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吴娟瑜的成功父母学
分类
作者 吴娟瑜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最大的心愿,如何使你的子女能继承你的事业?成功的孩子源于成功的父母。如何教养孩子是一门专业的知识与学问、是一种能力。这些知识并非与能力与生俱来的,是经过后天学习补充而来的。您具备这种能力吗?“养不教谁之过”?培养出行为及思想端正的孩子,这是每一位家长身心的渴望。如何把子女培养成有用之才?让子女出类拔萃?今天不论你是企业家、政府官员、还是普通百姓,都将面临许多无从下手的迷茫与困惑。本书通过大量实例解答您的疑惑,教您怎样成为一个成功的家长。该书荣获2008年《星洲日报》读者票选最受欢迎好书第5名。

本书中有约50则为人子女可能有的困惑,通常孩子不懂得求助,甚至不知道那可能就是“问题”,然而,我们为人父母,就是要及早注意,及早发现,同时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找到协助子女及早脱困的方法。

书中每一个解说、每一项建议都是简易可行的,为人父母可以自己成长,同时把这本书交到孩子手上,让他们共同成长。

内容推荐

成功的父母通常是在错误中学习,成功的父母通常感谢问题的出现,成功的父母通常与孩子一起成长……成功的父母还有哪些领悟和心得呢,亲子教育专家吴娟瑜女士累积多年的实务经验,教你学会正确的沟通方法,洞悉孩子的心声和行为动机,建立游戏规则,引领孩子迎向美好的人生。

被喻为“成长之母”的本书作者吴娟瑜女士凭借其深厚的心理学功底,以及多年主讲亲子成长教育课程的经验,结合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与现实的情境,针对种种让家长茫然和棘手的问题,一一作出建议与解答,并就父母如何帮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本书内容契合广大年轻父母的需求,让他们在轻松了解教育理论的同时,掌握了与孩子沟通的技巧;更为当前对于新的教育理念的探索,提供了新的视角与观念。

目录

你是成功的父母吗?/001

给孩子一片天空/004

谁是第一人选?/007

你的家庭序位,对了吗?/010

家庭沟通有窍领/0 15

你被“童年制约”了吗?/022

家庭成长的图形思考/027

养育子女的终极目标/030

第一辑 成功父母 帮助孩子摆脱苦闷/033

 ◎如何与孩子沟通无障碍/035

 如果孩子是“火烧屁股症候群”/040

 如果孩子有“社交恐惧症”/043

 如果孩子有“感情拖累症”/045

 如果孩子经常失眠/048

 如果孩子得了忧郁症(一)/051

 如果孩子得了忧郁症(二)/053

 如果孩子得了忧郁症(三)/056

 如果孩子得了躁郁症/058

 如果孩子有自杀征兆/061

 如果孩子不照顾身体/064

第二辑 成功父母 清楚孩子的行为动机/067

 ◎如何看出孩子的行为动机/069

 如果孩子把你气炸了/075

 如果孩子不是你亲生的/077

 如果孩子不懂得反省/081

 如果孩子另有主张/084

第三辑 成功父母 制定孩子的游戏规则/087

 ◎孩子需要NO教育/089

 如果孩子乱发脾气/096

 如果孩子不会“建设性表达”/099

 如果孩子爱插嘴/101

 如果孩子有偷窃行为/104

 如果孩子出口成“脏”/106

 如果孩子不会响应/108

 如果孩子一再否认/110

 如果孩子不会理财/113

 如果孩子迷恋上网/117

 如果孩子看不到优点/120

 如果孩子需要赞美/123

 如果孩子不懂游戏规则/126

第四辑 成功父母 帮助孩子重建人际关系/129

 ◎孩子有好的人际关系吗?/131

 如果孩子有遗弃焦虑感/134

 如果孩子个性孤僻/137

 如果孩子不敢表达/139

 如果孩子突然沉默不语/142

 如果孩子多愁善感/144

 如果孩子不懂事/145

 如果孩子以取笑他人为乐/148

 如果孩子失去自信心/150

 如果孩子惹人讨厌/152

 如果孩子有多动行为/156

 如果孩子谈恋爱了/159

 如果孩子有性好奇/163

 如果孩子和网友约会/166

 如果孩子是同性恋/168

 如果孩子的身体有情绪秘密/170

第五辑 成功父母 爸爸也要成长/177

 爸爸成长的空间/179

 爸爸恐惧症/185

 爸爸担心儿子来讨债/187

 爸爸,请不要情绪勒索我/190

 情障爸爸回头记/193

 爸爸的挫折/198

试读章节

如果孩子不是你亲生的

由于离婚率不断攀升,社会上出现了不少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

“重组家庭”指的是父母各自带来前一段婚姻所生下的儿女而组成的新家庭。在重组家庭里的孩子,多数对原来的爸爸或妈妈还有着难以割舍的亲情,因此对新来的“爸爸”或“妈妈”不免敌意对待,至于跟着来的“兄弟姐妹”,更成了他们借题发挥的箭靶。在这样冲突四起的时刻,对非婚生子女的行为动机,一定要更有耐心去了解和关心。

有位后妈告诉我,曾经有一段时间,下班后的她很不想回家,因为她不知道如何处理孩子之间的争执。她十七岁的大儿子是现任丈夫和前任妻子所生的,正值青春叛逆期,见到她这位从“阿姨”变成“妈妈”的女人一向没有好感。而她自己和前任丈夫所生的女儿,虽然年仅十二岁,脾气却暴躁而任性,成天这两个孩子不是抢着上浴室,就是抢电视遥控器,常常闹得不可开交。

女儿曾经在睡前搂着妈妈,一边流泪,一边说:“妈咪,我不喜欢这个家,这里没有温暖,我们离开好不好?”已经疲累不堪的她,听到女儿这么说也不知道该如何应答,此刻丈夫又远在大陆工作,更使得她觉得孤立无援。还好,这位愁眉不展的太太碰巧遇到另一位类似重组家庭但却家庭和乐的太太。

在请教心得后,才发现这位笑口常开的太太其实也曾碰到过“你的”、“我的”和“我们的”孩子之间的难题。然而,她却懂得以。公开讨论”和“一视同仁”两项原则,来化解孩子之间的对立。

愁眉不展太太听懂了个中窍领后,首先,她改变自己过去逃避的心态,主动去关心十七岁的儿子,和他聊学校、聊同学,渐渐两人可以谈天说笑,也才知道原来儿子以前误认她是生母口中的“狐狸精”,是破坏他们家庭幸福的人,然而事实上她是在现任先生离婚两年后,才与他结识而共组家庭的。

儿子告诉她:“有一段时间我很不想回家,因为爸爸根本不在家,我又跟你们不熟,我不知道怎么和你们相处。”原来儿子也和她这个后妈有同样的压力,幸好他说出了自己的行为动机。

种种这些谈开来后,儿子的态度改变了,对外来的。妹妹”友善许多,而做妈妈的她,这时终于感觉到做人家后妈的释然和乐趣。

另一位后妈则提到先生与前妻所生的女儿来家里过暑假时,她内心所承受的压力。

十六岁的艾咪来“父女团聚”,同时参加一些暑期育乐活动。刚来前几天,艾咪还很客气而且有礼貌。一个星期后,她开始乱丢衣物,不收碗筷,对干别人的提醒也充耳不闻,甚至和三岁的妹妹争宠。

做“后妈”的她极力容忍,因为她明白一个孩子在家庭破碎后可能受到为情绪伤害,可是当她尽量把自己的小女儿带开时,艾咪却变本加厉。到舌来,她终于和先生摊牌,先生却数落她:“我公司里的同事都能和老公与前妻所生的儿子相安无事,为什么你一天到晚出状况?”

“一天到晚出状况的是你女儿,不是我!”她本来想吼回去,可是深沉的无力感,让她累得说不出话来。

“我是不是管太多?”她在面谈中问了这句普天下后妈的共同疑惑。

后妈是外人?

重组家庭在结构上虽然一样有爸爸和妈妈,可是加上“你的”、“我的”和“我们的”孩子之后,家人之间的互动显得尴尬又复杂。这个年轻妈妈虽不是第三者身份抢夺艾咪妈妈的位置,可是在少不更事的艾咪心中,她还是一个外人。

有一天,她只是好意提醒艾咪:“上完厕所,抽水马桶要按喔!”没想到艾咪怒气冲冲地叫起来:“你没看到我补习快迟到了吗?你不会帮我忙吗?”

她忍不住冲到厕所门口挡住艾咪:“按下去,否则你就不要出门。”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力气,她举起双臂横伸向两边。当时,艾咪没料到后妈发火了,匆忙中按下按钮,然后抓起背包就往外跑。

“骂完之后我也很后悔,她的母亲不太搭理她,我总不能也不关心她,可是管越多挫折感越深,现在只要有人说到‘后母’两个字,我就浑身不舒服。”

后妈三原则

孩子不是从头带起,确实无法掌握他的心思,也难以在生活习惯上有好的默契,特别在青春期阶段,更是难上加难。这时,我建议为人后妈,掌握简单的三项原则:

一、“朋友”原则:如果视为“子女”就会不知不觉跑出为人父母的威严,想要多管教,这时口气如果重一点,态度如果严肃一点,往往引爆冲突。如果把丈夫前妻的孩子视为“朋友”,那么对方只是来作客,你客客气气,她也就客客气气。

二、“搭桥”原则:许多事情处理起来不能立竿见影,那是因为太直接、太求好心切,还不如善用周边支持,例如孩子的生母、舅舅、阿姨等,请他们从侧面协助,婉转叮咛一下,孩子比较会看到自己该改进的地方。

三、“足够”原则:人常会被自己的角色或想法羁绊,不知不觉做过多的自我要求,甚至常自责做得不够好。像这个妈妈听到我对她说:“‘足够’就够好。”她松了一口气说:“我真的对她够好了,再给她太多,会宠坏她;给太少,我也过意不去,维持‘足够’原则是我现在要学习的。”

P77-80

序言

大多数父母都承担着教育孩子的压力,提到“成功”两个字,究竟我们算不算是“成功”的父母?究竟“成功”的父母应该尽到哪些责任?

近30年来,我在华人世界各地巡回演讲5000场以上,经常接触许多热心孩子教育、也希望孩子出人头地的爸爸妈妈,大家内心都有着大同小异的想法:

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将来孩子的前途是否有着落?工作是否有机会?

如果孩子从小能得到比较好的栽培,将来是否就能自力更生、发挥才能,也好让我们这些父母尽早松一口气?

重点是,在朝夕相处的互动里,有时看到孩子不发一语、闷闷不乐,我们实在看不懂孩子有哪些心思?有时看到孩子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又想劝劝他(她)——可别高兴过早,得意忘形啊!还有的是推一下走一步的孩子,更让我们心急如焚,世界信息瞬息万变,社会需求日新月异,咱们的孩子还这样懵懵懂懂,将来可怎能和别人竞争啊?

针对现代父母所面临的教养困扰,我潜心钻研多年,也专心聆听大家的心声,终于找到五个关键点,相信可以陪伴所有的爸爸妈妈从《吴娟瑜的成功父母学》找到成功教育自家孩子的好方法。

一、了解孩子为什么苦闷

讲到孩子的苦闷,这其实是我们许多父母的盲点——孩子不愁吃、不愁穿,只要好好学习不就得了吗?这还有什么好烦恼、好担忧的呢?

问题就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价值观,孩子出现了许许多多我们做父母也颇为困惑的问题,例如:“我对学习就是没兴趣,我一定要参加高考吗?”“如果偷偷喜欢了一位同学,要说出去吗?”等等。

在本书的第一辑内,我将以“及早改善亲子关系、预防家庭遗憾”为前提,和大家分析并分享如何观察了解孩子的身心状态,并多方充实医疗信息来协助孩子,在成长路上不再忧郁、不再焦虑,同时勇往直前。

二、清楚孩子的行为动机

孩子从小到大,在我们为人父母眼前一天天地长大,其实是再也熟悉不过的宝贝。

可是,奇怪得很,孩子小小的年纪已经学会顶嘴,要不就是脸不红、气不喘地说谎。大人都被气坏了,他们却还可以若无其事地在你面前走来走去或看电视。

有时候,你会很气馁地问自己:“这可真是我的孩子?我是怎么教出这样的孩子?”

气归气,现实还是现实,大人硬着头皮,还是要好好地面对。

在本书的第二辑内,我将以“孩子的行为表现是有他的行为动机”为前提,引导大家学会如何察言观色、抽丝剥茧地找到孩子的“行为动机”。

当父母从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等出发,以各种角度了解了孩子的“行为动机”,这时就会有比较大的情绪空间去包容孩子,也比较乐意用正确的沟通技巧去教育,好让孩子找到自我行为修正的方法。

三、制定孩子的游戏规则

华人父母通常比较疏忽什么是“游戏规则”,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想一句、说一句”,或是朝令夕改,让孩子莫衷一是。

家庭里的“游戏规则”的制定实在太重要了。本书第三辑,将以“游戏规则可以促成孩子更自动自发”为前提来探讨。

这并不是说,用严厉的、不能通融的方式教育孩子,而是因为有事前的游戏规则,孩子反而在成长的过程可以找到和父母多元的、弹性的、共同成长的空间。

例如:“课业应该在什么时间内完成?”“一周可以平均上网多少小时?”“零用钱需要多少?”“单亲家庭的孩子可以去见爸爸(妈妈)吗?”等,这些话题都是可以在家里敞开心扉来讨论的。

“游戏规则”随着孩子的年龄成长也需要修正和调整,总有一天,你会见识到一个懂事成熟又负责任的孩子。

四、帮助孩子重建人际关系

不少的父母都明白孩子学会“做人”比学会“做事”更重要。因此,从孩子小时候就积极栽培多参加活动或学习营,总是希望孩子人际关系好、社交圈大,将来“借力使力”,大家相互扶持。

这些想法都是对的,在本书第四辑里,将以“如何协助孩子建立自信、自爱、自重的能力”为前提,再引导大家一起从聆听、陪伴、参与来协助孩子找到与人为善、广结善缘的桥梁。

孩子的成长路上,很多冤枉路是可以缩短的;很多害怕退缩是可以避免的,这其中,只要父母懂得用对方法来互动,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乐观开朗、笑口常开的好孩子了。

五、爸爸也要成长

演讲会场,常见到妈妈听众比爸爸听众还多,这并不是说爸爸比较不关心孩子,只是因为爸爸通常以事业为重,而将小孩教育的重责大任交给了太太。

其实这也是很多妈妈听众苦恼的地方。我通常听到的心声是:“爸爸一句话,比我讲上三百遍还有效,可是我的爱人就是很忙……”“吴老师,我好希望与爱人一起来成长,可怎么劝都劝不动他来啊!”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本书第五辑特别以“爸爸用对方法教育孩子、夫妻更有共识,孩子成就才会更高”为前提,来邀请各位爸爸们多少花些心思聆听孩子内在的心灵感受,多体会孩子的言行表达。

《吴娟瑜的成功父母学》书中有约50则为人子女可能有的困惑,通常孩子不懂得求助,甚至不知道那可能就是“问题”,然而,我们为人父母,就是要及早注意,及早发现,同时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找到协助子女及早脱困的方法。

书中每一个解说、每一项建议都是简易可行的,为人父母可以自己成长,同时把这本书交到孩子手上,让他们共同成长。

这本书曾获选《亚洲周刊》畅销书第一名,也获选马来西亚《星洲日报》读者票选2008年最受欢迎好书第五名,我也曾是《星洲日报》读者票选“海外十大最受欢迎作家”之一。

一切的一切,只源于我乐于和各位分享,乐于聆听各式各样的亲子困惑。

做一个成功的父母绝对不难。

您只要拿起这本书,您在阅读,您在省思,您在修正,您在成长,生命里的许多改变就要如此开始了。

祝福您!

吴娟瑜

2009年3月于台北

书评(媒体评论)

娟瑜小姐以丰富的实例,生动的语言和从事家庭咨询与沟通管理多年的经验,为忧心子女教育的父母,提供最佳的指导。她的新观念,能给人当头棒喝;她身为母亲的情怀,能给人深深的感动。

——刘墉著名作家

自古以来,我们只说孝道,告诉大家怎样做好子女,很少有人谈论为父母之道,因为不方便指导人家怎样当好父母。《吴娟瑜的成功父母学》巧妙地摆脱了这种陷阱,透过案例,用了很多“如果”,为人父母倘若善加运用,妥为调整,相信效果必然十分良好。

——曾仕强 台湾师范大学教授

“教育即生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被喻为“成长之母”的吴娟瑜女士凭借其深厚的心理学功底,以及多年主讲亲子成长教育课程的经验,结合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与现实的情境,针对种种让家长茫然和棘手的问题,一一作出建议与解答,并就父母如何帮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本书内容契合广大年轻父母的需求,让他们在轻松了解教育理论的同时,掌握了与孩子沟通的技巧;更为当前对于新的教育理念的探索,提供了新的视角与观念。

——丁亚平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由于社会的压力,孩子们的成材似乎完全成为家长的作品。

如果“作品”不完美,它本身是没有错的,可是“作者”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作品”可以理直气壮去指责制造者技术的低劣,而制造者通常会表现为痛心疾首。

娟瑜老师通过此书告诉我们,要认请孩子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认清一个真正成功家长的作用是如何辅助、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排明主次地位,家长才会更快乐地教育孩子,孩子们才会更有责任地成长。

——厍寅斌 腾讯儿童频道主编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4: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