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张岱集/中国家庭基本藏书
分类
作者 张岱
出版社 山西古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西湖

[题解

此诗赞颂了西湖具有的自然风光之美,充满诗情画意。游览西湖,有如观赏米芾之画,有如聆听伯牙之琴。而最会欣赏西湖之美的,要数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了。

追想西湖始,何缘得此名。恍逢西子面,大服古人评。

冶艳山川合,风姿烟雨生。奈何呼不已,一往有深情。

一望烟光里,苍茫不可寻。吾乡争道上,此地说湖心。

泼墨米颠画,移情伯子琴。南华秋水意,千古有人钦。

到岸人心去,月来不看湖。渔灯隔水见,堤树带烟熇。

真意言词尽,淡妆脂粉无。问谁能领略,此际有髯苏。

[新解]

追想西湖始,何缘得此名。恍逢西子面,大服古人评——这四句是说:追想开挖西湖的时候,怎么会得到这个名字的呢?面对西湖的美景,好像面对古代美女西施,真是佩服古人的这一妙喻啊。据考,原来是宋代大文豪苏轼首先以西施来比喻西湖的。《苏轼集·卷四》《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之二写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潆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冶艳山川合,风姿烟雨生——这两句是说:西湖周围的山川是多么秀美艳丽啊,当濛濛细雨来临的时候,她更显得绰约多姿。

奈何呼不已,一往有深情——这两句是说:人们为什么如此不停地念道西子(西湖)呢?原来是人们对西子(西湖)一往情深啊。

一望烟光里,苍茫不可寻——这两句是说:向烟光里遥望,只见一片苍茫,西子却不可追寻。意思是,西湖之美是在一片苍茫之中,可以遥望而不可亵近的。

吾乡争道上,此地说湖心——这两句是说:我的家乡绍兴是争着说“山阴道上”(指今绍兴西南郊沿途一带),景物最美。而西湖则是湖心亭最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泼墨米颠画,移情伯子琴——这两句是说:西湖的山水,就像宋代大画家米芾的泼墨山水画;西湖的美景,使人心旷神怡,就像听了伯牙所奏的美妙琴声。“米颠”,北宋书画家米芾的别号。米芾,字元章,以其行止违世脱俗,倜傥不羁,人称“米颠”。“伯牙琴”,相传伯牙操琴,琴声高妙,唯钟子期知音。子期死,知音难觅,伯牙遂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见《吕氏春秋·本味》。

南华秋水意,千古有人钦——这两句是说:庄子在《秋水》篇中就曾大力称颂过山川之美,他这个观点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赞赏。《庄子·外篇·秋水第十七》:“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从唐代开始,《庄子》这部书被道家称为《南华真经》,庄子也就被称为“南华真人”或“南华老仙”了。

到岸人心去,月来不看湖。渔灯隔水见,堤树带烟熵——这四句是说:游人上岸之后,就被岸上的美景吸引住了,他们的目光便离湖面而专注于岸上了;当月亮出来以后,月光溶溶,真是美极了。游人于此时也专去赏月而不顾湖面了。到了晚上,隔水看到点点渔火,轻烟笼罩着堤上的树木,这是多美的境界啊!

真意言词尽,淡妆脂粉无。问谁能领略,此际有髯苏——这四句是说:西湖的真意(诗情画意)是无法靠言词来表达的,当她淡妆之时(指秋冬季节),并无艳丽的花朵妆扮,毫无脂粉之气,这种美谁能去领略呢?只有苏东坡啊!陶渊明的《杂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苏轼诗词中,屡屡写到他的长髯,所以明、清学人喜欢称他为“髯苏”。如苏轼的《送陈睦知潭州》:“我得生还雪髯满,君亦老嫌金带重。”《浣溪沙》:“雪颔霜髯不自惊,更将剪彩发春荣。”《减字木兰花》:“双龙对起,白甲苍髯烟雨里。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昼梦长。”

[新评]

此诗先从西湖名称之美写起,接着具体描绘了西湖自然风光之美,并以诗人家乡“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美来烘托,接着用米颠画、伯牙琴、庄子意来点染,加重了西湖的美,最后归结到苏东坡最能欣赏西湖淡妆之美。全诗显得结构严谨,意蕴丰厚,层次清晰。

西湖十景

两峰插云

[题解]

此诗描绘两峰插云的景象。“两峰插云”从清代起改名为“双峰插云”。两峰指北高峰与南高峰,两峰遥遥相对,这中间有很多小山起伏,绵延约五公里。两峰尖顶时隐时现于轻岚薄雾之中,远望如插云天,因此而得名。

一峰一高人,两人相与语。此地有西湖,勾留不肯去。

[新解]

一峰一高人,两人相与语——这两句是说:这北高峰与南高峰,像两个巨人站在天地之间,在相互对话。

此地有西湖,勾留不肯去——这两句是说:因为这里有一个西湖,如此美丽,使这两个巨人留恋停住,而不忍离去。

[新评]

此诗全用拟人手法,将静物写活了,写两峰也像人一样留恋西湖美景,不忍离去,从而更显示出了西湖的美。

P1-3

目录

前言/001

论张岱散文的特色(代序)(姜光斗)/001

 西湖/001

 西湖十景/002

两峰插云/002

三潭印月/003

断桥残雪/004

南屏晚钟/004

苏堤春晓/005

曲院风荷/005

柳浪闻莺/006

雷峰夕照/006

平湖秋月/007

花港观鱼/008

 大石佛院/008

 玛瑙寺长鸣钟/010

 岳王坟/012

 飞来峰/013

 寿具和尚并贺大殿落成/014

 灵芝寺/016

 钱王祠/017

 小蓬莱奔云石/018

 雷峰塔/019

 于少保祠/020

 秋雪庵诗/022

 镇海楼/022

 伍相国祠/024

 吴山城隍庙/025

 火德祠/026

 芙蓉石/028

 施公庙/028

 乐府诗十首(选二)/029

荆轲匕/029

博浪椎/031

 蝶恋花(山水精神莺燕喜)/033

 蝶恋花(西望柯亭真怪绝)/034

 蝶恋花(月与清泉居处角)/034

 蝶恋花(一片奔云来此驻)/035

 蝶恋花(步到寒林声谡谡)/036

 蝶恋花(如听秋声军令急)/037

 蝶恋花(昔日东坡思栗里)/038

 蝶恋花(冯谧虽招玄武辱)/039

 蝶恋花(懈谷寒灰寸管定)/040

 蝶恋花(山似芙蓉青百叠)/041

 蝶恋花(但是长堤杨柳胜)/041

 蝶恋花(闻道芙蓉能走獭)/042

 蝶恋花(画舫笙簧顷刻过)/043

 蝶恋花(何必微萤量数斛)/044

 蝶恋花(雪嵫晴光如缺列)/045

 蝶恋花(远阁晨曦窗外紫)/045

 念奴娇(雨馀乍霁)/046

 陶庵梦忆序/048

 钟山/050

 报恩塔/052

 天台牡丹/053

 金乳生草花/053

 日月湖/056

 金山夜戏/057

 筠芝亭/058

 芥园/059

 葑门荷宕/060

 越俗扫墓/061

 奔云石/062

 木犹龙/063

 天砚/064

 吴中绝技/065

 濮仲谦雕刻/066

 孔庙桧/067

 孔林/068

 燕子矶/069

 鲁藩烟火/070

 朱云崃女戏/071

 绍兴琴派/072

 花石纲遗石/073

 焦山/073

 表胜庵/074

 梅花书屋/076

 不二斋/077

 砂罐锡注/078

 沈梅冈/079

 三世藏书/079

 丝社/081

 兰雪茶/082

 白洋潮/083

 斗鸡社/084

 栖霞/085

 湖心亭看雪/085

 陈章侯/086

 不系园/087

 秦淮河房/088

 兖州阅武/089

 牛首山打猎/090

 杨神庙台阁/091

 严助庙/093

 二十四桥风月/094

 宁了/095

 张氏声伎/096

 方物/097

 于园/099

 炉峰月/100

 湘湖/101

 柳敬亭说书/102

 虎邱中秋夜/103

 麋公/104

 扬州清明/105

 金山竞渡/107

 扬州瘦马/108

 彭天锡串戏/110

 目莲戏/111

 绍兴灯景/112

 韵山/113

 天童寺僧/114

 水浒牌/116

 朱氏收藏/117

 仲叔古董/118

 噱社/119

 鲁府松棚/120

 一尺雪/121

 西湖七月半/122

 及时雨/123

 悬杪亭/125

 雷殿/125

 庞公池/126

 品山堂鱼宕/127

 松花石/128

 闰中秋/128

 愚公谷/129

 定海水操/130

 过剑门/131

 冰山记/132

 龙山放灯/133

 王月生/135

 张东谷好酒/136

 楼船/137

 阮圆海戏/138

 巘花阁/139

 范与兰/140

 瑞草豁亭/141

 琅嬛福地/142

 西湖梦寻自序/143

 西湖总记·明圣二湖/145

 玉莲亭/148

 昭庆寺/148

 大佛头/149

 保俶塔/150

 智果寺/152

 六贤祠/153

 西泠桥/154

 岳王坟/155

 玉泉寺/157

 集庆寺/158

 飞来峰/159

 冷泉亭/t61

 灵隐寺/162

 北高峰/164

 韬光庵/165

 三生石/167

 上天竺/168

 秦楼/170

 孤山/171

 关王庙/173

 苏小小墓/175

 六一泉/176

 苏公堤/178

 醉白楼/180

 小青佛舍/180

 柳洲亭/181

 灵芝寺/182

 小蓬莱/183

 雷峰塔/184

 于坟/186

 龙井/189

 一片云/189

 西溪/191

 虎跑泉/192

 梵天寺/193

 胜果寺/194

 五云山/194

 六和塔/195

 伍公祠/196

 城隍庙/198

附录

 张岱年谱简编/201

 张岱著作版本举要/203

 《张岱集》名言警句/205

序言

张岱(1597-1689),初字宗子,后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居剑州(今四川剑阁),所以张岱有时自称蜀人。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高祖张天复,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以武功显,被云南沐氏陷害,差一点获罪,其后即退隐镜湖别业,啸咏纵饮其中,直至去世。曾祖张元忭,著名理学家,王阳明再传弟子,并以诗文闻名于当时。祖父张汝霖,官至兵部郎中、江西布政司参议。父亲张耀芳,为鲁王府长史。叔父张联芳,著名画家,与董其昌、李流芳齐名,曾任扬州郡司马。在这样一个家庭中,他受到了很好的熏陶。

张岱从小就极聪明,八岁时他在杭州见到跨鹿游览的著名文学家陈继儒。陈要考考他,指着屏风上的李白骑鲸图,出了上联:“李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要张岱对下联,张岱立即对上:“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陈继儒极为高兴,连连夸他“灵隽”,称他为“小友”。

张岱早年生活豪华,一生从未做过官。他自称:“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桔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自为墓志铭》)

他又好交游,文人学士、贵胄子弟、名妓娇娃、僧道隐士、达官勋戚等,都是他交游的对象。他的前半生,主要在绍兴、杭州、南京、苏州、扬州等地游览,或纵情山水,或啸歌吟咏,或纵酒携妓,或品味美食,或观戏听曲,或怀古凭吊,过着锦衣玉食、逍遥快乐的生活。

明亡以后,他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他只能布衣蔬食,有时甚至断炊。他是一个具有正义感的、具有民族气节的知识分子,清兵攻下浙东以后,他曾经想跟伯夷、叔齐一样绝食而死,但一方面由于《石匮书》等著作尚未完成,另一方面由于他的性格比较软弱,终于隐忍着活了下来。他的这种心态,曾毫不隐瞒地在《自题小像》中表露出来:“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琅嬛文集》卷之五)在自嘲自解中不难体会他那复杂而痛苦的心情。从顺治三年(1646)起,他便隐居在剡溪卧龙山(他自称为“琅嬛山或琅嬛福地”),潜心著书。他在八十一岁时所写的《蝶庵题像》中不无解嘲地说:“嗟此一老,背鲐发鹤。气备四时,胸藏五岳。禅既懒参,仙亦不学。八十一年,穷愁卓荦。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沉醉方醒,恶梦始觉。忠孝两亏,仰愧俯怍。聚铁如山,铸一大错。”(《琅嬛文集》卷之五)其实,他并没有错,在那种极其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他写成了那么多著作,为后代子孙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产。他的著作有《石匮书》、《石匮书后集》、《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冰雪文》、《义烈传》、《明易》、《大易用》、《史阙》、《四书遇》、《说铃》、《昌谷解》、《快园道古》、《张子诗秕》、《夜航船》、《琯朗乞巧录》、《古今义烈传》、《於越有明一代三不朽图赞》等多种。可惜的是,现仪存《石匮书》、《石匮书后集》、《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张子诗秕》、《夜航船》等数种,其他或散佚了,或不全了。但仅就现存的这几种保存完整的著作来看,张岱不愧为明末清初一位了不起的文学家和史学家。

《石匮书》是张岱花了二十多年时问写成的一部明代断代史书,它上自洪武,下至天启,共282年。张岱的写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他“事必求真,语必务确,五易其稿,九正其讹,稍有未核,宁阙勿书”(《石匮书自序》,见《琅嬛文集》卷之一)。谷应泰提督浙江学政,仰慕张岱的文才,以礼聘请他,被张岱拒绝了。后来,谷应泰用五百两银子收买了《石匮书》手稿,据此编成《明史纪事本末》。据《四库全书总日提要·卷四十九》载:“考邵廷采《思复堂集·明遗民传》,称山阴张岱尝辑明一代遗事为《石匮藏书》。应泰作《纪事本末》,以五百金购请,岱慨然予之。又称明季稗史虽多,体裁未备,罕见全书。惟谈迁《编年》、张岱《列传》(按,即《石匮书》)两家具有本末,应泰并采之以成纪事。”张岱又用剩馀下来史稿编写成《石匮书后集》,共63卷,记载了从崇祯朝到小明王朝覆灭的历史,对清兵人关后残酷屠戮的行为进行鞭挞,对被杀的爱国志士寄予无限的同情。由此可见张岱在史学方面的贡献是很大的。

张岱在文学方面的贡献更大。最突出的是《陶庵梦忆》与《西湖梦寻》这两部散文集。《陶庵梦忆》共一百二十馀篇,都是回忆过去他亲身经历的豪华生活的。伍崇曜在跋文中曾说:“昔孟元老撰《梦华录》,吴自牧撰《梦粱录》,均于地老天荒沧桑而后,不胜身世之感,兹编实与之同。虽间涉游戏三昧,而奇情壮采,议论风生,笔墨横恣,几令读者心目俱眩,亦异才也!”(见《陶庵梦忆·跋二》)关于《西湖梦寻》,《四库全书总日提要》说:“是编乃于杭州兵燹之后,追记旧游。以《北路》、《西路》、《南路》、《中路》、《外景》五门,分记其胜。每景首为小序,而杂采古今诗文列于其下。岱所自作尤夥,亦附著焉。其体例全仿刘侗《帝京景物略》,其诗文亦全沿公安、竟陵之派。”张岱共写了七十二篇回忆西湖景点与名胜古迹的文章,每篇文章下,又采录了唐宋以来各名家的诗文,包括张岱自己的,数量多寡不一,有个别文章下,一篇都没有采录。可以说,这既是研究西湖历史的一部极翔实的资料书,又是一部游览西湖的极好的导游书。

《张子诗秕》是张岱的诗歌集。张岱对待诗歌创作,态度是极认真的。他在《雁字诗小序》中说:“余少而学诗,迨壮迨老。三十以前,下笔千言,集如风雨。逾数年而才气无所用之,逾数年而学问无所用之,再逾数年而性情亦无所用之。目下意色沮丧,终日不成一字。”(见《琅嬛文集》卷之一)至于张岱诗歌的风格,据他自述,是从学习徐渭、公安派袁宏道与竟陵派钟惺、谭元春人手,而最终则以自己独特的面貌出现的。他在《琅嬛诗集序》中写道:“余少喜文长,遂学文长诗。因中郎喜文长,而并学喜文长之中郎诗,文长、中郎以前无学也。后喜钟、谭诗,复欲学钟、谭诗,而鹿鹿无暇,伯敬、友夏(按,即钟、谭),虽好之而未及学也。……毅儒言予诗酷似文长,以其似文长者姑置之,而选及余之稍似钟、谭者。予乃始知自悔,举向所为似文长者悉烧之,而涤骨刮肠,非钟、谭则一字不敢置笔。刻苦十年,乃向所为学钟、谭者又复不似。盖语出胞胎,即略有改移,亦不过头面,而求其骨格,则仍一文长也。余于是知人之诗文,如天生草木花卉,其色之红黄,瓣之疏密,如印板一一印出,无纤毫稍错。世人即以他木接之,虽形状少异,其大致不能尽改也。……古人日:‘我与我周旋久,则宁学我。’”(见《琅嬛文集》卷之一)

本书是为一般读者提供的一个选本,精选张岱诗词文加以解评。《西湖梦寻》中原文所采录之诗文,附于“新评”之中。为方便读者使用,末附“张岱年谱简编”、“张岱著作版本举要”、“《张岱集》名言警句”(正文中用着重号标注)。书中不妥之处,诚望大家不吝赐教。

姜光斗

2008年6月

内容推荐

张岱散文广汲市民文化和通俗文艺的丰富养料,既雅且俗,亦庄亦谐,洋溢着十七世纪的时代气息,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本书为绝世散文家张岱的佳作选集,其内容包括《西湖十景》《蝶恋花(山水精神莺燕喜)》《葑门荷宕》《小青佛舍》《伍公祠》等。

编辑推荐

古往今来,有多少精美的散文像珍珠般在熠熠生辉!丛书精选上起先秦,下迄清代各大名家之经典作品,将其串成珠链供您欣赏。所选篇章侧重于抒情、叙事,题材大至社会、人生,小至离情、花草;风格既有雄浑、酣畅,亦有委婉、含蓄。本书为绝世散文家张岱的佳作选集。张岱散文广汲市民文化和通俗文艺的丰富养料,既雅且俗,亦庄亦谐,洋溢着十七世纪的时代气息,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0:49:01