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个人梦想,它已成为当下年轻人改变人生格局的重要选择。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近几年,随着留学生规模的扩大和回国人员的增多,“海归”变“海待”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由此,也让许多想要出国学习的学生和家长心生疑惑:出国留学,真正有什么好处?它对我们的人生发展会带来哪些影响?
刘东、刘和平、卓敏所著的《留学与人生》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留学及其相关问题,探讨留学对实现梦想道路的真正价值,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留学与人生 |
分类 | |
作者 | 刘东//刘和平//卓敏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留学,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个人梦想,它已成为当下年轻人改变人生格局的重要选择。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近几年,随着留学生规模的扩大和回国人员的增多,“海归”变“海待”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由此,也让许多想要出国学习的学生和家长心生疑惑:出国留学,真正有什么好处?它对我们的人生发展会带来哪些影响? 刘东、刘和平、卓敏所著的《留学与人生》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留学及其相关问题,探讨留学对实现梦想道路的真正价值,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内容推荐 出国留学对每个人、每个家庭而言都是一个重大决定。在做这个决定前,我们应该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我为什么要留学?我期望从留学中得到什么?我为留学将要付出的代价值得吗?现在我适合留学吗? 留学生活会极大地开拓我们的视野,真实体验异国文化,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坦然面对胜利和失败的心态,并且有助于以更全面的眼光理解人生和社会。总之,不管是以何种理由决定出国留学,镀金、炫耀并非最终目的,而是为了丰富自己的阅历,增长相关知识,获得某专业领域的技能,为自己未来的人生添加浓墨重彩的一笔。 刘东、刘和平、卓敏所著的《留学与人生》是一本研究留学价值、总结他人留学经验、探讨留学对个人成长影响的绝佳读本。《留学与人生》试图通过真实的访谈获取对留学选择的真正思考,希冀为“留学价值”的探索提供一条人人都可以进行解读的路,帮助我们更加科学和理智地做出关于留学的判断,从而使人生变得更加丰满、多姿多彩。 目录 序 吴启迪 前言 有梦者才有路 第一章 机遇留给有准备的人 总得出去转两圈 接触到更大的国际环境 从各个角度看世界、看人生 感受最大的是社会文化的差别 三点才能成为一个平面 出去、去长阅历 留学更多的是一种人生的财富 最大的收获是重新发现自己 那绝对是非常丰厚的一段人生 打开更多扇窗去看世界 不仅仅是学习书本的知识 去美国,感觉明白了很多 在移动中获得价值 咱们也能起到一个桥梁作用 拥抱不同文明之精华 复旦大学访问学者:出去把东西学回来,也把东西输出去 第二章 一直往你感兴趣的方向去努力 现在搞外交绝对是很好的事 学以致用 学习人家的那种理念 东西方文化就像两条平行轨道 创新是世界上最有趣的事情之一 金融业在中国的未来是非常光明的 你要选择成长型的公司 从行业里学习如何更专业 见识了很多新事物后就会慢慢地改变了 脚踏实地、真才实学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章 看见未来的十年二十年 世界大学新排名 热门新专业 关注新兴职业 从全球科技投入及优先研究领域演变趋势看人才需求 后记 致谢 试读章节 总得出去转两圈 江亿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 出国只为镀金? 访谈者:您是中国暖通专业领域的专家和前辈,很早就去英国学习过,您觉得当时的留学和现在有什么差异? 江亿:新中国成立后,出国留学可以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文革”开始前那批出国或者学成回来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体系的建立就是靠这批人,他们起了巨大的作用。早一批的学部委员,80%都是从国外回来的,还有各学校最早的学术骨干也大都有留学背景,新中国的建立,这批人功不可没。第二阶段是“文革”后,大概20世纪80年代末,主要是公派留学,国家一个月补贴三四百美元,在国外生活这些钱还是很少的,但是他们半工半读,后来有一部分人就留在国外了,但还是有挺大一部分人回国了。他们中的一些人现在成了各行业的骨干力量。第三阶段,政策慢慢变宽松了,就有大量的人出去,有自费也有公费。不过那个时候的自费跟现在的概念完全不一样,可能当时兜里揣个100美元就走了,他们也是边打工边刻苦学习,非常艰苦。这一批人中有相当大的比例后来都留在美国或欧洲,这批人中大概有10%~20%是出类拔萃的,最近美国好几个科学院院士都是这批人里的,都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去的。 过去出国的时候,拎个大箱子,箱子里头全是袜子、背心、牙膏、牙刷,再带一堆方便面。到了21世纪,自费留学的人越来越多了,他们中好些人出去之后头一件事就是给自己买衣服,接着学两个星期的车,拿了驾驶执照之后,再去念书,这感觉完全不一样了。 经济状况的变化使得人们出国后的心里感觉大不一样。1986年,我第一次去日本,看到地铁车厢里到处都是广告、杂志,比如某公司提供出国机会、条件如何等,而当时的中国,肯定是没有这些东西的。日本在80年代中期经济就已经发展得相当不错了,但大部分还是靠制造业,所以他们迫切希望培养人才。那时候人们也不太愿意出去,我当时挺纳闷,现在想起来,目前中国跟那个时候的日本也差不多。可能是因为有代沟,现在小孩的做事方法和想法跟老一辈还真不一样。所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经济状况不一样,心态不一样,做法也不一样。以前很少看到出国是为了玩,但现在抱着玩遍全球想法出去的也挺多。 访谈者:您那时候是公派出国的,会自己到处去转吗? 江亿:我不会,但我们系有个叫王瑞珠的院士,现在六七十岁了,他是80年代初国家公派去法国学建筑的,到那儿大概学了三个月,发现没多大意思,就背着相机穷游欧洲,连着三年把欧洲好好转了一遍,拍了数不清的照片,回国之后就潜心整理这堆东西,系里领导挺照顾他的,就让他整理,给他发工资,也不用他上班。最后他写出厚厚一摞欧洲建筑史。后来,他申请院士的时候,就拿出了这么一摞书,他也没做过任何工程,他老婆就给他当秘书,但大伙儿一看那书,就说,你就是院士了。呵呵,这就是出国转回来的,当然这期间他得读多少有关建筑史、建筑体系之类的书啊,他得彻底研究明白。 我是1988年9月公派去英国做访问学者的,是英国的一个政府机构给的钱,但也没给多少。当时我一个月的工资是100多人民币,相当二于十几英镑,那时英国大学毕业生的基本月收入是1000英镑,经济水平差距实在太大,这对当时的中国留学生来说,肯定有心态上的影响,所以处事方法也不一样。我在那儿认识很多中国人,除了我之外,那些人全去打工了,而我当时在那儿很大的一个收益是参加了IEA(国际能源组织)的项目,一年之内跑了很多国家。但是因为我是访问学者,所以他们不承担差旅费,一切都得自己掏钱,可是我当时一个月收入才300英镑,所以只能找那种特便宜的青年旅社,一晚大概5英镑。后来,英国政府就想个法子,叫我做顾问、做咨询,给他们做项目、写报告,那收入就高了。写报告一个小时20英镑,一个月能挣好几千,几个月就把钱全挣回来了,但他们说这也是例外。通过这个机会,我有了广泛的国际交流,当时在中国,我们很少有机会出国。当时中国还是很封闭的,对外面世界的了解很少,但是在国外的生存能力和办事方法这些都特别重要。所以,从这点来说,我还是有一些收获的。建立广泛的国际联系 访谈者:所以出去和不出去完全不一样? 江亿:我原来英文特别差,在英国待了一年,开始还上了两个月的英文补习学校,即使这样,我回国的时候英文还是挺差。但在英国的时候建立了挺广泛的国际交流,回国之后就没跟英国断过联系,大概每年都有一些跟英国的合作项目。我1989年回国,一直到1998年左右这么多年一直保持合作。他们和清华合作项目,我每年出去一次,后来我走不动了,就送我学生出去,我都送出去多少学生了,派这个出去三个月,派那个出去半年或一年等等。而这种合作.,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讲,比我当年一直待在英国还能提高交往能力和了解各方面的能力,在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也更好。所以说,我的学生虽然都没正式出国学习过,但他们现在跟出国学生差不多,一个个到美国下了飞机就租辆车满城转,具备沟通能力。所以说,时代变了,这个本事和能力即使在国内也能培养、锻炼,不一定非得送到国外去。2000年开始,我出国的费用可以包含在科研经费里了,但是从1989~2000年,我多次出国,也派了很多学生出国,都得从国外弄钱或者自费,那时候是很困难的,与国外的联系不是很好,经济上也无力支持。现在国际交流太密切了,以后中国进一步发展,进一步拓展全球化进程,咱们的学校也会有更多外国人。还有,比如我今天坐飞机去趟杭州,明天坐飞机去趟伦敦,这都没什么区别,就是时间长短的问题,到那时候出国就没什么必要了。 P3-5 序言 同济大学最近做了一个探讨留学价值的课题,又将探讨的内容集成了一本关于留学和人生的书。我觉得这很有意义,并向作者对这份艰辛工作的执着表示由衷的敬意。 留学有没有价值?价值是什么?其实中国百余年的留学历史就是一个很好的答案。从中国留学第一人容闳开始,詹天佑等第一代留学生最早把一些先进的工程技术引进国内;之后就是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这一代,带回来革命的思想,在这一代留学生中,更有胡适、蔡元培、陶行知等国学大师和教育家,李国豪、严东生、谢希德等科学家,也包括以钱学森为首的“两弹一星”元勋;还有去苏联、东欧的那一代留学生,在中国航天航空事业和能源机电领域中起到巨大作用;再后来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大批留学生,在中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过程当中起到推动作用。可以看到,一代又一代的留学人员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中,特别是在促进改革开放,扩大中国同其他国家在科技、教育、文化、经贸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发展民间外交,增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的理解和友谊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们所起的作用应该是留学最大的价值。 现在,留学人员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在中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过程中,留学也成为一种很重要的人才培养方式和渠道。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教育也面临着跨国竞争及资源的跨国配置,教育的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因此,留学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人才循环和增值的方式。人力资源发展是留学价值在人才个体发展上的体现。 教育不仅是知识和能力的传授,也是文化的承继和人格的锻造。留学是教育的重要一环,人们从留学生涯中获得的跨国体验和经历都是全方位和多元化的。小到个人的人生规划,大到国家的战略方针,留学的重要价值在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正因如此,中国政府一贯支持并且一直都在大力扶持留学事业。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就是一个重要平台,鼓励更多的学生走出国门,也鼓励和重视中国的学校与世界各国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合作交流,并致力于推动各种国际教育合作平台的建设。因为我们清楚,当今国际化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不可或缺的元素,我们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留学事业的开展,包括高校国际教育合作平台的搭建,都是为了最终将人才推向世界。我认为,这也是留学事业对中国未来发展极其重要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价值。当然,今天的留学已从“单向”变为“双向”,即大批外国学生已经把中国作为他们留学的目的国。 对留学的价值进行理性探讨,对留学的人文作用和文化启示进行梳理,这在当前中国不断涌现留学大潮,但留学观念和形态却有些混沌纷杂的时候,应该会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希望这本书能为读者提供更宽广的视野和思考人生的新起点。2013年是欧美同学会创建100周年,作为纪念,是为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前任副部长吴启迪 后记 经过近两年的工作,这本有关留学与人生发展的书终于完成。这是一个尝试,一名工科教师,一名新闻记者,一名青年中文教师,携手合作,带领一批充满梦想和热情的研究生做了相关的访谈、问卷调查、信息的收集分析,最终结成了这份成果。 回顾近两年来的点点滴滴,特别觉得“工科+新闻+中文“的合作,可以进行优势互补,大家能从不同的视野、角度和分析方法,去探讨留学的价值以及对人生的影响这样一个深刻的社会课题。 写作初衷 我在一个以理工科见长的综合性大学学习、工作了20多年的时间,目睹了不少同学、同门、学生、亲属出国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他们中有的留在海外生活和工作,有的回到了国内发展。我也曾亲自参与并目睹了我供职的学校与意大利合作建设的一个国际合作教育平台——中意学院,从成立至今短短不到7年的时间内,就从只有两个本科双学位的项目,发展成为了一个集政、产、学、研优质资源协同发展的教育平台,而且正在国际性的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个平台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分享着它成长的快乐,也体验着它所带来的不同文化的烦恼和困难。这些经历,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国际教育对中国教畜的强烈影响,也感受到了不同教育特点对中国教师和学生的巨大影响。 此外,还有两件事情对我的触动很大:2011年7月,我去美国布法罗市尼亚加拉参加了美国工业能源中心主任会议;2011年9月,又去瑞士日内瓦参加了世界工程师大会,两次会议让我感触很深。 前者透露,美国的工业能耗不到全部能耗的30%,建筑能耗占40%,交通能耗占30%;而在中国,工业能耗已经占到70%,其他两项的能耗仅占到30%。这意味着我们真的成为了世界工厂,自己在承受着大量消耗能源和环境污染压力的同时,还成为了被别人指责消耗能源、产生污染的众矢之的。后者则显示,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工程教育理念和实施,确定了他们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并成为这些国家科技、经济能够领先世界的法宝。 中国社会和经济都正面临转型的诸多矛盾,面临着下一步的发展应该何去何从?我们怎么样才能够做到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相协调?怎么样才能够掌握世界先进的技术和方法?这些都和我们的教育有关,都和留学有关,都和中国的人才培养观念和方法有关。故此,两年前,我们即萌发了写作这本书的想法。 刘东 2013年6月于上海 写作思路 不同于现在已有的国际教育实用类的图书,我们的目光主要聚集在以下三个方面:留学的价值 在全球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和资源的获得已经非常便捷,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人们也可以充分享受网络优质的教育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出国留学是否还有价值?我们通过对数十位留学者的真实访谈,去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留学对人生的影响 对学生而言,通过留学可以学习到先进的知识,接受到另外一种文化的熏陶,在种种收获之中,哪些对他们今后的生活、工作的影响是最大的?哪些影响是正能量,哪些又是负能量?通过留学,他们是增强了竞争力,还是削弱了竞争力?这些广受社会关注的问题,这本书都给予了最透彻的剖析。专业选择的参考 同样是经历海外留学的过程,有人成为了非常受欢迎的高端人才,有人变成了“海待”,除了机遇外,去哪些国家学习和学习哪些专业是否在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本书中,我们通过调研、访谈、分析,也提出了很好的参考意见。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