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减灶诱敌、避实就虚、后发制人,这些中国战争史上的经典战法究竟是怎样的呢?田单、孙膑、韩信、张良,这些古代的著名谋士或者将领有着哪些令人称道的经历呢?巨鹿之战、彭城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这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究竟是如何铸就的?陈胜吴广起义、黄巾军起义、瓦岗军起义、太平天国运动,不同时代的农民起义之间有着怎样的相似和不同,又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和影响?炎黄和蚩尤曾进行过怎样激烈的对决?西楚霸王项羽如何一步步走向了乌江自刎的结局?八王之乱这场中国历史上空前的“窝里斗”,其具体过程又是怎样的呢?所有这些疑问,你都能从胡杨著的这本《历代战争全档案(修订版)》中得到答案。
胡杨著的《历代战争全档案(修订版)》是近期推出的“全档案”系列丛书的一本。本书以时间为线索,精心遴选了中国古代比较有代表意义的若干战例,并配有大量图片,从多个角度呈现战争的全过程,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解读历史、解读战争的渠道。
宇文泰掌权西魏
宇文泰生于507年,字黑獭,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他是西魏王朝的实际建立者和权臣,也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
在北魏末年的六镇起义中,宇文泰参加了鲜于修礼和葛荣的起义军。尔朱荣镇压葛荣后,宇文泰转投尔朱荣部将贺拔岳麾下。永安三年,即530年,尔朱天光和贺拔岳进入关中镇压万俟丑奴起义,宇文泰跟随贺拔岳平定关陇。
尔朱氏失败后,高欢命贺拔岳为关西大行台,宇文泰则是贺拔岳的得力佐将。永熙三年,即534年,侯莫陈悦在平凉(今甘肃平凉西南)杀死贺拔岳。之后,宇文泰继统贺拔岳军,击败侯莫陈悦,并向东进据长安。再后,魏孝武帝因与高欢不睦,入关就宇文泰,并任命他为大将军、雍州刺史兼尚书令。次年,宇文泰杀死魏出帝,立元宝炬为帝,即魏文帝,改元大统,是为西魏,而实际政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乱中求治,以威定霸
西魏立国后,形势极为险峻。当时,天下三分,东有高欢大军压境,南有萧梁不时挑衅。尤其是高欢,视西魏为劲敌,急欲将其扼杀于襁褓之中。而东西魏当时的实力相差悬殊,东魏地广国富,兵强马壮,高欢能调动的军队不下二十万;西魏却地狭国贫,宇文泰直接掌握的军队只有三万多人。鉴于当时的形势。大统元年,即535年的三月,宇文泰制定并颁行了二十四条新制,并提拔苏绰为大行台左丞,参与机密,革新政治。
大统十二年(546年)九月,高欢亲率大军十余万人,围攻西魏据守的玉璧(今山西稷山县西南)。西魏并州刺史韦孝宽镇守玉璧,顽强抵抗,高欢先后采用断水道、火攻、挖地道等战术,围城五十余日,未能攻下玉璧。最后,高欢染疾,只得解围而去。自此之后,西魏扭转了过去的劣势,得以和东魏势均力敌。
高欢死后,子澄即位,高澄因与手握重兵的侯景不和,欲夺其兵权,侯景随即以河南十三州之地降于西魏。宇文泰接受了侯景的投降,但同时又对机诈权变的侯景十分戒备,分派大军络绎接收侯景所占土地,并示意景交出军队,入朝长安。而高澄在侯景叛变后,也派大军进逼。于是,侯景转而投归萧梁,酿成了侯景之乱。在平定侯景之乱的过程中,萧氏兄弟为争夺帝位,相互残杀,宇文泰随即乘机掠取土地,夺得汉东、益州、襄阳(今湖北襄樊)等地,控制了长江上游和汉水。
大统十七年,即552年,侯景败亡,梁武帝的第七子萧绎在江陵(今湖北江陵县)称帝,是为梁元帝。萧绎在侯景未平前,曾称臣于西魏,与西魏订立盟约。称帝之后,萧绎便不再称臣,宇文泰随即派使臣宇文仁恕到江陵聘问,梁元帝向宇文仁恕表示,梁已统一,西魏应将所占梁、益、襄阳等地归还梁朝。 西魏恭帝元年,即554年的九月,宇文泰命于谨、宇文护等率步骑五万进攻江陵。当年十一月,江陵城告破,梁元帝被处死,西魏的疆域扩展到了今四川、湖北一带。
554年正月,宇文泰杀废帝元钦,立元钦之弟廓即位,是为恭帝,恢复旧姓拓跋,将朝政大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西魏恭帝三年,即556的正月,宇文泰又推出了一套由汉族士人苏绰、卢辩依据《周礼》制定的新官制。与此同时,宇文泰将地方官吏任免权收归中央,以加强中央集权。
而为了全力对付东魏和南朝梁,宇文泰对北边少数民族柔然和突厥采取了和亲政策。北魏末年,内部动乱,柔然势力重新强盛起来,屡屡侵扰边境。西魏建立后,宇文泰先是以宗室元翌女嫁给柔然主阿那瑰的弟弟塔寒,后又劝西魏文帝纳阿那瑰女郁久间氏为皇后,以示结好。大统十一年,即545年,宇文泰派使者前往突厥,和突厥建立起联系;而大统十七年(551年),宇文泰又将长乐公主嫁给突厥主阿史那土门。突厥也经常派使者访问西魏,并赠送礼物。宇文泰对北边少数民族采取的和亲政策,保证了边境的安稳,也加强了西魏和少数民族的友好往来。
西魏恭帝三年,即556年的四月,宇文泰北巡。当年九月,宇文泰还至牵屯山(今宁夏固原县西),染上疾病。宇文泰预感自己病重,随即派人急召侄儿宇文护。宇文护赶到泾州(今甘肃泾川北)时,宇文泰已经病危,随即对宇文护说:“我的儿子都还年幼,现在外寇强盛,国家之事由你决定,希望你努力完成我的志向。”最终,宇文泰卒于云阳(今陕西泾阳西北),终年五十岁,葬于成陵(今陕西省富平县北),谥号文公。
同年十月,泰子觉嗣位,由宇文护辅政。第二年,宇文觉称帝,是为孝闵帝,北周自此开始。
宇文泰的一生,正好处在由乱到治的历史转折点,在复杂的历史条件下,他能够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取威定霸,奠定了北周王朝的基础。功业可谓突出,堪称孝文帝元宏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位杰出的鲜卑族人物。
P156-158
自人类诞生以来,战争就和人类文明紧密相连。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类有多久的文明史,就有多久的战争史。
战争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最高手段同时也是最暴力的手段,是一种极端的政治外交手段。弓I发战争的因素有很多,国家矛盾、宗教信仰、利益纠纷、权势之争,甚至于私人之间的恩怨情仇,都可能成为战争的导火索。
而战争的结果,通常意味着秩序和格局的重建。国家之间、部落之间的战争,通常会促进民族间的融合或者新国家的创立;国家内部的战争,也通常会让政权易手乃至民族独立。
客观而言,战争是解决矛盾和纠纷最快捷、最有效的手段。但与普通的政治外交手段不同的是,战争是残酷而暴力的,其对人民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和损失,通常是彻底而无法弥补的。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战争似乎历来都是人们最不想看到的事情。
不过,尽管我们有很多理由去痛恨战争、排斥战争,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去了解战争、倾听战争。历史是当今生活的一面镜子,可给人以借鉴和警示,战争同样能够做到。通过了解和品读战争,我们可以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历史,同时意识到当今的和平与安宁有多么珍贵。此外,战争中体现出来的谋略和兵法,也可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参考和指引。不拘小节,放眼全局,灵活处事,处变不惊,所有这些素质或者说能力,其作用显然不仅仅拘泥于战场。
本书以时间为线索,精心遴选了中国历代比较有代表意义的若干战例,并挑选了一批与战争相关的图片,力图从战争背景、战争经过、战争意义和影响,乃至相关历史人物生平、逸事等多个角度,呈现原汁原味的战争全过程。而这样做的目的,正是想为读者提供一个渠道和途径,去解读历史、解读战争。
在此书中,你既可以一览波澜壮阔、规模宏大的战争场面,也可以领略到军事谋略、兵法阵法的云谲波诡、常用常新;既能体会到作战将士视死如归,抑或胆战心惊之情,又仿佛能够听到无辜百姓的呐喊和哭声。
围魏救赵、减灶诱敌、避实就虚、后发制人,这些中国战争史上的经典战法究竟是怎样的呢?田单、孙膑、韩信、张良,这些古代的著名谋士或者将领有着哪些令人称道的经历呢?巨鹿之战、彭城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这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究竟是如何铸就的?陈胜吴广起义、黄巾军起义、瓦岗军起义、太平天国运动,不同时代的农民起义之间有着怎样的相似和不同,又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和影响?炎黄和蚩尤曾进行过怎样激烈的对决?西楚霸王项羽如何一步步走向了乌江自刎的结局?八王之乱这场中国历史上空前的“窝里斗”,其具体过程又是怎样的呢?所有这些疑问,你都能从此书中得到答案。
那么,让我们翻开书页,拨去时间的迷雾,在和平的时代里,观尔虞我诈,听铁马之声,徜徉历史,重新感受一下历史的温度和脉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