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遴选了几千年来中国诗词作品中的上佳之作,选择了62位诗词大家的100首作品。每一首作品在内容上都进行了诠释,这些诠释包括“大话诗人(词人)”、“疑义相与析”、“煮酒论诗词”和“诗(词)人故事”等四大板块,全面而详尽地对每一首诗词的创作背景、文学价值、艺术成就进行了阐释,力求让读者对这些诗歌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为了增强可读性,开拓读者的视野,提高阅读的兴趣,根据诗歌内容插入了大量的诗意图和意境图,并对图片作了简明扼要的解说,文图的结合相得益彰,希望为中国诗歌的全新阐释开辟出一条新颖的道路。
“诗言志,词抒怀”,诗词作为中国文学大花园中的奇葩异卉,一直为人们所传唱,所咏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路历程。纵观中国诗词的发展过程,以《诗经》为开端,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主旋律和创作风格。此后战国的《楚辞》、两汉的五言古诗、唐代的诗歌、两宋的词都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丰碑。为了向广大的读者真实全面地介绍中国诗词的魅力所在,我们特此策划编辑了《中国最美的100传世诗词》一书。
本书遴选了几千年来中国诗词作品中的上佳之作,选择了62位诗人的100首作品。每一首作品在内容上都进行了诠释,全面而详尽的对每一首诗词的创作背景、文学成就、艺术成就进行了阐释。为了提高阅读的兴趣,根据诗歌内容插入了大量的诗意图和意境图,全面展现了中国诗词的魅力。
大话诗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土,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附近),隋未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幼年时随父亲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时“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年(742),在贺知章的引荐下,李白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时间就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李白曾为永王璘幕僚,因李磷谋反被远谪夜郎。李白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责,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李白的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被后世的评论家称为“诗仙”。
煮酒论诗词
《将进酒》一诗的写作时间大约是天宝十一年(752),对政治前途失意的李白这时已经离开长安,漫游天下。在嵩山颖阳元丹丘的家中,李白与好友开怀畅饮。酒酣耳热之际,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将进酒》。诗一开始就从广袤的空间和转瞬即逝的时间上展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以写景起兴,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实景是黄河之水滔滔东去,虚景则是“到海不复回”的想象。这种由天倾海的壮观景象被诗人在广袤的空间里极力夸张,水的流逝引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依然由“君不见”起句,“高堂明镜悲白发,朝为青丝暮成雪”,岁月流逝是何等的迅速,人生苦短的悲哀跃然纸上。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岁月太无情,人生真苦短,及时行乐似乎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了。刚才还在说“明镜悲白发”,现在怎么突然就变成了“人生得意”了呢?其实“悲”所体现的是大众的心理,“人生得意”恰是诗人的风骨使然,历经了多少人生挫折的李白早巳超脱了大众的“渺小”的“悲”,进入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高歌人生得意,开怀痛饮,不可辜负这“金樽对月”的美好时光,才是诗人的真情实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对“人生得意”的承接,只有如此,方见得诗人高歌“人生得意”,何等痛快,何等淋漓。酒逢知己的豪情被诗人发挥到了极致,引出了下文对怀才不遇的感慨。
由“岑夫子,丹丘生”开始,诗人的情绪显得异常激昂。刚才那畅快淋漓的曲调不见了,接踵而来的是急促激越的曲调,失意的人生悲歌终于拉开了序幕。“钟鼓馔玉何足贵”,诗人蔑视权贵,富贵荣华并非诗人的追求,一腔抱负的施展才是诗人的目的。可惜苍天不能随人愿,当年还高歌“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诗人而今饱尝志向不能实现之痛苦。在现实中这种痛苦时刻困扰着诗人,“但愿长醉不愿醒”,只有在最后才能摆脱这样的痛苦,激愤之情终于喷薄而出。“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诗人纵观今古,得出了自己的命运感悟,对现实有了更多的愤慨和蔑视。“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干恣欢谑”,当年的曹植面对政治上的失意,只能借酒消愁,诗人李白在借酒消愁的同时,更进了一步,那就是睥睨现实,傲然挺立。虽然谁都知道“万古愁”不可能消除,但是诗人依然发出了“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慷慨高歌。这里面或许有些悲愤,但是悲愤中显示的是诗人无比豪迈、无比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样的豪情壮志可以横扫一切烦恼与忧愁!宋人严羽评价李白这首诗时说:“一往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赏摘。盖他人作诗用笔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喷即是,此其所长。”
诗人故事
天宝初年(742),李白来到长安游历,爱才的唐玄宗不但亲自召见了李白,还把李白留在翰林院,专门给自己起草诏书。一次,唐玄宗叫乐工写了一支新曲子,想让李白填_二新词。太监们找遍了翰林院和李白的住所,最后才在长安的酒坊里找到了烂醉如泥的李白。来不及和这位诗人细说,太监们就七手八脚把李白抬到了宫里。经过清水洗面,李白才知道皇帝找自己来填词,他一眼看到身边有个年老的太监,就伸长了腿,朝着老太监说:“帮我把靴子脱下来!”这个老太监不是别人,正是唐玄宗最宠信的高力土。高力士见李白这个小翰林居然敢让自己为他脱靴,当场就气得七窍生烟。可看着正在兴头上的玄宗,高力士只好给李白脱了靴于。此后,怀恨在心的高力士向杨贵妃说李白的坏话,说李白诗中的“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两句是把杨贵妃比作了汉朝行为放荡的妃子赵飞燕。杨贵妃听信了高力士的话,就向玄宗大吹枕边风,李白最终被排挤出了长安。P49-51
“诗言志,词抒怀”,诗词作为中国文学大花园中的奇葩异卉,一直为人们所传唱,所咏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路历程。纵观中国诗词的发展过程,以《诗经》为开端,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主旋律和创作风格。此后战国的《楚辞》、两汉的五言古诗、唐代的诗歌、两宋的词都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丰碑。为了向广大的读者真实全面地介绍中国诗词的魅力所在,我们特此策划编辑了《中国最美的100传世诗词》一书。
本书遴选了几千年来中国诗词作品中的上佳之作,选择了62位诗词大家的100首作品。每一首作品在内容上都进行了诠释,这些诠释包括“大话诗人(词人)”、“疑义相与析”、“煮酒论诗词”和“诗(词)人故事”等四大板块,全面而详尽地对每一首诗词的创作背景、文学价值、艺术成就进行了阐释,力求让读者对这些诗歌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为了增强可读性,开拓读者的视野,提高阅读的兴趣,根据诗歌内容插入了大量的诗意图和意境图,并对图片作了简明扼要的解说,文图的结合相得益彰,希望为中国诗歌的全新阐释开辟出一条新颖的道路。
西方有句谚语: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诗歌的解读同样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中国最美的100传世诗词》虽然不是最权威的著作,但是其内容和阐述方法足以领先潮流,开启中国诗歌阅读赏析的新境界,读者不妨按照自己的标准和需求去细细品味,感悟中国诗歌的“美”之所在。至于缺点和遗漏,在所难免,还望广大读者予以最真挚的批评指正,让我们一同感受中国诗歌的无穷魅力!
中国学问界,是千年未开的矿穴、矿苗殿堂丰富,但非我们亲自绞脑筋绞汗水,却开不出来,翻过来看,只你绞一分脑筋一分汗水,当然还你一分成绩,所以有趣,所谓中国学问界的矿苗,当然不专指书籍,自然界和社论实况,都是极重要的,我们对于书籍之浩瀚,应该欢喜谢他,不应该厌恶他。
——梁启超
一种文化有了深厚的根,才能吸收外来文化。唐朝民间佛经数十倍于儒经,但中国文化并未变成印度文化,因为我们有那么强有力的文化根基。宋朝佛教理论上为什么没有什么发展,因为它已经融化在我们的文化中间了。今天我们要吸收西方文化,前提是必须很好地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
——汤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