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宏、陈登才、钟世虎著的这本《治国良才--李先念生平纪录》忠实地记录了李先念同志所走过的一条“非常之路”。作者从李先念同志苦难的少年时代写起,历叙了他参加黄麻起义、在白色恐怖下宣誓入党;不畏艰难,开创川陕根据地;屡越雪山,三过草地。以“不下马的将军”之称享誉西路军;坚持中原,突破重围,进军陕南,建国后在探索经济中经受的曲折和坎坷;“文革”中与邪恶势力搏击,全面支持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等光辉事迹,向广大读者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材料,歌颂了李先念同志的高风亮节。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治国良才--李先念生平纪录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郭德宏//陈登才//钟世虎 |
出版社 | 红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郭德宏、陈登才、钟世虎著的这本《治国良才--李先念生平纪录》忠实地记录了李先念同志所走过的一条“非常之路”。作者从李先念同志苦难的少年时代写起,历叙了他参加黄麻起义、在白色恐怖下宣誓入党;不畏艰难,开创川陕根据地;屡越雪山,三过草地。以“不下马的将军”之称享誉西路军;坚持中原,突破重围,进军陕南,建国后在探索经济中经受的曲折和坎坷;“文革”中与邪恶势力搏击,全面支持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等光辉事迹,向广大读者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材料,歌颂了李先念同志的高风亮节。 内容推荐 李先念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他毕生奋斗。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崇敬和爱戴。郭德宏、陈登才、钟世虎著的这本《治国良才--李先念生平纪录》以李先念同志的革命经历为主线,参考采用了《李先念传》、《李先念文集》等重要文献和大量纪念文章等资料并进行编辑整理和考订,力求较为全面生动地展现李先念同志革命和战斗的一生以及善于治国理政的光辉形象。 目录 第一章 出身贫寒 自古英雄出少年 一、苦水中泡大 二、短暂的私塾时光 三、“小李木匠” 第二章 投身革命 带军杀敌勇向前 一、站在农民运动最前列 二、第一次婚姻 三、率众参加黄麻起义 四、战火“洗礼”,李先念被“绑架” 五、当选陂安南县县苏维埃主席 第三章 学习战争 英武红军指导员 一、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二、黄安战役 三、“共产国际团” 四、西行五千里 第四章 血染征程 川陕地区谱新篇 一、领兵人川反二路围攻 二、粉碎敌人六路围攻 三、心系战士、群众 第五章 层层突破 喜迎中央红军团 一、懋功会师 二、第一次与毛泽东会面 三、做好西进甘孜路上团结工作 四、受命造船 西渡黄河 五、鏖战河西走廊 第六章 中原抗战 奔赴战争最前线 一、二见毛泽东 二、在竹沟 三、到敌人后方去 四、挺进大悟山 五、军民鱼水情 六、舌战石毓灵 七、抗日同时反“围剿” 八、创建、发展新四军第五师 九、迎接抗战最后的胜利 第七章 艰难岁月 中原突围显神威 一、确立中原大局 二、赴汉谈判 三、妙用“空城计” 四、强渡丹江 五、南化塘战役 六、最痛苦难熬的日子 七、千里挺进大别山 第八章 解放初期 主政湖北显政绩 一、回湖北工作 二、解决烈、军及其家属问题 三、一解红安情 四、“要一视同仁” 五、开展“三反” “五反”运动 第九章 革命需要 奉调回京抓经济 一、将军下马管经济 二、“非常办法”完成荆江分洪工程 三、让中国人民开上国产车 四、与灾区人民同度难关 第十章 扭转乾坤 重拳粉碎“四人帮” 一、“出国风波”与“二月逆流” 二、与“四人帮”针锋相对 三、积极推动整顿工作 四、周恩来逝世 李先念再次“靠边站” 五、秘密筹划粉碎“四人帮” 第十一章 高瞻远瞩 余晖璀璨照人寰 一、不只是少生几个孩子的事 二、勇往直前上宝钢 三、出任国家主席 四、朴素一生 试读章节 二、短暂的私塾时光 李先念生父李承元一生受尽了地主阶级的欺凌压迫,不想让自己的后代再重复自己的命运,他把改变家庭命运的重担全都放在了李先念的身上,从小就叫李先念背诵二十四节气,学习打算盘。他见这孩子聪明伶俐,人小志大,于是在李先念9岁的时候同兄长李承盛商量将李先念送进了李家大屋的私塾念书。李家同族的一些人,对李承元送儿子读书很不理解,议论纷纷:“承元家里穷得连椅子也没有一把,怎么能供得起全伢子念书呢?”“这年头让孩子帮忙干些农活,凑合着糊个口,不饿死就行,咱们穷人还想图个什么?”这些话传到李承元耳朵里,他颇有主心骨地回答说: “我家祖辈几代人都是种田佬,一字不识,不但穷得饿肚皮,还常受富人欺负,现在勒紧裤带,挤点谷子交学费,让孩子读点书,喝点墨水,将来即便成不了大事,能写写状子,为咱穷人出口气也是好的。” 李先念知道家里供他念书不容易,因而学习十分刻苦。他的记忆力极强,认字、背书又多又快,在全班数一数二,常受到塾师韩福琦的夸奖。但是,童心未泯的他,也有调皮的时候。死记硬背、囫囵吞枣、枯燥无味的教学方法,有时压得他透不过气来,就想点子以“解手”为由,离开教室,溜到附近稻谷场上,与在那里玩耍的孩子们摔上几跤,打闹一阵。他对弱小同学十分爱护,不准别人欺负他们。有次,学东陈老财的儿子“陈肉头”,欺负小同学李春生,吓得春生哆哆嗦嗦地直哭。李先念出面劝说,“陈肉头”反说他是“鸭棚老板,管蛋闲事”。李先念一怒之下,抱住他就摔起跤来,连续摔了他几个跟头,跌得他仰面朝天,有气无力,连声告饶,方才罢休。 李先念在这所私塾读了一年,又转到冯家湾韩氏祠堂私塾读了一年。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懂得读书的重要和来之不易。私塾读完后,他一心希望能升学堂深造,但学堂的费用比私塾要高得多,家里拿不出,借贷又无门。父母亲盘算来盘算去,只好委屈孩子,让他停学。这时,李先念尚不明白家庭贫困的原因,但却深深体味到了它的苦果。富人家出身的孩子,学习再差,也能照样升学;穷人家出身的孩子,学习再好,却深造无望。这种强烈对比,在他年少的心灵里,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 冬去春来,李先念又长了一岁。身体瘦长,但坚实有力,成了个半大小伙子。父亲再三托人求保,请客送礼,才被允准送他到地主吴立久家的杂货店学徒,以便混口饭吃,也为日后谋条生路。李先念对常来家里催租逼债的吴家本来极为反感,但待在家里也得种他家的佃田,又不忍伤害父母的一片心意,便硬着头皮去了杂货店。 伯父是吴家的长工,父亲是吴家的佃户,母亲为了减点租子,也常去吴家洗衣缝衫,帮助干活。李先念在吴家店里学徒,不言而喻,只能无偿出卖劳力,充当小奴隶。他起早贪黑,整日劳苦,挑水、劈柴、烧饭、看孩子、喂牲口、搬货物,什么累活脏活都干,却拿不到一文钱。吃的是残汤剩饭,穿的是破衣烂衫。店东稍不顺眼,就又打又骂,简直没把他当人看待。 李先念从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养成了宽厚待人、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性格特点。但是,穷人有穷人的骨气。在财主面前,他的独立性、反抗性也强,从不愿逆来顺受,像面团似的听凭他们搓来揉去,随意摆布。每当店东无理训斥和辱骂他时,他总是怒目相视,甚至顶上几句,胸中窝着一团反抗的怒火。 有一次,李先念喂完马,将马槽收拾干净后,正准备去烧火做饭,在门口碰见个讨饭的小孩。他与小孩讲了几句话,被店主发现了。店主说他耽误了做饭的时间,骂骂咧咧,还要打他。他气愤不过,决计报复一下,让店主也尝尝穷人的厉害。饭后,店主要骑马外出,李先念“顺从”地牵过马来,躬身侍候,等店主骑上马背,他迅速立起身来,使劲拍打马身,马受惊吓,仰头奔跑,店主缺乏准备,被摔在地上,疼得直打滚,半天说不出话来。 还有一次,李先念劈柴,不慎把手划开一条口子,鲜血直流。他跑进屋里找破布包扎,店主又责骂一通,说他“磨洋工”,罚他两餐不准吃饭。他一气之下,偷偷地将店主的一片稻谷田里的水全部放干。店主气急败坏,逐个审问长工。长工们虽然知道是李先念干的,但谁也不肯透露。 经过这几次的折腾,李先念虽然让店主吃了一点苦头,但他还是无法忍受店主的欺凌辱骂,在一年后他拿着仅值一挂鞭炮的全部工钱离开了杂货店。年龄虽小的李先念却过早地承受了贫富悬殊、阶级差异的现实,他立志,一定要刻苦努力,另谋出来,通过自己的双手来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不再让父母受到别人的欺凌。P5-7 序言 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李先念,一生叱咤风云,历经艰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李先念1909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时候放过牛,读过私塾。12岁以后开始在家乡和汉口学木工。1926年,北伐军攻占武昌时,他受革命思想的影响,回家乡参加农民运动,从此走上革命的道路。 1927年11月,李先念率领本乡农民自卫军参加了中共在鄂东发动的黄麻起义,并于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后,李先念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团、师、军政治委员,参加指挥了许多重要战役,为建立鄂豫皖和川陕革命根据地作出了贡献。1935年,李先念参加长征。6月,他率领红四方面军的先头部队攻克四川省西部的懋功,随后,同红一方面军会师。1936年10月下旬,红四方面军的一部分在甘肃渡黄河西进,组成西路军进行西征。由于孤军深入,敌众我寡,环境险恶,西路军进行西征受阻。其后,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决定并报告中央成立西路军工作委员会,由李先念统一指挥军事,其余三个支队打游击。李先念提出“迅速经新疆到远方学习,培养大批干部”的富有远见的主张,率左支队冲破敌人的围堵,经过祁连山的冰封雪岭,在陈云、滕代远的接应下,在新疆组成西路军总支队,组织学习政治理论及航空、装甲、炮兵、无线电等军事技术。这些人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特种兵的骨干力量。 毛泽东高度评价李先念领导西路军的革命斗争精神,称他是“不下马的将军”。徐向前也说:“李先念同志受命于危难时刻,处变不惊,为党保存了一批战斗骨干,这是了不起的。” 抗日战争时期,李先念在华中敌后领导军民开展游击战争,历任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员、第五师师长兼政治委员、鄂豫皖湘赣军区司令员和中共边区党委书记。在与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尖锐复杂的斗争中,他正确地贯彻党的统一战线策略,抓住民族矛盾这个主要矛盾,正确处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为创建华中抗日根据地作出了贡献。陈毅指出:对付敌顽夹击,最标准的是五师的例子。他们灵活地执行了攻守策略, “背敌以对顽,背顽以对敌”,充分利用敌顽矛盾求生存、求发展,这一经验,具有普遍意义。 1946年6月,国民党30万大军以宣化店为目标,分4路围攻中原解放区。李先念指挥中原军区突围,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他亲率部队秘密、神速行动,抢在敌人总攻击之前跳出其内层包围圈。随后,过关斩将,杀出一条血路,直指陕南,完成了突围的任务。中原突围的胜利,充分表现了李先念和中原军区部队高度的全局观念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显示了李先念的军事指挥才能。为此,中央军委和毛泽东致电给予高度赞扬。 建国初期,李先念曾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共武汉市委书记兼市长、湖北省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中南局副书记、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为在湖北等地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1954年后,李先念任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文化大革命”期间,李先念协助周恩来做了大量工作,克服重重困难,使全国经济生活的运转不致中断。在动乱愈演愈烈时,李先念对“文化大革命”由怀疑到不满。1967年2月,在中南海怀仁堂的两次碰头会上,他和李富春、陈毅、谭震林等一起,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作法提出了强烈的批评。但是,却被“四人帮”诬为“二月逆流”,受到严厉的错误的批判。 1975年,李先念积极支持邓小平复出抓各行各业的整顿工作。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李先念对此深感忧虑,多次和一些老同志一起酝酿解决办法。经过与华国锋、叶剑英等反复商量,并征得中央政治局多数同志的同意,于1(1月6日采取断然措施,对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等实行隔离审查,得到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李先念作为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主要决策人之一,为从危难中挽救党、挽救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一起协助邓小平领导全党拔乱反正,实现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伟大历史性转折。1983年6月,在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李先念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88年4月,李先念出任全国政协主席。他心系人民,不顾高龄、不辞辛劳,繁忙地主持或参加重要国事活动,频频视察各地、出访各国。他会见了许多重要外宾和友好人士,先后出访了亚洲、非洲、欧洲、北美等20多个国家。他努力维护国家的社会政治稳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工作到最后一刻。 1992年6月21日,李先念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3岁。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