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上海我的1949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徐锦江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今年是上海和全国解放65周年。1949,是一个值得记忆的年份,许多人的脑海里至今保留着不少有意味的故事。徐锦江编著的《上海我的1949》是一本口述实录,通过寻访与1949年上海解放相关联的各行各业的历史见证者,打捞沉淀在人们记忆深处的故事,拯救上海“解放老人”的历史资料,还原历史,发现价值;通过讲述“一个人 一座城”的故事,展现65年前大江大海中“小家小我”的立体社会生活图景。

内容推荐

1949年的上海,是欢乐的海洋。很多人的命运因解放而被改写:京剧名伶杜近芳从“戏子”成为了党的文艺工作者;弄堂孤女李坚入伍参军,成长为共和国第一批女航空员;沪上“小开”张慈中北上,后成为新中国第一代书籍装帧师……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如此紧密相连,徐锦江编著的《上海我的1949》试图记录下人们内心的激荡。本书是对1949年这一历史时点的多角度展示。

目录

序:记录上海传承历史陈颂清

·攻克

 血战15天,毕生难忘萧卡

 敌军弹片至今留在我脑袋里宗亚泉

 刘开通兄弟,我想找到你阮武昌

 解放上海,我们为前方筹物资吴文桂

·密战

 我从国民党的牢里逃出来富华

 策反敌特机动车队,惊心动魄的分分秒秒刘燕如

 互道一声“同志,侬好!”蒋丽似

 和一百多个孩子一起迎解放丁景唐

 1949年,破案3000件瞿道文

·抉择

 末任市长赵祖康日记里的1949赵国通

 陈毅说,不是被解放,是会师周骏羽

 迎向了一种新的生活曹雷

 上海滩名媛的1949吴靖

·南下

 打着腰鼓进上海任桂珍

 山东小八路眼中的大上海徐达夫

 我随华东保育院南下范翠兰

 《解放日报》创刊的日日夜夜丁柯肖木史东

 王绪生葛娴

 1949年,我参与了接管复旦张薰华

·欢庆

 解放的热情,要永远热下去秦怡

 我拍摄上海解放第一次大游行姚海康

 我用镜头定格1949吴四一

·新生

 上海解放,是我的再生之日姚昆田

 那一年,我虚报年龄自愿参军陈钢

 从戏子到文艺工作者杜近芳

 “小开”北上记张慈中

 弄堂孤女:一封信改变一生李坚

 一位女医生的1949记忆李超荆

·余音

 梦始之地,一张报纸的65年

 “我就在这张照片里”

 祖孙三代共忆往事、合著家史

 致意《解放日报》,致敬解放上海的老兵们

试读章节

“毫发无损”过了江

1949年1月10日,我所在的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并肩作战,歼灭了国民党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及杜聿明指挥的56-f"-师,淮海战役取得了胜利。国民党政府大势已去。那时候的形势,按照毛主席的说法,就是“连敌人都不会怀疑我们将会取得最后胜利”了。我们部队奉命开到如皋休整。大家每天都在议论,什么时候渡过长江,打到国民党老巢南京去,彻底解放全中国。

在这期间,华东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统一全军编制和番号的命令,改编为第三野战军,我所在的第ll纵队第33旅98团也改编为第29军87师260团。部队统一编制后,我组织全团为渡江投入了紧张的训练、准备中。这时担任团军事领导的是团参谋长梅永熙,他抗战时期就和我一同在通启地区战斗过,曾任过东南警卫团团长。后部队编入第9军分区7团,他当团参谋长,一直到又改编为33旅98团,我是团政委,他仍是团参谋长,我们战友情义很深。建国后,他先后在中国驻罗马利亚、印度等国大使馆当武官。

到了4月21日,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和解放军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一声令下,激动人心的渡江战役开始了。第29军按照渡江作战总前委的决定,于长江的龙稍港至张黄港的左路发起渡江作战。我们第260团按军部的命令,为军第二梯队,随第86师由靖江中天生港的柏木桥、耿公殿下水启航,在对岸江阴的长山西段石牌港登陆,上岸向金童桥、峭岐一线冲锋、攻击,占领花山,并警戒无锡的青阳、南开方面来敌。我们面对的长江南岸的长山,西靠江阴黄山要塞,东邻沙洲的巫山港,江心有5里长的岛沙西开沙。可以讲,这一段不仅江岸地形复杂,江流湍急,敌军的部署也是最强的,尤其是江面基本控制在江阴炮台的炮火里。

我和其他团领导认真研究,制订了缜密的方案。4月21日晚,全团全副武装登船出航,整个渡江的过程非常顺利,这其中我们团当时的团长李干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到我们团才一个月,就被调去配合华中工委策反江阴炮台。在他和其他同志的努力下,江阴炮台的守军7000多人起义,调转炮口打国民党军,我们部队就“毫发无损”地过了江。

顺利解放无锡

经大半夜夜航,22日凌晨3时全团在石牌港成功上岸。有小股敌军在长山边的公路阻击,战士们就像猛虎扑食一般冲了上去,敌人顿时逃散。我命令马不停蹄前进,很快经云亭到达定山,定山虽不高仅200多米,但陡峭难攀,我命令2营4连主攻,连长杨忠带兵攀岩上攻,敌军有一个营把守,几经争夺才拿下山头,全歼敌军。但杨忠和18名同志壮烈牺牲,至今江阴定山还有杨忠街,他是当年南通反“清乡”就参军的新四军老战士。攻下定山后,我命留一个营守卫定山,稍后果然敌第123军的一个加强团前来反扑,先还气势汹汹地发起3次进攻,后我团和兄弟部队调兵来围歼,毙敌、俘敌300多,它才仓惶逃窜。

我率团在定山稍稍休息,师部就命令立即向三河口攻击前进。这里有敌江阴要塞流动炮团的一个营,我团赶到顺利地解决了战斗。在赶往的夜路上,团1营炊事班还意外地捡了一个“大便宜”,营管理员贾国珍带炊事班走在全团的最后,黑暗中感觉有支队伍跟在身后,判断下来是敌人。他和炊事班就演了一出“双簧”戏,趁天黑就用口令迷惑敌人,俘虏了敌交警部队100余人。师部给他们记功嘉奖。

P6-7

序言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记忆,一座城市也有一座城市的记忆。激活记忆,把每一个人的记忆汇集起来,可以组成一座城市的记忆,呈现出一个历史时点的丰富画卷。

1949,是一个值得记忆的年份。65年过去了,许多人的脑海中仍然保留着不少在这一年发生的有意味的故事,这些亲身经历的故事,或多或少影响甚至改变了当事人的人生和世界观。65年过去了,当事人逐渐步入晚年,打捞起这些沉淀在人们记忆深处的故事,是珍视上海历史、守护城市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

正出于这一缘由,在上海解放65周年之际,《解放日报》推出“上海,我的1949”专题报道。我们派出精兵强将,寻访亲历上海1949年的历史见证人,并向社会各界征集报道线索;我们聆听他们的同忆,记录下正在淡去、飘逝的历史点滴;我们用镜头录制下了他们的讲述,为后人留下影像资料。这些追寻的汇聚,便是现在摆在读者诸君面前的这本书。

这本书是对1949年这一历史时点的多角度展示。

这里既有正面战场上的浴血奋战——95岁高龄的萧卡,当年是三野29军87师260团政委,在解放上海的15天内,没有睡过完整的觉,甚至一连三天四夜没合过眼;今年88岁的宗亚泉,当时是三野第29军87师259团的一营副教导员,在这场战役中负伤,至今弹片还留在脑袋里。

这里也有在隐蔽战线上的惊心动魄——地下党员富华在1949年1月被捕入狱,目睹李白、秦鸿钧等同志的壮烈牺牲,5月23日,终于趁着国民守兵仓皇出逃之际越狱成功;电影《51号兵站》中“小老大”的原型之一刘燕如,一步步将国民党警备大队机动车队全部人员成功策反,可谓步步惊心。地下党员、上海临时联合救济会儿童救济小组负责人之一的丁景唐,在宋庆龄旧居里和100余名难童一起迎来了解放。

在1949年这个历史的转折点上,每个人作出了影响了一生的选择。赵祖康,旧上海末任市长,在他仅五天四夜的“任期”内,忙于指示各警察局不做任何抵抗,缴械投降;“左派教授”周谷城,被国民党警备司令部扣留,被保出来后,有家难回,最终在辗转躲避中迎来了解放;上海滩名媛吴靖,则在留在上海还是远走美国的纠结中选择了留下。他们见证并参与了旧政权的崩溃、新上海的成长。

当然,更多的平民百姓感受到的是“翻身做主人”的欢庆。敲锣打鼓、上街游行,1949年的上海,是欢乐的海洋。很多人的命运因解放而被改写:京剧名伶杜近芳从“戏子”成为了党的文艺工作者;弄堂孤女李坚入伍参军,成长为共和国第一批女航空员;沪上“小开”张慈中北上,后成为新中国第一代书籍装帧师……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如此紧密相连,本书试图记录下人们内心的激荡。

在一片欢腾中,1949年的上海,也遭遇了担忧、疑虑与嘲讽。打上海花了15天,但是,军事胜利只是第一步。接管、改造、建设,共产党人能让这座远东第一大城市在手中重现光彩吗?事实说明了一切。金融战线上,“不带枪的战士”一到上海,便从头开始学习新知识,平抑物价,保证工人阶级的基本收入;教育战线上,地下党员、年轻助教张薰华被任命为复旦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委,兼任主任秘书,见证了江南第一学府的接管全过程;新闻战线上,大队人马5月27日一进报馆,放下包就干活,一直工作到凌晨。28日一早,报馆门口的报童,领到了一张新报纸——(《解放日报》。

这就是《解放日报》的创刊号,它和上海一起,宣布了一个新的开始。65年风雨,它也同上海一道,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成长,以及过程中种种的艰辛,见证了曾经的“十里洋场”,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建设,已崛起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

记录上海,传承历史,是《解放日报》的重要使命之一。今天,还原历史,是为了发现价值。我们试图通过为历史存档,给未来启迪。事实上,当我们回首上海解放的历史瞬间,不难发现,65年,日新月异的是城市面貌,聚而不散的是城市精神。海纳百川,是包容四方的胸怀气质;追求卓越,是永远盯着先进与前沿的眼光志向;开明睿智,是思考理念与处事方式的独特智慧;大气谦和,是风雨砥砺中的从容面对。上海1949,可以为我们今天改革的攻坚克难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提供思想启迪和精神动力。

感谢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的领导和同事们的鼓励与支持,是他们富有创意的提议和热情的支持,使本书的采写计划得以落实。感谢所有接受我们采访的各位前辈和他们的家人,以及所有为我们积极提供线索、提供帮助的人们,各位的热情参与增添了我们的动力,各位的积极鼓励也让我们对这项采写计划的意义有了新的更深刻的认识。今后,我们当更多组织类似的活动,以不负《解放日报》在上海应担之责任。

陈颂清

《解放日报》总编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8: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