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生动的案例证明观点,以充分的论述阐明道理,以创造性思维提供方法,以先进的理念授人以渔。
本书包含着作者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有教育专家的新睿思想,有翔实充分的理论数据;有典型生动的事例,有发人深省的警示;有发自肺腑的劝勉,有可操作性的建议;有从事心理辅导的感触,有反复揣摩后产生的思想火花……在文笔上力求达到既可系统掌握,又可遇到具体问题而急用“现”学的效用;既是学生成长的助推器,又可作为青年一代婚恋孕育的教科书……
父母读之,获得培养优秀子女的方法;子女读之,受到走向更加优秀的启迪;老师读之,得到培养优秀学生的思路和案例。
作者把自己教子女和从事教育工作40多年的体会,利用简洁、朴实、隽永的语言,系统阐述了家庭培养优秀子女时,须从婚恋孕育开始,处处尽到父母职责,注重子女情智发展,传授子女文体技能,注意抓好子女生活细节,全面提高子女素质,让子女更优秀。
2004年7月,重庆理念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招聘了21名大学生。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在随后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该公司陆续辞退了其中的20名本科生,仅仅留下一名大专生,辞退率为95.24%。据该公司反映,这些大学生被辞退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的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不符合公司的人才要求,也就是EQ(情商)存在严重缺失。
最先被公司除名的是两名来自某重点大学的计算机高材生。他们在第一次与客户谈完生意后,将价值3万多元的设备遗忘在出租车上,面对经理的批评,两人振振有词地说:“对不起,我们是刚毕业的学生。学生犯错误是常事,你就多包涵吧。”两人终因修养不够、知错不改而被除名。据记者了解,像这两名本科生_样,其余十几名本科生被解聘的主要原因也是与个人修养缺失有关。
第三个被公司“扫地出门”的是一名本科毕业的女孩子。她喜欢睡懒觉,上班迟到是家常便饭,还在工作时间上网聊天,经多次警告仍置若罔闻,最终被公司“开回家”。
另有三名大学生因“张狂”而被“卷了铺盖”。他们在与客户吃工作餐时,夸夸其谈,大声喧闹,弄得客户和公司领导连交谈的时机都没有。席间,更有一名男生吐痰,刚好落在客户的脚边,惊得客户一下子从凳子上跳了起来。该男生却仍若无其事的继续用餐,结果可想而知。
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一次公司老总带领员工到外地搞促销,在海边租了一套别墅,有20多间客房,但员工有100多人。有些新来的大学生迅速给自己选定房间,然后锁上房门独自看电视。而很多老员工却只能睡在过道上。这些学生好几次走出房门看见长辈睡在地上,竟视而不见,不理不睬。这也可能是他们在家里经常的做法和多年的习惯。但这毕竟是在工作单位,此事又让这几个大学生丢掉了饭碗。
最后开除的是一名男生,他没有与对方谈妥业务就飞往南京,让公司白白损失了几千元的飞机票。当领导问及此事,他却坚持认为自己没有错,是对方变卦,才出现了这个问题。就这样,三个多月后,20名本科生陆续离开了这家公司。
而唯一留下来的“幸运儿”是一位女专科生。她说:“我只是比他们更清楚,自己比别人少了什么东西。我虽然没有很高的学历,但是我觉得‘细微之处见匠心’。尤其是在和客户直接接触的时候,可能会因为你的一个眼神,一句话语,或者是一个微笑不到位,就让人觉得心里不舒服。这种不舒服如果转变成一种对立的话,势必影响到工作效率,对公司的业务发展也可能产生很大的甚至是负面的影响。”在她看来,自己的言行必须符合公司的正当利益。一个年轻人,对自己的前途负责,首先就要对自己所在单位负责、对工作负责。在她的工作记录本封面上写着两个字:用心。她还介绍说,在刚刚进入公司时,主动借来公司其他员工的资料来阅读,经常看到深夜。她不耻下问,公司上上下下的同事几乎都被她问遍了。人送绰号“十万个为什么”。正是这份勤奋和谦逊,使这位女大专生笑到了最后。
女专科生的“留”和20名本科生的“去”,决定因素是EQ(情商)。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情商是比智商更为重要的、决定事业成功与否的个性特征;是一种无法像IQ(智商)那样可用题目测量的索质和潜能,是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人格魅力、精神火花和道德力量。情商具有“诗人、哲学家的气质,而不是心理测量专家所能度量的~,是“除社交风度以外的那种对自身的感知力,对冲动和愤怒的控制力,在挫折和失败面前保持镇静,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勇气。”
美国《纽约时报》科学专栏作家、心理学博士丹尼尔·葛尔曼1995年概括了情商的五个方面:认识自身的情绪,妥善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的情绪,人际关系的管理。甚至有人提出,一个人的成功,需要20%的智商,80%的情商。由此可见,对于21世纪的人来说,情商在使每个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方面将起到很大作用。因为在未来社会中,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一方面决定了人有多次成功和失败的可能性,同时,竞争韵加剧,也要求人们学会交往和合作。表面上看,这两个问题是对立的,但实质上它们是统一的。一个人不善于交往与合作,肯定取得不了最后的胜利和成功。因此,人们在进行竞争的同时,特别需要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品质就是要学会有效的交往和合作。
科学巨人爱因斯坦的卓越成就是个不争的事实,然而行为科学家认为,根据爱因斯坦学生时代、特别是年幼时期的情况分析,他的智商并不足以说明他是科学天才,他的成就归结于他的高“情商”。另据堪称世界最著名的思想库之一的美国电报公司贝尔实验室对150名电气工程师的研测,他们中最有成就和价值的人,是“为人和善,在危机和变化的时刻,能脱颖而出的人物”。而这种高情商的造就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
心理学家曾对两组小学生的家庭进行调查,这两组孩子的智商分别为113、114,均高于平均值,说明他们的智力发展是正常的、出色的。但是其中,一组学习较好,另一组学习较差。通过对比两组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发现学习好的小学生,他们的父母注意对他们进行了早期教育,培养了孩子的独立人格和自理能力。比如,要求孩子从小自己穿衣、洗刷,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而那些学习较差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家庭教育意识较迟较弱,对孩子教育不是娇惯溺爱,放任自流,就是过于严厉,管理失当。
这个调查表明,智力发展好、智力商数高并不等于孩子学习成绩就一定好。而父母对孩子的情商的早期培养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效。学习较差一组的孩子,虽然他们的智商高于平均水平,但他们的情商却很低,非智力因素发展迟滞,从而导致学习较差。
特别应注意的是,情商不仅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有重要影响,更重要的是与孩子能否形成健康的人格有直接关系。从重庆理念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招聘的20名大学生刚就业就失业的事例不难看出这一点。
培养孩子的情商内容可以概括为:一是把孩子培养成体贴他人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生活态度对孩子的影响很大,要让孩子具有体贴他人之心,做父母的首先就必须具备体贴他人之心。二是把孩子培养成为具有忍耐力的孩子。孩子到了2岁时,就应该教会他们懂得“等待”。2岁之后,应教会孩子接受“下次再‘抱你”等忍耐之心。家长需要掌握的重点是,不是教会孩子消极的忍耐,而是教会孩子根据自己的意志积极的忍耐。三是把孩子培养成具有干劲的孩子。在孩子开始懂得与人交流的时候,就要让孩子学会认识自己,建立自信,凡事均有参与的积极性,凡是参与的事都应从头至尾兴致勃勃。四是把孩子培养成富有创造力的孩-子。一般说来,孩子从零岁起就能够一个人玩耍了,做家长的不要妨碍孩子一个人单独玩耍,要知道此时正是孩子自发自动产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最佳时机。五是把孩子培养成富有智慧的孩子。用父母的爱心去充分挖掘孩子在智慧上的潜力,尽可能地把孩子培育成超越环境局限的人,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尊重生命的人。
培养情商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即用观察法了解孩子的个性;用谈话法深入孩子的心灵;用分析法提高孩子的理性;甩榜样法激励孩子的意志;用实践法营造和谐的氛围。
与智商相同的是,提高情商也有关键期,应及早实施。例如,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早期依恋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之所在。早期依恋是父母与子女形成的一种亲密的感情关系,它是儿童情感发展的基础。事实表明,有“依恋缺失”的孩子,也就是没有感受父母之爱的孩子,常常是心理结构有欠缺的人。他们长大后不懂得如何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很难与同学、同事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他们不信任别人,也缺乏自信,经常出现各种情感危机,情绪抑郁,焦虑感强。
著名人格心理学家埃利克特别指出,儿童的这种“早期依恋”的发展是不可逆的,一旦错过了时机,儿童的依恋就难以重新建立起来,而早期不能建立依恋关系将给孩子的一生带来难以弥补_的损失。即使将来他们做了父母,也许是不称职的。因而作为父母,为女子的长远计,不但要高度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还必须适时地进行情商方面的培养教育。
P103-107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天然基层细胞,人类美好的生活在这里实现,人类胜利的力量在这里滋长,儿童在这里生活着、成长着,一这是人生的主要快乐。”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这段精彩论述,道出了家庭环境及教育的重要性。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伟大的教育家福泽谕吉更是明确指出,“家风不好而想使子女心灵、道德美好;教养不周而想使子女身心活泼,犹如投身污泥而望其一尘不染,不事耕耘却望芽成长一样,简直是一种奢望。”可见,子女教育问题是每个家庭必须面对而又极为重要的人生课题。
在近40年的教育生涯中,我切实体会到父母教育方式给孩子成长带来的深刻影响,家庭教育的成败给家人带来的幸福或不幸。出于职业的敏感,逐步对家庭教育问题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和极大的关注。为此,购买了大量的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籍,写下了26本6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并将自己的体悟投诸报刊,先后有数十篇分别发表在《中华家教》、《家教博览》、《辽宁师专学报》、《朝阳教育》等报刊上。收入本书的80篇,不敢说是“十年磨一剑”,但若称为“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倒是恰当的。此书包含着自己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有教育专家的新睿思想,有翔实充分的理论数据;有典型生动的事例,有发人深省的警示;有发自肺腑的劝勉,有可操作性的建议;有从事心理辅导的感触,有反复揣摩后产生的思想火花……在文笔上力求达到既可系统掌握,又可遇到具体问题而急用“现”学的效用;既是学生成长的助推器,又可作为青年一代婚恋孕育的教科书……效果如何,让实践来检验,等读者来评说了。
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就指出:“法官的行业是法律,传教士的行业是宗教,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只有对法律的精通才能成为法官,只有对教义透彻了解才能成为传教士。同样,只有深刻把握教育规律才能有资格成为家长,而现在绝大多数年轻父母对教育一无所知,却承担着塑造灵魂的任务,这不正如一个法盲去做法官,一个文盲去做传教士一样滑稽可笑吗!
大家知道,养牛养鸡养鱼养花都要经专门训练,而“对于养孩子的方法,事先既毫无准备,事后又不加研究,好像孩子的价值不及一只猪,一只羊,这种情形,在我国到处都可以看见,真是一件奇怪的事。”改变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所惋惜的这种状况,改变年轻朋友的“孕”、“教”无知状态,使更多的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掌握家庭教育的一般规律,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在充满和煦的家庭教育阳光下茁壮成长,就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
在写作方法上,我没有像一些专业书籍那样追求缜密的逻辑关系,而是尽可能地满足各个阶层年轻父母的需求,追求表述的凝练隽永雅致细腻,尽量使文章通俗易懂而又富于诗意。因为“人文关怀与表达的诗意有着内在的关联。诗意,绝不是无病呻吟,更不是矫情自饰、撒娇卖俏。,而是真情的自然流露、心灵的率真表达,是人情完整的自在与自明。”
衷心祝福年轻朋友婚姻美满幸福,祝愿每个家庭充满温馨,愿天下每一个子女都优秀。
国元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