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万里挑一(一个美籍华裔女孩的成长和成功之路)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美国)徐祖峰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她是万一挑一的“美国总统学者”!

她13岁参加美国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在全美高中毕业生中名列2%。

她参加SAT考试,取得数学、写作满分的骄人成绩。却也曾在考试中交过白卷。

她17岁获选“美国总统学者”,在白宫接受奥巴马总受授奖。

她17岁时被斯坦福大学优先录取。

她的经历告诉我们:

天才是天生的,但努力奋斗才可能使人成为人才!

徐祖峰所著的《万里挑一(一个美籍华裔女孩的成长和成功之路)》以第一口吻讲述女儿阿黛尔的成长故事:一个单亲女孩如何成为万一挑一的“美国总统学者”。本书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对与阿黛尔同龄的学生群体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本书提到了申请就读美国私立寄宿高中和申请大学的流程,可供有兴趣出国学习的家长参考。

内容推荐

徐祖峰所著的《万里挑一(一个美籍华裔女孩的成长和成功之路)》以纪实的手法,叙述了主人公阿黛尔从出生到上斯坦福大学十八年间的不平凡经历。书中不仅记录了阿黛尔在学业上所获得的突出成绩,也详细介绍了阿黛尔申请就读美国私立寄宿高中和申请大学入学的亲身经历。

《万里挑一(一个美籍华裔女孩的成长和成功之路)》不是一本倡导“虎妈”式教育的书,作者从来没有刻意培养阿黛尔,注重的是培养孩子诚实善良的品德,为她提供条件让她做喜欢的事,而不是把自己的愿望和偏好强加给她。

阿黛尔的成长经历以及所获得的成绩也许能给正为“应试教育”所忧心的中国家长们以借鉴和帮助,对阿黛尔的同龄人也有很多启发和激励。

目录

第一章:当选“美国总统学者”

第二章:“生在啥佛大学,长在麻省理工学院”

 1.追根溯源

 2.先天不足后天补

 3.飞来横祸

第三章:从开始识字到能认准毒蘑菇

 1.被迫放养

 2.书成了好伙伴

 3.小学班里最小和最好的学生

第四章:好景不长

 1.噩梦重来

 2.“13号星期五”的暗示

 3.患难之时见真情

 4.妈妈要坚持到女儿12岁

 5.家里来了个新成员

 6.“留得残荷听雨声”

第五章: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也许发现了一个“天才”

 1.我们会在天堂重逢

 2.13岁初次参加SAT考试

 3.《读者文摘》全美词汇冠军赛

 4.在初中毕业典礼上致辞

第六章:转学到私立高中

 1.申请私立高中

 2.准备入学申请材料

 3.如何申请经济资助

 4.私立高中发榜了

 5.轮到我们“录取学校”了

第七章:在圣保罗高中的日子

 1.“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四方友”

 3.来自天上的关怀和地球那边的牵挂

 4.PSAT考满分和SAT交白卷

第八章:通往斯坦福之路

 1.提前为孩子读大学存钱或许是不智之举

 2.报考前参观大学校园

 3.去斯坦福,就这么定了

 4.在上海做义工教英语

 5.“有把握学校”、“保险学校”和“梦想学校”

 6.“Dad,I'm in!”

 7.不会“一不小心”成为参议员

 8.毕业当晚进了警察局

后记

附录:阿黛尔12-17岁时的作文选

 Article 1:Never Say Never

 Article 2:A River of Souls

 Article 3:Where the Mirror Hangs

 Article 4:This Limb of the Family Tree

 Article 5:Persuasive Sports and TV

 Article 6:Treasures

 Article 7:Speech to Congress

 Article 8:Crib Capers

 Article 9:Riger Davis' Case

 Article 10:Foreign Language and World Peace

 Article 11:Social Hierarchy

 Article 12:Students Prepare for Looming Apocalypse

 Article 13:Self-Introduction

 Article 14:ThiS I Believe:The God of Faulkner and Hormones

试读章节

第二章 “生在哈佛大学,长在麻省理工学院”

这样的标题肯定是夸张了,弄不好会招来我的大学同系校友——“打假斗士”方舟子博士的关注。阿黛尔1992年出生在被戏称为“博士屯”的波士顿市Brigham & Women's Hospital,该医院是哈佛大学医学院的附属医院。当时我正在麻省理工学院(MIT)化学系做博士后。阿黛尔出生后,她和妈妈的妇婴常规检查都是在麻省理工学院校园里的医务室进行的。勉强地说,阿黛尔出生和初期成长都与这两所世界名校沾了一点点边,也许后来的这位“美国总统学者”出生伊始就从那里得到了什么“灵气”。

说到“灵气”,阿黛尔的聪明和特长几乎都来自拥有同济大学学士、硕士学位的妈妈。而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有一个法国生物工程学博士学位的我当时是因为受美国经济危机等因素影响,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才会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镀银”——做博士后工作,自1989年秋天为祖国和个人前途而心情郁闷的我来到美国以后,这已是我第二个博士后工作了。过去凡有人夸奖阿黛尔聪明、漂亮或心灵手巧时,我总是回答:“她的聪明像妈妈,长得漂亮像我。”那当然是开玩笑的话。其实,阿黛尔这两方面都真的只像她的妈妈,阿黛尔的长相甚至某些独特的个人举动,她的个性、智商、抽象思维能力、写作、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能力、艺术特长等都遗传自她的妈妈。因为我并不明显具有那些特点。阿黛尔唯一像我的地方是太阳一晒就变黑的皮肤。

阿黛尔17岁时,有一次在和我谈她的学习经验和取得成绩的原因时说:“一个人聪明与否与父母的遗传很有关系。不过从社会意义上讲,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一定取决于这个人是否天生聪明或者书读得好不好。生长环境和运气也大有关系。”

那么,阿黛尔拥有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和家族背景呢?

01 追根溯源

2010年圣诞节期间的一天,当时刚被斯坦福大学优先录取但还在圣保罗学校读高中四年级的阿黛尔来上海休假。我和她碰巧路过靠近上海市区中心地带的南昌路。我指着路边的一块地方告诉她:1983年的冬天,当时她已年近六十的祖母还曾在那里摆过地摊。那些日子祖母一大早就去十六铺码头集市,把从那里批发来的蔬菜用麻袋拎着、拖着,坐公交车带到这里来卖,挣钱供正在上中国科大读书的我。往常当我一讲这一类故事时,阿黛尔有时会说:“爸,你又来了。”——意思指我又忆苦思甜或唠叨了。这一次她却略有所思地说:“一代人的变化真大啊!”

阿黛尔的祖母姓潘,出生在浙江金华地区兰溪县的一个富农家庭,小时候读过书,还当过乡村教师。据说祖母的祖上可追溯到北宋开国名将潘仁美(即潘美。野史中传说他是迫害杨家将七兄弟的奸臣宰相)。“文化大革命”时在当地掘到的一个墓的主人据说就是潘仁美的女儿。另外,祖母有个逃亡到台湾的国民党上校哥哥名叫潘继美。对阿黛尔的祖母是否是潘仁美的后裔的口头传说我没有机会去考证。但我亲眼见过我母亲家族的人在墓碑上都刻有“雁门×××”的字样,不知道是否指的就是如今山西雁门关一带。但是潘仁美的祖籍从网上查到的说法是河北大名。我搞不清楚这些古人的关系了。其实,隔了这么多代人,是不是潘仁美的后代从生物学上讲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何况潘仁美是宰相还是奸臣,他的后代应该自豪还是自卑还不太好说。

阿黛尔祖母的命运在1949年后急转直下,“文化大革命”时则到了她人生运势的谷底。她不仅离了婚,失去了工作,而且成了“无产阶级”的“专政对象”,被罚监督式“劳动”。内容包括扫街,清洗公共厕所,挖水井,挖防空洞等。平时出门也必须事先向街道居委会申请,回来时也要立即汇报。阿黛尔的祖母一辈子生了六个子女,我是最小的。我和她共同生活一直到我18岁考上中国科技大学离开上海为止。阿黛尔的祖母有着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以至于从得知儿媳妇(即阿黛尔的妈妈)怀的是女孩到阿黛尔满一周岁,一年多以来她因为生气没有与我们通过电话或写过信。阿黛尔和祖母只是在后者来美国探亲时一起生活过6个月。那时阿黛尔才一岁出头,祖母见了倒是蛮喜欢,觉得小黛黛聪明可爱,长大会有出息。我不知道如今阿黛尔成了“美国总统学者”、上了斯坦福大学并且继续名列前茅时,祖母在九泉之下是否后悔当初不该重男轻女小看这个孙女了?

阿黛尔的祖父也是出身富农家庭。他的命运也和阿黛尔祖母的命运差不多。阿黛尔只在两岁和五岁大的时候在上海和美国各见过她祖父一次。2008年冬天,我带着阿黛尔第一次去浙江平湖市赵家桥镇看我父亲的故居。我父亲在我们此行前十年已过世了。他在平湖的那几间本来就破得不能再破的平房已变成了猪圈。他一辈子生了十个子女,我是他和母亲子女中最小的。他身后主要的财产是我早年给他但他一直没舍得花的2500美元。为了省钱,他抽了一辈子不带过滤头的烟。阿黛尔的爷爷倒也识字。做过小生意的他左右手都会打算盘,心算如飞。据他自己和我的同父异母的哥哥徐祖连说,他打麻将从来没输过。如今阿黛尔数学学得很好,对计算机科学也情有独钟,是否是从她祖父那里“隔代遗传”而来就不得而知了。那天从平湖回上海的路上,阿黛尔主动对我说:“今天去平湖很有意义。”

P7-9

序言

我从未见过这本书的主人公阿黛尔,但认识书的作者即阿黛尔的父亲已有31年之久。28年前,我推荐了当时风华正茂的作者接受法国政府奖学金、去法国留学攻读博士学位。作者显然很喜欢他在法国的四年留学生涯,以至于后来给他在美国出生的女儿起了一个颇为典型的法国名字——Adele(阿黛尔)。我像当年不假思索地推荐本书作者去法国留学一样,毫不犹豫地为本书作序。

我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起就鼓吹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曾在1977年8月的国务院科教座谈会当面向后来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中国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建议,恢复因“文化大革命”中断了的高考制度和派遣留学生出国,我的建议被邓小平当场采纳和表扬。 “高考”这一并不完善却是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改变了千百万人的人生轨迹。我做过二三十年的科学研究和人才教育,并且迄今仍然在以个人的微薄之力促进青少年人才培养、介绍和引进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探索如何层出不穷地造就各行各业杰出人才、大师级人才、政商学领袖人才。因为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团体的最根本、最重要的软实力,也是每一个家庭的成功和使这种成功传延的关键。

中国当前和未来最短缺的是什么?人才!高端人才!有人才好办事,有人才才能办好事。

人各有异,遗传使然;人命不一,个性所致。人才的形成则取决于遗传基因、后天的教育、生长环境影响、个人的努力和一些至少是表面上看来是偶然的因素。这些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丰富多彩的人才。

这本书翔实地记述了眼下还只是斯坦福大学三年级学生的阿黛尔·徐的相当突出的成绩,特别是她在童年时期沉重的、悲剧性的环境下成长进而脱颖而出的经历。作者在书中像给亲友讲故事一样,把他女儿的传奇般的经历和成就娓娓道来,其中没有美化、没有夸张、没有掩饰,有的是溢于言表的作为父亲的自豪——那是可以原谅的。

温元凯

2013年农历正月初二于上海

后记

2010年9月5日,阿黛尔一个人拖着两个大行李箱从玛萨葡萄园岛(Martha's Vineyard)坐上只有7人座的螺旋桨飞机从飓风刚过后的岛上飞往波士顿,再从那里坐大飞机横贯美国飞往旧金山,随后换乘火车到斯坦福大学报到、参加一周的新生学前野营活动。我和她的继母眼睁睁地在地球另一端干着急,只能在心里默默祝愿她一路平安。我们在她十天后真正开学时才有机会赶到斯坦福大学看见她。

2011年6月,阿黛尔在斯坦福大学读完一年级。学年总分4.1分,属于A+。其中有机化学总分在全校364名选修这门课的学生中名列第一。同年8月,阿黛尔获得了“斯坦福大学优秀新生校长奖”(President's Award for Academic Excellence in Freshman Year)。该奖每年授予学业成绩最好的全年级百分之二三的学生。

从大学一年级开始,阿黛尔每周六都要去斯坦福大学医院的一个免费诊所为前来免费看病的华裔病人做翻译。

2012年5月5日至6日,阿黛尔作为队长带领12个人的斯坦福大学女子长跑队接力长跑194英里(310公里)为一名不相识的美国女孩做器官移植手术募捐。她们的队伍用了26小时6分44秒、以领先第二名3小时50分钟的优势名列女队第一,也是200个参赛团队中的第26名。她个人募捐到900多美元。用她后来自己的话说,她们斯坦福大学女子长跑队“把谷歌、雅虎和其他团队摔在后面的尘土里了”。

2012年6月,阿黛尔在斯坦福大学读完二年级。学年总分4.2分,仍属于A+。当年暑假她留校在化学实验室做药物的有机合成研究。

2012年7月29日,阿黛尔参加了旧金山半马拉松长跑(13.12英里,即21.10公里),名列女子20岁以下小组第三名,成绩为l小时39分17秒。这个年龄组有90名参赛者。这个成绩也是所有7386名男女参赛者中的第132名。

2012年9月,阿黛尔向斯坦福大学登记:她选择化学工程(ChemicalEngineering)作为专业。阿黛尔说她想选择这一更富有挑战的专业最终成为一个医生及医学博士(Doctor of Medicine and Doctor of Philosoplly,英文简称MD/PhD),从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她向我解释说:我头脑中的那种头戴安全帽、手拿图纸、在布满化学反应罐和化学品管道的现场设计指导化学生产工艺的化学工程师的印象已经过时三四十年了。她说选化学工程专业可以较全面,有深度地学习从事医学科学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我现在的理解是她有志成为一个在分子层面上的一个化学工程师,一个医学研究员,一个医生。

2012年10月10日,在本书定稿前夕,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把201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厚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研究员兼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生物化学教授罗伯特·莱福特霍维茨(Robert Lefkowitz)和斯坦福大学医学院(Stanford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分子与细胞生理学教授布里安科布里坎(Brian Kobilka)。这两位科学家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发现了一系列重要的“G蛋白偶联受体”以及它们的结构和作用机理。这些受体让身体细胞感觉和回应外来的刺激信号如味道、光亮、声音、触觉等。这些发现可以揭秘人体的感官之谜,帮助科研人员研究发展出更好的药物。这也是阿黛尔喜欢的科学研究领域。

2012年10月,阿黛尔在看到妹妹上小学第一天的照片时在email里以中文让我转告妹妹:“压力不要太大。”

2012年11月2日,正在美国出差的我惊喜地收到阿黛尔的一封电子邮件:“Got the highest score in the class On my quantum mechanics midterm!How was thehurricane?Are you okay?”(“量子力学期中考试我得了年级里的最高分。你好吗?飓风“桑迪”对你有影响吗?)

2012年11月一天,阿黛尔来到美国东海岸的特拉华州与正在那里出差和休假的我及一家人,庆贺我五十岁生日。她说她为我在亚马逊网站上找到了一个生日礼物,让我猜是什么?我脱口而出说:“《悲惨世界》法语版”。她惊讶地问:“你怎么会知道的?”我回答:“因为你是我女儿!”。

2013年1月27日,阿黛尔正式被选为TBP协会(The Tau Beta Pi Association)会员。该学会是美国最古老的工程方面的大学荣誉社团。“在工程专业方面一贯有突出学习成绩以及良好的个人职业操守”的少数大学学生或研究生才能经过现有会员的推荐才能当选为会员。

2013年6月6日,阿黛尔告诉我,她当天中午被邀请去斯坦福大学教授俱乐部餐厅吃午餐。到了那里才得知她获得了本年度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系ChanningRobeltSon奖,该奖授予该系三年级学业最优秀的一位学生。

2013年6月,阿黛尔读完了斯坦福大学三年级。15日即“父亲节”前夕,阿黛尔在电子邮件里提到她在这个学年中所选的五门主课全年成绩“没有一个得A的—全部是A”。她三年下来所有功课累计平均成绩(accumulative GPA)是4.15,按照斯坦福大学的标准那属于A+。

有道是“女大十八变”。我对这句话有两个不同的理解:一是女孩子长到了十八岁时会发生很多或者很大的变化;二是女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变化,后一种解释其实把十八当作一个不确定的数字来处理。阿黛尔今年满二十周岁了。回头看看这二十年来从出生到进大学她变化很多,可是好像她又没有太大的变化。她仍然是普通的一个女孩子,我的女儿。她有过不平凡的经历和以这种经历为背衬的杰出成就。她有对将来的梦想,同时也有现实的烦恼和在我做父亲的看来其实真是不值得的担忧。她可以八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坚持长跑甚至参加半马拉松长跑,可是她也会为不小心把水泼翻到新买的苹果电脑上而烦恼得彻夜不眠,哭得稀里哗啦。

阿黛尔奇特而又真实的故事还在继续着,但本书写到这里不结束的话就没完没了,也许再过二十年之后我还可以出一本继集。这里在搁笔之前我还想告诉读者朋友一个小典故——“两个小馒头之约”:

三四年前有一次和阿黛尔轻松聊天时我说:“爸爸对你这么好,也不知道到爸爸老了的时候,你会不会对爸爸好?”阿黛尔沉默无语。我接着逗她说:“我想象啊,有一天大雪封门,我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来到你家豪宅,按响了门铃。你把门打开一条缝,一瞧是我,就返身走回屋里,从冰箱里拿了个冷馒头,扔给我,让我走开。”阿黛尔扑哧笑了一声,仍沉默无语。

过了半年左右,我和放假回家的阿黛尔有一次聊天。我又说:“黛黛啊,爸爸对你这么好,也不知道等爸爸老了,你会不会对爸爸好?”阿黛尔微笑了一下,还是沉默无语。我又接着说:“我想象啊,有一天大雪封门,我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来到你家豪宅,按响了门铃。你把门打开一条缝,一瞧是我,就返身走回屋里,从冰箱里拿了两个冷馒头,扔给我,让我走开。”阿黛尔笑了,用中文说:“爸爸,你上次不是说好了只是一个冷馒头吗?现在怎么变成两个了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9:2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