我要!他要不听呢?”张仁说:“咱再商量。”队委们大部分赞同张仁的意见,一齐向金贵说:“不许变卦!”妇女队长瑞凤自告奋勇地说:“我当保人!”大家笑了一回也就散了。  P174-175

序言

艺术并不与时间同步——重读贾大山的短篇小说

已故作家贾大山近来颇受关注,当然与习近平总书记的旧作《忆大山》的发表有关。我以前没读到过这篇文章,这次读来感动不已:完全没有尊卑,高下,官民的隔阂,完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是心与心的赤诚相对,是人格与人格的欣赏,是对人才的由衷尊重,令人想到流水高山谢知音般的境界。习近平为贾大山三次落泪,我读习文,也是眼热心酸。习文没有提到对贾大山小说的具体评价,但我以为他必然是赏识的。

贾大山的短篇小说在今天仍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却也是真的。这其实是我一贯的看法。2003年由我编选的《百年百篇经典短篇小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曾三次印刷)就收了贾的短篇一束,包含《莲池老人》《老拙》和《傅老师》三个短章。2009年由我主编的《新中国文库,短篇卷》又收了贾大山的《干姐》。铁凝在新近出版的《贾大山小说精选集》的序言中说,贾把目光伸向了他所熟悉的底层民众灵魂的深处,他的故事构成了一个贾大山造就的世界,在这世界里有乐观的辛酸,优美的丑陋,诡谲的幽默,愚钝的聪慧,冥顽不化的思路和困苦中的温馨。这是很中肯的评价。在我看来,贾大山小说的本真的美是存在的,深藏的,任何表面的价值和时髦的风尚都掠不去它。艺术并不与时间同步。

当年,我接触到贾大山最初一批作品,如《取经》《三识宋默林》《中秋节》《分岐》等作时,就感到他的创作是有传统做依托的,较多地保留了某些前辈作家看取生活的眼光和审美趣味,具体说来,就是白洋淀派和山药蛋派的综合影响。尽管流派的研究者们一般把“白洋淀派”和“山药蛋派”分开,说“白”更浪漫,“山”更土气,“白”擅写青年女性,“山”长于刻划老农,“白”更抒情,“山”更写实等等,且不无一点道理,但我仍然认为,它们是同一历史条件下同一大气候同一生活土壤上长出来的艺术果实,离不开北中国特有的气候,土质和农民革命的大背景。说贾大山的前期创作像“赵”(树理),后期创作像“孙”(犁),大约不是无稽之谈。他前期创作的思想意蕴其实是很集中的:强调恢复实事求是作风,婉讽假大空和极左思想,批评唯上,唯文本是从的僵化,赞扬脚踏实地的干部作风。这类作品中的主人公,往往使人联想起《李有才板话》中的那个“老杨”。

在贾大山的创作中,罕有荒诞,变形,魔幻等繁复的手法,它们多以素朴,明快,简洁的面貌,按生活的本来模样呈现出来,更多地显露出生活自身的美。凡是被横流的物欲,浮华的世风所眩惑的人们,尽可以到贾大山的作品里去恢复一下感官的清新,结识几个未遭涂污的灵魂。例如《花市》,主人公是个叫蒋小玉的姑娘,她上市卖花而购者甚众,说明“原来乡下人除了吃饭穿衣,他们的生活中也是需要一点花香的”。作者敏感到,买花人并不都懂得花,理解花,仍有种种龌龊和低俗,在败坏花香四溢的空气。作品不但写出了姑娘花一样美好的心胸,也映照出人心的移动,世道的转换。

应该看到,从《取经》到《梦庄纪事》系列,贾大山突破了原先较狭窄的观念束缚,完成了创作上的一次飞跃和蜕变。这个系列的作品,显得格调深沉,韵味悠长,不露声色,于平易中显深刻,于素朴中见浓度。它们大多是对往事的追忆,也有写当前的现实的,给人的感觉是,它们经过反复含咏,体味和咀嚼,是作家心灵中的财富。梦庄者,结想为梦,与心俳徊之意。这组作品与作家原先恪守的忠实的再现性已不同,它具有再现中的表现,写实中的写意的特色。例如《花生》就深受好评。人们大多是从对极左路线批判和控诉的角度着眼的,震撼于为一粒花生而死的小姑娘,震撼于生命尊严不如一粒花生。其实,小姑娘的父亲,那个永远把小姑娘扛在肩上的生产队长,也很值得注意。他一听到要动用花生,就牙疼似的吸气,反复强调要保证给国库上缴,申明“吃油不吃果,吃果不吃油”。他最心爱的小姑娘偷吃花生,被他猛击一掌,花生卡在喉咙,死了。试问,这是个冷酷至极的人吗?当然不是。这是一个极深刻的精神的悲剧。

梦庄纪事中的那个“我”,不再是单纯的故事叙述人,而是与农民共思考,共反省的人物,体现了作家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强化,有研究民族性格的指向。在《俊姑娘》里,俊姑娘是个长相漂亮的女知青,刚到梦庄,村人视为珍宝,还说她的俊气能降疯魔。时日一长,她得了小白鞋等三个外号,形象就不佳了。长得漂亮成了罪恶,她爱唱歌,爱写信,全成了不可饶恕的缺点。由于她比别人多了个“漂亮”,在其它方面都得比别人少点什么才行。只有到她因劳动被砸伤了腿,处境才有所好转。这不是很耐人寻味吗。与这种无情的解剖相联系的,是一部分梦庄作品抒情性的强化。那不是肤浅的歌吟,而是深沉的,带点忧郁色彩的感发。由于能进入人物心灵的深层,作品荡漾着无名的感伤。像《干姐》就是具有如此品性的作品。

我们还应注意到,贾大山一贯重视磨砺自己的“白描”功夫,也即去粉饰,勿卖弄,有真意的写法。他的作品看多了,发现写法也许有些单调,但就他经营的“田园”而言,其表现方式却是非常契合的,犹如一个衣着朴素,式样合体,不施铅华,身材健美的农家少女。不少文章都说,贾大山是可以背诵自己的小说的,可见用心之深,打磨之精。“简洁”,曾是短篇创作中备受推崇的品格,贾大山因“简洁”而独树一帜;可是现在的短篇创作中,却有一种繁褥和冗长之风,那些缺少提炼的故事,读来沉闷无趣,无节制的长句子,正在胀破短篇的艺术限制。回头看贾大山的短篇,超过万言的极少,这在今天尤显可贵。  是为序。

书评(媒体评论)

当然,他还可以写出像他在作品中描述的过去正定府城里的饼子铺,所用的棒子面那样更精醇的小说,普度众生。

——孙犁

在我看来,贾大山小说的本真美是存在的、深藏的,任何表面的价值和时髦的风尚都掠不去它。艺术并不与时间同步。

——雷达

他的作品与人品一样高尚,绝无媚俗,从不逐潮,在乡土和幽默中完成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和美学追求。

——尧山壁

倘若把他列入王蒙、汪曾祺、陆文夫、高晓声、铁凝、林斤澜等这些一流短篇高手的行列中,也是完全有资格的。

——封秋昌

《梦庄纪事》和《古城人物》系列数十篇短篇小说,微妙而又精确地发掘出文化和人性的敏感共通之处,禅意浓浓,芳香四溢……

——李春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2: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