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阿娜伊丝·宁根据自己在1931年至1932年间的日记编写而成的作品。这本书叙述了她与著名作家亨利·米勒,以及米勒的妻子琼之间的情欲纠缠。阿娜伊丝以激越的笔触记录了她对米勒的迷恋,对琼的同性欲念以及对丈夫的背叛和愧疚。里面涉及了多角情爱关系,以及对女性性欲的坦诚描写。
阿娜伊丝才貌俱全,吸引了著名作家亨利米勒,他们之间发生了婚外恋情。阿娜伊丝对丈夫深感内疚,但即便同时拥有两个男人,她仍感到不满足。不久阿娜伊丝见到了亨利的妻子琼,惊为天人,两人开始了隐秘的同性爱恋。阿娜伊丝徘徊在众多男女之间,把自己的热情和心理转变详尽地写在这本日记中。她与琼之间的关系尤其微妙,即是情人,又是情敌。后来琼离开了一段时间,阿娜伊丝得以拥有整个亨利米勒,她担心她会回来,同时又极度思念她。挣扎在矛盾的情绪里,琼不断地写作,成就了这部女性情色文学的经典。
1931年,法国巴黎,亨利·米勒正在从事《北回归线》的写作,而阿娜伊丝·宁也在无关痛痒地写着分析劳伦斯的文章,第一次遇见来路文森居所做客的亨利·米勒,二人即擦出炙热的情爱火花,亨利美艳的妻子琼随之加入,宁同时爱上了这一男一女,二三人三情三性,纷乱撕扯的爱情纠葛由此开始……
一九三一年十月,巴黎
我的堂兄爱德华昨天来到了路维希安,和我交谈了六个小时,最后得出的结论与我不谋而合,那就是,我需要的爱人是一个比我成熟、强壮,像父亲一样的男人,来引导我走向爱情的天堂,除此之外,其他一切我都可以独自完成。我身体内的欲望在增长、膨胀,强烈得让我不能控制,无法抵挡。我可以工作,可以爱我的丈夫,但是,我也渴望得到身体的满足。
说着说着,爱德华突然浑身颤抖了起来,并抓住了我的手。他说,从开始的那一刻起,我就属于他,而我们之间存在着一个障碍,那就是,我从一开始就激发了他内心深处对理想爱情的向往,这却造成了现在的他对自己性能力的担心。本应该给予对方的激情,我们一直在追寻的激情,却从没有拥有过,为此他很痛苦,我也同样觉得很遗憾。我渴望得到的男人,却无法拥有。于是,我决定机会到来时一定要经历一次。
“在我身体内暗藏着一股力量,那就是性的冲动。”我对爱德华说,“有那么一天它会健康而旺盛地表露出来。会有那么一天的。”
或许,这并不是我和他之间的真正问题所在?——他需要的是那种高挑而丰满的女人,而我,纯洁而放纵,是魔鬼般的天使,是邪恶又圣洁的双面女人。
整整一周,雨果都是很晚才回来。我悄悄对自己说,要保持愉快的心情,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样子。终于,到了周五的时候他着急了,说:“你注意到了吗,已经七点四十分了,我回来得不晚吗?说我两句吧。”我们都突然笑了起来。他其实非常需要我对他的关心。
另外一方面,我们一旦吵架,就会比以往更激烈,更情绪化。难道是我们的情感比以往更强烈,乃至非要用吵架的方式发泄出来?我们的关系变得危险起来,要么恨得咬牙切齿,要么爱得死去活来。我们之间只有猜忌还一如既往地保持着。正是这种猜忌妨碍了我们两个得到完全的自由。
现在,我称雨果是我们家里的“大人物”。他拥有一间崭新的私人力、公室,有摄影棚大小。整个银行大楼华丽而壮观。我常常在会议室等他,在那里我能看到几幅纽约的壁画,就像从飞机上看纽约的真实景观一样,让我觉得纽约的影响力延伸到了这里。我再也不挑剔他的工作了,因为这样的争论会伤害他。我们最终都接受了他是天才银行家的现实,觉得他作为艺术家的可能性很渺茫。然而,具有科学思维方式特点的心理分析学,成为了沟通他的金融分析和我的写作之间的一座桥梁。他可以毫不费力地越过这座桥梁,和我沟通。
雨果说得对,我是在日记中进行思考和推测的,只有在事情发生时他才能感觉到我给他带来的痛苦。不过,我就是他的日记。只有和我在一起时,只有通过我的笔,他才肯吐露自己的心声。星期天的早晨,他又开始和我讲述那些我在日记中书写的心情故事——那些希望能用各种方法来满足自己放荡需求的故事,他还希望自己能参加每年一次的前卫艺术家舞会。他突然会说出这些话,或者说是说漏了嘴,以及他本能的冲动,都让我很吃惊,他自己也对此感到万分惊讶,因为要是在以前,他是从来不会把这些表露出来的。
应该说,这是我一直期待的结果,但是我又几乎崩溃了。我不知道,如何才能既帮助他勇敢面对自己的本能需要,又能维护我们之间纯洁的爱情。这二者之间显然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当我请求他原谅我的脆弱时,我抽泣着,而他则非常温柔,不停地道歉,还疯狂而又激动地许诺要这样要那样,而我并没有要求他遵守这些诺言。后来在我发泄完痛苦之后,我们一起来到了花园。
于是我向他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案:一是,让我到苏黎世学习去,以便给他留出暂时的自由。我们都很清楚,我们彼此都不能忍受在对方的目光下生活下去。另一种方案是,让他到巴黎生活一段时间,我则留在路维希安,如果妈妈问起的话,我就说他旅行去了。我所需要的是我们之间要有一些时间和空间,来让我好好想想如何面对我们以后的生活。
他不答应,因为他现在根本无法忍受没有我陪在身边的日子。我们仅仅是犯了个错误:我们之间的关系进展得太快了,造成了一些我们完全不能面对的问题。他很疲惫,几乎是一种身体欠佳的状况,而我也是。
我们希望能再有一段时间继续享受这种新的亲密关系,完全着眼于目前生活,把其他的问题都抛至脑后。我们再次通情达理地向对方要求有更多的时间来接受彼此,接受这种崭新的状况。
我问爱德华:“一个人对性欲的需求,是一生中必不可少的经历吗?人活着的时候,可以不必对这种欲望做出回应吗?”
“当然不是。”他回答,“释放欲望的生活分为几个阶段,并且会渐渐从前一个阶段进入后一个阶段,而最终的结果就是为了获得变态的快感而努力。”那么我和雨果在这一过程中,怎样才能维护我们的爱情呢,他自己也不知道。肉体的享受只追求扭曲颠倒的兴奋,而缺乏爱的欢愉。变态的快感使正常的肉体享受都变了味儿。
所有这些,我和雨果都很明白。昨天夜里我们聊天时他还发誓说,他只对我一个人有性的冲动,决不会对其他人有这种欲望。而我同样也很迷恋他,因此我们把这个问题搁置一边,暂时不去提及。然而,这种本能难以驾驭,仍然存在于我们特别的爱之中。P1-4
今天早上我哭了
我哭是因为我爱这条让我离开亨利的街道
有一天或许也会因为它让我回到亨利的身边
我哭也为了成为一个女人的过程如此痛苦
我更为了从今起不再哭泣而哭
在电影《情迷六月花》(台湾译为《第三情》)的结尾,清纯美丽的女作家阿娜伊丝·宁那天真而幽怨的双眼与这哀伤的旁自从每一个观众的眼前滑过,终结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那一段惆怅。
恨据法国女作家阿娜伊丝·宁的自传体小说《情迷六月花》改编的电影.是大导演菲利浦·考夫曼继《布拉格之春》之后的又一次大胆演绎.影片再现了当年的巴黎以及亨利·米勒、阿娜伊丝·宁和米勒美丽的妻子琼·曼斯菲尔德三人之间纠缠迷离的关系。当年,该片曾获奥斯卡最佳摄影提名,并成为世界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情色影片。而今天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就是阿娜伊丝·宁的自传体小说《情迷六月花》的全译本。
一
阿娜伊丝·宁(1903--1977),二十世纪著名的西方女性文学作家、精神分析学家。她生于巴黎近郊的纳伊市,后加入美国籍。她的父亲是西班牙音乐家,母亲是法国歌唱家。宁九岁的时候父母离婚。1914年,她和母亲以及两个兄弟来到了纽约。在青年时代,阿娜伊丝·宁基本上靠自学,并成为纽约公共图书馆的常客。在那里,她不用指南,而是按照书名的字母排列,一本一本地读过去。可以说,宁是自学成才的作家。1923年,她和爱好文学的银行家雨果·奎勒结婚,而后者则成为了她作品中化名为伊安·雨果的人物原型。
1924年,她和丈夫一起去了法国巴黎。居留巴黎期间,她的丈夫从事银行业,她上大学学习心理学。1930年,宁认识了美国著名作家亨利·米勒,他们在文学上互相影响,宁不仅成为米勒的情人,还爱上了米勒绝美的夫人琼·曼斯菲尔德。关于这段生活的日记,后来成为《情迷六月花》的写作素材。
这段情事,米勒在《北回归线》中也曾提到过,1987年出版的二人的通信集《文学热情》(A 1ibrary Passion)中也有所涉及,但在《情迷六月花)——宁自己的叙述中,宁则完全以女性的角度叙述这错综复杂的三人恋情——自恋与他恋同在,异性恋和同性恋并存。小说中,这些隐秘的世界都穿插在一次次的心理分析与“善意的谎言”之中——她的作品混淆了真实和虚构的界线。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宁返回美国,定居在纽约,开始集中写作女性文学作品。然而,当时所有的美国出版商都拒绝发表她的作品。于是,宁用省吃俭用积攒起来的钱,自己印刷发行自己的作品。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开始了嬉皮运动,她的作品开始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她的小说和散文不但迅速成为最走红的畅销书之一,而且,也成为该运动的启蒙作品。宁成为了女性情色文学的代言人。
随着阿娜伊丝·宁的《日记》的陆续出版,她逐渐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在《日记》中,她记录了从1931至1974年期间一个女人的自我发现历程。她对女性的性观念和性行为的描述和见解尤为独特,对那些准备为艺术而冒险的人们来说,她已成为一个激发灵感的源泉。
七十年代以后,阿娜伊丝·宁被评为现代女性文学的开拓者,被公认为对世界文坛的性文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正如当时《纽约时报》的一篇书评所说,宁的作品是第一次由女性作家以完全开放的风格撰写的性文学作品,是当代文学中的女性语言的创始人,是缓慢发展起来、却有深刻影响的现代女性性文学的创始人。1973年,她获得费拉德尔菲亚艺术学院的博士学位,1974年,她又被国际文艺创作学院录取。 1977年,阿娜伊丝·宁谢世了,当时西方的“性解放”运动达到了高峰。《新闻周刊》发表的哀悼文章说, “宁是现代文学中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由于她的影响,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不少高等学府的文学系设立了比较文学的性文学专业,宁的作品不但是这个专业的启蒙读物,也是被讨论得最多的;在不少大学的文学、艺术专业,改编上演宁的作品,也是师生们相当喜欢的保留节目。在纽约大学,从1977年开始设立了“阿娜伊丝·宁纪念奖学金”,每年作为荣誉奖资助发给比较文学专业的一位博士生。2003年年初,在宁诞生一百周年的时刻,坐落在纽约市的哥伦比亚大学再次举办了标题为“性文学之夜”的系列活动,其中包括对宁作品的研讨。
……
四
宁的作品公开发行后,许多人把她的言论收集为“语录”,其中引用最多的是:
沉溺生活的人没有死的恐惧。
反常的享乐伤害正常的情欲。
危机萌芽比危机泛滥更厉害。
一个人的生活随着勇气的增加而扩展,随着勇气的衰减而
萎缩。
如果你不能通过写作呼吸,不能通过写作发出你的哭泣,
不能通过写作唱出你的心声,那你就不要写作——那样的写作
对我们的文化毫无意义。
爱情不会自然死亡。爱情死亡,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如何充
实它的资源。爱情死于盲目、错误和背叛,死于病态和伤害,死
于萎靡、消沉和灰暗的生活。
这些“语录”,也许很能反映出宁的女性文学基点:女性从来没有把情感、爱情与性、性行为分开。在1974年发表的《女性的性文学》中,宁进一步系统地阐明了她的文学主张:
我发现,多数女性反对色情文学对性文学的损害。在我们女性看来,色情文学和性文学的区别非常明了:色情文学以怪诞的眼光来看待性行为,把性行为降低到动物的兽性水平;而性文学则只是激起性的愿望,而不是把性行为兽性化。我跟许多女性探讨过这一问题,她们多数人都认为,男性性文学作家的立足点不外乎是猎奇或强奸,对女性没有感染力。因此,我们要创造出与男性完全不同的性文学写作。女性性文学,是把性行为、感情和爱情联系起来的文学,并且要具体到每个人的个性。
阿娜伊丝·宁的其他重要作品还有:《D.H.劳伦斯:非专业研究》、《爱神三角洲》(又名《性爱维纳斯》)、《爱情之屋的间谍》等。目前,这些作品已被翻译成瑞典文、日文、德文、法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等多个版本,在许多国家出版发行。
最后,本书在审订译稿期间,得到了来自法国的白丽雅小姐的帮助,她为我们详细解释了书中所涉及的法国历史、社会及文化背景,并为我们提供了阿娜伊丝·宁的相关资料,在此特向她致以诚挚的谢意。
李杰
2005年6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