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蕞尔小国摇身一变成为世界性大国!
一个不为历史忏悔,依旧制造争端的邻国!
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日本一样令中国人敏感!
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日本一样令中国人好奇!
日本这位永远也不会搬离的邻居曾给了中国人数不清的屈辱与泪水,左手清酒右手樱花的日本人曾令中国人吃了很多亏,甲午海战的硝烟依稀可见,八年抗战的悲怆雄壮之声依旧响彻耳畔,而“抢钓”风暴再一次让中日关系降到了冰点……。
日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日本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王鹏华编著的《旧日本新日本》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日本!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旧日本新日本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王鹏华 |
出版社 | 中国财富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个蕞尔小国摇身一变成为世界性大国! 一个不为历史忏悔,依旧制造争端的邻国! 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日本一样令中国人敏感! 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日本一样令中国人好奇! 日本这位永远也不会搬离的邻居曾给了中国人数不清的屈辱与泪水,左手清酒右手樱花的日本人曾令中国人吃了很多亏,甲午海战的硝烟依稀可见,八年抗战的悲怆雄壮之声依旧响彻耳畔,而“抢钓”风暴再一次让中日关系降到了冰点……。 日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日本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王鹏华编著的《旧日本新日本》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日本! 内容推荐 读懂日本重现历史! 王鹏华编著的《旧日本新日本》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日本,解读日本经济军事实力! 审视你看似熟知的日本,剖析日本的历史与文化! 走进你一直向往的日本,深度解析日本风土人情! 探秘你从未听闻的日本,解密日本不能说的秘密! 美国人鲁思·本尼迪克特在他的《菊与刀》中,对日本人的性格特征曾有这么一段经典的描述:“刀与菊,两者都是一幅绘画的组成部分。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 日本,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度? 它是一个美丽得近乎虚幻,飘洒着淡淡清愁的国度,但是它的民族性格中又有着非常暴虐的一面,这就是我们如此熟悉却又那么陌生的神奇国家。 在外人的眼中,日本和日本人本身是截然不同的矛盾体,但在日本人身上却得到完美的统一,形成了独特的日本性格。而造就这种性格的原因,除了偏居岛国等地理因素外,历史凝聚而成的文化传统也不可忽视。 那么,就让我们穿越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观照眼下的日本,告诉你一些不能说的秘密…… 当我们历尽千辛万苦把积压在博物馆多年的绝密档案一封封掀出来的时候。您是否还能不为所动? 最生猛的档案解密,最绝密的日本隐情,《旧日本新日本》在等待着您的翻阅。 目录 第一章 日本读城记——翻开每-个城市的华章,在深度体验中品味日本 1.日本首都:东京 2.“苦难中走出来的城市”:横滨 3.“水都”之城:大阪 4.日本第四大城市:名古屋 5.北海道首府:札幌 6.亚洲最佳城市:福冈 7.“百万美元的夜景”之城:神户 8.日本古都:京都 第二章 菊与刀的国度——漫步太平洋西北角,领略不一样的风土人情 1.坐落在太平洋西北角的日本 2.天皇:日本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 3.日本与唐朝的对抗 4.派遣唐使前往中国“取经” 5.相扑:日本的“国技” 6.奈良文化 7.一张神奇的床:榻榻米 8.颇具传奇色彩的“武士道” 9.日本最隐秘的人群:“忍者” 10.令人毛骨悚然的剖腹文化 11.日本人的骄傲:书院与茶道 12.和服:日本的民族服装 13.梦想称霸亚洲的丰臣秀吉 14.诞生于德川幕府时期的歌舞伎 15.恐怖的德川幕府,小孩取死尸头颅练胆 16.美国铁舰开进长崎港 17.明治维新:让日本由落后走向富强 18.为什么日本的姓氏如此之“怪” 19.侵略中国:日本人积蓄已久的阴谋 20.甲午海战,彻底消灭北洋水师 21.日本军国主义政权的覆灭 22.日本的“自杀森林” 23.世界动漫王国:日本 第三章 帝国掌舵者的宠辱人生——日本著名首相的风雨从政路 1.被刺杀的日本第一任首相:伊藤博文 2.“皇军之父”:山县有朋 3.日本民主最后的守护者:西园寺公望 4.“二·二六兵变”中的牺牲品:高桥是清 5.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缔造者:田中义一 6.“五·一五事件”的亡魂——犬养毅 7.躲过暗杀的“幸运儿”:冈田启介 8.站上东京审判庭的文官:广田弘毅 9.“帝国第一蠢人”:近卫文麿 10.被绞死的军国主义狂徒:东条英机 11.五次组阁的风云人物:吉田茂 12.打造家族辉煌:鸠山一郎 13.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田中角荣 14.自傲而不服输:宫泽喜一 15.剑道人生:桥本龙太郎 16.“笑面法西斯”:小泉纯一郎 17.出身政治豪门:鸠山由纪夫 18.新世纪的“黑马”:野田佳彦 19.新任总理 :安倍晋三 第四章 武力VS经济——深度剖析日本军队,揭开日本经济发展密码 1.二战后日本经济再度崛起 2.广场协议:令日本经济走向衰落的祸根 3.进入新世纪之后的日本经济 4.经济为何迟迟无法走出滞涨期 5.揭开日本自卫队的神秘面纱 第五章 领土争端——了解中日领土争端,在争端中看清日本 1.日本:与中国一水之隔的近邻 2.影响中日关系正常化的钓鱼岛 3.中日两国矛盾为何越来越复杂 4.石原慎太郎策划的“购岛”风波 5.中国和日本的“东海之争” 后记 读透日本,这是一条漫漫长路 试读章节 2.天皇:日本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 天皇,是日本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但是这一称谓直到公元7世纪的时候才出现。 公元7世纪,一直都崇尚中国道教的日本最高统治者大海人皇子在律令改革之后,废除“大王”这一称号,正式定名为天皇,按照日本历代统治的辈分排序,他成为第四十代天皇。不过,他并没有因为创立“天皇”这一名号而自封为第一代天皇,而称之为“天武天皇”,尊称传说中“日照大神”的后裔磐余彦为第一任天皇,即“神武天皇”。 但是,天皇这一名号在此后很长的岁月里并不是仅仅用来形容日本最高统治者,帝、院、朝廷、天子、主上都曾是统治者们惯用的称呼,甚至推翻幕府统治、重新掌握国家大权的明治天皇也是在反复思量后才决定采用“天皇”这一称谓的。其他诸如“皇帝”“天子”等名号也不绝于耳。直到公元18世纪之后,天皇才正式成为日本最高统治者的象征,但是这也仅仅是一种象征而已,因为此时日本已经建立起了近代的天皇制度,真正掌管日本的是内阁,而非天皇。 实际上,日本天皇真正掌控国家的时间并不是很长——自从大和国征服本州岛和九州岛的大部分地区之后,日本天皇的权力才达到了最顶峰的时期。 但是,此后日本天皇的权力被架空了,摄关政治、源平相争、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安土桃山时代、江户幕府等时期天皇几乎没有多大权力,直到近一千年以后的明治天皇时期,天皇才真正成为日本的实际统治者。 不可不说的是,正是因为日本天皇在其一千多年的发展历程的大部分时间里都被架空,才使得天皇成为了日本统一和长久发展的象征,使其成为了日本民众心目中最为崇高的信仰,因为不掌实权就意味着其从来不可能成为社会矛盾触碰的焦点。 在中国数千年的男权至上的封建社会发展历程中,也出现了像武则天这种女性最高统治者。而在日本天皇的继承历史上,同样也出现过8位女天皇,其中在日本出现的第一位非神话传说的女天皇是推古天皇。 推古天皇是日本历史上第29代天皇钦明天皇的女儿,16岁的时候成为敏达天皇的皇后,权臣苏我马子暗杀崇峻天皇后将其拥立为第33代天皇。和被暗杀的崇峻天皇所不同的是,推古天皇工于心计且很有政治手腕,因此一上台就削弱了苏我马子的权力,立侄儿圣德太子为皇太子,总摄朝政。在她做天皇的36年间,树立了以圣德太子为权力核心的统治中枢,大力推行政治改革并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被称之为“推古朝改革”。此外,她在位期间大力推行佛教,并4次派遣使臣进人中国隋朝学习和交流,为后来中国盛唐时期的中日大规模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古至今,日本代表天皇家族势力的皇室一直被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皇族,另一个只有一个人,就是天皇本身。日本皇族的组织结构与中国皇族的组织结构非常相似,一般包括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亲王、亲王妃、内亲王、王妃等。日本皇室中是没有姓氏的,一般皇室人员都由天皇赐予“宫”的称号。日本皇室成员都是享有特权的人。比如明治时期,皇室成员是不用像一般普通臣民一样登记户口的,他们的行为也不受国家法律的约束,唯一对他们的行为起到约束作用的就是皇室的禁令,他们和天皇一样都是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人物。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皇室成员的特权也随着日本的战败而被剥夺。日本在战后的新宪法中规定:皇室成员除了拥有继承皇位的摄政资格之外,再无任何一项特权,而且皇室成员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而二战结束后,日本天皇也失去了掌控政府的权力——1946年,进入日本本土的美军最高司令长官麦克阿瑟迫使昭和天皇裕仁发表了著名的“人间宣言”,承认天皇也与普通民众的地位毫无二致,只是受国民拥戴的国家象征而已。现代日本天皇的主要职责是任命首相(内阁总理大臣),批准法律、政令及条约,召集国会,批准国务大臣的任免,出席礼仪性的外事活动和国家典礼等。 P32-34 序言 熟悉而又陌生的美丽岛国 (一) 一休所在的京都紫野的大德寺,至今仍是茶道的中心。他的书法也作为茶室的字幅而被人敬重。我也珍藏了两幅一休的手迹。一幅题了一行“入佛界易,进魔界难”,我颇为这句话所感动,自己也常挥笔题写这句话。 要使人觉得一朵花比一百朵花更关。千利休也曾说过:盛开的花不能用做插花。所以,现今的日本茶道,在茶室的壁龛里,仍然只插一朵花,而且多半是含苞待放的。到了冬季,就要插冬季的花。 ——摘自川端康成获诺贝尔文学奖时的演讲稿《我在美丽的日本》 茶、花、书,这是川端康成在这两段话中描写的重点,同时也为他笔下的日本增添了无限的文化美与意境美,因为最能体现日本这个国度的美丽与内涵的东西就是“日本三道”,茶道、书道、花道。 而谈起日本,就必须从这三样谈起—— 一杯香茗,既是招待客人的佳品,也是让身心得到滋养的天赐良物。说起茶,不论是西方人还是东方人,最先想到的都会是中国人,因为中国的茶文化就是古老璀璨的华夏文明留给这个世界最深刻的一抹记忆。 但是,让饮茶文化浓缩为地域文化名片的并不仅仅是中国人,与中国一水之隔的日本人也同样将饮茶文化视为国粹,且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东西。正如日本文化名人桑田中亲说的:“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前进成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 品茗,仅仅是日本人的一种生活习惯与文化态度,尽管它清晰地映现了日本人的文化性格与民族气质,但是这依然不能完全地体现出日本这个国家的全部文化风貌。而要进一步了解日本,熟悉日本的民族文化脉络,就不得不谈到日本的书道——几乎每一名初至日本的中国人在为日本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优雅清新的城市环境、一脸彬彬有礼的行人而赞叹之际,更是会惊奇地发现:日本的街头有着大量中国文化元素,其中最为瞩目的当属与中国。书法同出一脉的书道,优雅古朴的书法艺术成了日本的文化标签,汉字与书法早已经融进了日本的文化血脉当中。 日本的书道与其茶道一样,都是对中国汉文化的一种传承。事实上,日本人之所以深喜书道,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其一直都是中国汉文化的修习者,博大精深的汉文化以其无穷的魅力深刻影Ⅱ向了世界上很多个国家,而日本就是其中受影响最深的一个国度——书道从公元7世纪传入日本之后,便成为了日本上层社会最为尊重也最为喜欢的一种文化艺术,而这项文化艺术由中国传入日本,更是对日本的民族文化、民族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日本,有茶有书法的地方肯定离不开花。实际上,花道的由来与宗教和观赏两个方面有关,不过也是从中国传人日本的。据文献记载,早在平安时代,日本人的居室中就出现了摆放樱花的记载。 花道,这也是日本人一直视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文化内容。在日本花道是女子教育的一个环节,通过专业的训练,她们可以用不同的花材,通过线条、颜色、形态和质感的搭配,营造出一种“静、雅、美、真、和”的意境。在诸多的花卉中,日本人最为钟爱的是樱花。美丽的樱花盛开在日本人的灵魂之中,给了日本樱花一样温婉优雅的风情。 茶的清香、书法的古朴、花道的优雅美丽,共同构筑成了日本人的文化名片与性格标签,因此日本是无数人心目中的旅行圣地,因为它的脸上蒙着一层神秘而又令人心动的美丽面纱。 (二) 明媚的春光中,上野公园里成千上万朵樱花或含苞或怒放,远近相间,连成了一片花的海洋。樱花树下,坐着赏花的日本人,人头攒动却极具秩序,只听得花海中传来阵阵窃窃私语和轻轻浅笑。 温泉池中,热气腾腾,用石头铺就的汤池,上面是简朴的茅草顶棚,一切都显得优美而自然。池中人舒服地躺在水中,透过袅袅雾气欣赏远处雪景,细细品尝着手中的清酒。 这一幕幕,是很多人想起日本人时脑海中最先浮现出来的场景,正如同茶道、书道和花道是人们所熟知的日本文化三大精粹一样,它给人温暖与祥和的感觉。但是,这并不是日本人的真正面目,换句话说这只是日本真实面目中最表层的那一部分——在茶道、书道、花道之后,还有一个武士道。 如果说茶道、书道和花道代表了日本这个国家性格的A面,那么武士道就是那个B面。 1937年11月30日《东京日日新闻》第l版 29日记者浅海、光本、安田发于常州 用了六日时间踏破常熟、无锡间四十公里的oo部队在同一距离的无锡、常州之间也只用了三日时间就快速突破了。真正的神速,快攻。在最前线的片桐部队里有两名青年将校发起“百人斩竞争”。在从无锡出发后很快就一人斩了五十六人,另一人斩了二十五人。一人是富山部队向井敏明少尉(26岁),山口县玖珂郡神代村人。另一人是同部队的野田毅少尉(25岁),鹿儿岛县肝属郡田代村人。 1937年12月13日《东京日日新闻》第4版 12日记者浅海、铃木发于紫金山麓 以南京为目标的“百人斩竞赛”这样少见竞争的参与者片桐部队的勇士向井敏明、野田毅两少尉,在十日的紫金山攻略战中的对战成绩为一百零六对一百零五。十日中午,两个少尉拿着刀刃残缺不全的日本刀见面了。 这就是日本民族性格的A面与B面——赏樱花,泡温泉,品清酒,杀人比赛……到底哪个是真实的日本人?日本文化经过千年沉淀,似乎无处不显示着优雅和美丽。然而,看似温文尔雅的日本人,为什么来到曾经用文化乳汁哺育了自己祖先的中国,竟然会做出那样丧失人性的举动? 美国人鲁思·本尼迪克特在他的《菊与刀》中,对日本人的性格特征曾有这么一段经典的描述:“刀与菊,两者都是一幅绘画的组成部分。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 日本,这究竞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度? 一个美丽得接近虚幻,飘洒着淡淡清愁的国度,但是它的民族性格中又有着非常暴虐的一面,这就是我们如此熟悉却又那么陌生的神奇国家。 在外人的眼中,日本和日本人本身是截然不同的矛盾体,但在日本人身上却得到完美的统一,形成了独特的日本性格。而造就这种性格的原因,除了偏居岛国等地理因素外,历史凝聚而成的文化传统也不可忽视。 那么,就让我们穿越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映照眼下的日本,告诉你一些不能说的秘密…… 后记 读透日本,这是一条漫漫长路 读懂日本,仅仅从中日两国的领土争端中还是不能完全看透的,因为这是一条漫漫长路…… 日本,这是中国人永远也无法忽视的近邻,在中日两国长达两千年的交往史上,有过亲如兄弟般的友好交流,也有过鲜血和残暴,还有过敌视与冷漠,相互之间承载了太多太多的历史,沉重得似乎一想起它,心头就习惯性地隐隐不快。 早在20世纪初期,著名学者梁启超就说过:“中国人寡知日本,不鉴,不备,不患,不悚,以至今日矣。”这句话放到现在,似乎依然成立。 近一百多年以来,一直处心积虑想从中国这个“家底丰富”的邻居身上窃取利益的日本,不知道将“中国”这个庞然大物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多少次,很多日本人不但会说汉语、熟悉中国文化,更是熟悉中国人的性格特点和民族心理。但是,中国人对于日本的了解却远不如日本人了解中国那样。一个很可悲的例子就是,在当年的抗日战场上,中国军队在对日本军队打了胜仗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从日本军官的身上搜出作战地图,因为日本人标注的中国战场作战地图比中国军队使用的作战地图还要详细,具体到一口井、一条羊肠小径都会标注出来。 可是,直到今天,还没有一本中国人写的关于日本的书,超过美国人60多年前写的那本《菊与刀》。所以,读懂日本,了解两国之间的差异,无疑是中国人必须去做的一件事情…… 中日之间的交往始于公元1世纪,到了19世纪中后期,中日两国的处境极其相似,都是内忧外患。中国也曾试图通过自身的改良,强国强民,却最终没有成功。日本的明治维新却成功了。中日两国不同的境况,加上其他复杂的原因,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日本打开国门之后,负责制定近代化战略的日本领导人,对近代化几乎一无所知,当时的日本充斥着前所未有的难题,但他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就是学习西方的技术与文化,同时又保有自己的特色。 现代的日本在飞速发展,是世界舞台上升起的一颗新星。发展中日世代友好的睦邻合作关系,需要我们更全面地认识日本、了解日本。中国社会需要知道,当中国确实没想招惹日本的时候,为何日本对中国强硬的政客群一拨强似一拨?中国学界不要总告诉我们,那是因为日本人对中国发展的心态失衡所致,这太笼统了,我们需要找出这一切发生的具体细节和其演变的脉络。 中国崛起,需要和平的外部环境,就东亚来说,尤其要消除日本对中国的过度敌意。日本是世界上更换政府领导人最频繁的国家,这不仅使其本国政局动荡,还让很多国家被迫“时刻准备着”,不得不针对日本领导人的更换而随时做好政策调整。中日之间也是如此,双方领导人的手还没握热乎,日本就突然又要换相,中国将不得不跟着再作适应。 日本首相的频频更换也表明,日本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耐性没有能力打造强有力的领导人,因而在众议纷纷时形不成领导者的权威和强势。社会虽然民主,但却一盘散沙,在重大决策时犹豫不决,患得患失。值得注意的是,日本首相频繁更换,但社会基本照常运转,不会发生什么大规模上街游行和骚乱,说明日本能“在变中维持稳定”,这也反映了日本独特的政治生态。除此之外,日本还有极其复杂又矛盾的文化形态,比如爱美又黩武,尚礼又好斗等。 由此可见,深入而全面地熟悉日本、读懂日本,将会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