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on Winchester编著的《李约瑟(揭开中国神秘面纱的人)》以李约瑟的一生为序,分为七个章节,细腻而流畅的还原了作为科学家的李约瑟、外交活动家的李约瑟和笔耕不辍的科技史学家李约瑟。这是一个具有浪漫情怀、英俊外形、强健体魄和不羁思想的争议多端的传奇人物,一个因为中国情人而爱上中国,爱上中国文明的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李约瑟(揭开中国神秘面纱的人)/教科文行动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英)文思淼 |
出版社 |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Simon Winchester编著的《李约瑟(揭开中国神秘面纱的人)》以李约瑟的一生为序,分为七个章节,细腻而流畅的还原了作为科学家的李约瑟、外交活动家的李约瑟和笔耕不辍的科技史学家李约瑟。这是一个具有浪漫情怀、英俊外形、强健体魄和不羁思想的争议多端的传奇人物,一个因为中国情人而爱上中国,爱上中国文明的人。 内容推荐 Simon Winchester编著的《李约瑟(揭开中国神秘面纱的人)》充满了史诗色彩,给人身临其境之感。通过作者行云流水的笔触,展示了是什么样的力量促生了这位伟人和一个伟大的民族,乃至伟大的人类本身,那精彩绝伦的令人难以忘怀的传奇故事。 目录 序曲 一、天壤之别 二、雪中送炭 三、探秘华夏 四、天道酬勤 五、旷世之作 六、众矢之的 七、人去留影 尾声 附录中国人的发明与发现 致谢 推荐读物 索引 译后记 试读章节 中国航空公司一架道格拉斯C47型飞机穿过雨云颤颤巍巍地向下降落。飞机破旧不堪,饱受了战争的创伤,巧克力色的机身满是弹孔和凹痕。飞行员沿着蜿蜒的扬子江飞行,直到看见前方沙洲上的简易机场,中国陪都重庆的悬崖峭壁就在他的左方。 飞行员快速降低了飞行高度,以防雷雨云层里潜伏有日军的战斗机。跑道进场处有一排排高射机枪守护,漆成红白相间的油桶摆放在跑道两旁当作路标,飞行员根据机枪群的位置确定好自己的方位,然后对准油桶之间的跑道,调整了阻力板并降低两个引擎的速度。一阵侧风袭来,飞机急促地颠簸了一下,飞行员扮了个鬼脸。一年中这个时间正是侧风劲吹的时候,飞机终于重重地降落在古老的河床上,这就是中国主要的机场。飞行员踩住刹车,掉转机头,经过一队队停好的中美战斗机,朝着闪闪发亮的活动板房即航站楼驶去。飞机的速度慢了下来,最后停止了滑行。 一名英军中士独自一人在行李拖车旁等候。飞机的螺旋桨一停,机舱的后门砰的一声打开,两名机械师迅速将临时舷梯旋转到位。中士走上前去迎候飞机上的两位乘客。 第一位从机舱里出来的是一名和中士一样身着制服的军人,只不过是名军官,而且年长许多。另一名乘客显然是两人中更重要的一位,此人个子高得出奇,长着一头稠密的深褐色直发,戴着眼镜,一副学者派头,神情相当严肃。他一走进这刺眼的阳光里,眼睛就眨个不停,显然被这突袭而来的热浪吓了一跳。在过去的两周里,热浪就像冒着蒸汽的浴巾笼罩着这个城市。 来访者身着一件卡其布衬衫,宽松式军用劳动短裤,夹着一个样子很旧的皮革公文包。他的脚一着地,司机立刻朝他敬了个漂亮的军礼。 “尼达姆博士,下午好!”他大声说,声音盖过飞机正在卸货时传来的嘈杂声,“欢迎您来重庆!欢迎您来到中国的心脏!” P1-2 序言 但凡英语作家能在中国出版著作,均无不感到恩典和荣耀,尤其是其著作恰巧与中国有关,能作为中国人最热忱喜爱的西方人之一,英国科学家和史学家李约瑟传奇的作者,本人更加不胜荣幸。我首先要感谢最早发现并读过这本拙作的中国朋友,承蒙错爱,他们坚信,李约瑟终身情系华夏的传奇故事必将吸引大江南北的热心读者。 首先,我要感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去年秋天,当我获悉路院长应总部设在伦敦的48家集团俱乐部之邀,欣然同意支持本书在中国出版,本人不胜荣幸。他对本书出版所给予的支持,其价值无可估量,对此我感激不尽。 其次,我要对著名科学史学家刘钝教授的非常实质性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刘教授知识渊博,精通“李约瑟难题”方面的知识,在全世界备受尊敬。刘教授为人慷慨,欣然同意从繁忙的日程安排中抽出时间来审定我书稿中的史实,并对出版商已属上乘的翻译稿在必要的地方进行细微的修订,对此向他公开表达我的溢于言表的感激之情。 我的朋友,知名作家兼电影制作人孙淑云,为了出版事宜来回奔波于北京和伦敦,并为提高本书的可读性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同样要感谢的有前面提到的48家集团俱乐部的许多人员,特别是孙淑云的朋友(现在也是我的朋友)埃利斯德尔·米奇(Alistair Michie)、斯蒂芬·佩里(Stephen Perry)和夏乐进(Roger Shapiro)。我要感谢所有这些人员,以及我的出版商——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最后,我还要感谢拿到这本书的读者,希望你们和我一样痴迷在李约瑟的传奇故事里。 后记 美国畅销书作家西蒙·温切斯特创作的The Man Who loved China—The,fantastic story of the eccentricc scientist who unlocked the mysteries of the middle kingdom一书由美国HarperCollins出版公司于2008年5月出版。作者以翔实的内容,浓墨重彩、图文并茂地将李约瑟不平凡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 李约瑟于1900年12月出生在英国伦敦,父亲是一名麻醉师,母亲是一位天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李约瑟进入北安普顿郡的昂德尔公学求学,1918年中学毕业后进入剑桥大学的凯思学院就读。1921年,李约瑟成了剑桥大学著名生物化学家霍普金斯主持的生物化学实验室的研究生。在这里,他先是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后成了研究工作人员,到1931年经过10年的奋斗,最后成了剑桥大学才华横溢的年轻的生物化学家。 李约瑟是一位思想开放的知识分子,曾是个裸体主义者,热衷一种诡秘的民间舞蹈。1937年,他与中国留学生鲁桂珍一见钟情,两人迅速坠人情网,这段爱情故事一直延续终身。很快,李约瑟对中国产生浓厚兴趣,他的红颜知己趁热打铁说服热情高涨的他到中国一游。从此李约瑟踏上了一条具有一系列传奇故事的探险之旅,他的足迹遍至中国的各个角落。李约瑟深信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吊桥甚至草纸等人类最熟悉的各种发明创造都是中国人的杰作,而且比世界其他国家要早几个世纪。为了证明这一观点,他四处收集资料,广泛调查。温彻斯特生动地再现了李约瑟那激动人心又危机四伏的旅途,他穿过饱受战争创伤的中国大地抵达人迹罕至的边陲村落。这一系列的探险活动,加深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崇敬仰慕之情。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李约瑟决心要把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公之于世,开始着手编写鸿篇巨制《中国科学技术史》,阐述中国令人叹为观止的发明和技术。 朝鲜战争期间,李约瑟参加国际科学委员会前往中国东北调查美国军队是否在北朝鲜和中国满洲里使用生物武器一事。收集到的证据表明:美国军队与二战期间日本从事细菌武器试验留下的证据有惊人的相似,于是李约瑟公开支持国际科学委员会的结论而对美国进行谴责。访华结束后,李约瑟在剑桥受到各种责难,成了众矢之的,陷入了空前的孤立,声誉一落千丈。从此,李约瑟隐身于凯思学院的房间里埋头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这部巨著。1954年,这部书的第一卷正式出版,结果受到空前的好评。到李约瑟去世时,《中国科学技术史》已经出版了十七大卷,基本上是他单枪匹马、独立完成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证明了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中,中国的科学技术曾经遥遥领先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因此,是李约瑟向世人揭开了中国这个神秘的古老帝国的一系列鲜为人知的秘密。 西蒙·温切斯特在这本书里讲述了李约瑟不平凡的一生中充满史诗色彩的传奇故事,跌宕起伏,令人难忘,令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独具慧眼,购进本书的版权,并组织翻译出版,使得中国广大读者能够尽早读到李约瑟那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本译作是根据美国版翻译,在翻译过程中有四个技术问题需要说明: 一、译作的书名是根据书的内容来确定的,而非根据原书名逐字翻译。译者在确定书名时,颇费了一番思量。原文书名很长,倘若直译,中文书名也非常冗长。如果只取前半部分译成《那个热爱中国的人》,又会给读者莫名其妙之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