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团队协调力心法(儒家团队调和学)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武齐
出版社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以孔学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不仅是治政良方,其所蕴含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也是相通的。例如,“仁”“礼”“智”“信”是儒家思想的体现,能很好的协调企业内部团队的相互协作和相互信任,提升团队整合能力。中庸之道能使企业的各个环节更加的磨合。本书从企业人力调和的角度分析了儒家思想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

内容推荐

“仁”“礼”“智”“信”是儒家思想的体现,能很好的协调企业内部团队的相互协作和相互信任,提升团队整合能力。

中庸之道能使企业的各个环节更加的磨合,故被许多国外大企业引进。从企业人力调和的角度去分析儒家思想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

目录

仁者 爱人

善待员工——关爱和尊重人人

故事一 关心人而不在意牲畜的伤亡

故事二 人应该有人过的生活

故事三 支持赎回奴隶

故事四 诅咒殉葬制度发明者

讲究孝悌——实行仁爱的基础

故事 忠孝两全

领导者为“仁”的三大要领

故事一 礼让政权受到百姓颂德

故事二 贪欲无度导致的自取灭亡

道德价值的管理原则

如何成就领导魅力

业,成于勤,荒于嬉

如何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故事一 不存贪婪之心

故事二 由奢入俭难

重信守诺成就领导威望

故事一 商鞅变法

故事二 自刎的项羽

善待员工,有利于企业

建构和谐有序的管理系统

企业内部和谐等级制度的重要性

重信守诺成就领导威望

故事一 晏子陪侍齐景公

故事二 应该死了又死

故事三 请让我为您唱首歌

君子要做到处处行“礼”

再造现代企业“和为贵”的效果

义利兼顾的管理智慧

如何做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故事一 东汉李业之死

故事二 天知道,地知道,你知道,我也知道

故事三 黄庭坚任江西秦和县知县

追求事业者以贫为乐

见利思义是完备人格的必备条件

知人善任的人才招揽术

亲君子,远小人

真正的人才德才兼备

不能以貌取人

故事一 孔子自悔“以貌取人而失去子羽”

故事二 宋国公子名朝

重行大于重言

要客观的看人

如何辨别人才优劣

用人要扬长避短

根据特长安排合理的工作

营造企业文化的途径

实施教育可更好的管理百姓

故事一 参啊,我的主张和你是一样的

故事二 孔子游历到武城县

重视后天教育

故事一 孔子的故事

故事二 孟母三迁的故事

加强德育教育

管理者不应学习的东西

用正确的方法学习和育人

塑造管理者的人格

君子应该追求优秀的品德

故事一 上天已经赋予了我这样的品德

故事二 你为什么拿着剑呢

严格要求自己,宽厚对待别人

故事一 个管理者最可怕的地方

领导者人格塑造金言之一——仁者无忧

领导者人格塑造金言之二——智者不惑

故事一 以鬼神天道阐明处世正道

故事二 传言中有学问

故事三 童谣有学问

领导者人格塑造金言之三——勇者不惧

调和之美(中庸之道)——待人处事的智慧之门

做事要坚持适度的原则

故事一 有余和不足同样不好

故事二 子张有些过分,子夏又有些不足

辩证地对待一切人与事

做事要通达而识时务

人生的最高境界——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故事一 不忍一时之忿而客死他乡

故事二 不忍舍财而葬送了亲人性命

故事三 不忍惩恶,不意奖善

故事四 三思而后行

试读章节

故事忠孝两全

时人闵子骞就是忠孝两全的典型。得到他老师孔子的赞扬。

闵子骞幼年丧母,他的父亲又娶了后妻,后来生下了两个儿子。这后母十分疼爱自己的亲生儿子,给他们夏织衣冬缝袄,照顾得十分细致。但对闵子骞却十分冷淡,特别是由于闵父长期在外劳作,后母总是趁机虐待他。这年冬天,后母给自己的亲生儿子缝制了丝棉的衣服,里面填的是煦暖的新棉绒,而给闵子骞的袄里面填的却是胀鼓鼓的芦花。有一天,闵父从外归家了,他要闵子骞帮他驾车搬运东西。寒冷的冬天,凛冽的北风吹着,才十几岁大的孩子穿着被寒风吹透的“芦花袄”,浑身战栗着,以至鞭子好几次从冻僵的小手中滑落下来。闵父训斥道:

“没用的东西,穿这么厚的棉袄还冷!”

小子骞两眼含泪,却没有申辩一句话。

这样鞭子一次次地掉到地上,小子骞一次次伸出僵直的手把它捡起来。后来,闵父急了,他一把夺过鞭子,气狠狠地抽了孩子一鞭。鞭子落处,棉布裂开,无数雪白的芦花飘出,雪花一样从闵父眼前飞过,看得他都傻了。良久,闵父一把搂过快冻僵的小子骞,又气又恨又痛地吼道:

“我要休掉那恶毒的女人!”

小子骞从父亲怀中挣出头,流着眼泪说道:

“请不要休掉母亲吧!母亲在,只有我一个人受冻;如果休

掉了母亲,那我们兄弟三个都要受冻了!”

父亲被孩子的话感动得涕泪交流,决定不再休妻。而那后母听说后也感动且惭愧,最后成为慈母。

闵子骞长大后,成为一名才德兼修的君子。他在政治生活中表现得很出色,不重利禄而重节操,曾慷慨道:

“不做大夫的官,不食昏君的禄。”

鲁国执政者季孙氏要他做费城宰,他断然拒绝道:

“如果再叫我做官,我不得不要跑到汶水北面去!”

鲁国的国君要翻修金库,他认为是劳民伤财之举,直斥道:

“照老样子又有什么不好呢!为什么一定要翻修呢?必定又要进一步搜刮百姓了!”

孔子对这个弟子的孝道与仁道之举十分赞赏,夸奖闵子骞的孝心说:

“子骞真是孝顺啊!别的父母夸赞自己的儿子孝顺,会遭到一些人的怀疑,惟独子骞的父母及兄弟赞美他,别人都毫无异议!”

又肯定子骞的仁义之心道:

“这个人平时不大说话,但一开口就非常合理。”

的确,很难设想一个连自己亲生父母、手足同胞都不尊敬的人,怎么可能奢望他去善待别人呢?一个连自己小小家庭矛盾都化解不了的人,怎能奢望他管理庞大且复杂的集体组织呢?

企业管理者也是如此。

P10-11

序言

孔子,字仲尼,其祖先原为宋国贵族,后来避难迁到鲁国,改姓为孔。至孔子出生时,家道已沦落至贫寒状态,更兼他3岁丧父,少年丧母,身世十分凄孤。

此时正值春秋时期,周王朝的宗法制度崩溃,各诸侯国相互攻伐兼并,并为了增强国力进行政治和经济上的大变革。政治和经济的动荡催生出各种政治思想和学术观点,主要有以管仲和子卢为代表的前期法家代表,老子为创始人的道家,孙武为代表的兵家,他们各执己见形成不同的学派,都对孔子学说的萌生、形成和发展产生过不同的影响。

孔子自15岁立志学习,因为上不起学校,他就通过刻苦自学和虚心向一切有学问的人求教,以致学识极渊博。

动荡不安的社会中,深受其害的是下层平民和奴隶,他们经常发动暴乱、暴动,杀贵族逐王族,给统治阶级以强烈的震撼,也使一直苦苦追索乱世治政之道的孔子深思。他继承了殷周以来“保民”思想的优秀传统,又吸取了法家、道家、兵家等诸家思想的长处,形成了“仁”政学说。仁政学说重在“仁”,仁者,爱人的意思,对统治者来说就是“为政以德”,反对任意杀戮和征伐异邦的暴力行为。仁的学说就是后来源远流长二千年的儒学的滥觞,也是儒学的最精华所在。

近年来,东方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了诸多西方学者的关注。经过一系列考察,西方学界归纳出:

“东西方国家尽管有社会制度等多方面的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运用了儒家文化来发展经济和管理企业……”

可见,以孔学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不仅是治政良方,其所蕴含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可称为源流关系,是相通的。现在,我们挖掘孔学中潜在的多层面人道主义思想和人文主义精神,可以极大地丰富和发展现代企业管理理论。

孔子“仁”的思想对现代管理思想有三大贡献。

一是,“仁”的思想第一次把人与飞禽走兽从本质上区分开来。

孔子之前,占人口绝大部分的被统治阶级,包括平民和奴隶,没有人格与人的价值,一直被当做畜生、草木和器皿一样地管理和使用。而孔子主张人不可以同飞禽走兽一样地生活;他自己十分支持赎回奴隶,关心人重于关心宝马良驹。

孔子重人的思想可启示企业管理者把员工与机器区分开来,重视人的性命和价值胜于爱惜机器设备的价值,对改善劳动者生存环境和保护人力资源提供了理论支柱。

二是,“仁”的思想承认每个人都有其独立的意志与尊严。

孔子说: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每个人的独立人格都应受到尊重,不可任意遭受侮辱、摧残与贬损。

这就启示企业管理者要尊重员工的人格与尊严,不要以单调的命令、权威的形式对待员工,要以平等的身份实施人性化管理。

三是,“仁”的思想认为人应该通过积极进取的精神来提升和维护自己的道德修养。孔子的弟子曾参说:

“士不可不弘毅。任意而道远。”

这启示管理者,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中间多有波折和坎坷,管理者要有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积极探索管理的最佳方案,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孔子的人道主义思想与人文主义精神体现在管理原则上有四大主张。

第一,主张“为政以德”。

孔子认为:

主张领导者以自身道德修养和必要的行为规范来引导和约束民众,反对刑罚等暴力手段。

这种突出道德价值的管理理念,对当今企业由以物为中心的传统管理方式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方式后的道德建构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第二,主张“尊贤选能”。

孔子认为:

尊贤选能是领导者的根本职责;

选用人才的标准是德才兼备;

识人要言行并重,不能被其外表迷惑;

用人要量才而用,才能做到人尽其才。

这些独特而深刻的人才观,对当今企业正确地识人、选人和用人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甚至决定了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的成败。

第三,主张“见利思义,以义节利”。

孔子认为:

获得利益应该以是否符合道义为标准,符合道义则为正当,反之则为满足一己私欲,对后者必须以道义来约束和规范。

这种义利兼顾、见利思义的观念,与现代管理所倡导的除赢利外,企业还要富有社会责任感的论说是一致的,也为功成名就的企业领导者在金钱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中提供了一种安身立命的精神导向。

第四,主张“中庸之道”作为人的思维与行事方式。

孔子认为:

思考问题和行事时要把握一种“度”,即遵循适度原则,过分与不足都有失偏颇。而且这个“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应根据情势的变化而相应地“通权达变”,做出灵活机动的对策。

这种从现实中体验和感悟事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拘成法的方法论,对处于复杂而多变的商战状态中的企业管理者做出相应的对策是至关重要的。孔子的“中庸之道”和“三思而后行”、“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和“识时务”等都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意义,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18: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