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被震撼的不仅是大地,还有亿万人的心。互联网上那些广为流传、感人至深的博客、留言、诗篇,未经雕琢,淳朴自然,凝聚成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不畏艰辛、奋力拼搏的抗震精神。从中,我们读到了中华儿女的同心同德,读到了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读到了天灾无情人间有爱,读到了复兴中华的豪迈决心……
网友们的文章,点点滴滴,如同荡涤灵魂的圣水,令人心痛,令人感动,令人振奋,令人图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抗震精神(网络真情实录)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华夏书网 |
出版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汶川地震,被震撼的不仅是大地,还有亿万人的心。互联网上那些广为流传、感人至深的博客、留言、诗篇,未经雕琢,淳朴自然,凝聚成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不畏艰辛、奋力拼搏的抗震精神。从中,我们读到了中华儿女的同心同德,读到了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读到了天灾无情人间有爱,读到了复兴中华的豪迈决心…… 网友们的文章,点点滴滴,如同荡涤灵魂的圣水,令人心痛,令人感动,令人振奋,令人图强! 内容推荐 本书汇编了网络上关于四川地震中的一些感人事迹,包括第一手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记录了这场地震中的一些感人片断。 网友们的文章,点点滴滴,如同荡涤灵魂的圣水,令人心痛,令人感动,令人振奋,令人图强! 目录 序章 情系汶川——心有千千结 中国不哭 我们的心 生死不离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 第一部分 这些天,世界为之动容 第一章 亲历生死一瞬间 杭州游客的回忆:一切就像梦魇一般 我听见了地震的“叫声” 成都街头:震动、晃动、悸动 父亲讲述:四川地震惊魂瞬间 第二章 中国速度 外国博友的惊叹:中国救灾效率和速度没得比 中南海发出坚定的声音 第一时间行动起来 地震来了,地震专家组来了 已经做,正在做,坚持做,努力做 来自中南海怀仁堂的心痛一刻 700亿灾后重建基金迅速启动 第三章 天下时评,中国获得了另一种色彩 灾难就是命令,全国总动员 这样的国家,叫人信任 救援是温暖,不是威胁 别的地方找不到像中国这样的13亿人 第四章 灾难吹响“集结号” 这是核子战规模的国家级救援 中国军队真的拼命了 伞兵:赌上生命去拯救生命的那一跳 战斗再战斗,抢救再抢救 以人类的名义,向中国军人致敬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温暖汇聚灾区 第二部分 感动中国 第一章 震痛深处的关怀 余震中传来总书记充满力量的声音 以后爷爷再来看你 三次举臂,誓将抗震进行到底 总书记与总理握手的瞬间,我哭了 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 总理,别哭 温爷爷,请您歇一歇 第二章 铁血儿郎,铸就钢铁脊梁 求求你们再让我去救一个 只要能减轻一点她的伤痛,那就让她咬吧 伞兵们,一定要活着回来 我不能救自己的妻子和儿子,就让我多救几名伤员吧 别恨我,我是军人 男兵能上,我们也能上 奶几个娃没啥好讲 第三章 分秒抢修,追赶正在远去的生命 为通讯而生,为通讯而死 与死神赛跑,中国交通人24小时抢修“生命线” 肩扛光缆,再难也要抢通 强行军90公里,硬闯“鬼门关” 想大声嘶喊,竟无语凝噎 艰难的生命线,传送温暖与深情 第四章 他们都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守护天使 孩子,你会好起来的 地震瞬间,爱超越生死 请把心理医生也送到灾区群众身边 地震压不垮的唐 我年龄大了,但我还有力气和身体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灾区同胞 第五章 你们的声音传播着坚强的力量 在一线和幕后默默承受伤痛 映秀深处,“六只骆驼”的一瓶矿泉水 好样的,人民的“先锋队” 网页里将只剩下黑与白 亲历央视义演:后台都在哭,所有人 第三部分 生命的奇迹 第一章 有一种奇迹叫坚守 宝贝,只要你活着 爸爸妈妈会在身边守护着你 踏遍残垣,只为你的一声回应 三小时,父亲用双手挖出女儿 骨脉相连,死也要在一起 生命的韧性造就150个小时的奇迹 第二章 有一种真爱叫无私 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学生 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 26岁的青春换来13条生命 爱,是我们活着的理由 最后一堂课 爸,我要替你撑起这个家 第三章 有一种微笑叫坚强 叔叔您先救别人吧,我不要紧 说什么都不重要,彼此鼓励跨越生死边缘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男生要坚强,女生不要哭 没有他,我的命就没了 一起唱歌,在地狱点亮太阳 不救人,我会感到很惭愧 第四章 有一种爱情叫永恒 白色爱情——让我送你最后一程 红色爱情——一个人的婚礼 紫色爱情——如果有下辈子,我还是你的女人 黑色爱情——亲爱的,对不起,我先走了 黄色爱情——今天的月亮真圆 蓝色爱情——不弃不离 绿色爱情——爱在生死相逢时 第四部分 网聚力量,下载人间真情 第一章 灾难面前,网络“大后方”能做什么 我们能做到这些 抗灾救人是当下最要紧的 一个很大的困难除以13亿,会变得微不足遭 质疑解放军救灾能力的无聊看客令人鄙视 第二章 永不下线的守候 地震后,网友能做点什么 你在,我在,我们同在 三校三改,网友36小时速译《手册》 发送、发送,QQ传递的无限真情 转帖、转帖,悬疑作家76个小时“突围” 网络寻亲:让信息成为一种救灾工具 第三章 不能靠近你,也要温暖你 爱的奉献,我们抛砖引玉 爱心无界,将捐款发挥到极致 这是一场抗震救灾的持久战 走,我们为灾区献血去 绿丝带在行动 让灾难中闪光的人性赋予我们力量 地震中那些感人的小事 第四章 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14:28至14 131哀痛长鸣,山河垂泪 5月19~21日,刻骨铭心的三天 第七夜,十三亿人民在哭泣 为死难的平民下半旗,国旗因此更美丽 哀悼日:用最庄严的举哀,凝聚民族生的力量 不屈的国魂——中国加油 编后记 试读章节 地震来了,地震专家组来了 地震发生后不到十分钟,国家地震局就迅速通过新华社向社会发布了消息。各地地震局也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向公众发出了权威信息,并立即仃动起来,奔赴灾区…… ——题记 汶川地震发生后,在国家地震局一楼会议厅,一共发布了四次新闻发布会。 第一次是在下午15点53分。 国家地震局新闻发言人张宏卫介绍,5月12日下午14点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宁夏、甘肃、青海、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重庆、贵州、云南、西藏、江苏等地区有震感。 针对此种情况,目前温家宝总理已赶赴现场,中国地震局迅速启动《国家地震应急预案》I级应急处置响应。同时,张宏卫还透露,国家地震局一位副局长随温总理赶赴现场。国家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已经中断在国外的访问,目前正在回国途中。而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约180人已经启动,准备去灾区救援。 就在新闻发布会之前,国家地震局今天下午的值班信息显示了四川地震的这一消息。张宏卫表示,此次震级很大,范围也很大,对于记者关心的汶川地震产生的原因及伤亡人数,张宏卫回答目前正在调查之中,不方便回答。结束了第一次发布会。 到了下午4点多钟,国家地震局调研处调研员杨威到一楼会议室对记者澄清,北京局部地区12日晚22时到24时将发生3-6级地震的传言是纯属谣传。 杨威透露,下午16点30分左右,国家地震局救援队的专家从地震局出发开往机场,“一支约40人的救援队伍赶往四川现场。”杨威说。 19点04分,国家地震局新闻发言人张宏卫第二次出现在记者面前。他再次发布:中国地震台网测定,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东经103.4度、北纬31.0度,发生7.8级地震。 本次地震震级高,有感范围大,宁夏、甘肃、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重庆、贵州、云南、西藏、江苏、辽宁、上海等地区有感。 同时,他表示,其他地方所出现的地震传言是没有科学根据的,请大家不要轻信谣言。 晚上21:55,中国地震台网党委书记李强华向媒体通报,成都通往汶川的唯一一条公路中断,里面的消息出不来,外面的物质运不进去。 截至当天晚上23:00,国家地震局派出第一批33人组成的国家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与183人组成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共计216人,奔赴汶川灾区,实施现场应急和紧急救援。 与此同时,其他各省市地震局也分别派遣地震专家组赶赴震区,在震区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地震现场震情监测、灾情调查与评估工作。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网友回声: 骆洛罗 2008-05-14 时间就是生命啊,早到一秒,就能多救无数的灾民。昨天听一个在地震局工作的朋友说,震区急需专家人员的协调与指导啊! 已经做,正在做,坚持做,努力做 16日下午,胡锦涛总书记来到北川县灾情最严重的擂鼓镇看望慰问灾民。在擂鼓镇胜利村,胡锦涛动情地对乡亲们说:“我们一定会尽全力抢救受困群众,一定会尽全力医治受伤群众,一定会尽全力安排好灾区群众生活,下一步还要尽全力帮助乡亲们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四个“尽全力”文章发表以后,无疑给灾区人民吃了颗定心丸。此文章被广大网友和网站纷纷转载,同时也受到网友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 ——题记 总书记的四个“尽全力”,掷地有声,感天动地。这不是一般的应景文章,不是一般的口头应付,不是一般的讲话表态,而是在山崩地裂的危难关头,在生与死的大较量、大抗争的特殊战场,面对灾区同胞,面对全国军民,面对世界人民发出的庄严承诺。 四个“尽全力”,我们已经这样做。灾难发生后,温总理以最快的反应火速赶赴灾区深入险境,镇定指挥。总书记连续主持会议研究部署抗震,统筹全局,调动三军,运筹帷幄,科学决策。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抗震救灾工作始终坚持“把抢救人员放在第一位”的方针,组织健全了抢救体系,迅速调动了大批救援力量,果断开展了救援工作。以“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的信念,很快从全国向灾区调派了10多万人的救援队伍,到16日,救援队伍已经到达了所有受灾的县、乡。围绕救治人员这一中心工作,组织了大批的专业力量,形成了救治合力,救出了大批掩埋在废墟中的群众和大量被困群众。为了解决一些重灾区交通中断的问题,指挥部调动了100多架直升机,用于运送伤员、专业救援人员和急需的救援物资。 四个“尽全力”,我们正在这样做。温家宝5月16日接受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记者集体采访时说,目前抗震救灾工作仍然处在抢救人员的关键时刻,救人还是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用百倍的努力,决不轻言放弃。16日,胡锦涛总书记赶赴四川,在抗震前线同温总理会师,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并肩作战,共度危难,这是对灾区人民,对全国人民极大的鼓舞,极大的激励。胡锦涛到受地震灾害严重的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擂鼓镇胜利村看望受灾群众,他说,当前抗震救灾斗争正处于关键阶段,特别是还有不少群众亟待营救。希望同志们一定要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克服困难、争分夺秒,努力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在向北川县城赶去的途中由于公路中断,汽车被迫停了下来。胡锦涛走下车,沿一条便道往前走去。总书记一再嘱咐救援队伍一定要争分夺秒,尽最大努力搜救群众。正是这样的决心和明确的思想,拯救了一条条宝贵生命,创造了一个个人问奇迹,谱写了一曲曲挑战极限的生命赞歌,打破了72小时黄金时机的神话。 四个“尽全力”,我们坚持这样做。这四个“尽全力”是共和围的庄严承诺,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担当。正如温总理指出的那样,无论从破坏性,还是从波及范围来说,四川汶川地震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超过了唐山大地震。面对这场特大地震灾害,必须举全国之力,以救人为核心,克服重重困难,把抗震救灾工作进行到底。这些天来,举国上下,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社区,从学校到军营,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牙牙学语的孩童,从退离休干部到拾荒残疾之人,真是人不分老少,地不分南北,位不分尊卑,中华大地到处涌动着爱心的滚滚热潮。从来没有见过捐款捐物献血如此迅速、如此自觉、如此踊跃、如此慷慨的场面,真是情动天地啊! 四个“尽全力”,我们共努力!我们完全相信,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下,军民团结,军政团结,干群团结,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定能夺取抗震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 ——摘自人民政协张新民的博客 2008-05-17 P33-37 序言 2008年5月12日的下午上班不久,我在办公室里,突然感到一阵眩晕,眼前的东西晃动起来,开始时以为是头晕,同事过来急促地说:“地震了!” 四川汶川地震了!地震波波及了全国!紧接着,震中地区山崩地裂、城毁人亡的惨烈画面,一幅一幅,一幕一幕,通过电视通过互联网迅速传遍全国,把我们的心紧紧揪在一起。我们亲爱的祖国啊,又一次遭受了巨大的灾难。 瞬间,全世界的目光被聚焦到了汶川。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气壮山河的生死营救,感天动地的举国驰援,爱心涌动的无私奉献,再现了中华民族在艰难困苦面前不屈不挠、团结奋斗的光荣传统。 由于工作关系,我和同事们每天十几个小时伏在电脑前,密切关注着来自四川震区的一切消息。相伴着受灾同胞在残垣瓦砾中的哭泣,跟踪着救灾队伍在崇山峻岭中的脚步,紧随着全国支援灾区的滚滚洪流,网民们写下了无数博客和帖文,为逝者哀悼,为生者祈福,为中国加油…… 多少人被这些朴实的故事和真情感动得泪流满面: ——胡锦涛总书记在灾区看望受灾群众,抱着三岁孤儿,俯身轻吻,将关爱传遍灾区。温家宝总理在废墟上奔波,手臂受伤,却把为他包扎的医务人员一把推开。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连来到灾区,指挥救灾,日夜操劳…… ——两位遇难老师身下有4个学生幸存;父亲徒手刨出被埋的儿子;一个在废墟里打着手电筒看书的小女孩最后获救;一个在余震中被人们拖住的战士跪在地下大哭:“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孩子!”……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快/抓紧妈妈的手/让妈妈陪你走;妈妈/怕/天堂的路/太黑/我看不见你的手/自从/倒塌的墙/把阳光夺走/我再也看不见/你柔情的眸…… ——“一点很少的善心,乘以13亿,都会变成爱的海洋;一个很大的困难,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微不足道。” 汶川地震,被震撼的不仅是大地,还有亿万人的心。互联网上那些广为流传、感人至深的博客、留言、诗篇,未经雕琢,淳朴自然,凝聚成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不畏艰辛、奋力拼搏的抗震精神。从中,我们读到了中华儿女的同心同德,读到了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读到了天灾无情人间有爱,读到了复兴中华的豪迈决心…… 网友们的文章,点点滴滴,如同荡涤灵魂的圣水,令人心痛,令人感动,令人振奋,令人图强! 后记 汶川地震发生以来,全国人民积极行动起来,为了抗震救灾,我们达到了空前的团结。而网络新媒体为大众提供的平台更是方便了人们的信息交流,网民们充分利用论坛、QQ、MSN和个人博客,在及时传递灾情与真情的同时,自动自发地展开行动:要么大声疾呼,倡议赈灾、声援灾区、弘扬团结、不屈的民族精神;要么捐款捐物、携带物资亲赴灾区……这些言行,都是他们率性而为,感情真挚,爱憎分明,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也因此得到了社会的不断关注与普遍肯定。作为出版人,在感动之余,我们萌发了将这些率真的网民及其极具个性的文化和精神集合起来的念头,一方面是为了积极响应并支持抗震救灾运动,一方面这种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不畏艰辛、奋力拼搏的抗震精神也是我们民族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和铭记。 一本书的完成需要集合许多人的智慧,在本书的策划与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新华社、中国网、人民画报社等同行的热心帮助,同时也得到了邢群麟、梁素娟、许庆元、许长荣、王非庶、于海英、上官紫微、刘红强、张乃奎、张保文、毛定娟、王鹏、曹博、李良婷、宋桂花、黄亚男、杨艳利、徐娜、付欣欣、王艳、付志宏、潘静、齐艳杰、李伟军、陆晓菲、齐冲、张艳芬、周珊、欧红梅、何瑞欣、杜丽萍等同事的大力协作,在此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本书中的文章均来源于网络,图片也得到了各方的大力支持。由于时问仓促,没有来得及与诸位作者联系,特此表示歉意!如果您看到自己的作品人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诚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联系人:邢群麟 联系电话:010-82865588 书评(媒体评论) 再大的困难除以十三亿,也会变得微不足道;再小的力量乘以十三亿,也足以战胜一切灾难! ——摘自Flying春天的博客 我们的教师……在生与死、亲人与学生的抉择中,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一个师者最真实的爱,用血肉为学生筑起了一道永生的长城,用自己的行动,为学生上了最深刻的一课,从而成为百姓心中的救命恩人、孩子眼里的神圣英雄。这样的老师,这样的师德,理当彪炳千秋。 ——转自文学博客网 作者:陈亦冰 在灾难面前人类是多么的渺小,像一根小草,一只蚂蚁,但是我们不怕,因为我们心中充满爱,充满感动。 ——摘自寂寞的娱乐堂口的博客 人们小心地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在把他抱出来的时候,……医护人员从襁褓中发现了—部手机,屏幕上是一条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搜狐社区帖子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