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一书取自《附录和补遗》,它其实是独立成书的。这本书讨论的事情与我们的世俗生活至为接近,诸如健康、财富、名声、荣誉、养生和待人接物所应遵守的原则等。正如叔本华所说的,在这本书里他尽量从世俗、实用的角度考虑问题。因此,这本书尤其适合大众阅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人生的智慧/永恒的励志经典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作者 | (德国)叔本华 |
出版社 | 河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人生的智慧》一书取自《附录和补遗》,它其实是独立成书的。这本书讨论的事情与我们的世俗生活至为接近,诸如健康、财富、名声、荣誉、养生和待人接物所应遵守的原则等。正如叔本华所说的,在这本书里他尽量从世俗、实用的角度考虑问题。因此,这本书尤其适合大众阅读。 内容推荐 你知道这一个夏天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吗?那是对叔本华著作的心醉神迷和连续不断的精神愉悦,这种陶醉、愉快是我所从来不曾体验过的。《人生的智慧》为人生哲学哲学思想的书,由赵本华编著。唐丽,段鲲为《人生的智慧》的责任编辑。 目录 导读:幸福生活指南 孤独的悲观主义者 更幸福、愉快地度过一生的指南 不朽的智慧金言 第一章 人生的益处 第二章 影响幸福的特质 第三章 人拥有什么 第四章 人的社会地位 人的名誉 人性中的骄傲 官位的价值 荣誉的两面 获得名声的途径 第五章 如何达致人生的幸福 第一部分 泛论 第二部分 我们应怎样对待自己 第三部分 我们应怎样对待他人 第四部分 我们应怎样对待命运 第六章 人生的不同阶段 试读章节 亚里士多德把人生能够得到的益处分为三类——外在之物、人的灵魂和人的身体。现在,我保留他的三分法。我认为,致使普通人拥有不同命运的有三方面内容,它们是: (1)人的自身:也就是在最广泛意义上属于人的个性的东西。因此,它包括人的健康、力量、外貌、气质、道德品格、精神智力及其潜在发展。 (2)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也就是财产和其他占有物。 (3)人向其他人所显示的样子:这可以理解为,人在其他人眼中所呈现的样子,也就是他人对他的看法。他人的看法又可分为名誉、地位和名声。 其中,第一项差别是由大自然确立的。因而我们可以推断:比起另外两个方面,这方面的差别对人类幸福与否,有更加根本和彻底的影响——因为后两项内容的差别只是出自人为的划分。 人自身拥有的优势,如伟大的头脑思想或者伟大的心,与人的地位、出身(甚至王公、贵族的出身)、优厚财富等优势比起来,就像真正的国王和戏剧舞台上假扮的国王相比一样。伊壁鸠鲁的第一个门徒门采多罗斯,曾在他的著作里这样定论一篇文章的题目:“我们幸福的原因存在于我们的自身内在,而不是自身之外。”确实,一个人幸福与否,甚至他整个生存方式如何,最直接和最主要的体现就是这个人自身的内在素质。内在素质直接决定了这个人的内心是否能获得幸福,因为人的内心快乐或痛苦,首先就是人的感情、意欲和思想的产物,而人自身之外的所有事物,即使能影响人的幸福,也只能间接发挥影响。因此,相同的外在事物和境遇对每个人的影响都不尽相同;即便人们处在相同的环境中,他们所生活的世界也都不尽相同。因为与一个人直接相关的,是这个人对事物的看法、他的感情以及他的意欲活动,外在事物只有在能够刺激起他的这些东西时才能发挥作用。人会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首先要依赖于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由于人们头脑和精神的不同,这个也就相应地表现出不同的样子。因此,人们的世界是贫瘠、浅薄和肤浅的,还是丰富多彩、趣味盎然和充满意义的——要取决于人的头脑。 例如,很多人羡慕有人能在生活中发现和遇到饶有趣味的事情,其实,前者应该羡慕的是后者所具有理解事物的禀赋才对。后者所经历的事情都别具意味,其实要归功于他们非凡的思想禀赋。因为即使一件事情在一个思想丰富的人看来饶有趣味,可在一个头脑肤浅、庸俗的人看来,很可能就只不过是平凡世界里的乏味一幕而已。这种情形尤其明显见于歌德和拜伦创作的很多诗篇,这些诗篇明显取材于真实事件,愚笨的人读了,只会羡慕诗人其乐无穷的经历,而不羡慕诗人所具有的伟大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足以化平凡无奇为伟大和优美。同样,一个气质忧郁的人眼里的悲剧,在一个乐天派人的眼里,或许只是一场有趣的冲突,而在一个麻木不仁的人看来,则可能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所有这一切都基于这样一个事实:现实生活,也就是我们当下经历的每时每刻,都由两个部分组成:主体和客体——虽然主体和客体就像共同构成水分子的氧和氢,彼此密切关联、缺一不可。面对完全一样的客体时,主体不同,其所构成的现实完全不同,反之亦然。由此可知,最美、最好的客体和呆滞、低劣的主体结合在一起,所导致的结果只能十分低劣,就像在恶劣的天气下观赏美丽风景,又或者用十分糟糕模糊的照相机拍摄这些风景一样。或者,我们用更直白的语言来说,就是好比每个人都被困在自己的皮囊中,每个人也同样被自己的意识所束缚。一个人只能直接活在自己的意识之中。因此,外在世界对他的影响不大。 P10-12 序言 这本书中所谈到的“人生的智慧”,完全是形而下的方面;这里所说的“人生的智慧”,就是如何使人们更幸福、愉快地度过一生的艺术。关于这方面的教诲,在哲学上可称为“幸福论”。因此,这本著作教导人们如何才能享有幸福的生存。如果要对“幸福的生存”作出定义,那从纯客观的角度考虑,或者更确切地说,通过冷静、缜密的思考(因为这里涉及主观的判断),这种幸福的生存绝对远胜于非生存。从这一定义我们就可以这样推论:我们之所以依恋这一生存,是由于这一生存的本身,而不是由于对死亡的恐惧;并且我们渴望看到这一生存能够永恒地延续。对于如此定义的生存,人们的人生是否或者能否与之相吻合,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对于这一问题,我们的哲学已经十分清楚地给予了否定的答案;但哲学上的幸福论却以肯定的口吻回答了这一问题。幸福论的这种肯定答案是基于人的一个与生俱来的错误,这个错误在我的主要著作里已经有所批判。但要完成诸如幸福论一类的著作,我就只能放弃更高的、属于形而上和道德的审视角度——而真正的哲学本来就是要引领人们进入这样的审视角度。因此,我在这本书里所作的议论只要是从普通、实用的角度出发,并且保留着与此角度相关的谬误时,那么,这些议论就确实经过了折中的处理。因此,它们的价值就必须是有前提的。其实,“Eudamonologle”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委婉词。另外,这些议论还说不上完整彻底——其中的一个原因是我所讨论的主题无法叙述全面;另一个原因就是如果我要全面讨论这个主题,那么,我就势必只能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话。 在我的记忆中,卡丹奴斯那本颇值一读的《论逆境》其目的与我这本箴言书有所相似。它可以作为我这本书的补充。虽然亚里士多德在他的《修辞学》第一部第五章里,也曾有过简短的幸福论方面的论述,但那些只是老生常谈。我并没有抄袭这些前辈的著作,因为我的工作并不是汇集别人的话语;况且,如果我这样做了,那我书中的观点就不能一以贯之,而观点的连贯性却是这类著作的灵魂。当然,一般而言,各个时代的智者们,都说过同样的话语,而愚人们——也就是各个时代的数不胜数的大多数人——也做着恰恰相反的同一样事情。因此,伏尔泰说过:“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还是照样愚蠢和邪恶,跟我们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所发现的并没有两样。” 书评(媒体评论) 在读完叔本华书的第一页以后,就知道得很清楚,我将要把他写的所有东西都读完;他所说的每一个字我都要听。 ——德国哲学家尼采 你知道这一个夏天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吗?那是对叔本华著作的心醉神迷和连续不断的精神愉悦,这种陶醉、愉快是我所从来不曾体验过的。 ——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 在4年里,叔本华的书从不曾离开我的头脑思想,到接下来的夏天为止。我从头到尾已研读了叔本华的书4次。叔本华的书对于我的整个一生产生了强烈影响。 ——德国作曲家瓦格纳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