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清末名妓小凤仙/高阳作品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高阳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榴裙锦帐中的近代拍案惊奇,将军佳人造就共和风云初记,本书是著名历史小说家高阳的一部历史名著。小凤仙一直是一个谜,正史之中并没有关于她的记载,甚至连她的生卒日期都没有能说清楚,她曾是名动公卿的名妓。她曾帮助共和名将蔡锷将军逃离袁世凯的囚禁,更因为与蔡锷的那段至死不渝的爱情而被人传颂……高阳在小说中准确地把握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并随着情节的推进而不断进行气氛上的烘托,其笔触细腻,其基调哀婉,使得整部小说回肠荡气,令人掩卷深思。

内容推荐

高阳的《清末名妓小凤仙》从女性的角度重新为读者讲述了一代名妓小凤仙与军阀名将蔡锷之间惊世骇俗的情感纠葛。

作为清末名妓的小凤仙,经历坎坷。生于湖北,在上海沦入风尘。时局动荡,小凤仙却成名于乱世之中,在众多北上求生的名妓之中,她不日便红透一片天。

此时,意气风发的少年才俊蔡锷也从军校学业有成。一个机会,蔡锷和小凤仙相遇了。他们一个貌美如花,一个血气方刚,一段一见钟情的爱情就这样开始了……

但是,一个是妓女出身,一个却是身负护国重任的军政要员,在那样的年代要建立剑胆琴心的知音深情,他们遇到的是怎样的阻力7在护国军讨伐袁世凯的过程中,蔡锷由于战争而积劳成疾,不得不远赴东洋看病就医,久久没有归来。小凤仙肝肠寸断,在万般焦急之中等来的却是蔡锷逝世的噩耗……

高阳在小说中准确地把握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并随着情节的推进而不断进行气氛上的烘托,其笔触细腻,其基调哀婉,使得整部小说回肠荡气,令人掩卷深思。

目录

代序:半壶酒一春秋/高阳其人其事其作

01 虾蟆祭天

02 梁启超单刀赴会

03 北洋三杰龙虎狗

04 二十一条交涉

05 九五龙飞

06 风雨高楼

07 旁观者清

08 筹安会登场

09 财神梁士诒

10 由来侠女出风尘

11 "王妃"小桃红

12 当头棒喝

13 小凤仙结婚

14 醇酒妇人蔡松坡

15 雪夜看禁书

16 登极大典

17 天祸中国,元首谋逆

18 国际风云变幻

19 洪宪皇帝手谕

20 护国军北上

21 慰庭总统老弟

22 高处不胜寒

23 授刀礼

24 南中国传檄而定

25 送命二陈汤

26 凄凉一代枭雄

27 旷代逸才杨度

28 北洋揽政局

29 红粉知己

30 早知李靖是英雄

附录一:高阳大事丰表

附录二:高阳作品表

试读章节

陈宦出京,威风有如雍正初年的年羹尧,乾隆末年的福康安。

启行之前,袁世凯特地下了两道命令,一道是书面命令,由财政部拨款四十万元,供陈宦旅途中一切支应之用;一道是口头命令,则比书面命令更为难得,交代交通部,拿京汉路局车库中的第一号花车,作为陈宦的座车。

这一列花车,大有来历。

京汉铁路最初叫芦汉铁路。光绪廿九年,北段及另筑的一条支线,同时完工。这条支线由高碑店直线向西延伸,到易州的泰陵为止。泰陵是清世宗的陵寝,以后又有几位皇帝奉安于此,所以别于东陵而总名西陵。

筑这条支线,完全是为了满足慈禧太后的好奇和游观之兴,让她试一试正式的铁路,一享风驰电掣之乐。太后不能随便出京,所以用冠冕堂皇的"谒陵"为理由,特造这一条没有多大用处的支线。

慈禧太后坐火车,由当时政海的两大红人办差;这两个人是死对头,一个是由人称"泽公"的度支部尚书载泽和军械大臣瞿鸿机为后台的盛宣怀,以会办商务大臣兼芦汉铁路督办的身份,办京师至高碑店这一段的差;一个就是庆王奕勖言听计从的袁世凯,他这时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以"地主"的身份办那条支线的差。

这趟差使中,最主要的就是各造一列御用的花车;袁、盛二人竞相挥霍以争宠,而盛宣怀毕竟有整条芦汉铁路的人力、物力作后盾,占了先着;慈禧太后御用的那辆花车,外套黄绒、内贴黄缎,装潢的精美,无以复加;而设想的周到,则连马桶上都贯注了心血。马桶不叫马桶,叫如意桶;下铺黄沙,上注水银,外面用锦缎作套,看上去是个绣墩--这一辆花车,袁世凯自己都未曾坐过,现在拨给陈宦享用。

动身那天,陈宦先入公府向大总统辞行;然后由袁克定陪着,同坐礼车,直驶车站,沿路岗哨林立,军警夹护。到了车站,只见送行的文武百官,无计其数;洋鼓洋号震天声中,登上花车。在冯玉祥亲自指挥的压道车前驱之下,往南而去;一到长辛店,正好中午,各部总长已设下盛宴,联名具帖,为陈宦饯行。袁克定则更亲自送到保定,殷殷话别,方始分手。

等陈宦一出京,他的两项要职:授为武成上将军督理四川军务及兼任四川巡阅使,亦随即发表。这一下就是不曾见过他出京时那种隆重尊贵场面的人,也都能看出袁世凯对陈宦的倚重之深;也因此,每到一处,地方长官的礼遇空前,特别是到了京汉路的终点,汉口大智门车站,全省文武官员,一齐到站迎接,站内军乐喧阗,站外爆竹震天,夹道欢迎的百姓中,有知道陈宦少年境况的,都赞叹着说:"想不到陈二庵有今天这番尊荣,真正是衣锦还乡!"P023-024

序言

谈及高阳在华人社会的影响力,有人曾这样形容:有水井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

高阳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旧式文人”,他学富才高,著书百种,嗜酒如命。常自嘲:酒子书妻,即以酒为子,以书为妻。

清末有“三屠”,张之洞用财如水,人称“屠财”;袁世凯好行杀戮,时称“屠民”;岑春煊性好劾人,称为“屠官”。对于清史独钟的高阳,以善“屠纸”予以自谓。

高阳的作品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总印数已经超过2000万册,“有村镇处有高阳”之说名不虚传。

何怀硕说“高阳是奇人。在这个旧文化崩析、新秩序未立的混乱年代,他兼有旧学与新慧”。

台湾作家张大春说“高阳的成就独一无二,甚至难以找到继承人”。

台湾著名小说家王文兴说“高阳是国宝级人物”。

台湾诗人痖弦称高阳为“新文学运动以来中国历史小说第一人”。

高阳本名许晏骈,字雁水,笔名郡望、吏鱼,出生于钱塘望族。许家先祖在清朝世代为官,曾有人担任兵部尚书、内阁学士之类的官职。高阳童年所居住的祖屋,门口就悬挂着由嘉庆皇帝亲笔所题的“榜眼及第”、“传胪”等匾额;在花厅中也高悬着慈禧太后亲笔书写的“福寿龙虎”世匾。高阳的父亲许宝朴曾任浙江财政司官员。母亲黄婉同是出身富贵的大家闺秀,不仅饱读诗书,更能将正史、野史转述为一个个精彩的小故事。因此,幼年时代紧随于母亲身旁的高阳,自然而然地聆听了许多官场现形以及乡野传奇,无形中,母亲也成了高阳文史修养的启蒙之师!

有十个兄弟姐妹的高阳,在家排行老九。

高阳大学未毕业,就以优秀成绩入杭州笕桥国民党空军军官学校,当了空军军官。1948年随军赴台湾。曾任国民党军队参谋总长王叔铭的秘书。退伍后任台湾(《中华日报》主编,还一度出任《中央日报》特约主笔。高阳擅长于史实考据,曾以“野翰林”自道。他的成就不仅在于评史述史,更重要是将其史学知识用于创作历史小说。

高阳的创作以清代宫廷与近现代高层人物生活为主,高阳对历史小说的贡献,最主要的在于他“以考证入小说,以小说成考证”,开创了中国历史小说的新类型。

高阳读书不记笔记,但却有着超凡的记忆力,对中国历代皇帝的生卒年月日、民族、籍贯、三亲六眷、兴趣爱好都了然于心,对于帝王们手下的文臣武将、宰相诸侯,以及嫔妃太监、心腹与政敌,也无不熟稔,朋友们便戏称他为“皇帝老儿家的总管家”。更重要的是,高阳对于皇室权力斗争、朝廷政治风云、宫闱秘闻、以及牵一发动全身,由此带来的对于整个中国的各种影响,无不津津乐道,了如指掌,堪称“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了。

1962年,高阳受邀联合报副刊连载《李娃》,这部作品不但一鸣惊人,也成了高阳历史小说创作的滥觞,而后发表的《慈禧全传》及胡雪岩三部曲《胡雪岩》、《红顶商人》、《灯火楼台》,更确立了他当代首席历史小说家的地位。

高阳一生著作共有90余部,约105册。高阳的历史小说注重历史氛围的营造,情节跌宕,旨在传神,写入物时抓住特征,寥寥数语,境界全出。

高阳幼承家学,其后自学有成,再加上此前已累积了多年现代小说的创作经验,因而一步入历史小说的领域,立刻创造出引领风骚的局面。由于其先祖在清朝世代为官,来台后因而能为小说灌注浓厚的历史感,其创作理念对后来者亦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高阳的小说以史料繁细、运用从容有余见长,就作者的取材角度及材料与小说的对应关系观察,高阳作品的材料来源的确十分广泛,几乎囊括了历史研究的全部范围。小说的某些段落对史料的依赖极深,具有利用小说展现史料的企图,一些看来不起眼的细节也有史料为依据,高阳的小说被称许为“庶几乎史”并非没有原因。

高阳这种写作风格的形成与高阳历史学者的自我定位有很大关系。高阳具有强烈的考据癖,考证与小说互相影响,愈到创作后期二者的结合愈趋紧密。

高阳对历代王朝兴衰得失的关键,有独到的见解。他总结了三条法则:一是历史的重心在经济,经济的重心在交通;二是任何朝代都有中心势力,此一中心势力如为高级知识分子,必开一代之感运;三是一个王朝,亦如自然人之有生老病死,但在生老的过程中,休养生息,培养人才,就会出现中兴的局面。

这个“中心势力”的提法则可以用来说明高阳作品中关于官闱斗争、政治风云的叙写特别细腻曲折的原因。虽然高阳极为注重他的考证成果,但对读者而言,小说中的历史成分与人情法则可能才是阅读乐趣所在。

高阳的作品不仅具有历史百科全书的内涵,同时也是人情世故的百科全书,高阳的小说之所以能影响、流传如此之广,本身有其与众不同的独特魅力:

一是因为作者以独到的眼光钜细靡遗地挖掘了包含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史料,这些史料在古今的对照下毋须夸张点染,天然具有奇趣;二是对人情、世故、智谋的深研熟玩,有意用来建筑小说的戏剧性;三是小说中的人生态度符合今日大众的需求,与旧式观点产生了隔膜,因而能广为大众所接受。

高阳的历史小说中写了不少爱情故事,他写出了爱情的真与美,又通过爱情,写出了女人心机的缜密、应变的灵动、意志的果敢、生命的韧性。

高阳小说至今仍风靡的原因,正如林青在《高阳传》中指出的:“时下,田园风光的乡材原野早被日趋扩大的都市所蚕食、所吞噬,太多的是急小功近幺利者,大面积的伐树木、采山石、排污水,为了追求生活的舒适与享受,而破坏了大自然的古朴与野趣,人们再也无需也无从张扬原始的天性。另一方面,立交、地铁、别墅、霓虹、电视、饮料,人们饱尝轻松自乐,人们的感官在体验粗犷与雄浑上都显得十分退化了,再往何处去体会撼天动地的悲剧意识和人文精神?”

“高阳历史小说的走俏,也是当代人为自己的软绵绵而又急切浮躁的生活与心态补充精神上的钙和盐。”

责任编辑/韩金英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