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丽编著的《让叛逆的孩子与你更亲密》是一本家庭教育的稿件,它以周六亲子俱乐部为背景,针对参加活动的各个家庭所面临的青少年教育问题,如亲子沟通等进行讨论,寻找最好的解决方法,改善亲子关系,书稿中提到的做法,如把问题交给孩子,把权力还给孩子等,为父母带去启迪和思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让叛逆的孩子与你更亲密 |
分类 | |
作者 | 周婷丽 |
出版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周婷丽编著的《让叛逆的孩子与你更亲密》是一本家庭教育的稿件,它以周六亲子俱乐部为背景,针对参加活动的各个家庭所面临的青少年教育问题,如亲子沟通等进行讨论,寻找最好的解决方法,改善亲子关系,书稿中提到的做法,如把问题交给孩子,把权力还给孩子等,为父母带去启迪和思考。 内容推荐 《让叛逆的孩子与你更亲密》由周婷丽编著。 《让叛逆的孩子与你更亲密》简介:一个周六的下午,七个家庭的父母与孩子齐聚在心理咨询师昕怡的课堂上,热烈展开了关于父母如何与叛逆的孩子相处的讨论,并由此引发了关于如何倾听才能听到孩子内心声音、如何对话、如何表达爱意、如何互相理解等一系列叛逆的孩子与父母之间矛盾、冲突、互不理解的话题。 经历12个争执与觉醒的周六,这七个家庭的父母和各自的叛逆宝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互相理解和融洽,家庭的快乐与温暖包裹了每一个人。家长从此不再伤心、焦虑,孩子更与愤怒、孤独彻底说拜拜! 目录 第1个星期六 听见孩子内心发出的声音 第2个星期六 读懂孩子没有说出来的意思 第3个星期六 把问题交给孩子,把权利还给孩子 第4个星期六 孩子的心门是这样关闭的 第5个星期六 妈妈的担心不等于孩子的事实 第6个星期六 你这样说话,孩子才喜欢 第7个星期六 让孩子愿意听又愿意说的沟通密码 第8个星期六 五种爱的表达,给孩子最安全的爱 第9星期六 引导孩子和自己的情绪和平共处 第10个星期六 使孩子走当行的道,到老也不偏离 第11个星期六 提高孩子自控力的方法与规则 第12个星期六 亲子关系最高技巧是父母做好自己 试读章节 来自身体的信息 2009年2月的某个周六下午两点,阳光明媚。北京某大厦八层,某教育机构会议室,中间有围成一圈的椅子,昕怡和十七位家长及学生陆续进入“圆圈”。 昕怡是这个机构的心理咨询师,主要负责学生和家长的心理辅导工作。几年的工作下来,她深深感受到,很多时候,家长和孩子之间存在着一堵沟通的“墙”,彼此不理解,互相指责、埋怨,明明看到父母十分爱孩子,有时到了忘我的程度,可孩子却感受不到,甚至于认为父母不爱自己,因而亲子关系十分紧张,争吵不断,甚至相互辱骂,大打出手。这些都令昕怡感到痛心,然而相当多的家长却意识不到其中的问题,于是昕怡想到组织这样一个帮助亲子沟通的周六亲子俱乐部活动。 参加活动的培智一家很有意思,培智是个高高大大的高二男孩,他坐在家人中间,左边依次是妈妈、爸爸,右边则是奶奶、爷爷。通常儿童是喜欢坐在父母两人中间的,培智恰恰是被四个大人包围着。听怡眼前出现一幅画面:一个小男孩左边是妈妈,右边是爸爸,双手分别被爸爸妈妈拉着,开心地走在公园里。 再仔细观察,昕恰发现培智仰着头,谁也不看,似乎在抗拒着什么。 培智爸爸发现昕怡在观察他们一家,立刻尴尬地拉了儿子一下,说:“坐好,都这么大了,也不会坐,头别仰着看天花板。” 培智并没有听爸爸的,依然高高地仰着自己的头,当身边人都不存在。 这是典型的抗拒行为,培智的这个举动又令人感觉他其实是一个青春期孩子,正在向父母说:“别管我!” 然而,培智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并不能理解这个动作,昕怡注意到爷爷奶奶无奈地摇头,他们对培智这样的行为一筹莫展。 爷爷见儿子说培智不管用,就严肃地说:“培智,坐好喽。” 威严而低沉的声音中透着军人的命令,培智却没有任何反应。 奶奶忙讨好地摸着培智的头说:“乖!听话!” 奶奶的这个动作,犹如在哄一个三岁孩童。 培智依旧不理,继续着他的抗拒。这个动作似乎在告诉人们:“你们不用管我,我知道该怎么做。” 培智的抗拒使得他的爸爸和爷爷十分尴尬,一脸没有面子的羞愧。 此情此景让昕恰想起儿子上初中时,什么都不愿意多和自己说,什么事都不再像小时候那样要问自己,有事也不找自己商量了。有时昕怡知道了某件事,问一下儿子,他也会说:“我长大了,知道怎么做。”听到这句话时,昕怡心里会有些失落,又有些欣喜。 进儿子房间得先敲门,否则儿子会说昕怡没有礼貌;儿子听周杰伦的歌要关门,昕怡问为什么,儿子说:“怕你不感兴趣,有代沟。” 孩子如果开始在自己和家长之间设立了一道“门”,不让家长轻易进入,身为家长,需要小心呵护孩子的自尊心,避免粗暴地越“门”而入,比如,偷看孩子的日记,不敲门进入孩子房间,不经孩子同意而自作主张等,都是不尊重这个独立个体的表现。 每每此时,昕怡会试着去理解儿子的世界,主动说:“妈妈也喜欢听周杰伦。”儿子会惊讶地说:“我以为你不喜欢呢。” 昕怡说:“宝宝喜欢的,妈妈也会喜欢。看看年轻人的世界,也蛮好的。” 儿子听妈妈这样说,乐了,主动打开了门。他觉得妈妈没有那么死板,愿意尝试接受新事物。 虽然那时周杰伦的歌昕怡有些听不懂,但至少她知道,儿子的世界在哪里了,她愿意接近儿子的世界,尝试理解孩子。 那时候昕怡体会到的是:儿子长大了,已经不像小时候那样需要妈妈了,妈妈再也不是无所不知的贤能了,有些悲哀,同时又为儿子高兴,他是大人了。昕怡想:既然儿子长大了,不需要妈妈了,那我就做点自己想做而一直没时间做的事情吧,否则会有失落感。 对初中的孩子,准确说是青春期孩子放手,是每个妈妈需要学习的功课,也是人生的第一个分离——孩子离开妈妈。这个分离恰恰标志着孩子长大了。 培智一家的对面坐了张轶一家,妈妈在挨着女儿张轶右边的椅子上坐着,爸爸坐在妈妈右边。 张轶已经初三,马上中考,因为在家里为了不上学和父母闹得要死要活的,父母害怕了,于是带孩子来心理师这里咨询。 从座次来看,张轶妈妈坐在女儿和丈夫中间,张轶距离爸爸较远,能够感觉到在这个家庭中妈妈对女儿的控制,而爸爸则一副无所谓的表情,似乎在告诉人们孩子怎么样都可以,看来工作得从妈妈这里开始。 这两家如同两个小分队,把整个团体的大圆分成了两个半球,其他的学生和家长来了,稀稀落落地插入其中,自觉进入这个圆圈。 “大家下午好!”昕恰抬头看了看挂在墙上的钟表,时间正好两点,便微笑着温和地和大家打招呼。 “非常感谢大家的信任,来参加周六亲子俱乐部活动。今天是第一次活动,很高兴看到大家都到齐了。” 看到大家的注意力全转向了自己,昕怡继续说:“今天是第一次活动,我们大家需要彼此先熟悉一下。” 短暂的沉默后,听怡继续说:“大家已经认识我了,我是这家机构的心理咨询师,在之前的个别咨询和家庭咨询中,注意到大家有一个共性的话题——亲子关系问题,所以组织大家一起来参加这个周六亲子俱乐部。现在先邀请大家做个自我介绍,可以吗?” “可以吗?”昕怡这个问话表示商量和征求意见,并非要求,首先给家长树立了一个榜样,在亲子沟通中家长需要经常和孩子商量,而不是家长式的命令。 大家听了这个问话感觉比较舒服,同时又觉得陌生人坐在一起谈论家庭中的沟通问题,不免有些尴尬,于是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P3-5 序言 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几年,接触了大量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和家庭教育困扰的家长后,我发现了一个规律:来找我求助的大多数家长的第一句话通常是“我孩子有问题……”,然而,当家长真正把孩子带到咨询室里来见我时,我常常发现,并非孩子出了问题,而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或者说孩子的心理问题正暗示着这个家庭的关系出了问题:有些是家长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有些是家长不够理解孩子,有些是家庭内部沟通方式出了问题,还有些是家长自身的局限所致,等等。总而言之,所有表现在孩子身上的问题,都是这个家庭需要改变的信号。如果家长能够意识到这点,及时做出调整和改变,那么孩子的问题便会自然而然地消失。 于是,在大量个案具有的共性问题面前,我萌生了为这些受困扰的家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念头,这样大家面对共同的话题,不仅能看到不同家庭的应对模式,同时也能互相学习和纠正不良的亲子沟通方式。由此开展的每周一次持续不断的团体心理辅导,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参加过周末团体心理辅导俱乐部的家长和孩子,从中学习到了“尊重”、“理解”,而家长更是学着去改善自身,和孩子友好相处,并允许孩子做自己,等等。 为了使更多的家庭和孩子能从中受益,从去年5月份开始,我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埋头整理这些案例,梳理思路,想为家长和孩子写一本实用型的关于家庭教育的故事书籍。于是,周末亲子俱乐部的团体活动被详尽地记录下来,成为本书,并在一年后的今天诞生了。不过书中的人物、故事都经过了加工和处理,书中人名均为化名,同时隐去了个案的特征性信息,为的是保护个案的隐私性。 在此,我要感谢参加这个家长俱乐部的孩子和家长,正是你们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改变带给我力量和勇气,让我看到这样的团体心理辅导对众多受困于家庭教育和亲子沟通问题的家庭的希望,只要家长和孩子愿意做出改变,痛苦就会减轻,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同时谢谢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的总编辑马百岗和编辑李丹丹,正是你们的悉心指导和耐心工作,才促使本书得以面世;也感谢我自己,潜心研究,悉心整理,挖掘故事的深意,把一个个实用型的问题解决之道奉献给读者。另外,我也要感谢我的同事霍雨欣的热心关注和支持,得以促使本书有机会和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合作面世。 最后,我也要感谢愿意阅读本书的每一位读者,你的青睐和参与,正是改变你家庭教育问题和亲子关系的钥匙。 书评(媒体评论) 倾听才能懂得,对话才能理解。一本让你更好地走进孩子的书。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 《让叛逆的孩子与你更亲密》从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沟通开始,用故事、案例,用最容易理解的方法,帮助爸爸妈妈走进孩子的心,打开孩子的心门;帮助孩子们理解父母,理解他人,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心。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知心姐姐教育服务中心副总监、《知心姐姐》杂志主编祝薇 这个年代,都市中大多数人只有一次做父母的机会,因而容不得孩子有一丝一毫背离自己期望的行为,但却不曾想过他们无法再次验证来之不易的教子经验,他们无法有翻盘重来的命运选择。为人父母,是一堂上不完的课,而作者将其浓缩为十二节微型课和几个鲜活的案件。也许你能从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驻足、感悟、欣然……你的父母之路将迎来不一样的风景。 ——资深教育媒体人、新浪网教育频道主编彭昆 周婷丽老师在这本书中告诉我们,所有教育行为的本质还是用心去爱,但本质是水,技巧是船。要安全渡过爱之水,达到和谐的彼岸,当然需要更好的船。衷心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修好自己的船,顺利渡过爱之水,与孩子同享幸福和谐,走向美好的未来! ——北京广播电台《教育面对面》策划、主持人延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