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基民编著的这本《大道至简(有效工作笔谭)》针对当前企业管理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和方法,阐释“有效工作”,并从“有效管理”,延伸至“有效社会”和“有效人生”,对我们认识管理现实、认识自我有较大的启发。
内容包括有效理念:以“正确”串联始终、有效门槛:没有质量,一切“归零”、有效制度:不得触碰“高压线”等十二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大道至简(有效工作笔谭)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作者 | 金基民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金基民编著的这本《大道至简(有效工作笔谭)》针对当前企业管理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和方法,阐释“有效工作”,并从“有效管理”,延伸至“有效社会”和“有效人生”,对我们认识管理现实、认识自我有较大的启发。 内容包括有效理念:以“正确”串联始终、有效门槛:没有质量,一切“归零”、有效制度:不得触碰“高压线”等十二篇。 内容推荐 金基民编著的这本《大道至简(有效工作笔谭)》针对当前企业管理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和方法,阐释“有效工作”,并从“有效管理”,延伸至“有效社会”和“有效人生”,对我们认识管理现实、认识自我有较大的启发。 本书注重可读性,采用管理散文的形式,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地说明问题,既适合管理研究者,也适合从事管理工作的实践者,还适合一般的老百姓阅读。 目录 自序 大道至简:我的“有效”观 第一篇 有效理念:以“正确”串联始终 有效的真谛在于“正确” 有效的耍义在于“三不” 有效的保障在于执行 有效的精髓在于务实 有效的遗患在于“手尾” 有效的底线在于安全 第二篇 有效门槛:没有质量,一切“归零” 一马失社稷:质量决定成败 零缺陷与零容忍:从美军降落伞与海尔冰箱说起 质量的生命属性:和尚撞钟与君子不器 024. 数量、规模和速度:看上去很美 变通为敌:刻板的德国人和精益的“德国制造” 拒绝“差不多”:态度是王道 第三篇 有效政策:功效源自“地气” 好政策同样需要“三不” 谁的无车日:公心缺失导致政策减分 朝令夕改:“动态不一致性”难树权威 政策博弈:何须船主发善心 无形与有形:松紧度要适可而止 第四篇 有效制度:不得触碰“高压线” 好制度应该是完整闭环的链条 “没有制度的管理”是“最好的管理”吗? 热炉法则:制度不能成为摆设 制度公平:尽可能放大制度功能 可怕的漠视:警惕“中国式过马路”带来深度伤害 程序与规则要助力创新 第五篇 有效流程:别让“聪明人”打埋伏 30人审批一份报告:小心潜伏于流程的“隐情” 罗兰·贝格经验与流程再造原则 让固化的流程充满灵动的活力 以信息化对付“自作主张” 谁掌握流程有效与否的评价权 机制强化和细节管控:有效监督“双保险” 问题管理:笼子多高才能关住袋鼠 第六篇 有效服务:别把客户当“上帝” 让“上帝”回到凡间 “信任”的价值远超“满意” 服务三要素 魅力“傻瓜机”:因简单尽显美妙 第七篇 有效管理:通往成功的“道法” 将“以人为本”进行到底 远离空转:最好的做法是直击主题 纹丝不动的炮兵:僵化制造笑话 精细化:赚钱及持久滋润基业的高招 常态机制延长“活动”寿命 危机应对:着眼于“治未病之病” 第八篇 有效策略:说说开会这件事 会海无涯:无往不在会议中 避免召开无效会议的四条法则 威尔逊妙答:讲短话是更大的本事 以“无会日”制造“稀缺效应” 第九篇 有效领导:略胜一筹便是高人 刘邦之“三不如”:团队领袖的特质所在 重在适配:何必非寻“全能超人” “IQ”不是优秀管理者的唯一标签 “不知有之”:智慧领导隐身有术 善于纠错:小沃森的慷慨和“即时贴”的问世 艺术地授权:好领导的胸怀与功夫 取代是福:管得少往往管得好 事事“亲自”未必是“好官” 狼和鲶鱼的奇效:以危机激活生命 塔布克发现:心情关乎精品 学习韦尔奇:用构想管理下属 善用“三字经”:管理者之必备秘籍 “三有”激励:一年如何完成“3000万次” 擦亮一双慧眼:别低估“懒人”的价值 第十篇 有效风气:拒绝虚无与浮夸 空谈是有效的天敌 戒除空挡轰油门 不令而行:期待表率引领 第十一篇 有效团队:做加法不做减法 协同为本:缝隙比短板更致命 懂规矩、守纪律、负责任 像“加西亚”那样创造性地执行 捕雄狮与捉蟋蟀:不做“勤奋的笨蛋” 第十二篇 有效人生:因平实而不枉虚度 想当士兵还是将军? 以快乐幸福奏响有效人生旋律 以用心工作夯实有效人生成果 试读章节 不忽悠是作风要求,核心是“真”和“实”;不折腾是效率要求,核心是“简”和“少”;不返工是质量要求,核心是“优”和“精”。 不妨以三种等式从不同角度表述有效工作的内在含义和明确要求: 有效工作=目标正确+手段正确+结果正确; 有效工作=效能+效率+效果; 有效工作=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把事情做正确。 当然,我们完全可以用更简单、直白和通俗的说法,直接对有效工作的要义做出这样的表述: 有效工作=不忽悠+不折腾+不返工。 不忽悠是作风要求,核心是“真”和“实”。 “不真”“不实”在当今社会环境中几近泛滥,忽悠者大行其道,竞相制造忽悠神话。例如,一些发展规划和政策目标,决策者自己也许根本不相信,或者只是流于纸面,永远无法实现,但却通过种种方法制造“神话”,在大量耗费时间、人力和财力之后,徒留一堆烂尾的工程,此为“不真”。以大量空洞无物的报告、会议、论坛和虚拟甚至造假的数据欺上瞒下、空喊口号、空谈主义、逼真演戏,此为“不实”。显然,这些不真、不实的忽悠作风与有效工作的基本要义无疑背道而驰,必须坚决摒弃。 不折腾是效率要求,核心是“简”和“少”。 曾经有这样的一个故事: 国内某香皂生产企业进口了一条自动化生产线。但在设备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封盒包装时漏装成品香皂的情况。该设备生产商为此耗费100多万美元进行科技攻关,研发出相关压力装置。通过压力器的作用,可以把未装香皂的盒子自动分拣出来。而另外一家同类型企业处理这个问题的方式则相对简单实用、经济实惠。几位一线员工经过多次试验,仅仅增加一台电风扇,把空盒子吹走,就可以很容易地将包装流水线上漏装香皂的空盒子准确地分拣出来。 两相比较可以发现,包装流水线出现的漏装问题虽然都得到了解决,但前者无疑程序烦琐,且成本高昂;后者则轻松实惠,且效果显著。 管理实践中,不乏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把初级问题高级化的现象。例如,一项完全可以通过现有机构或组织开展的工作,非要新设一个机构来处理。而新设的机构为了强调自己的重要性,增强自己的存在感,又要不停地给自己找事做,其结果自然是部门越来越多、工作越来越复杂。因此,强调有效工作,就是要求管理者在千头万绪中直击要害,要求千方百计地化繁为简,以最小的投入达到最佳的效果,切忌兜圈子、瞎折腾、穷折腾。 不返工是质量要求,核心是“优”和“精”。 返工会产生重复投入、重复工作、重复耗时,一些基础性的公用事业如电力、自来水、通信等,还会对用户造成断供等不良连锁影响。不返工的质量要求具体到每一个人,就是做到出我之手必属精品。认识不到质量对于有效工作的意义,有时候我们所津津乐道的“高效”业绩或成果,就会遭遇令人尴尬的后患。 二十年前,我曾经亲身经历过这样一件事情: 因工程建设需要,企业进口了一条日本电缆。按合同要求,日本专家亲赴现场指导施工。施工时,我们的员工一个不少地将所有的工序严格进行,而且日本专家需要四个小时完成的电缆头装接任务,我方施工人员仅用两个小时就完成了,原以为会得到日方专家的夸奖,谁知对方却连连摇头:“尽管对新装的电缆进行充电时,测试是可以过关的;但是,由于在安装时你们没有严格按照时间的要求,在交联电缆绝缘溶解后还没有完全冷却时就进行包扎,这样的处理会使绝缘层如糨糊状被挤压变形、厚薄不匀,将来这里就是可能被击穿的故障点。”此时,员工们才恍然大悟,每一道工序和时间要求都是非常严格的。 这件事情让我颇受启发,快是为了什么?好又是什么?对于很多事情,快未必是好的衡量标准。过去,我们曾经以人力、物力、财力的高投入、高消耗的人海战术,创造出高速发展的奇迹,与此同时豆腐渣工程也频现。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原有的发展观念必须转变,必须从单纯强调“发展”转变为更加注重“科学发展”,必须从强调发展速度转变为更加注重发展质量。 顺应其大势,管理的主基调也应该从效率优先转变为综合最优,即统筹兼顾投入、产出、效率、质量等综合因素。因此,有必要在更广泛的范围强化“有效工作”的“绿色”理念,真正实现个体、团队、企业甚至全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P5-7 序言 我对“有效”的关注和思考,似乎由来已久。 小时候,我家与一家金属加工厂紧邻。站在窗前,我可以清晰地看到厂区内的风景。 不经意间,我发现了这样一个带有规律性的场景:经常会有一车车锃亮的原料钢材被运送到厂区,然后堆放在露天空地,不加任何遮盖,任其日晒雨淋。一段时间后,这些原料钢材难免锈迹斑斑。在进入下一个加工环节前,需要工人用铁锤以手工敲打的方式祛除锈迹。奇怪的是,除锈后的原料钢材被加工锻造成各种形状的型材后,又被继续堆放于露天,“顺理成章”地再次生锈。于是,在成品出厂前,工人不得不又一次用砂纸打磨、除锈、补漆。 我有一位邻居就在这家金属加工厂工作,工种恰好是除锈工,而且是厂里的劳动模范。邻居有很高的劳动积极性,除了在厂里为除锈忙碌,回到家里也在琢磨如何才能更快捷、更干净、更彻底地把锈迹除掉。 在窗前观察到的情景和感受到的除锈工邻居的辛劳,越来越加重了我的不解与质疑:为什么不在原料钢材最初运进厂区未生锈时及时加工?邻居穷其一生忙碌在不断生锈、除锈、再生锈、再除锈的循环中,有多少时间、精力被无谓浪费?在如此重复、低效的过程中,企业又有多少可以避免的成本、费用及更多的宝贵资源被无意义地消耗? 这或许是我关于有效工作思考的最初起点。 从那时起,我开始在学习和实践中,对无效和低效的观念与行为、制度与规则、流程与组织等,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而不断观察到的众多典型事例,也一次又一次地佐证着我的结论:“有效”这个看似简单而又基本的要求,在社会生产和公众生活的诸多领域,都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例如,有多少道路资源和运输能力因组织协调不力或流程设计科学性的欠缺,徘徊在无效或低效运转的怪圈之中。一方面,道路资源短缺、汽车数量迅速增长和大气污染加剧形成的压力,令相关管理部门长期找不到破题对策;另一方面,公路上的货车有的返程空驶,有的为保证微薄的运输利润不惜冒着巨大风险超载、超速,甚至酿成惨祸。 大城市里的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汽车自然难辞其咎。公共交通发展举步维艰,运行效率低下,很难成为更多人的出行首选;出租车从业者因道路拥堵屡屡拒载,乘客苦于在最需要的时候无法及时叫到出租车;私家车主虽然不堪用车成本高企怨声载道,但却不得不无奈地一次次自驾上路,使拥堵状况雪上加霜。 有数据显示,内燃机的能源利用效率通常只有25%。也就是说,机车所消耗的能源只有1/4直接作用于推动车辆前进。这一现象放大到社会生活、经济运行和企业管理等诸多领域观察,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众多资源被无效或低效消耗甚至付诸东流的情况,在当今社会可称得上比比皆是。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道,管理的本分在于追求工作之有效。事实上,看似高深的流程设计与过程控制、现代物资供应链、精益化管理等管理科学,就根植于日常经济运行甚至日常生活行为的诸多细节之中。因此,真正科学的管理,最重要的精髓并非是要多做多少事情,而是使所做的事情都真正正确、真正有效。 在我看来,“有效”首先是一种意识、一种价值观。如果我们的会议、文件和更多的管理活动都以是否确有其效为基本准则,做到不忽悠、不折腾、不返工、不重复,那就意味着完成同样的工作只需消耗更少的人力、时间、资金等资源,这意味着劳动强度的不断降低、幸福指数的不断提升,以及宝贵人生可以更有价值地度过。 在自己的职业生涯已经行过大半程之时,我想,作为企业管理的长期实践者,作为已知天命的“过来人”,不妨将多年来履行“本分”、致力“有效”的思考和行动,进行一番客观、平实的梳理。然后,以漫笔和闲谈似的心得,回溯自己对有效人生的执著追求,感悟对有效工作的身体力行,表达对有效社会的期待和憧憬。同时,也借此提示更多的志同道合者:有成就的职业生涯和有质量的生命旅程并非奢侈资源,切勿轻纵机会、空转年轮、蹉跎人生。 以此自勉,以此为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