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张锡纯方剂歌括
分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作者 刘建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张锡纯,字寿甫,1860年2月29日酉时出生于河北省盐山张边务村西头张氏故宅,母刘氏为本县刘仁村(今属黄骅市)书香世家女,父彤元,字丹亭为痒生,教私塾、通医、善诗画,有《莲香斋诗稿》。张氏家道小康,累代业儒,锡纯1岁时父为其取名字,锡纯意含天赐纯良,寿甫意含寿且贵,4岁开始识字诵《诗》,稍长,儒、医并学,弱冠之年为人诊病疏方,每有效验,后因两试秋闱不弟,遂放弃举子业,立志医学,曲心研究,他广求方书,博采众家,从《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至清朝的医学著作搜集了百余种之多,闭门谢客,孜孜以求10年后,为人诊疾,每能屡挽沉疴,名扬于时,辛亥革命后,内政部长刘尚清尤为器重,1918年,在奉天(今沈阳)创办立达中医院,任院长,中医之有院实肇之于此。

  本书收集张锡纯方剂33类192首,采用五言歌括的形式进行精确浓缩,并将每首方剂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加减、用法、主治、方解、医案时每个方剂进行了系统解读。

内容推荐

本书收集张锡纯方剂33类192首,采用五言歌括的形式进行精确浓缩,并将每首方剂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加减、用法、主治、方解、医案时每个方剂进行了系统解读,全书文字流畅、易读、易记、易诵,为初学和自学《医学衷中参西录》的同仁提供一种学习形式,也可作为临床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师的学习用书、参考用书。

目录

1.治阴虚劳热方

 资生汤

 十全育真汤

 醴泉饮

 一味薯蓣饮

 参麦汤

 珠玉二宝粥

 沃雪汤

 水晶桃

 既济汤

 来复汤

 镇摄汤

2.治喘息方

 参赭镇气汤

 薯蓣纳气汤

 滋培汤

3.治阳虚方

 敦复汤

4.治心病方

 定心汤

 安魂汤

5.治肺病方

 黄芪膏

 清金益气汤

 离中丹

 清金解毒汤

 安肺宁嗽丸

 清凉华盖饮

6.治呕吐方

 镇逆汤

 薯蓣半夏粥

7.治隔食方

 参赭培气汤

8.治吐衄方

 寒降汤

 温降汤

 清降汤

 保元寒降汤

 保元清降汤

 秘红丹

 二鲜饮

 三鲜饮

 化血丹

 补络补管汤

 化瘀理隔丹

9.治消渴方

 玉液汤

 滋膵汤

10.治癃闭方

 宣阳汤

 济阴汤

 白茅根汤

 温通汤

 加味苓桂术甘汤

 寒通汤

 升麻黄芪汤

 鸡胵汤

 鸡胵茅根汤

11.治淋浊方

 理血汤

 膏淋汤

 气淋汤

 劳淋汤

 砂淋丸

 寒淋汤

 秘真丸

 毒淋汤

 清毒二仙丹

 鲜小蓟根汤

 朱砂骨湃波丸

 澄化汤

 清肾汤

 舒和汤

12.治痢方

 化滞汤

 燮理汤

 解毒生化丹

 天水涤肠汤

 通变白头翁汤

 三宝汤

 通变白虎加人参汤

13.治燥结方

 硝菔通结汤

 赭遂攻结汤

 通结用葱白熨法

14.治泄泻方

 益脾饼

 扶中汤

 薯蓣粥

 薯蓣鸡子黄粥

 薯蓣芣苣粥

 加味天水散

 加味四神丸

 坎中丹

15.治痰饮方

 理饮汤

 理痰汤

 龙蚝理痰汤

 健脾化痰丸

 期颐饼

 明矾汤

16.治癫狂方

 荡痰汤

 荡痰加甘遂汤

 调气养神汤

17.治大气下陷方

 升陷汤

 回阳升陷汤

 理郁升陷汤

 醒脾升陷汤

18.治气血郁滞肢体疼痛方

 升降汤

 培脾舒肝汤

 肝脾双理丸

 新拟和肝丸

 金铃泻肝汤

 活络效灵丹

 活络祛寒汤

 健运汤(健运丸)

 振中汤

 曲直汤

 逐风通痹汤

19.治伤寒方

 麻黄加知母汤

 加味桂枝代粥汤

 从龙汤

 馏水石膏饮

 通变大柴胡汤

 加味越婢加半夏汤

20.治温病方

 清解汤

 凉解汤

 和解汤

 寒解汤

 石膏阿司匹林汤

 宣解汤

 滋阴宣解汤

 滋阴固下汤

 犹龙汤

 温病遗方

21.治伤寒温病同用方

 仙露汤

 石膏粳米汤

 镇逆白虎汤

 白虎加人参以山药

 代粳米汤

 宁嗽定喘饮

 荡胸汤

 一味莱菔子汤

 镇逆承气汤

22.治瘟疫瘟疹方

 青盂汤

 护心至宝丹

 清疹汤

23.治疟疾方

 加味小柴胡汤

24.治霍乱方

 急救回生丹

 卫生防疫宝丹

 急救回阳汤

25.治内外中风方

 搜风汤

 息风汤

 逐风汤

 加味黄芪五物汤

 加味玉屏风散

 建瓴汤

 镇肝息风汤

 加味补血汤

26.治小儿风证方

 定风丹

 镇风汤

27.治痫风方

 加味磁朱丸

 通变黑锡丹

 一味铁氧汤

28.治肢体痿废方

 补偏汤

 振颓汤

 振颓丸

 干颓汤

 补脑振痿汤

 起痿汤

 养脑利肢汤

 姜胶膏

29.治女科方

 玉烛汤

 理冲汤

 理冲丸

 安冲汤

 固冲汤

 温冲汤

 清带汤

 加味麦门冬汤

 寿胎丸

 安胃饮

 大顺汤

 和血息风汤

 滋阴清胃汤

 滋乳汤

 消乳汤

 升肝舒郁汤

 资生通脉汤

30.治眼科方

 蒲公英汤

 磨翳水

 磨翳散

 明目硼硝水

 清脑黄连膏

 益瞳丸

 羊肝猪胆丸

31.治咽喉方

 咀华清喉丹

 加减八味地黄汤

 敛阴泻肝汤

 消肿利咽汤

32.治牙疳方

 古方马乳饮

 敷牙疳散药方

 牙疳敷藤黄法

33.治疮科方

 消瘰丸

 消瘰膏

 化腐生肌散

 内托生肌散

 洗髓丹

参考文献

附录A 度量衡对照

试读章节

1.治阴虚劳热方

资生汤

【方歌】  资生用山药 阴虚劳热方

玄术内金蒡 血枯不月良

【组成】 生山药一两 玄参五钱 白术三钱 生鸡内金(捣碎)二钱牛蒡子(炒捣)三钱

【加减】热甚者,加生地黄五六钱。

【功用】滋阴补肾,健脾润肺,化瘀。

【主治】劳瘵赢弱已甚,饮食减少,喘促咳嗽,身热脉数者,亦治女子血枯不月。

【方解】《内经》阴阳别论日:“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在女子为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夫病至风消,息贲,劳瘵之病成矣。二阳之病发心脾,谓病由心脾而来,心神拂郁,心血不能濡润脾土,已成过思伤脾之病,治当淡泊养心,复补助脾胃,使饮食渐多,身体可渐复,方中用生山药以滋胃之阴,胃汁充足,自能纳食,鸡内金为鸡之脾胃,其善化有形郁积可知,且其性甚和平,兼有以脾胃补脾胃之妙,玄参《本经》谓其微寒,能补胃气,故用之以去上焦之浮热,故以治劳瘵之阴虚者尤宜,牛蒡子体滑气香,能润肺又能利肺,与山药,玄参并用,能止嗽定喘,以成安肺之功用,用之以为佐使也。

劳瘵之热,大抵因真阴亏损,相火不能潜藏,地黄生用,取其凉血退热之功,热既退,则饮食引进,白术健脾,女子月信,若日久不见,其血海必有坚结之品,本方用鸡内金善消有形郁积,服之既久,瘀血之坚结者,自然融化,矧此方与健脾滋阴之药同用,新血活泼滋长,生新自能化瘀也。

【医案】

民国二年,客居大名。治一室女,劳瘵年余,月信不见,赢弱不起。询方于愚,为拟此汤。连服数剂,饮食增多。身犹发热,加生地黄五钱,五六剂后,热退渐能起床,而腿疼不能行动,又加丹参、当归各三钱,服至十剂腿愈,月信亦见。又言有白带甚剧,向忘言及。遂去丹参加生牡蛎六钱,又将白术加倍,连服十剂带证亦愈。遂将此方邮寄家中,月余门人高如璧来函云:“邻村赵芝林病劳瘵数年不愈经医不知凡几,服药皆无效。今春骤然咳嗽,喘促异常,饮食减少,脉甚虚数,投以资生汤十剂痊愈。”审斯则知此方治劳瘵,无论男女,服之皆有捷效也。

附:津埠三条石宋氏妇,年将四旬,身体赢弱,前二年即咳嗽吐痰,因不以为事未尝调治。今春证浸加剧,屡次服药无效。诊其脉,左部弦细,右部微弱,数近六至。咳嗽,吐痰白色,气腥臭,喘促自汗,午后发热,夜间尤甚,胸膈满闷,饮食减少,大便秘结,知其已成劳瘵而兼肺病也。从前所服药十余剂,但以止嗽药治其肺病,而不知子虚补母之义,所以无效。为疏方用资生汤加减:生山药八钱,玄参、生地黄、山茱萸各六钱,生牡蛎、生杭白芍、生赭石各四钱,白术、生鸡内金、甘草各二钱。煎服二剂,汗止喘轻,发热咳嗽稍愈,遂将前方去牡蛎,加瓜蒌仁、地骨皮各三钱,山药改用一两,赭石改用六钱。连服十剂,诸病皆愈,为善后计,俾用《衷中参西录》薯蓣粥方,用生山药细末八钱煮粥,调白糖服之,早晚各一次。后月余,宋氏妇饮食甚多,身体较前健壮多矣。(直隶青县张燕杰治验)

族嫂年三十五岁,初患风寒咳嗽,因懒于服药,不以为事。后渐至病重,始延医诊治。所服之药,皆温散燥烈之品,不知风寒久而化热,故越治越剧,几至不起。后生于腊底回里,族兄邀为诊视。脉象虚而无力,身瘦如柴,咳嗽微喘,饮食减少,大便泄泻,或兼白带,午后身热颧红,确系劳瘵已成。授以资生汤,加炒薏苡仁、茯苓片、生龙骨、生牡蛎各三钱,茵陈、炙甘草各钱半。服二剂,身热颧红皆退,咳嗽泄泻亦见愈。后仍按此方加减,又服六剂,诸病皆痊。嘱其每日用生怀山药细末煮粥,调以白糖服之,以善其后。(直隶青县张燕杰治验)

十年春,族弟妇产后虚赢少食,迁延月余,渐至发灼、自汗、消瘦、乏气、干呕、头晕等证,此方书所谓蓐劳也。经医四人治不效,并添颧红作泻。适生自安东归,为之诊视,六脉虚数。检阅所服之方,有遵《金鉴》三合饮者,有守用养荣汤者,要皆平淡无奇。然病势至此,诚难入手,幸脉虽虚数,未至无神,颧虽红,犹不抟聚(若抟聚则阴阳离矣),不抟聚是其阴阳犹未离,似尚可治。此盖素即阴虚,又经产后亡血,气亦随之,阴不中守,阳不外固,故汗出气乏;其阴阳不相维系,阴愈亏而阳愈浮,故发热咳嗽头晕。其颧红者,因其部位应肾,肾中真阳上浮,故发现于此,而红且热也。其消瘦作泻者,以二阳不纳,无以充肌肉,更不特肾阴虚,而脾阴胃液均虚,中权失司,下陷不固,所必然者。此是病之原委欤,再三思维,非资生汤不可。遂处方用生怀山药二两,白术三钱,玄参四钱,鸡内金、牛蒡子各二钱(此系资生汤原方稍加重),外加山茱萸、龙骨、牡蛎各五钱,止汗并以止泻。5剂后,汗与泻均止,饮食稍进,惟干咳与发热仅去十之二三。又照原方加粉甘草、天冬、生地黄等昧,连服7剂。再照方减山茱萸,加党参二钱,服4剂后,饮食大进,并能起坐矣。惟经尚未行,更按资生汤原方,加当归四钱。服数剂后,又复少有加减,一月经脉亦通。(奉天法库万泽东治验)

十全育真汤

【方歌】  十全育真汤 虚劳诸证尝

三参芪山药龙牡棱莪知

【组成】野台党参四钱 生黄芪四钱 生山药四钱知母四钱 玄参四钱 生龙骨(捣细)四钱 生牡蛎(捣细)四钱丹参二钱三棱钱半莪术钱半

【加减】气分虚甚者,去三棱、莪术,加生鸡内金三钱;喘者倍山药加牛蒡子三钱;汗多者,以白术易黄芪,倍龙骨,牡蛎加山茱萸去净核,生白芍各六钱。若其汗过多服药仍不止者,可但用龙骨,牡蛎、山茱萸各一两煎服,不过两剂其汗即止。汗止后再服原方。

【用法】水煎服。

【功用】补气固脱,化瘀滋阴。

【主治】虚劳,脉弦数细微,肌肤甲错,形体赢瘦,饮食不壮筋力,或自汗,或咳逆,或喘促,或寒热不时,或多梦纷纭,精气不固。

【方解】虚劳诸证,法当用补,而张氏别出心裁,方中用黄芪以补气,而即用人参以培元气之根本,用知母以滋阴,而即用山药、玄参以壮真阴之渊源。用三棱、莪术以消瘀血,而即用丹参以化瘀血之渣滓,至龙骨、牡蛎,若取其收涩之性,能助黄芪以固元气;若取其凉润之性,能助知母以滋真阴;若取其开通之性(《本经》龙骨主瘾瘕后世本草谓牡蛎消血。)又能助三棱、莪术以消融瘀滞也。至于疗肺虚之咳逆、肾虚之喘促,山药最良。治多梦之纷纭,虚汗之淋漓,龙骨、牡蛎尤胜。此方中意也,以寻常药饵十味,汇集成方,而能补助人身之真阴阳、真气血、真精神,故日十全育真也。

【医案】弟长男媳,年二十四岁,于本年丙寅正月间患寒热往来,自因素畏服药,故隐忍不肯言,迨兵革稍静,弟赴沧时尚未知也。至四月初,家人来迓弟,言儿媳病剧。回家视之,虽未卧床不起,而瘦弱实难堪矣。诊其脉,弦而浮数。细询病情,言每逢午后先寒后热,时而微咳无痰,日夜作泻十余次,黎明则头汗出,胸间绵绵作疼,食一下咽即胀满难堪,而诸虚百损之状,显然尽露。筹思良久,为立逍遥散方。服两剂无效,因复至沧取药,适逢张相臣先生自津来沧,遂将儿媳之病细述本末,因相臣先生为当世之名医,故虚心以相质也。相臣先生日:“以弟之意,将用何方以治之?”答日:“余拟将《衷中参西录》中资生汤、十全育真汤二方,汇通用之,可乎?”相臣先生日:“得之矣。此良方也,服之必效。”弟遂师二方之义,用生怀山药八钱,生白术、山茱萸、生鸡内金、生龙骨、生牡蛎、鲜石斛各三钱,丹参四钱。连服4剂,诸证皆大轻减。又于原方加三棱、莪术(十全育真汤中,用此二药者,因虚劳之证多血痹也)各一钱一粉丹皮、地骨皮各二钱。又连服8剂,诸病悉退,饮食增加,今已完全成功矣。此病治愈之后,恒喜不成寝,玩索筹思,始悟《衷中参西录》有日:“至哉坤元,万物资生。”此言天地间之万物,莫不藉土德而生长,而人之脏腑气血亦莫不藉脾土而生长也。(直隶沧县李品三治验)

P1-5

序言

张锡纯,字寿甫,1860年2月29日酉时出生于河北省盐山张边务村西头张氏故宅,母刘氏为本县刘仁村(今属黄骅市)书香世家女,父彤元,字丹亭为痒生,教私塾、通医、善诗画,有《莲香斋诗稿》。张氏家道小康,累代业儒,锡纯1岁时父为其取名字,锡纯意含天赐纯良,寿甫意含寿且贵,4岁开始识字诵《诗》,稍长,儒、医并学,弱冠之年为人诊病疏方,每有效验,后因两试秋闱不弟,遂放弃举子业,立志医学,曲心研究,他广求方书,博采众家,从《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至清朝的医学著作搜集了百余种之多,闭门谢客,孜孜以求10年后,为人诊疾,每能屡挽沉疴,名扬于时,辛亥革命后,内政部长刘尚清尤为器重,1918年,在奉天(今沈阳)创办立达中医院,任院长,中医之有院实肇之于此。

1926年,寿甫悬壶津门,设立中西汇通医社,国医函授学校,开中国中医函授教育之先河,张氏白天省病诊疾,晚间著书立说,在津期间,招生五百余人,遍及全国各省市,其门人弟子知名者三十余人,为中医后继人才的培养,做出了贡献,其学术思想遍及大江南北,远播东南亚,被誉为“轩岐之功臣、医林之楷模”,“名医四大家”之一;“名医三张”之一;“华北第一捷手”称号;其行世著作有《医学衷中参西录》三册。

先生在《医学衷中参西录》自序道:“人生有大愿力,而后有大建树…..故学医者,为身家温饱计则愿力小,为济世活人计则愿力大”,这种崇高的医德思想正是他成功立业的力量源泉,也是他一生笃志力行的目的,1902年秋,盐山,黄骅一带霍乱流行,刘仁村一刘氏妇,年近四旬,染病暴脱,已殓服在身,病人家属辞以不必入视,锡纯正在该村出诊,得知此事后,找到病人家属说:“一息尚存,当可挽回”,随后为病人疏方,竟用大剂山茱萸、党参,山药治愈,病人家属感激涕零,喜出望外,锡纯从此知山茱萸救脱胜于人参,遂有论文刊行于世,声望更隆。

先生淡泊明志,以济世救人为己任,1919年孟秋,沈阳霍乱流行,张锡纯据数年经验,拟制“急救回生丹”及“卫生防疫宝丹”两方,防治效果均佳,故致书原籍,嘱长子配此药,广施霍乱病人,分文不收,救人无数。是年直隶山东霍乱流行,故城县袁霖普致书张氏索方,张氏将“急救回生丹”方药组成及服用方法一并函告袁氏,袁氏传此方于两省各县,并呈明省长将此方登载于《北洋公报》。

民国初年,西学东渐,当时正处于西医渗入中国并逐渐发展的时期,在这种背景下,张锡纯心无旁骛,穷经皓首,先后创办了医院和学校并开始撰写《医学衷中参西录》,他学术上遵古而不泥,参西不背中,立论鲜明,独树一帜,“衷中参西”是张氏医学的学术核心,他大胆汲取西医之长,通过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与研究,第一次将中药与西药合用在一首方剂中,开创了我国中西药物合用的先例,他认为:“中药与西药相助为理,诚能相得益彰。能汇通中西药品,即渐能汇通中西病理”。他创制的石膏阿司匹林汤治疗外感疾病,至今效宏,在理法方药上,他大胆创新,将中医之义理,西医之实验汇通结合,在当时可谓开山之举。

1918年至1934年,《医学衷中参西录》分七期陆续刊行于沈阳、天津,苏明阳为锡纯书作序,刘尚清曾以诗敬勉:“良医良相本相同,妙药功参造化功,万里相延来塞外,活人事业遍辽东。”

《医学衷中参西录》的刊发,犹如一石击水,被医界奉为有一无二之著作,多次再版加印,各地学人,争相抢购,一时远至整个东南亚地区。

张氏是捍卫与发扬祖国医学的杰出人物之一,1927年,余云岫等掀起民族虚无主义思潮,诬蔑中医不科学,主张废医存药,狂妄地提出“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并得到了当时国民党政府的支持,成为中医发展史上的一股逆流,当时中央国医馆,受余云岫的影响,学术整理会将中医统一于西医之下,张锡纯目睹现状,义愤填膺,他与上海名医冉雪峰、恽铁樵结成南北同盟,奋起反抗,1929年,国民党当局提出废除中医之际,中医界发起反废止运动,全国中药店全面罢工,张锡纯上书南京政府当局,信中说:“近闻京中会议上峰偏尚西医之说,欲废中医中药,不知中医之实际也。且中医创自农轩,保我民族……是以我国民族之生齿实甲于他国之人也,今若将中医中药一旦废却,此于国计民生大有关系……”这种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先生以弘扬祖国医学为己任,他说:“我们生于古人之后,当竟古人未竟之业,而不能与古为今使我中华医学大放光明于全球之上,是吾儒之罪。”其事业抱负,与天同阔。

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张锡纯对西医的认识与研究,难免有些片面和肤浅,特别是用中医理论来比附西医理论,亦多有牵强之处,然而,即使这样,也丝毫不影响他在中国中医药史上的学术地位,也无愧于他“医界一代伟人”的称号。

本书虽以《张锡纯方剂歌括》命名,书中方剂亦以张锡纯自拟方剂为主,但为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张锡纯学术,故也将《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所载的部分古方予以保留,书中方药的剂量也未做换算,对当今已少应用的医方如朱砂骨湃波丸、明矾汤也一并收录,对不属于医方范畴的内容如“点天突穴法”等则予以删除,同时将其他卷次先生所创医方,则移至相类门下。

作为后学,由于才疏学浅,虽有“书读二十载,当向先师问迷津,煌煌百万言,莫令宏著留遗珠”之愿,然编撰这样一位医界泰斗的宏著,尚属首次,书中不足之处恐怕难免,希望广大同仁,不吝指正,以便再版时修订提高。

刘建

2007年8月于沧州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3:3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