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济南”系列图书从不同的角度描写、反映济南历史文化、城市风貌,从不同角度系统地解读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图书包括典籍、建筑、碑刻、文史、散文、旅游等种类,为泉城市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对宣传济南历史文化作出了贡献。
本书以随笔的笔法,不单是对济南的老话进行收集、解释其含义,而且通过每句老话中蕴含的历史或故事或揭示老济南人生活的一个层面,或叙述老济南人的一段往事;或是对老济南人生活经验的总结,或是蕴含着老济南人对生活的美好想象和信念。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济南老话/老济南系列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张继平 |
出版社 | 济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老济南”系列图书从不同的角度描写、反映济南历史文化、城市风貌,从不同角度系统地解读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图书包括典籍、建筑、碑刻、文史、散文、旅游等种类,为泉城市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对宣传济南历史文化作出了贡献。 本书以随笔的笔法,不单是对济南的老话进行收集、解释其含义,而且通过每句老话中蕴含的历史或故事或揭示老济南人生活的一个层面,或叙述老济南人的一段往事;或是对老济南人生活经验的总结,或是蕴含着老济南人对生活的美好想象和信念。 内容推荐 济南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名城,有着近5000年的建城史,不但众多的名泉闻名天下,而且无数历史文化名人在这里生活、旅居过,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老济南”系列共分《名家笔下的老济南》、《故纸中的老济南》、《济南老话》、《老济南的那些事儿》、《老济南商埠琐记》5册,从不同角度系统地解读了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本书以随笔的笔法,不单是对济南的老话进行收集、解释其含义,而且通过每句老话中蕴含的历史或故事或揭示老济南人生活的一个层面,或叙述老济南人的一段往事;或是对老济南人生活经验的总结,或是蕴含着老济南人对生活的美好想象和信念。 目录 阿嚏/1 八蚱庙/3 把拦·拦护·占护/5 掰不开的脚丫子/7 崩没根儿/8 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10 别拿窝窝头不当干粮/12 不懂笛儿/14 不走字儿/16 擦·抹/17 差不离儿/19 差换瓣儿/21 嗔/22 搋·嘬/24 吹着醭土找裂璺儿/25 戳·戳叽·戳血儿/27 促狭/29 打呱儿/30 打水漂儿/32 打哇哇/34 大差/36 大雾不过三,过三就晴天/38 当当/39 当家子/41 当面/43 捣鼓·鼓捣/44 拖/46 点化·道化/48 点心/50 电影园子/52 独特象声词/54 兑活·讨换/55 顿浑/57 摁下葫芦瓢起来/59 耳刮子/61 耳拉/62 二二乎乎/64 废头/65 费炭/67 浮腰儿浮腰儿的/69 富态/70 合拉/72 生·生古·生杂子/74 赶多咱/76 袼褙/77 各自人儿/79 硌蹬/81 狗猫子时气儿/82 轱轮子八跌/84 呱哒板儿/85 拐孤·孤拐/87 过卯儿/89 哈尔乎嬉/90 哈蜜/92 合撒/93 猴巴·猴儿哆嗦孙/95 呼哒/97 胡拉八侃/98 糊弄局儿/100 豁儿豁儿/102 活用象声词/103 济南话中的满语/105 加楔子/107 紧自/109 劲儿劲儿的/110 决死个儿/112 嚼舌根/114 可惜了·瞎可了/116 拉拉秧/118 腊八儿·剌八/119 赖怠·懈怠/120 老帮子/122 老鼻子/123 棱·刚/125 两乔儿/127 零叽叽/128 辘轳把子/130 莽张飞/131 猫儿眼/133 毛儿八兮/135 茅房里打拳/136 么/138 每儿霎/140 闷儿/141 朦星/143 抹抹丢丢/145 末儿末儿/146 哪有闲钱补笊篱/148 泥腿/150 念歌听/152 娘们儿/154 弄/156 努/157 皮脸/159 谝拉/161 撇腔儿拉调/162 贫嘴呱哒舌/164 破/165 扑拉·胡拉/167 牵着不走打着倒退/169 赌受/171 穷念杂曰/172 糗/174 撒哇苦·煞戏/176 赛/178 丧·扑毛儿/180 掮电光/181 闪/183 上晃/185 烧雀狗子/187 韶刀/189 省着省着窟窿等着/190 十二马路一拐弯儿/193 收市·包园儿/195 手戳儿/196 熟溏/198 漱拉·姆拉·不咂/200 摔倒儿/202 水儿/204 厮称/205 素静·静办/207 填还/209 头大咧·大头咧/211 头儿·冤大头/213 秃噜/215 吐口儿/216 摭·摭挠·数/218 温凉盏·温凉不盏/220 窝憋/222 窝脖儿/223 无事忙/225 五脊子六兽/226 捂·丝挠/228 席席迷儿/230 献勤子,/232 小末子/234 徐顾/235 续壶/237 踅昧/239 崖·涯/240 衙役/242 仰摆牙儿/244 摇跷/245 爷儿们儿/246 爷拉盖·胞拉拜/248 一抿二糊查/250 遗景·为奇/252 洇/253 缘法/255 脏人不吐核儿/256 葬情绪/258 贼/260 挖挖/262 挖挲/263 照划/265 正规结/267 周吴郑王/268 拽·宰/270 践·固践/271 赚弄·赚怪/273 着三不着两/275 滋润/277 走门子/278 摔/280 后记/282 试读章节 张好古莫名其妙连升三级,济南话叫什么?“走字儿!” 不走字儿 说“不走字儿”之前,先说一个“走字儿”的故事。当然,这“走字儿”与电表、水表上的“走字儿”无关。 相声大家刘宝瑞有个段子,叫《连升三级》。说的是明代临清纨绔子弟张好古,目不识丁,却听信算命的瞎说,连夜进京赶考。不料在城门外闯了魏忠贤的马。魏怒,张好古却口出狂言,说为考前三名,才匆匆赶路。魏一听这小子口气很大,就拿了名片,叫人把他送到考场。考官误认为张是魏荐举的人,顺势逢迎,偷偷帮他做了考卷。张好古居然金榜题名为第二名。魏得知后想,此人果真了得,便请他喝酒吃饭。此事又被文武百官得知,保举张进了翰林院。有一次魏过生日,张好古买回一副空白对联,让别人代写,代写者写了一副大骂魏的对联。对联挂出后,忙晕了头的魏忠贤也没来得及细看。后来,崇祯皇帝继位并大杀魏党。有人说张好古也是魏党;有人却把那副对联的事说出来,证明他非但不是魏党,而且是忠臣。崇祯皇帝说:“既是忠臣,再加升三级!” 张好古莫名其妙连升三级,济南话叫什么?“走字儿!”好时气都让他摊上了,可不“走字儿”怎么的。走什么“字儿”?按迷信说法:“八字。”“八字”讲究天干地支、阴阳五行,在旧时很盛行。老年间,人们因生活未来难以预期,无奈便去批八字。一对男女能不能结成姻缘,批八字;盖好屋子能不能上梁,批八字;老婆孩子健康不健康,宅子建的是不是地方,日子过得顺心不顺心,祖坟上冒不冒青烟,仿佛世界上万事万物,都由八字来决定。“走字儿”,说白了就是“走运”。若走了大运_,譬如摸彩票一下子中了500万,济南话叫“走鸿运”。当然,要是有人走了“桃花运”,济南人也叫“走红运”。“鸿”和“红”,音同字不同,意义也差了十万八千里。话说回来,批八字是唯心主义的,如今大都市里的现代人,信这玩意儿的人不多了。 走时运叫“走字儿”,反之呢?叫“不走字儿”,也叫“走背字儿”,口语里还常常说成“有点儿背”。评职称考专业没过关,好歹考了两年终于过了,取得资格证书后单位又没聘用;想和人合伙做买卖儿,好不容易攒下一点钱,开张没半月就赔进去了;约好去南部山区游玩,路上突遇暴风骤雨,得了感冒不说,去医院打针,又有过敏反应。反正这样说吧,人倒霉了,喝口凉水也塞牙,那个“不走字儿”呀。 如果扁担一头的绳扣滑脱。扁担失去平衡,另一头就会滑脱。这就叫“这头儿擦了。那头儿抹了”。 擦·抹 “这头儿擦了,那头儿抹了”,这句济南俗语比喻的是弄巧成拙,反而遭受双重损失。在济南话里,“擦”,是“滑脱”的意思;“抹”在这里念ma,也是“滑脱”之意。过去,人们运输货物大都靠用扁担肩挑。简易一些的扁担(济南话又叫“担杖”),是用竹子或木料制成的,使用时,两头直接插入捆好货物的绳子扣里,人在中间挑起即可。如果扁担一头的绳扣滑脱,扁担失去平衡,另一头就会滑脱。这就叫“这头儿擦了,那头儿抹了”。 《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讲了一个故事:刘备借荆州以后,周瑜整天盘算着如何夺回来。当他听说刘备死了甘夫人,便生出一条妙计,要将孙权的妹妹许配给刘备,欲图等刘备前来招亲时,趁机扣作人质,夺回荆州。诸葛亮一眼看破此计,遂将计就计,给前去护驾的赵云授了三条锦囊妙计。赵云依计而行,果然迫使孙权弄假成真,刘备带新婚夫人逃离吴国,还打败了周瑜的追兵。周瑜一看“这头儿擦了”——赔了夫人,“那头儿也抹了”——折了兵、荆州也没要回来,气得大叫一声,金疮进裂,昏死过去。 以上,还只是小说家言。实际上,据史书记载,刘备娶了孙夫人后,也差点闹出“这头儿擦了,那头儿抹了”的悲剧。结婚后,孙夫人才捷刚猛,依恃着娘家的势力,根本不把刘备及其部下放到眼里。她身边百名侍婢,个个武艺高强,持刀侍立,刘备去她的房间,竟像进入母大虫窝一样。以致连诸葛亮事后也心有余悸地说:“刘备在荆州时,北畏曹操之强,东惧孙权之逼,近则怕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他真像长胡子的狼一样,进怕踏着胡子,退怕被尾巴绊倒,进退两难呀。”结婚两年,刘备的不幸婚姻宣告结束——“这头儿擦了”。临行前,孙夫人还想把刘备的宝贝儿子阿斗挟持到东吴当人质。幸亏赵云、张飞勒兵截江,夺回阿斗——好歹才没把“那头儿也抹了”。 单说“抹(ma)”字,除作“滑脱”讲外,还可以作“摘脱”解释,譬如说:“这戒指太紧了,都抹不下来了。”“抹”的引申义又可以当做“撤职”、“降级”使用,如:“听说了吗?咱那头儿,夜来(昨天)过午上头下文儿给抹了。” P16-18 后记 三十多年来,我陆陆续续写了一些有关济南历史、地域文化方面的东西,《济南老话》算是其中一部分。 “老话”是什么?是听着入耳的乡音,是牢记终生的母语;“老话”是一杯醇香浓烈的老酒,无论是喜是怒是哀是乐,喝一杯,都会浸透骨肉:“老话”是一根母亲编织的麻绳,无论你走到天涯海角,牵一下,心头便会颤悠悠生出无限感慨和思乡之情。在济南,“老话”其实是一种文化。虽然文化的内涵很丰富,概念也很难界定。这种来自“草根”的民间文化和其他文化交织融合在一起,构成了渊源积久、庞杂丰厚的济南文化的生态积层。 很多年前,作家韩少功在《马桥词典》中说:“词是有生命的东西。它们密密繁殖,频频蜕变,聚散无常,沉浮不定,有迁移和婚合,有疾病和遗传,有性格和情感,有兴旺有衰竭还有死亡。它们在特定的事实情境里度过或长或短的生命……”韩少功所说,用来评说济南“老话”,也实在精辟入里,恰如其分。 “老话”是反映一座城市社会、历史、人文进程的“活化石”。济南“老话”的形成特点,实际上与济南人的性格有关。济南人豪爽率真,日常语言交流当然也坦诚相见、毫无戒备之心,所以无需转弯抹角,而且唯恐词不达意,所以几乎每个音节都发成重音。底蕴丰厚的济南文化滋润了济南“老话”生动多样的表现力,厚实、简练、生动、形象,是它独有的特点。比如,说一个人得寸进尺,济南“老话”是“跳着鼻子上脸”:言与某人的关系疏远,说“八竿子拨拉不着”;说女孩子脾气厉害、不讲理且出言泼辣,一个字:“kou”;形容人尤其是女孩善变、不定性,是“惹花(嗒拉气儿)”。普通话“什么时候”,到济南只有俩字——“多咱”。“什么”一词在济南人口中更是常常被简约成一个字:“么”。济南“老话”特点的形成,更是与济南这座城市自古至今的历史文化、经济地位分不开的。在这些“老话”中,保留着许多古汉语和外来语中的词汇和语音,如宋代的“夜来”,明代的“崴拉”、“倒达”、“仰摆”,蒙语的“赛”、“洋咕儿咕儿”,满语的“撒么”、“各棱”等等,这些词汇和语音至今仍鲜活地活跃在济南人的口头。济南文化的开放性反映在语言上,形成了济南“老话”具有极强包容性和溶解力的突出特性,因此它是一个开放型的语言系统。 济南“老话”亦俗亦雅。如:步行称“步辇”,比之“安步当车”更胜其浪漫。关系密切说做“掰不开的脚丫子”, 组词通俗新奇;“海海的”,意指极多,更是气魄宏大。济南“老话”生动传神。如:说某人油腔滑调,是“贫嘴呱嗒舌”;形容人难堪、尴尬、不好意思,叫做“抹抹丢丢”;形容一个人性格鲁莽,称之为“莽张飞”,活脱脱把张飞勇猛鲁莽、粗豪直率性格烘托渲染得淋漓尽致。济南“老话”幽默风趣。如:时间短为“一个屁时辰”;溜须拍马之人为“舔腚官”,讽刺可谓是入木三分。 几十年来,笔者留意于兹,细心搜寻。六年前,《齐鲁晚报》曲鹏编辑为我开辟专栏,每周一篇,竟一写就是五个年头。有戏言称“这是该报史上最长的个人专栏”,不免惶惶然,遂于今年初收笔,告一段落。而今聚而成集,首先要感谢曲鹏。同时要重谢的,自然是济南出版社的各级领导和责任编辑张伟卿先生,没有他们的辛勤指导和精心编核,这本一没有美女二没有恐怖情节的《济南老话》恐怕就永远会是空中楼阁。感谢我所供职的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各级领导和编辑同仁,感谢一直关注我的读者朋友,感谢我的父亲和家人,没有他们多年来持续不断的支持和敦促,结集成书也会是件很遥远的事情。 这一二百篇随笔,写的时候就没有“章法”,完全是随意性的。街谈巷议、父老传言、朋友命题、读者点约,我都记录在“案”,以备后用。所以,这些“老话”也就无法分类、无从先后。结集时,便来了个偷懒的做法,大致以普通话汉语拼音为次序,多少也算有个“说法”吧。由于国际音标尚不普及,“老话”采用了汉语拼音注音,音调也大致采用济南话四声调值加以标注。这样一来,轻重不均、杂乱无章、文气不一、行文各异的毛病就益发突出。好在有句俗语说得好,“丑媳妇早晚得见公婆”。“公婆”要埋怨俺长得“丑”,“媳妇”俺这厢只有说:惭愧惭愧!待俺慢慢“梳洗打扮”,力争做到“一俊遮百丑”吧。 不光容貌“丑”,再加之笔者见识有限,难免挂一漏万,错讹多有,还请读者诸君补遗雅正,惟期挽救济南“老话”这一文化遗产,为后人留下一页史痕而已。 张继平 2008年10月于拾荒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